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城区道路改扩建总体方案设计分析

城区道路改扩建总体方案设计分析

摘要:城市道路改扩建是行之有效的缓解交通拥堵的措施。然而,中心城区现有建设条件错综复杂,对道路拓宽设计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通过分析城市道路改扩建的设计特点,提出了针对性的设计原则;结合上海金沙江路的设计实例,提出了整体设计思路。

关键词:中心城区;道路改扩建;潮汐车道

近些年,我国城市发展迅速,机动车保有量逐年攀升,许多中心城区既有城市道路规模已经无法满足现状交通需求,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交通拥堵现象。早晚高峰车辆行驶缓慢,交叉口通行能力不足,快慢交通干扰严重,公共交通与社会车辆矛盾凸显,诸如此类的问题层出不穷。基于现状条件的道路拓宽改建是改善交通条件行之有效的方法。然而,中心城区现有建设条件错综复杂,建筑边线、规划用地、地下管线、用地权属、附属设施、现状绿化、轨道交通、沿线影响、建设成本等都是设计的制约因素。本文针对中心城区道路改扩建的特点,分析了针对性的设计原则,结合上海金沙江路道路改扩建工程实例,提出了合理设计方案。

1改扩建设计特点

城市道路改扩建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较之新建工程、公路工程,有着独特鲜明的特点,尤其是中心城区,基本的生活秩序、街区边界、城市文脉已经形成,道路改扩建在提升交通功能的同时,必须全面考虑现状的特点进行精细化设计。

1.1建设边界条件错综复杂

中心城区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基础设施以满足现有城市的运转,所以道路改扩建设计既要考虑对现状的保留利用,又要在合理的情况下梳理调整现状边界以满足扩建需要。主要的建设边界条件有:建筑边线、围墙、绿化、河道水系、权属划分、附属设施等。此类既有的边界条件是拓宽设计最重要的控制因素。规划红线是将道路设计的范围合法化,那么既有的条件又限定了改扩建设计。

1.2各功能区协同优化提升

城市道路要满足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绿化景观、附属设施等各类功能分区的需求。改扩建设计时需将各功能区协同优化提升。一味的提升机动车通行能力并不是最优秀的设计。绿色出行、快慢交通协同发展对城市道路设计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慢行交通、公共交通出行便捷安全,参与交通舒适,必然会分流机动车流量。因此,各功能区的协同优化提升是综合提升交通条件的重要内容。

1.3地下构筑物的协调设计

城市道路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地下构筑物复杂,公用事业管线密布,地道、地铁、地下室较多,地下构筑物是拓宽设计的重要控制因素。地下管线的搬迁和保留往往对工程的费用控制以及可行性产生重大的影响。设计中还需充分调查分析地道、地铁等构筑物的位置及标高,采取合理的保护和避让措施。因此,中心城区的道路改扩建项目在权衡设计方案的同时,需要进行大量的协调工作,以达到交通、社会共赢的效果。

2改扩建的设计原则

城市道路改扩建工程不同于常规的新建工程,其设计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2.1以达到交通和社会共赢为原则

中心城区用地紧张,道路改扩建设计时需充分调查现状情况,全方位权衡拓宽的效益与对沿线影响的利弊。按照规划红线实施确实有困难,在对沿线居民、环境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情况下,需合理调整道路拓宽改建方案,从而实现交通功能和社会效益均衡最大化的目标。

2.2以提升交通功能、减少交通拥堵为原则

道路拓宽改建的核心目标是提升交通功能。这种提升是多方面的,包括增加机动车道、分隔快慢交通、减少机非干扰、优化交叉口及公交站台的设置等,改扩建设计时需地尽其用,针对每一个节点进行精细化设计。

2.3以协同人、机、非舒适参与交通为原则

城市道路组成复杂,以人为本,改善非机动车及行人出行的安全性和舒适度。提升人非慢行交通空间品质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合理的行道树种植、宜人的城市家居设置、舒适的道板铺装、便捷的到发环境都是改善慢行交通舒适度的重要因素。

