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实践思路(9篇)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实践思路(9篇)

第一篇:高效课堂信息技术教学实践

【摘要】信息技术是一门创造性的学科,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得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如何改进和创新教学模式,优化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实现“高效课堂”,是众多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师努力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兴趣;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是一门创造性的学科,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得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如何改进和创新教学模式,优化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实现“高效课堂”,是众多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师努力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位置,通过课堂学习能够在自己的水平线上有所发展,有所提高,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效率。

1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教育家苏姆林斯基曾说过:“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开始学习信息技术课时学生往往怀着好奇、兴奋的心理,但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有的内容需要机械重复地训练,有的内容枯燥无味难度大,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慢慢降下来。根据建构意义新的学习理论,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愿望。利用中学生喜爱游戏这一特点,在鼠标练习中,我让学生玩扫雷和接龙之类的游戏,在探索游戏中掌握操作技能。让学生自始至终愉快地学习,尽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每当接手一些新班级,总会发现其中有一部分学生从未使用过或极少使用计算机,根本不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完完全全是个“电脑盲”。在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绝大多数非常简单,甚至令人发笑,作为教师,不能因此而嘲笑、训斥学生,一定要注意聆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针对不同问题做出不同的解答,在辅导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与学生站在平等的高度,用适当的鼓励和表扬树立他们成功的信心、决心。例如,在讲《动手做网页》时,我先让学生浏览《我们的初中》网站,同学们学习、生活的画面赫然呈现在眼前,同学们感觉既熟悉又亲切,都惊讶地问道:“生活中自己这么熟悉的画面究竟是怎么被做到网页里去的呢?我能够学会吗?”然后教师再介绍网页制作方法,同学们就会很乐意接受,效果也会很好。利用中学生喜爱游戏这一特点,在鼠标练习中,我让学生玩WIN98自带的扫雷和接龙游戏,在探索游戏中掌握操作技能。让学生自始至终愉快地学习,尽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如在讲授《补间动画让物件动起来》这一节内容时,我将课本上的制作一个宣传片片头的这样一个贯穿这节课的任务,拆分成三个独立的,分别涉及大小变化动作动画,颜色变化动作动画,位置变化动作动画这三种基础动作动画的小练习,每个练习只有一个元件来完成动作,这就相对降低了难度,同时学生又能快速掌握这方面的基础操作,增加了学生信心。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应尽量唤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入迷和喜爱这门学科,才能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求知识,才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使他们跟上信息社会发展的潮流,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2注重道德的培养

注重青少年信息道德的培养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之际,人们往往只看到了它所带来的巨大利益,而忽视了信息技术中某些不利因素给青少年成长造成的干扰和不良影响。例如:在互联网上除了大量丰富的学科知识外,也有许多不健康的内容,有时还有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肆虐等,而这些正是信息技术教育中容易忽略的问题。因此在学习网络这一章时,我不仅向讲解英特网的优秀之处,而且不断向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另外教师除了本课程教学外,还要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来教育学生,使他们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能够在信息的大海中正确把握人生的方向,以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

3充分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

创建有利于自主性学习的环境及资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在组织安排教学过程中,不是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组织讲解教案上,而是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把精力放在简化利用资源所经历的实际步骤上。我发现,每个班级虽然都有一部分对计算机操作相当熟练的学生,但他们在理论知识上和其他学生一样很欠缺,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现出来的积极性仅仅是对某类计算机操作的兴趣,而对信息技术全面的掌握则抱无所谓的态度,任其发展,势必会对学生能力进一步提升的造成影响,面对这种情况,我设计了一个课前5分钟看书时间,即利用学生等待电脑进入系统及刚上课的前几分钟,让学生自行看书,做到对本节知识在总体上有个掌握。这个环节也是让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复习理论及操作知识,为进一步提升做准备。在进行简单的操作提示和必要的讲解后,接下来就是学生根据“课堂作业任务书”中的提示,完成基础性练习。在这一练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实现以点带面,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能力强的学生发挥教师助手作用,能极大的提高教学效率,对于多任务的课堂教学结构比较适用,同时也这部分学生在帮助同学时,也能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实现已有知识的突破。在给予学生一定时间自主探究操作后,是必不可少的正确操作观摩时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的需要,由优秀学生演示自己作品时完成,也可以由教师在点评学生作品时自己来演示。将作业点评和标准操作过程学习结合起来,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这一环节对学生完善自我动手能力,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在之后的学生完成作品过程中,分层次的练习就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力较差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来完成基础操作的练习,而基础好的学生可以挑战提高性练习,完成更高水平的作品,实现自我的超越和知识的拓展。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找出已经学过的知识与正要学习的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利于教学中突破难点,也能使学生轻易地掌握教学重点。教师通过让学生围绕问题自学、讨论、交流、实践,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总之,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从更新教学观念入手,营造创新环境,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保证学生有创新的时间和空间,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课一定要学会,一定要学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Z].

