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翻转课堂在临床医学导论课程中实践

翻转课堂在临床医学导论课程中实践

摘要:探讨翻转课堂在临床医学导论课程中的应用效果,以有效促进临床医学导论课程中学生的参与,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翻转课堂;临床医学导论;教学效果

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指的是课前学生自主学习基础性知识,课上进行讨论、实践等知识应用,针对疑难问题师生共同展开互动交流、协作探究的一种教学方法[1]。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中心,融合了自主学习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旨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学业表现水平。国内外已开展大量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研究,证明翻转课堂能够增强学生的动机,但对其教学效果的有效性评价仍缺乏有力的证据[2]。临床医学导论是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的重要课程,该整合课程包含新生研讨课、行为医学、各学科概论3个学期的授课内容,通过讲座类授课与临床见习观摩相结合,促进低年级医学生拓宽知识面,了解熟悉各相关学科基本概况,初步接受职业素养教育,建立学科兴趣和好奇心[3]。本研究探讨在临床医学导论课程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及在此类课程中的适用性[4]。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择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18级临床医学五年制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227份,回收问卷212份,有效率为93.4%。所有研究对象均对研究内容与目的知情同意。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配对设计的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完成24学时的课程学习,其中12学时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12学时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课程结束后,研究对象除完成教学效果评价问卷外,还被鼓励填写对两种教学模式的主观意见与建议。

1.3教学实施

本研究依托的临床医学导论-3(多学科概论)是整合课程的第三阶段,面向临床医学专业二年级的学生开课。该课程性质为讲座类课程,共邀请12位来自不同临床科室的医、护、技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资料,介绍学科发展历史、现状与前瞻,各学科在临床团队工作中的意义和价值,结合教师个人学习、工作经验,促进学生对临床医学相关学科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课程考核由随堂测验与开放式思辨写作等构成,随堂测验依托教师授课内容出题,内容包括但不限定于讲授的学科介绍、前沿进展、职业素养等;思辨写作则要求学生撰写学业阶段小结或根据课堂所学所想,围绕教师所讲某一主题写作。1.3.1传统课堂。传统课堂分为两个环节:(1)课中教师授课。教师通过现场讲授方式授课。(2)课后讨论答疑。授课内容结束后,鼓励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提问,在课后与同学讨论或向教师请教。1.3.2翻转课堂。翻转课堂分为两个环节:(1)课前发放资料,学生自学。教师收集整理教学资料,提前录制PPT讲授视频,并鼓励上传与讲授内容相关的优质慕课、动画视频、参考文献等教学资料,引导学生完成线上自学。PPT讲授视频录制要求以重点讲授为主,时长不宜过长,增强趣味性。(2)课中进行讨论答疑。助教在课前收集学生自学教学视频及相关资料后的问题并反馈给教师,教师在教学进度表安排的上课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答疑及讨论。1.3.3质控措施。首先,本研究实施的翻转课堂要求教师课前必须根据在传统课堂中应讲授的知识录制并提供教学视频,而不是仅向学生提供阅读材料等,无法模仿传统教学中的学习情境[5]。其次,本研究实施翻转课堂所依托的线上平台,每节课程可显示研究对象的学习时长与完成度,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研究对象在课前环节自主学习的依从性[6]。

1.4教学效果

1.4.1课堂参与度。课堂参与度量表共包含5个条目:(1)课前预习课程内容;(2)课上带着问题听讲;(3)课上向教师提问并讨论课程内容;(4)课上与同学讨论课程内容;(5)课后与教师、同学交流。量表采用Likert5级评分,1分表示完全不同意,5分表示完全同意,评分越高表示课堂参与度越高。课堂参与度量表在传统课堂、翻转课堂中的克朗巴赫系数分别为0.838和0.866,表示测量工具具有良好的信度。1.4.2教学目的实现度。汇总以下教学目的:(1)熟悉临床医学各领域基本概况、前沿进展;(2)熟悉临床医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关联;(3)培养学习能力,优化学习策略;(4)培养批判性思维、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5)初步了解临床医学职业素养,树立人文关爱意识;(6)了解自身知识与能力的不足;(7)对临床医学某一学科领域产生兴趣并愿意深入学习。量表采用Likert5级评分,1分表示完全不同意,5分表示完全同意,评分越高表示教学目的实现度越好。教学目的评价量表在传统课堂、翻转课堂中的克朗巴赫系数分别为0.936和0.933,表示测量工具具有良好的信度。1.4.3教学满意度。教学满意度用单条目问题“请分别对翻转课堂、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满意度评价”测量,1分为非常不满意,2分为比较不满意,3分为一般,4分为比较满意,5分为非常满意。1.5统计学分析采用均值和标准差对课堂参与度、教学目的实现度和教学满意度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对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两种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效果进行显著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Epidata3.1和SPSS23.0记录和统计分析数据。

2结果

2.1两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参与度比较

结果显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课前预习课程内容、课上带着问题听讲的情况优于传统课堂(P<0.05)。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上与同学讨论课程内容、课后与教师和同学交流的情况优于翻转课堂(P<0.05)。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参与课上向教师提问并讨论课程内容的情况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总体来看,学生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课堂参与情况优于传统课堂(P<0.05)。详见表1。