2.4以尊重沿线现有风貌、适度提升为原则

中心城区既有的城市风貌是历经时日沉淀下来的,在道路改扩建设计时需充分尊重现有风貌,全面考虑道路U型空间的整体性,对整个街区进行适度提升[1]

3工程实例

金沙江路是中心城区1条重要的东西向次干路,连接外环、中环、内环,沟通三大城市分区。现状沿线分布有住宅、商业、教育、绿化用地,地下与运营轨道交通共线。现状为双向4车道、机非混行的城市道路,交通压力较大,尤其是早晚高峰拥堵现象明显。道路条件与出行需求产生了越来越明显的矛盾,而且沿线街道风貌老旧,因此该项目的改扩建显得十分必要。

3.1车道规模论证

车道规模论证是从机动车通行能力的角度,确定路段的服务水平,是改扩建设计的重要依据。金沙江路现状双向4车道、机非混行,交通拥堵现象严重,路段服务水平较差,为不稳定的交通流、拥挤、不能忍受的延误。本文分别计算分析了4车道、5车道、6车道的早高峰远期饱和度/服务水平(见表1)。若维持现状双向4车道的规模,远期饱和度>1,形成强制性车流(阻塞);若采用潮汐车道(5车道)的规模,能有效改善早高峰时段的服务水平,远期饱和度均<1;若采用双向6车道的规模,将可以形成稳定车流的临界状态,显著提升服务水平。单纯从服务水平的角度分析,4车道已无法满足远期交通需求,需进行改扩建设计,推荐采用双向6车道的建设规模,但是改扩建工程仍需考虑红线宽度、沿线的拆迁情况、交通适应性、人非出行环境等因素,满足整体的交通和社会效益,综合确定方案。

3.2横断面布置

5车道方案是基于现状较为明显的车流量潮汐特点而提出的[2](见图1)。其主要的设计意图:在尽量保证现状小区围墙不动的条件下,将现有车行道调整为机动车道,通过新增侧分带保护现状行道树,减小机非干扰,通过对路侧绿化占用,增大非机动车道宽度,实现机非分离,显著提升道路通行能力。该方案对现状交通、沿线小区、行道树及管线影响最小,景观性好。关于路段采用3m宽度机动车道的论证:为保护现状行道树,侧石向南北两侧各退界0.25m已是最大尺度,否则现状行道树则无法保留,因此机动车道宽度仅为15.5m。本次机动车道宽度按照3m计取,与现状车道宽度保持一致,且现状交叉口间距较近(平均约200m),实际运行速度较小,因此基于本段道路特殊的建设条件,考虑到5车道方案能够明显提升道路通行能力,缓解现状高峰时段拥堵压力,通过征询绿化、交警等部门,本次采用3m宽度的机动车道。6车道方案是基于按照规划红线实施的条件而提出的(见图2)。其主要的设计意图在于:通过征收道路红线内土地,设置标准的道路横断面,快慢交通各行其道,道路绿化景观丰富。但是该方案对沿线影响较大,中心城区改扩建项目按照此类断面实施阻力较大,涉及部分小区围墙退界、房屋拆迁、全线行道树搬迁等[3]。

3.3总体方案综合比选

本文从交通功能、人非慢行空间、景观功能、对现状交通的影响、行道树保留情况、房屋拆迁、总费用等7个方面对整体方案进行了综合比选,虽然6车道方案的道路功能最佳,但是需涉及10幢多层房屋拆迁,对周边居民影响大,工程费用高,在综合权衡道路功能、社会效益后,推荐采用5车道方案(见表2)。

4结语

本文结合典型工程实例,分析了中心城区道路改扩建项目的特点,提出了满足道路功能和社会效益的设计方案。道路改扩建项目是一项涉及面广的复杂工程,结合项目仍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丁若愚.城市道路改扩建工程设计实践探讨[J].科学技术创新,2019,21(11):127-128.

[2]施晶.潮汐车道的改造方案[J].上海建设科技,2020,41(2):39-46.

[3]刘燕.城市道路改建工程设计探讨———以水西路改造工程设计项目为例[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7.

作者:余豫新 庞付强 单位:上海市政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