作者:邱成 单位:秦皇岛市海港区教师进修学校

第二篇:构建高效课堂教学过程研究

【摘要】优化教学过程,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几个基本要素是确定教学目标,确定和组织教学内容,选择课堂教学的结构和组织形式,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优化教学过程,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几个基本要素是确定教学目标,确定和组织教学内容,选择课堂教学的结构和组织形式,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优化了这些基本要素和具体操作时的一些细节,如教态、语言、板书、环境等,课堂教学的效率必将提高。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进行高效课堂教学呢?

1采用“快乐学习”的方法,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教学可以采用“快乐学习”的方法,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新知识,体验从学习中带来的快乐。“动”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都比较爱动,喜欢参与。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想一想,看一看,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才能够更加牢固。数学教学一定要抓好这一环节,根据数学教学改革进度及教学需要,寻找适当的时机,引导学生主动操作,如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等,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生活化。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操作的过程中理解新的只是,体验参与的快乐,在快乐的氛围中进行快乐学习。同时,在数学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还要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继续探究,去激发学生快乐思考。小学生喜欢参与,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喜欢思考为什么,针对这些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学生自制学具的教学模式,既可以培养学生自己的动手能力,又可以激发学生快乐学习的欲望。如我在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一课时,我让学生提前自制学具,用学具表达体积单位。课堂上,学生踊跃展示自己的“作品”,我找了几位来到讲台展示,并问道:1立方米怎样展示?这时,许多学生都被难住了,一名学生用低低的声音说:“老师,你是不是搞错了,1立方米体积是很多的,家里的浴缸装满了水也不够1立方米,体积那么大,怎么能带到课堂上来呀?”还有的学生说:“是呀,1立方米就是长、宽、高都是1米,那么大的体积,我们怎么展示呀。”我顺势说:“1立方米确实很大,那么,我们怎样展示呢?谁能表达一下1立方米到底有多大?”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老师,我有一个好办法展示1立方米的大小,我们可以找一些同学合作展示”。说完,八、九个同学涌上讲台,他们整整齐齐地站在一起,一名同学用讲台上的米尺仔细测量起来。他让同学们蹲下来,蹲到一米高度,长宽不够一米就让同学们站开些,慢慢的,1立方米大的空间展示了出来。同学们给予了热烈掌声,在欢笑声中,同学们掌握了数学知识,在实践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采用快乐学习的方法,不但提高了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还提高了学习效率。还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说,通过互相说给同学听,便于培养学生检查和调节自己思维的能力,从而使思维和言语表达能力得到较快的发展。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可以更多地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评价,发表不同意见,活跃思路,并且注意培养学生有条理有根据地思维。总之,教学时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但是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要多样化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传统的数学教学,从概念到概念,教师单靠粉笔和黑板讲解,势必影响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提高。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多媒体教学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如我在讲“圆的认识”时,采用动画引入,生动形象的画面,伴以美妙的音乐,很快让学生进入教学过程。这样开头:我想问一下,大家喜欢动画片吗?(喜欢)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一段动画片,想看吗?(想)请大家看屏幕,(出示课件)这四个小动物在举行自行车比赛,最后结果怎样呢?请往下看,现在比赛还没有结束,你能猜一下,最后谁能得第一?(小狗)为什么呢?(因为小狗的车轮是圆的)那小白兔的车轮也是圆的,那你为什么不说它得第一呢?(因为小白兔的车轮的车轴没在中间)这时老师停止播放,问:同学们,那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跑起来就又快又稳呢?同学们想知道吗?(想)学完这节课,你就会明白的。像这样,播放一段录像,倾听一段录音来引入课题,就会使整个课堂顿时活跃,不仅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有意注意,而且使学生的心一直被教师牵引着,教学紧凑,过渡自然,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还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运用多媒体练习巩固,可以省去了板书和擦拭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容量大大增加。这时可以预先拟好题目运用电脑设置多种题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的突出重难点。当学生出错后(电脑录音)耐心地劝他不要灰心,好好想想再来一次,这符合小学生争强好胜的过程,再一次复习巩固知识。这样增加训练密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选用学生操作、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的方法进行教学。讲解例1:60÷3=20时,先让学生分一分小棒,从中领悟到:60根小棒每10根1捆,共6捆,把6捆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捆,就是20根。根据上述操作过程理解60除以3,可以把60看作6个十,除以3,等于2个十,就是20。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计算出结果就是多少个十。教学例2:69÷3时,让学生摆出6捆(每捆10根)、9根小棒,把它平均分成3份,边分教师边提示:先把什么平均分成3份,再把什么平均分成3份,合起来是多少?分完后让学生说说分的过程,教师示范。在此基础上教师小结:刚才计算60÷3时先把60根小棒看作6捆,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2捆,就是20根。现在计算69÷3,有6捆零9根,也先分整捆的,每份有2捆,再分单根的,每份有3根,这样每一份里都有2捆和3根,就是23根。最后说明69÷3的口算过程,先把69分成6个十和9个一,6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十,9个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3个一,把2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23,就是所求的商。这样教学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通过操作给儿童建立表象和激发学生思考,促进他们对法则的理解。学生包括中差生掌握口算方法的效果相当好。总之,教师在教学时,教师宜以鼓励为主,指出学生的进步情况,同时指出努力的方向,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避免使学生感到挫折、焦虑。要鼓励学生参加分析,从而增进学生自我了解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冬臣.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2.

