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的药学监护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的药学监护

摘要:目的分析阿奇霉素(AZM)在儿科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与药学监护。方法选择本院在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间收治的218例临床儿科患者为研究主体。分成A组和B组,每组109例。A组给予阿奇霉素口服治疗,B组给予阿奇霉素注射治疗,对比其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组的不良反应率是28.44%,B组是31.93%,对比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临床应用阿奇霉素治疗,应结合患儿自身的病情发展与身体素质进行用药管理与控制,以减少不良反应情况,加快患儿康复。

关键词:阿奇霉素;儿科;不良反应;药学监护

0引言

阿奇霉素是临床实践中应用范围较广的抗生素药物之一,且应用时间较长,在我国的上市时间为1992年[1]。该药物对酸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而对于胃酸的稳定性高于红霉素300倍,经口服治疗后,吸收效果较好。其对厌氧菌,革兰阳性、阴性需氧菌均具有极高的杀菌活性,且能够显著作用于肺炎支原体与衣原体。在阿奇霉素不断应用的过程中,出现较多的不良反应,而儿童患者应用该药后的不良反应率相对较高。因此,临床医学提出,应对该药物在临床儿科中的应用加以药学监护。本文旨在分析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与药学监护,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在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间收治的218例临床儿科患者为研究主体。分成A组和B组,每组109例。A组中,男55例,女54例;年龄范围在7~12岁间,平均(6.57±2.06)岁;病程范围在5~29d间,平均(13.25±6.07)d。B组中,男59例,女50例;年龄范围在8~13岁间,平均(6.84±2.15)岁;病程范围在6~28d间,平均(12.11±6.02)d。对比以上资料,不存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允许对比。

1.2方法。

1.2.1用药方法:A组给予阿奇霉素(阿奇霉素分散片,武汉中联集团四药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20502)口服治疗:用药期间,医护人员应结合患者的身体素质和体重情况进行严格的标准控制,剂量为每日1~2次,每次0.1~0.2g。B组给予阿奇霉素(注射用阿奇霉素,陕西省平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73718)注射治疗,注射治疗期间,医护人员应结合患者的身体素质和体重情况进行严格的标准控制,剂量为每日1~2次,每次7.5mg~0.2g。1.2.2药学监护:①适应症监护。医护人员应明确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对阿奇霉素的适应症进行全面认识和掌握。该药物常用于皮肤组织感染或是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治疗工作中,所以在进行药物治疗时,应先给予细菌培养。依据细菌培养所示的检测结果,判定阿奇霉素的具体疗效。临床认为,患儿年龄<3岁者,应谨慎口服阿奇霉素,而年龄<15岁者,应谨慎注射阿奇霉素,因其用药安全性未有明确报道。所以,在明确用药方式之前,应结合相关文献等临床报道进行选择。②联合用药监护。阿奇霉素在联合其它两种及以上药物时,需严密监测患者的体征与症状变化,防止出现不良反应。阿奇霉素不与抗生素药物中的林可霉素类药物联合使用,虽然二者的作用机制、治疗效果较为相近,但是容易引发不良反应,并能提高细菌的耐药性,提升治疗难度,甚至会导致患者的症状加重,病情恶化。此外,阿奇霉素在用药期间,不与抗酸类药物共同使用。具体原因是:阿奇霉素的药物浓度会因抗酸类药物的使用而降低,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在治疗期间,若必须采用联合用药方式,应将两种药物的用药时间间隔在2h以上,这既能确保药效发挥,也能避免发生不良反应。③科学监护。相关研究指出,阿奇霉素的最优服用方式为口服,其次为注射,其作为抗生素药物中的长效药物,每日可用药1次,且不可长时间用药,一般而言,1个疗程应≤5h。2个疗程间应间隔特定时间,约为3d以上。用药时,若延长了用药时间,或是加大了用药剂量,都可能导致不良反应。

1.3疗效评价标准。

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发烧、肠胃不适、过敏性皮疹、恶心、结膜充血、前庭功能障碍[2]。发生率=以上不良反应例数之和/本组例数。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通过SPSS17.0软件加以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经检验,若P<0.05,则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A组的不良反应率是28.44%,B组是31.93%,对比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1。

