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教学问题探析

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教学问题探析

摘要:对国内高职院校开设的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教学情况进行研究,探讨国内会展教育中存在的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师专业性相对不足、教学模式有所欠缺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推动国内会展人才培养工作。

关键词:会展教育;教学模式;对策

作为国内新兴产业,会展业近年来已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柱,且规模日益扩大。同时,随着会展业发达的欧美国家逐渐将行业重心向新兴市场转移,我国会展市场上国际合作增多,行业发展迅速。但国内会展业起步较晚,缺乏专业理论体系的指导和合理的调控,导致市场秩序较混乱,许多会展项目缺乏明确合理的分类与定位。此外,会展专业理论体系不完善,导致与行业密切相关的高职院校会展人才培养出现了误区。我国会展业发展迅速,迫切需要高素质的会展业复合型人才。本文着眼于国内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教学现状,探讨国内会展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教学现状

(一)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合理

国内会展业起步较晚,专业认知存在偏差。目前,国际上一般将会展定义为MICEE,包括Meeting会议、Incentive奖励旅游、Convention大型会议、Exhibition展览及Event节事活动。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会展课程及教材只涉及会议、展览,部分课程和教材只涉及MICE。除了少数高职院校对会展业概念具有明确的认知,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仅将会展视作会议和展览,并未将MICEE按不同项目类别进行区分,导致研究内容杂而不精或以偏概全。国内许多开设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院校看似具有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综合性强的会展业复合型人才,实际上没有明确的人才培养方向和定位。在对会展业狭隘认知的基础上,相关院校并未对会展项目进行细分,课程设置缺乏专业性,教学内容较为笼统、杂而不精。部分高职院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缺少与行业龙头企业的有效沟通,教研室对行业和企业的人才需求、未来发展状况缺乏了解,课程设置与行业实际需求相脱节,导致所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市场要求,上岗后仍需进行二次或多次培训。此外,会展业是需要大量实践经验的行业,而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实践课程课时较少,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较为欠缺。会展专业实践课通常为每学期56课时(为期两周),实践项目一般分为三种:策划会展项目、策划并举办会展项目、参与实际会展项目。由于会展项目的特殊性,学生难以在两周内高质量地完成会展项目的策划和实施。同时,大部分会展项目都是在周末举办,与授课时间交叉甚少,教师难以带领学生参观会展项目,无法以现场案例辅助实践教学。同时,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较少有机会参与会展项目的策划与实施。因此,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较少,实践经验欠缺,实际操作能力不足。

(二)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教师的专业性不足

国内会展教育起步较晚,很多任课教师没有相关专业的学习或工作经历,缺乏相关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更缺乏产业实践工作经历[1]。多数学校的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是基于艺术、工商管理、旅游等专业创办的,隶属于相应的学院。任课教师大多由管理、金融贸易、旅游、文学、艺术、中文、外语等专业转行而来,对会展业缺乏深入了解,多数教师缺乏策划、组织、管理会展项目的经验,在实际教学中难以合理把握产业实况,教育理念落后,授课方法缺乏新意。同时,因师资情况和会展产业的综合性特点,部分专业课程的知识点存在一定交叉,如引导不当,会导致课程内容无意义地重复[2]。

(三)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存在不足

会展行业所需的人才是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因而需要采用具有针对性的综合性人才培养方式。会展业是实践性较强的行业,相较于普通高校,高职类院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是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内高职院校基本以大班化教学为主,通常每班学生人数为30~50人。高职院校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弱,不擅长独立思考与探索,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足[3],大班化的教学致使教师难以提供细致、全面的指导,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难以较好地掌握课程内容。尤其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大班化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二、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教学问题对策

(一)改变传统认知,合理设置课程内容

高职院校需要改变对会展行业的片面认识,厘清会展行业的内涵,制订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有效培养符合行业细分要求的专业人才。在会展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会展专业在设立之初便有明确的专业定位。例如:一些专业将培养方向定为艺术策展,专业定位即为MICEE中E(Exhibition)的艺术类展览。在课程设置和授课过程中,所有的课程内容皆围绕艺术展览,紧扣专业设置,或是将Meeting会议、Convention大型会议、Event节事活动这三个部分合并,设置为活动管理专业。有了明确的专业定位,才能形成人才培养方向,进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在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后,学校应提供专业方向供学生选择,在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同时,提升他们的专业性。高职院校应当加强与行业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的联系,定期选派教师去企业实践,增加教师对会展人才需求状况、行业现状、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了解,并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内容,以防与会展行业的需求相脱节。同时,会展教材的编制也要与时俱进。可以采用活页式教材,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行业现状灵活选取相应的案例进行补充。实践教学对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而言至关重要。高职院校会展专业应尽可能地增加实践课的课时数,提高实践质量。可将实践课程的授课方式调整为机动授课,根据该学期开展的大型会展项目灵活调整。学生可以拥有充足的时间完成项目的策划及实施,或是根据行业展览项目的实际开展情况机动地参与其中。除了纯粹的实践课程之外,教师也可以结合近期的行业项目进行授课。机动、充足的授课时间使得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考察、参与优秀的会展项目,积累相关的实践经验。

(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更新教学理念

会展专业的教学效果与教师的行业经验直接相关。在任教期间,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教师要不断积累行业经验,紧跟行业变化。在会展业较发达的国家,会展专业教师基本都拥有会展行业教育及工作经历,并且在上课之余承担会展行业的相关工作。任课教师每学期都在会议公司、展览公司、活动公司、博物馆、美术馆或艺术机构等主办一定的独立项目或参与大型会展项目的策划。教师在授课时经常介绍近期会展项目的相关情况,带领学生参观项目,参与项目的部分工作,丰富学生的见识与实践经历。因此,非会展专业出身的教师,需要定期接受专业知识的系统培训。学校可以与企业开展合作,为教师提供实践平台,便于教师了解实际工作状况,积累实践经验。具备会展行业教育背景或工作背景的教师,也应定期接受培训,不断更新知识技能。此外,任课教师之间应经常交流教学经验、学生学习情况、行业最新趋势等,从而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实时更新行业资讯,避免授课内容单一重复,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任课教师应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根据学生的特点、专业性质、人才培养需求,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

(三)改进教学模式,培养专业人才

为了培养专业性强的复合型会展人才,高职院校的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应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模式。在会展业相对发达的国家,会展专业课基本采用的是小班化教学模式,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主动探索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小班化模式有利于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开展,可以为学生充分创造思考、尝试、探索的机会和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同时有助于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在理论课程中,小班化教学能够消除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工作量大、专业方面准备不足、无暇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等弊端,为教师创造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客观条件,有利于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实践课程中,小班化教学便于教师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激发学生参与实践项目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三、结语

会展业是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会展专业教育正处于起步阶段,任重而道远。会展教育的发展,需要开设相关专业的院校对会展行业具有清晰的认知、构建系统且具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拥有具备专业知识和创新理念的师资队伍、施行适应行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中国的会展教育才能走上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培育出符合会展业发展趋势的复合型人才,为中国会展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知矫.会展教育任重道选[J].中国会展,2018(5):36.

[2]赵慧,侯静艺.互联网时代下会展教育现状及分析———以山西省会展高等教育为例[J].教育观察,2020(9):107-109.

[3]许欣,万红珍,廖漫丽.高校会展人才培养混合式教学研究[J].展商经济,2021(9):86-90.

作者:李薏坤 单位: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