作者:王璟 单位:秦皇岛市海港区迎秋里实验学校

第三篇: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思考

摘要:近年来,国家推行素质教育,强力规范办学行为,对各科的周课时数作了非常明确的规定。在这个背景下,和以往相比较,我们地理学科的课时量每周比原来减少了。课时虽减少了,但还要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模块教学任务,很显然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新的形势。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手段,改革原来的教学模式,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下功夫,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大力构建地理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了进一步优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更好地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新理念,有效教学是地理教学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高效课堂;方法

1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1.1淡薄地理课,学生基础不扎实

首先就初中地理教学而言,一星期两节课,教师授课时,只划不讲,然后让学生背诵。教学方式是强调教师的教,势必造成“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学校考,学生背;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因此地理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1.2师资奇缺,主导作用难发挥

表现在教师地理专业者少,有点农村学校根本无一地理专业教师,地理课成为了其它专业课的搭头。

1.3学校不够重视,认为这是副课

在设备购置方面,农村大多数学校竞连地球仪,最基本的世界政区、地形图、中国地理、政区图都没有,至于其他设施更不用说。总之,农村地理教学的现状是学生基础差,底子薄,教师队伍不强大,学校领导不重视,这都会给农村地理教学带来巨大的困难。这对农村所有地理教学工作者来说,都面临着新的挑战。

2提高地理有效教学的措施

2.1创设最佳的课堂环境

记得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点燃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对提高地理教学效果有重要的意义。大力提倡活动教学,活动教学改变了以往的封闭式教学,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激发,其沉睡的潜能和学习意识就能被唤醒。(1)增强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教师在导入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生动的导入语言,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展示图片、演示实验,就会使学生感到学习地理既有意义又富有趣味,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心向。(2)启发学生思维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如果导入设计引入启发性的问题,采用形象化的语言叙述,创设富有联想的教学情境,就能燃起学生的思维火花,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增长学生的智慧。所以,导入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2.2用心设计问题情境,追求教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是贯穿教学过程的主线。恰当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启动思维,进而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用心设计问题情境,为学生的有效探究铺路。探究活动是由问题开始的,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根据问题收集信息、寻求问题结论等一系列环节组成。教师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探究活动,学生则是探究的主体。问题情境设计是否新颖、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符合初中学生好奇、好强的心理,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的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时,要考虑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使学生想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提出的问题要注意难易适中,使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对于难度大的问题,设计上要呈现梯度,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解决问题,使其感受探究中增长知识的喜悦。

2.3创设良好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所谓课堂气氛,主要是师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情感状态,是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创造的心理和社会氛围。课堂气氛会影响到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态度。创设良好课堂气氛,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创设有利条件。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在各个环节激励学生,使他们产生内部驱动力。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给予期待或鼓励,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调动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另外,开放性的答案能使学生人人都觉得“我能行”“我愿意尝试”,使学生感到教师对其信任与尊重,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例如,在学习“经度变化规律”时,教师鼓励学生观察经度图,总结判断东、西经的方法。有的学生说找零度经线;有的同学说在度数最小的那根经线上画"十"字,再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也有的同学观察得到:经度越向哪个方向变大,就是该方向上的经度。每一种方法教师都给予客观积极的评价,学生受到鼓舞,士气很高,学习效果好。

2.4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增强学习注意力,明确学习任务,学生对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有了明确的认识,学习过程就能主动和有序。上课伊始,教师在导入过程中将即将学习的主要内容、学习要求、学习方式预先告诉学生,使之能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状态,从而增强地理学习注意力,明确学习任务。自学导读,有目的的学习。教师指导学生先阅读课堂上将要学习的教材内容,做到整体把握教材内容框架。学生亦可针对疑难提出问题,有针对性的学习。图文结合,善用地图。地图是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课堂上,教师运用地图教学,并且指导学生识图,将课文落实到图上,培养学生用图技能,使地图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得力助手。