3讨论

阿奇霉素能够有效抗击病原菌,较快的作用于患者体内,以控制其病情发展。在阿奇霉素的治疗方式中,分为口服与注射两种,其治疗效果相差无几,但临床实践中较倾向于口服方式[3]。用药后,患者会出现肠胃不适、恶心等不良反应,而小儿患者则会出现脸颊泛红、哭闹或是拒食等不良症状。上述反应会直接影响药效,并可能引发严重后果,所以,临床中极为重视该药物的用药安全性,并提出有力的药学监护措施。小儿患者的机体发育不够成熟,对药物的耐受力相对较差,因此在应用阿奇霉素治疗时,应严格秉承谨慎用药的原则[4]。在用药前,应明确患儿有无过敏史,若患儿对该药过敏,则需严格把握其用药剂量。小儿患者对药物的反应程度较为敏感,一旦发生不合理用药情况,便会影响其日后的生长发育[5]。本文中,临床儿科应用阿奇霉素的药学监护措施包括适应症监护、联合用药监护和科学监护等。适应症监护是基本,阿奇霉素的应用范围较广,但在相关报道中仍有注明不清之处[6]。对于临床实践中明确提出的适应症,医护人员可根据患儿的情况给予科学用药。而适应症不明确时,则不可盲目用药。该药对患儿的年龄限制,是其用药过程中的一大注意事项,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明确剂量,不可随意加减。联合用药监护可保证阿奇霉素的用药安全性,其与林可霉素类药物、抗酸药物不可同时使用,只有坚持上述用药禁忌,并进行灵活变通,才能保证患儿用药的合理性。科学监护则是出于阿奇霉素的药物特点而定,其长效性决定了用药时间与剂量的合理范围,这为具体应用提供了标准[7]。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有其判断、处理方法,具体为:第一,肠胃不适的判断与处理。肠胃不适在该药物的不良反应中居首位,主要原因是阿奇霉素会提高血浆内的胃动素水平,其结合于胃动力受体,便会发生较为明显的收缩行为,进而造成患儿呕吐、疼痛以及恶心等症状。为避免这一反应,可在阿奇霉素治疗之前,进食易消化食物,不可空腹给药,这样可尽量避免药物刺激胃肠道。若患儿已经出现肠胃不适症状,则需使用思密达治疗,或用耳穴压籽法缓解症状[8]。第二,阿奇霉素的排泄途径为肝胆系统,其进行单剂治疗后,血消除的半衰期在36~47h间,可见,药物会长期间的滞留在体内。小儿患者的肝药酶体系较不完善,肝脏部位对药物的结合、还原或是水解能力都较低,因此极易引发不良反应。所以,若患儿存在肝功能不全病症,则要谨慎使用阿奇霉素,即使用药,也要严密监测肝功能。对于肝功能不全极为严重者,应禁止使用阿奇霉素。第三,阿奇霉素对内皮细胞具有化学性刺激作用,这会引起注射部位的疼痛感。如果注射速度过快、药物浓度偏高,则会很大程度上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所以,应严格控制其药物浓度与输注速度。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较为多样,不仅需要医护人员做好药学监护,更需要其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能够准确判断出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与类型,并及时处理。这是保证临床儿科安全使用阿奇霉素的主要途径,更是当代医学高度重视的课题。结果表明:A组的不良反应率(28.44%)低于B组(31.93%),但两者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儿科临床应用阿奇霉素治疗,应结合患儿自身的病情发展与身体素质进行用药管理与控制,并充分发挥医护人员的工作经验,实现用药的高度安全,以避免出现不良反应,确保患儿的早日恢复。

参考文献

[1]石李芳.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与药学监护[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2):335-336.DOI:10.3969/j.issn.1001-8174.2013.02.062.

[2]官晓艳.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与药学监护[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5):69-70.

[3]许小林.浅谈儿科临床中应用阿奇霉素引发的不良反应及药学监护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11):314-315.

[4]钟丹.儿科临床中应用阿奇霉素出现的不良反应与药学监护[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12):101-102.

[5]刘巧莲.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与药学监护的新进展[J].医学信息,2013,9(29):643-644.

[6]李鑫.儿科临床中应用阿奇霉素发生的不良反应与药学监护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5(18):4143-4144.

[7]戴永华.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与药学监护[J].医学信息,2015,28(47):268.

[8]原学超,李红芳.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与药学监护[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87):142-143.

作者:崔玉泉 郭利恒 王发津 单位:山东绿因药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