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临床的运用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临床的运用

一、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科共对1182例患儿进行留置针穿刺,年龄在1月~11岁,其中812例头皮静脉穿刺,370例手背静脉穿刺。急性支气管肺炎760例,小儿肠炎285例,急性细菌性痢疾92例,腮腺炎26例,水痘11例以及川崎病8例。

1.2方法

产品选择,美国BD公司24G“Y”型静脉留置针以及3M敷贴;护士长对操作人员严格培训,规范基本操作流程;原则是针对最大管径的血管选择最细管径的留置针,血管粗直、弹性好,皮肤无发红、无肿胀、无溃疡;操作前使用碘伏溶液消毒皮肤两遍,范围8cm×8cm,封管使用10U淡肝素液2~5ml脉冲式正压封管。

二、结果

1182例留置针中,手背静脉成功穿刺370例,最长留置7d,最短1d,无静脉炎发生;其中堵管12例(占3.24%),脱管6例(1.62%),拔管10例(2.70%)。头皮静脉穿刺812例,最长留置5d,最短留置1d,无静脉炎发生;其中堵管18例(2.22%),脱管14例(1.72%),拔管21例(2.59%)。

三、讨论

3.1操作总结

小儿头皮静脉弹性较差不易充盈,且血管口径细,直刺时易刺破血管后壁。另外血管呈树枝状分布,直血管多数不足套管长度,如果直刺血管留置针套管只能推进一部分,因其尾部较重,不易固定,容易造成渗液、肿胀及脱出。故建议穿刺前先抽动针芯使之松动,以血管走向为纵轴,推挤充盈后左手绷紧皮肤,食指在穿刺点前2cm处按压血管,右手食指、拇指持针,从稍远端15~30°进针,然后先皮下潜行0.5~1cm后再入血管,见回血后压低留置针并沿静脉走向继续进针0.1~0.2cm。进一步用右手拇指、食指固定针芯不动,左手拇指和食指持套管外端“Y”处,轻轻将套管送入血管内,不拔针芯,打开调节器观察,待滴速流畅再撤出针芯,若按成人同时退针芯易造成送管困难或折管。

3.2穿刺后固定

留置针穿刺成功后最主要是固定,头皮静脉操作后我科选用弹力绷带网帽,剪去帽顶,剩余宽度约5~8cm,套入头部后将上侧边缘和留置针针梗末端平齐,下侧和贴膜平齐,如此可减少由于弹力网帽压迫针梗引起头皮的压伤。手背静脉留置针贴膜后使用3M纸胶带分别对针梗下面蝶形固定,并沿手背横向固定针柄,并同样处理贴膜近心侧缠绕。经观察发现,我科未见患儿出现压伤。

3.3宣教

留置时间长短主要与家属看护有关,所以穿刺前,先告知留置的目的意义,以及注意事项,并将相关内容的卡片和三根包装的无菌棉签交家长备用。穿刺时多鼓励表扬患儿,尽量获得其主动配合,帮助减轻恐惧心理。输液结束时,嘱家长不要松动留置针,如有少量回血应及早解释属于正常现象,如果回血较多,需请护士处理。睡觉时叮嘱卧于未扎针侧,防止拔管、脱管。如果手背静脉留置针后剧烈活动受限,可以建议轻微活动,比如拿玩具、看书、吃饭等,但仍需注意避免接触水,以防静脉炎的发生;如发生时应选择拔管,并及时使用备用无菌棉签压迫止血与消毒。

3.4注意事项

留置针留置期间如果出现贴膜卷边、堵管、药液渗漏和静脉炎时,应积极妥善处理;贴膜卷边时,可能是由于睡觉或哺乳时衣物蹭到敷贴引起,应轻轻揭去已卷边贴膜,用两根碘伏棉签以针眼为中心分别顺时针、逆时针消毒局部皮肤,待干后再以新3M敷贴重新粘贴,随后3M纸胶布加固,方法同穿刺的固定法。堵管的原因主要是封管方法不正确,患儿活动量大或哭闹使血液回流过多而未及时处理引起,故每次输液前应先抽回血,如有方可进行输液,无回血时,严禁强行推入液体,以防堵管的血凝块引起静脉血栓。若未完全固定,留置针易脱出血管,可引起药液渗漏和肿胀。有时反复穿刺破坏血管内膜可引起机械性内膜炎,建议用75%乙醇消毒后在皮肤未干时进行穿刺。注意液体浓度太高和冲管方法不正确均可引发化学性静脉炎,一旦出现上述症状需立即停止输液,并拔除留置针,同时局部使用50%硫酸镁纱布湿热敷,皮肤发红或坏死使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喜疗妥)和莫匹罗星软膏(百多邦)交替涂抹。

四、小结

留置针的应用提高了护理质量,较好保护患儿血管,极大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并为抢救赢来最佳机会。考虑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后可以极大程度减少并发症,因此建议若无相关禁忌证,均推荐进行早期留置以方便患儿和医护人员。

作者:张月霞 韦祁山 白桂林 单位:兰州市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