总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过程应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思想。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调动其探究问题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并且注重学法指导,促进其有效学习,直至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赖小英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龙舌学校

第四篇:13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135”自主课堂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由知识立意转为能力立意,是以导学案为统领,以小组合作为抓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本质,以“三维目标”为纲领,以发展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为方向的课堂。

关键词:预习;探究;创新

一、“135”教学模式内涵

“135”自主课堂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由知识立意转为能力立意,是以导学案为统领,以小组合作为抓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本质,以“三维目标”为纲领,以发展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为方向的新课堂。具体说明如下:“1”是指突出一个主体,即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这个主体。“3”是指狠抓三个环节,即课前充分准备、课中有效实施、课后巩固提高。“5”是指把握五个步骤,即课堂教学分五步推进:(1)创设情境,引入问题;(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3)成果展示,同学点评;(4)教师点拨,总结提升;(5)纠错反思,当堂检测。

二、“135”课堂教学模式在化学课上应用及反思

下面,我以化学苏教版选修三《离子晶体》为例,谈一下对“135”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解。我把本节课分成准备阶段、展示阶段、检测阶段。在准备阶段,完成的是“预习案”、晶体模型的组装及“探究案”部分内容,在自习课提前讨论完成的;展示阶段主要针对“探究案”中内容,由学生在黑板前板书、展示、点评、质疑完成;检测阶段,做“检测案”习题及课件中习题完成。

(一)预习部分处理

离子晶体与离子化合物有密切关系,因而,教师可先从学生熟悉的离子化合物的构成微粒、性质特点、类型入手总结出有关离子晶体的类型等。通过反馈,我把学生出现的问题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学生看到自己熟悉的人的笔迹及出现的问题也很“卖力”的挑错、改错,这对他们的“刺激”比干说知识点强许多。附预习部分:判断下列化合物的类型,并分析它的构成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

(二)探究部分

在这部分,我分成准备阶段、展示阶段、练习阶段,让学生针对这些问题,分别在用橡皮泥、牙签组装的过程中,通过边讨论边制作来解决。在组装过程中,有的组揉了13个红球,14个黄球,找到了氯化钠中微粒的连接顺序。但在连接时,有学生认为是Na原子、Cl原子,也有的学生认为分别是Na+、Cl-。这使他们的认知发生冲突。学生组内展开讨论、寻找依据,最后找到答案。在找距离Na+最近的Na+、Cl-时,学生有通过肉眼观察的,也有从数学角度分析的。我觉得第二种分析比我单从化学角度说得更明白,更清晰。附探究部分:请你参照课本40页,利用橡皮泥、牙签组装NaCl的晶胞。并分析以下问题:①通过组装你发现两种微粒是如何排列的?②我能否把NaCl晶胞切得更小,如,为什么?③在NaCl晶胞中,Na+的位置有哪几种:每种位置共有多少个:Cl-的位置有哪几种:每种位置共有多少个:④在一个NaCl晶胞中,实际占有Na+个数为,Cl-个数为,Na+与Cl-个数比为,所以,NaCl表示的是食盐中Na+与Cl-个数比为1:1,不能称“NaCl”为分子式,只能称之为。

(三)检测阶段

在这部分设计的题型以基础为主,对本节起到总结、应用的作用。学生应在5分钟内做完并解决。附检测题:1.下列化学式能真实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是()(考点:构成微粒)A.NaOHB.SO3C.CsClD.SiO22.认真分析NaCl和CsCl的晶体结构,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考点:NaCl和CsCl的晶体结构)A.NaCl和CsCl都属于AB型的离子晶体B.NaCl和CsCl晶体中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所以阴、阳离子的配位数相等C.NaCl和CsCl晶体中阴、阳离子的配位数分别为6和8D.NaCl和CsCl都属于AB型的离子晶体,所以阴、阳离子半径比相同。

三、总结

通过“135”课堂教学模式在化学课上应用,使我深切地感觉到教师作为课程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在化学探究过程中,应该以自己对学生的深厚感情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以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融洽、宽松、平等的合作氛围,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奥秘的浓厚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前提,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以促进学生智能发展为核心,把学生当成课堂的真正主人,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好习惯,才能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河北任丘一中.“135”自主课堂教学模式(草案)实施手册.2012-5.

[2]曾清意.初中绪言课设计[J].化学教学,1995(4).

[3]宁松蕾.小学数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州今古杂志社,2006(4):54.

[4]文兰森主编.百部中外教育理论专著导读.重庆出版社,2002.

