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完善土地管理制度的思考

完善土地管理制度的思考

摘要: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自然资源,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宝贵财富,它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还具有劳动价值。本文简单阐述了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变迁,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土地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即法律意识薄弱,执法能力低、管理模式欠缺、补偿制度不完善这三个问题,重点从供给侧结构下创新土地管理制度、制度化管理视角下完善土地管理制度讨论了建立和完善土地管理制度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与变迁;有效策略

1土地制度的改革与变迁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土地要素市场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基础组成部分。根据各个时期经济发展的差异,我国土地制度的改革与变迁主要分为五个阶段:1.11949-1977年:建立了整体所有、统一经营的土地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土地制度的改革为广大农民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部分缺乏材料的农民为了处理生产过程中的问题,根据自愿与互利的原则在私有资产的前提下开始协作,互帮互助团结统一。到1978年,通过研究恩格尔系数,表明我国农民生产状况还停留在绝对贫困状态,因此成了必然。1.21978-1993年,形成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通过不断探索新道路,人们发现实行农户经营才是正确道路。1978年全国范围开始推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即对内改革对外开放;1993年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上通过了《农业法》,其中总则明确巩固了农民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并提出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至此制度基本已经正式确立。1.31993-2008年,土地承包经营权稳定时期为了完善土地承包制度,提高生产率,增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以及稳定收入,1993之后国家开始出行一系列相关政策提升土地的利用率以及生产率。2007年《物权法》进一步提高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经济地位,保障劳动人民的利益,维持制度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探索以及发展,调动了农民的劳动干劲和激情,维护了土地利用率,推动了统筹城乡发展的进程。1.42008-2013年,土地确权2008年提出“为农民提供更加充分的土地经营权”的改革目标,一直到2013年为了进一步适应农村土地市场的经济发展需求,国家推行了“土地确权”的实质性策略。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实行过程中因农民的产权意识模糊的影响,实践中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难,引起了劳动力下降、效率降低等问题,“土地确权”的提出有效地解决了此类问题。1.52013年至今,“新”的提出土地确权的建立解决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所引起的问题,也为“新”的提出建立了基础。2013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确立了“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奋斗目标,之后又继续相关政策文件,进一步提出“三权分置”、“三项改革”等,象征着我国土地制度改革已经跨入了新时代,面临着新的挑战[2]。

2现阶段我国土地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2.1法律意识薄弱,执法能力低。新时代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根本策略,法律的作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得到了体现,大多数人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或者干好本职工作加强了对法律知识的重视和学习。但是还存在着相当一部分人没有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其中就包括土地管理工作者,他们缺乏法律意识运用法律来秉公执法的能力,导致土地管理工作的开展也面临着与多问题2.2管理模式欠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土地管理工作的基础工作已经得到了实质性的实行,但目前为止土地管理模式还延续着以前了管理模式,缺乏创新性以及策略性,难以适应时展的要求。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效率低、质量低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了土地管理利用率下降。2.3征收、补偿制度不完善。现阶段,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工业化已经成为新型的发展趋势,大量的农村土地被征用为工业用地,但因补偿制度的不完善常常会与劳动人民产生不可避免的矛盾。如今土地征收过程中存在的第一大问题就是利益划分不明确,劳动人民不能分辨出是国家利益还是私人企业利益,在征收过程中产生抵触心理。第二大问题则是补偿资金偏低,失去土地的劳动人民不能享受到同等的补偿,导致他们对国家土地管理制度产生不满情绪,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地位以及国家与人民的关系。

3建立和完善土地管理制度的有效策略

3.1供给侧结构下创新土地管理制度。3.1.1改进土地供应制度。供给侧改革制度作为土地管理制度的基础,管理部门应当结合实际与市场需求对土地供应制度进行改进,使得制度本身符合产业标准以及要求。在政策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按照企业生产期限以及实践对土地资源进行预估与划分,再根据其产业发展调整并改进制度,以供给侧机构为基础进一步实现土地供应制度的优化,提高土地管理部门对创新企业用地情况的管理,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以及实践性,保障土地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3.1.2科学分配土地资源。土地资源科学分配准也是供给侧结构下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对土地资源进行划分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区域特点,在实际规划时适当增加混合用地所占比例,提高土地规划管理的合理性,侧重于土地开发,秉持“不浪费”管理原则,对闲置的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分配。3.1.3土地收储发展策略。土地管理创新过程中应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发展多元化的管理手段,对土地收储制度进行发展。在土地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对政府收储土地的范围仅以深度进行适当压缩,促进土地储备主体以多元化的方式发展,同时以政府收储、企业自由转让的措施建立新型企业兴盛模式,进一步增强土地管理工作的实践性以及应用性。3.2制度化管理视角下完善土地管理制度。3.2.1构建平等的制度体系。现阶段土地管理的核心问题就是利益问题,构建平等的制度体系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首先,从人民角度出发,土地管理部门赋予土地以及房屋所有人相应的权限,即使用权、处分权等,商业用地可以通过土地市场实施交易,这样在进行土地征收的过程中防范了财产分割的问题;其次,从政府角度出发,应当建立平等的土地义务,土地持有必须按规定缴纳相关的税费以及其他费用;最后,通过构建土地和房屋的权限以及义务对等的制度体系,土地权益人可以得到合理的收益,政府也能够获得合法的税收,这样就确保了国家、集体以及个人的利益,从基础上解土地管理问题,进一步土地完善管理制度。3.2.2改革政绩评价体系。为了适应时展的要求,自然资源局政绩评价体系往往都是位高权重的领导层面获得的评价最高,评价的高低关系着岗位晋升可能性的大小,在土地管理部门政绩评价体系的重视程度不是很高。有的管理部门为了达到市场经济的需求以资源耗费、影响环境为代价获得进步空间,严重制约了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3.2.3建立社会监管体系。国家土地管理权利向人们大众分散也是加强土地管理制度的一项可行性策略,现如今管理权利在社会中的地位以及作用变得尤为重要。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国家法律法规对非管理机构进行权利分散,使其在土地市场、经济管理毅力保障人民利益的过程发挥积极的作用。在土地管理方面,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可以建立社会管理机构,结合律师、会计等有关行业的特点组成独立的社会监管体会,进一步督促管理部门的土地管理制度。

4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建立和完善土地管理已经成为土地建设问题的重中之重,土地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设施资源,也是确保经济发展以及生产活动顺利发展的前提。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就决定了其重要性,因此相关土地管理部门应当在土地资源管理过程中,需要以保护土地资源、发展国民经济为基本目标,创新并完善土地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邵战林,朱道林,杨俊孝.完善我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若干建议[J].农村经济,2011(07):23-26.

[2]张宏侠.对中国土地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的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20):15.

作者:朱孟芳 单位:临沂市河东区自然资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