2.2两种教学模式下教学目的实现度比较

结果显示,相比翻转课堂,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更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P<0.05),更能够培养学习能力,优化学习策略(P<0.05)。总体来看,学生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学习效果与传统课堂相当,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两种教学模式下教学满意度评价比较

学生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评分(4.26±0.65)分高于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评分(3.97±0.7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翻转课堂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学生在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中的参与情况反映了两种教学模式的特点。传统课堂中教师在课上将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在课上及课后讨论和解决问题,因此在课上和课后环节的参与度较高。翻转课堂与此相反,学生在上课前通过自我学习获得基础知识,在课堂上完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行为,知识应用和问题解决在教室内部完成,因此在课前和课上环节的参与度较高。总体看来,学生在翻转课堂中的参与度高于传统课堂(P<0.05),这与其他研究的结果一致。学生的主观反馈意见指出“翻转课堂经过课前的学习,更能提出问题”“翻转课堂在课堂上有更多时间与教师讨论”“翻转课堂中,课前的视频学习是自己独立完成的,遇到问题会主动与同学讨论,参与感更强”。

3.2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与传统课堂无差异

学生对教学目的实现度的评价在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中并无差异(P>0.05),甚至在“培养批判性思维、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培养学习能力,优化学习策略”方面,学生认为传统课堂的效果优于翻转课堂(P<0.05),这可能是由于学生的学习投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自主学的行为控制阶段,自我效能会影响学生对学习结果的自我监督。如有学生反馈“看录播视频需要较高的自制力,跟着教师的思路听讲会更集中一些”,而自我效能较强的学生反馈“翻转课堂中课前的视频学习是自己独立完成的,不再受到传统课堂中其他同学的影响,集中度更高”。基于Mayer的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翻转课堂中提供的课件讲授视频会同时呈现图像与文本信息,极容易造成认知负荷超载,因学生注意力分散影响其学习投入[7]。一部分学生反馈“传统课堂中,教师面对面的授课比录播视频具备更真实的交流感,不容易走神,更容易听进去”。此外,学生固有的学习习惯更依赖于传统的“先教后学”“教师主动式”的教学模式,更多的学生集中于传统课堂,接受相关学习能力和学习策略的培养,总体上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无显著差异。

3.3学生对传统课堂的满意度高于翻转课堂

学生对两种教学模式的满意度都较高,说明临床医学导论课程较好地达到了学生的学习预期,但更多学生倾向于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除以上讨论的因素外,学生的主观意见还集中反映了翻转课堂模式的耗时问题,“翻转课堂要求我们在课前完成教学视频的学习,视频时长接近传统课堂,而在上课时间又要花相同的时长与教师和学生讨论,占用了双倍时间”,这与其他研究的结果一致。一项在放射学课程中开展的翻转课堂实证研究表明,将近80%的学生认为课前学习占用了太多时间[8],增加的时间成本也激发了新矛盾,医学生需平衡繁重的课业安排与课前自学时间,临床教师需平衡临床、科研与教学准备工作。尽管本研究设计要求教师关注重点内容,但这显然对临床教师是巨大的挑战。如何掌握合适的课前教学视频时长,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平衡授课内容的质与量,课堂环节如何有效组织讨论,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批判性思考等,均是临床教师待提升的技能。未来实践应广泛开展翻转课堂师资培训,并设置监督环节确保翻转课堂能够正确、规范实施,降低教师技能不足对翻转课堂有效性的影响,提升学生对翻转课堂的满意度。

3.4翻转课堂在临床医学导论课程中的适用性

已有研究对翻转课堂在医学教育领域的有效性评价未达成一致。有研究系统评价了翻转课堂可以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动机、任务价值与参与度,但需更确凿的证据证明其对知识和技能的影响[2]。Chen等评价了以学习成绩为结局变量的翻转课堂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翻转课堂能够显著提高医学教育领域中研究对象的理论知识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但对技能类学习效果无影响[9]。本研究证明了翻转课堂在临床医学导论课程中能够优化学生的课堂参与行为,但其教学效果与传统课堂并无差异,且学生对传统课堂的满意度较高。临床医学导论作为讲座类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对各学科的基本认识与兴趣,其教学不以任何特定的理论知识或技能为目的。相比学习任务多以掌握、熟悉、了解为分层的理论与实验课程,导论类课程的教学目标更多是以认知、情感、动作技能领域为导向,因此在课前任务阶段,现有的教学设计不能明确地引导学生自学,导致认知负荷与行为低效。实施翻转课堂如何结合医学导论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的值得探讨。首先应优化课前学习资料的设计,教学内容以学科特点、学科发展与前沿进展为主,减少专业的理论知识介绍。教学视频录制时应注意减少外在认知负荷,如在给出腹部CT图时,给予学生口头解释而不在图片旁用文字说明;如向学生提供血液流动图时,删除流程图中的文字说明,保留图片信息的自释性。其次应缩短课前教学视频和课上互动的时长,控制完成学习任务的总时间成本。同时建议将课堂阶段的随堂测验任务转移至课前自学阶段,使学生明确自学教学视频后可获得什么成果,减少在定位学习任务时的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感[10],引导有效思考与提问,课上阶段则更注重对学生的指导,通过信息量丰富的反馈帮助学生解决对各学科最关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达到临床医学导论课程的教学目的,在有效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同时,增强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

作者:张文婕 赖亚宁 卿平 单位: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 华西医院教务部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