作者:张秀平 单位:河北省威县朝阳路小学

第五篇:构建高效课堂语文教学法改进策略

著名教育家于漪认为:“现代人的素质应该是思想活跃,富有理想,自学能力强,善于吸收各种信息能力,不断更新自己和知识结构,勇于改革创新的人,语文教学就是要为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打下扎实的基础。”这样对传统语文教法就发出了挑战,改进语文教学方法应作为当前语文教学神圣的使命。那么,怎样的教法才是好的呢?知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说:“没有一种方法是最好的方法,关键在于一个‘活’字”。

1用“课前自研”取代“课前阅读”

传统的预习是要学生看课本,而学生一听说预习就以为是读课文或看课文,于是拿起书本哇啦哇啦读一通,“认真的”可能多看一两遍课文。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预习。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而“课前自研”能弥补这一缺陷。“课前自研”让学生真正“沉”下去融入书本。静下心来自主学习。“课前自研”强调的是学生对学习内容在课前进行一番自学、研究、探索。形成自己的认识与理解,从而促进提高课堂教育的有效性。教师对学生的自学要予以认真指导,做到三要:一要授方法,二要定内容,三要测效果。①自研方法有很多,但主要有“圈”“读”“阅”“查”“划”“写”“拓”“练”“测”,②自研的内容最基本的是字、词、句、文学常识,文章初步感知,深入一点是对文本思想内容的积极探索与知识的整合归纳。如学习《巴东三峡》时,学生对游山玩水是很有兴趣的,可指导学生在课前查找资料,什么是游记?上网查找关于巴东三峡的图像资料并说给同学们听。这样学生通过课前的自主研究、认真探索,在课堂上他们才会成为真正的主体而让课堂百花齐放,精彩再现。③同时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完成一些“预习评估”、“自学测试”“课前自练”这样既能巩固预习成果又能达到检测预习水平的效果,充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用“课堂互动”代替“填鸭满灌”

“满堂灌”或老师主角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逐渐为广大教师所摈弃,取而代之的是凸现学生主体,关注师生情感交往的“互动式”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互动是指师生互相交流,共同探讨,互相促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师生之间要广泛交流,如知识,情感,技能,态度,价值都能得到充分交流,课堂才可能真正“动”起来。第二,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育目标,创设民主教学氛围,尽量让学生登台讲话,展示汇报。设立预期的目标,钻研教材,关注学生实际。设置高质量的问题。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提问的水平,要以自己的一两个问题,引出学生的多个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养成勤于动脑的习惯。①问题要有价值。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将挖掘课文思想作为教学问题研究是缺乏训练价值的。例如,教学《孔乙己》,老师问:“当别人笑孔乙己时,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这样的问题无语言、思维、思想教育训练价值。而笔者设计了两个这样的问题:“研读孔乙己周围人对他的笑,分析这些笑的实质各是什么?”“探讨孔乙己死的原因。”一堂课抓住“笑”“死”这两个关键问题让学生思考,课堂非常气氛活跃,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饱满,小组讨论合作热烈,上台展示汇报精彩。最后根据情节几个学生上台进行角色表演,深刻领悟,真正让课堂活了起来。②提问要有针对性。③提问要有一定的梯度。第三,师生互教互学,形成真正的共同体。课堂上“教”与“学”收放自如。笔者认为:学生能够自主学会的,我们可以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学生需要启发才能学会的,我们应给予点拨;而对于那些从未涉足过的知识,由于他们头脑对此没有任何基础知识,就需要老师“讲”,而且是“讲透”,这样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互动课堂。如一位老师教学文言文《期行》时,采取课前自研→阅读→解读→拓展的教学模式,“阅读”采取先独立自主后小组互动的形式让学生学习了文言文重要字、词、句,“解读”运用老师讲解法归纳了文言知识要点,解答了学生自主学习中的问题,“拓展”一环精心设计;讲一个诚信的故事,学生一句话点评。当学生点评完后,教师又给学生送上自制的诚信精美贺卡,这课充分体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一堂好课,就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与老师精授有机结合,课堂才充满活力,教学才能事半功倍。

3让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紧密结合

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户外课堂活动可以向学生提供接触大自然,了解社会环境的感性学习机会。走出课堂,深入社会的教学,会给学生带来特殊的惊奇,兴趣,以致引发他们独立思考世界上的工作,企业、职业,如教学《看云识天气》《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科学性较强的课文不拘泥于课堂上的“纸上谈兵”,可采用户外课堂活动形式,这些特别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和兴趣,促使他们去观察去学习,学生一旦超越了书本认知的层次,他们的思想便海阔天空,为以后进入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教师要在教改这条路上不停摸索前行,不断反思自己,及时解决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实施教改,打造有效、高效课堂。让语文课堂这朵奇葩绽放光彩。

作者:黎文芳 单位:湖南娄底冷水江市金星中学

第六篇:高效课堂理念下散文教学简约化研究

内容摘要:散文是与诗歌、小说、剧本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它具有形散神聚等特点,教学是需要合理取舍,删繁就简。

关键词:散文;简约化;案例

散文的概念随着文学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其内涵也不断发展变化。在古代,凡是不押韵、不对偶的散体文章,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非文学作品,都叫做散文。在现代,人们习惯于把散文看作是与诗歌、小说、剧本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这种样式的文章,特征鲜明,教学时,一定要合理取舍。下面以我施教人教版语文课本中朱自清的《背影》为例,具体地谈谈课堂教学的简约化。

一、感悟散文的“形散”

1、选材的广泛性。散文是最自由的一种文学样式,它的取材十分广泛。生活中的一人、一事、一景、一物,都可以作为其写作素材。《背影》一文既写了父亲奔丧之事,又写了父亲失业之事,还写了家庭生活惨淡与社会社会动荡之事,这些背景的简单叙述为着力刻画“背影”渲染了特定的“爱子”氛围。写背影,又写了父亲“不打算送行”、决定亲自送行、车站买橘子等诸多小事,还写了父亲的来信及其“我”的思念等,这就是选材的广泛性。

2、表达方式的多样性。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语言十分相素自然的散文。他对动词的重复使用(如两次使用“踌躇”)同义动词(如“嘱咐”、“嘱”、“嘱托”)、动词同其它动词或助词的联合使用(如“看了看”、“须穿过”、“须跳下去”、“爬上去”)、动词的照应使用(后边的“走过去同前边的”“穿过”、后边的“探身下去”同前边的“跳下去”、后边的:“爬上”同前边的“爬上去”)等则是非常具体的说明。通过对这些动词的分析,就可体会到父亲真诚朴素的情感。抓住了这些特点来教学,就会大提高课堂教学的精度,就必然节省许多时间。同时,作者还应用了语言描写:“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走了,到那边来信!”心理描写:父亲本“不打算送行”,但不放心,决定亲自送行;外貌描写:“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这些描写丰富了父亲的形象。

3、结构的灵活性。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一般没有完整的人物和情节,所以散文作家往往是抓住生活中的一人、一事、一景、一物,或一些有内在联系的生活片断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而不求其象小说和戏剧那样具有丰满的人物和完整的情节。《背影》没有尖锐的矛盾冲突,没有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只对“车站送别”作了详尽的叙述与描写。

4、语言的独特性。优秀的散文,通常几百字、上千字,多则几千字,或述所见所闻,或说所感所想,触及读者的情感神经,拨动读者的思想琴弦,以小见大,言近旨远,耐人寻味,发人深省。散文的语言要精练优美、朴素自然。精练,是指用恰当的词语准确地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传达人物的神情特点。语言精练,就能做到言简意丰。寥寥数语,即可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背影》语言质朴无华,读来亲切自然,这就是它的独特风格。

二、感悟散文的“神聚”

散,既是散文的个性特点,也是散文的趣味。但光“散”不成文。不论散文的笔法怎样自由自在,也不论所写的材料多么的散,最终都必须“凝”结出一个鲜明的主题来。自由多样是就散文这一类文体的写作而言的,具体到每一篇具体的文章,散文的特点则是形散而神不散。散文的散,主要是指它的表现手法和语言形式。不管叙述或描写,不管议论或者抒情,都不拘成法。为了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可以谈古论今,谈天说地;可以回忆往事,畅想未来;可以时而勾勒描绘,时而倒序追述,时而感情激越,时而侃侃而谈。联想丰富,运笔如风。散文的散,还表现在内容表现上的不拘一格,或小题大做,或大题小做,或微言大义,或言近旨远;说的是身边事,讲的是知心话,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美好的情感体验。《背影》写背影,一共写了四次。第一次是第1自然段:“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作者怀念父亲,惦记背影;第二次是第6自然段,写父亲为自己买橘子的时候,作者对父亲的背影进行了详细的刻画,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第三次是这一段最后“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父子分手,惜别背影;最后一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也就是:别后思念,再现背影。《背影》的主题就是反映父亲对“我”的挚爱和我对父亲的理解与思念。

作者:王娴珍 单位:甘肃省会宁县第四中学

第七篇:高效课堂教学思考

摘要:高效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

关键词:高效;备课;信任;引导;活跃;激励

从前我们是字字句句的讲,到现在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自学探究,这是一个很大的变革。使用导学案讲课一段时间,可以说高效课堂的教学还是一条探索的路,下面我就针对高效课堂、导学案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备课要充分

课堂上既然要放手,那课前的准备工作就必须是充足的。对内容要熟悉,导学案必须要把握好,每堂课的组织教学就应有相应的教学目标。如果没有了教学目标,一堂课就没有方向,一节课将会分解得支离破碎,不知所终。所以目标的定位非常重要。由于本学期我们使用的是上级编排的导学案,在使用的过程中,我认为教学目标要从数学的特点出发,根据数学总体教学要求设计教学目标。我希望教学目标在课内完成,可是,在进行导学案的教学过程中,总是不能很好的把握,这是因为我们早已习惯传统讲授式的教育。其次,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要面向全体的学生。

二、做好组长培训

一个优秀的组长是小组活动的灵魂,既是小组活动的领导者,又是小组活动的组织者,同时又是教师的小助手。我们把他归纳为“三者”,即:组织者、协助者、学习者,小组长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明确了小组长的职责,在组内开展系统有效的培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才能真正产生实效。所以,为了更好的发挥组长的作用,班主任对组长的培训就显得十分必要。并在工作中随时随地对组长的工作加以指导督促,就像教师开例会一样,每周都要给组长开小会,针对小组内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给以帮助,帮助组长建立一个比较健全的组规,形成积极向上奖罚分明的组风。

三、给学生足够的信任

导学案课,既然把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必然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在自主学习和交流协作环节中,给学生以时间,让学生真正地利用起课堂上的时间,真正用读用写用思考走入课本中,开动思维。开头一段时间,难以掌控,但时间长了,学生形成一定的自学习惯,效率自然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小组展示激励环节,学生的发现探索学习肯定是有个过程的,他们不可能一下子就说得很对路,或说出问题的答案。这时就需要老师的耐心,用语言激励学生间展开讨论或辩论,然后因势就导,将孩子学习引到正途,当然,学生开始必然会摸不着头脑,成绩下降,但是我相信,长此以往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成绩自然也会提高。因为我们的高效课堂毕竟是以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为主,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学,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培养一名优秀的会学习的人。

四、难点部分体现教师的“导”

我们要求学生运用导学案自主预习,完成导学案里的课前学习。老师对导学案的运用,要视学生的预习程度来进行,上课前,教师尽量先把学生的课前学习部分批完,看看学生预习的大概情况,再决定自己的教法。如果学生完成得较好,我们就可以进入下一步的上课过程。我们老师的任务就是“导”,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的兴趣一起来思考解决难题,解疑释疑。接下来再辅导学生做巩固练习里的相关的习题。这样,“讲”的东西就少了,与学生的互动就多了,课堂也就活跃起来,导学案中所设计的题目也完成了,可以体现出教师的个性来。

五、活跃的课堂状态

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我认为,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育情景,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在课堂上,我把自己由“演讲者”转变为“编剧”和“导演”,要像导演给演员说戏那样,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做演员的情景,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当然,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学生掌握,更要在课堂中以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及事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促进目标的全面达成。

六、适当的激励机制

我认为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培优补差工作不是课后的工作,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有事实表明,利用课余补课的学生的成绩并不比不补课的学生成绩好。因此,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补差工作值得我们重视。补差,首先是“治懒”,差生之所以成为差生的原因首先是“懒”,包括思维上的懒和练习中的懒。思维上的懒常常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不集中;练习中懒的表现为练习速度慢,作业完成不及时,家庭作业拖拉等。针对以上情况,分别要施之有效的措施,在课堂中加强“快速提问”,增加提问的密度,把一些略简单的问题请差生回答,让他们形成一定的自信心;二是给他们板书的机会,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三是课堂作业堂堂清,教师要严格监督,不给他们抄袭的机会;四是不能让他们有拖拉家庭作业的机会,一经发现及时进行批评,并严格处理。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学生发言积极的、学习认真的、及时完成作业的等都要及时地鼓励。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大面积高效作准备。一个班级的师生就像一个家,教师就是一个大家长。每一节课就像一顿午餐。没有做好孩子就不愿意吃,身体就不会好。光教师“一头热”是很难产生高效课堂的。总之,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有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才能达到高效课堂。

作者:路锋 单位:丹阳市第三中学

第八篇:高效课堂改进教学策略

摘要:新课标的实施、新教材改革为小学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变革,这些全新的教学理念必将引起数学教学方法呈现出新的变化。在教学中要瞄准课改目标,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实施有效地数学教学策略,营造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改进策略;高效课堂;提高素养

新课标的实施、新教材的改革为小学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变革,这些全新的教学理念必将引起数学教学方法不断呈现出新的变化。近年来,我扎根一线教学,力求扣紧数学课程改革目标,争取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中,我努力从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学法的优化中,推动数学教学生活化及活动化等诸方面的教学策略的改进,作出了一些大胆的尝试与实践,努力营造高效的数学课堂。下面,我就此浅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优化教学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的一大特点是抽象,实际教学中如何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形象生动的内容进行教学呢?其实很大程度上,要靠教师巧妙地根据数学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做好优化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有利于唤起学生头脑中贮存的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学习服务;另一方面也可以自然而巧妙地引发学生解题的内在需求,激发他们浓厚的兴趣。例如,在“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教学中,先以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来实施教学,从以下故事引入:“同学们,小明同学这学期准备从其他学校转入我校,进入我们班就读。现在,小明正跟着爸爸来到人民体育场的中间,他爸爸突然指着分布在人民体育场四周的学校大门、主校区、毓贤园、体育馆,让小明说说这些景物在体育场什么位置。假如你是小明,你有什么办法来分辨清楚这些景物分别在体育场的东西南北的哪个方向呢?”这样的教学情境一创设出来,学生的思维便活跃起来,此时,再引导学生先各自看课本,看看课本教给了我们如何辨别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于是学生便兴趣高涨地投入到探究文本的方法中,并且很快地找到了方法,并用这种方法帮小明辨别了体育场四周的景物的方位,从而懂得:早晨,太阳在东方,面向太阳时就是面东背西,左北右南;中午太阳在南方,面向太阳时就是面南背北,左东右西;傍晚,太阳在西方,面向太阳时,就是面西背东,左南右北。通过对情境的优化创设,利用学生身边的实际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既掌握了数学知识,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新课改中极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这样的学习方式掀起了教学方法的深入变革,特别是由原来的注重教法的研究向注重学法的研究的转变。“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这一知识时,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小青家和小亮家住在同一栋楼,小青家住6楼,每次回家走110个台阶,小亮家住3楼,每次回家要走多少个台阶?(每层楼梯的台阶数相同)”解决上楼梯问题,不能以楼层计算,而要用楼梯的层数进行解决。但如何让学生明白这一点呢?教学中可以直接告诉学生,但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其实在教学中可以这样处理:“同学们,请你们联系自己上楼的经历,想一想,小青家住在6楼,她是不是要爬6个楼梯呢?为什么?你们能不能把小青由地面走到6楼经过哪些楼梯画一画呢?”于是学生认真思考,联系平时上楼的经历,画出了小青爬上6楼所经过的楼梯,结果大部分学生很快明白了解决上楼梯问题,不能以楼层计算,而要用楼梯层数进行计算的知识———即楼层数减1,才是要走的楼梯层数。引导到位后可进行小结:“同学们,很多数学问题,如果我们联系实际生活来解答数学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通过多次的强化,学生终于掌握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凸显数学的生活化,提高数学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景”,“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充分说明,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越接近,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越高。因此,在数学教学课堂教学中,要努力搭建数学知识与生活相结合的有效平台,凸显出数学教学与生活的结合点,让数学生活化,从而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如教学“认识小数”一课时,在课前先布置了一道实践性作业:让家人带自己走进超市,进入商场,看看各种商品价格标签,特别留意用小数表示的价格,想想怎样读出来,并与父母交流一下,然后带回几种用小数表示的价格,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课上,学生由于有了走进生活,认识生活中的小数的切身体会,学生便很快掌握了小数的组成、小数的读法以及小数的含义、写法等。这样的教学,学生学到了数学知识不再是抽象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中,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也就得心应手了。

四、改进教学活动实施,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这里的“活动”不是肢体的运动,而是指观察、实验、操作、归纳、类比、猜想、推理、验证、交流、反思等一系列的数学认识活动。“智慧从手指尖诞生”,也充分说明实践操作与数学思维之间有着一定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实施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动手操作和思维中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与牢固,更加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如教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中的例题:“一个长方形长5厘米、宽3厘米,你能求出它的面积吗?”教学前,先让学生剪一些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然后,在教学中,让学生画出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接着让学生取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在画好的长方形中,正好摆了1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因此得出它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最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从而发现长是5厘米,每行就能摆5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宽是3厘米就能摆3行,共摆了3个5,面积是5乘3等于15平方厘米。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动手画画、摆摆、看一看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了知识、掌握了知识,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可以顺利地达成教学目标;瞄准课改目标,实施有效地数学教学策略,营造出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必将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作者:林华 单位:福建省诏安县实验小学

第九篇:数学生态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分析

【摘要】经过认真反思,认识到数学教学必须重视教育规律,以人为本,使课堂教学从内容到形式都应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创造性与开放性的培养,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本文将谈一谈数学学科“先学后教”生态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做法及研究。

【关键词】数学生态;先学后教;高效课堂

1“先学后教”数学生态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的目的

近年来,在课改实验中,我们学校通过集体备课、专题研究、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教学视频会诊等研究方式探讨小学数学教学新课程体系,由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学业评价方式的变化,课堂充满了一种民主的、和谐的气氛,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师生互动,真正实现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谐呈现,最终把课堂推向了一种全新的境界。

2“先学后教”数学生态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与具体操作方法

“先学后教”生态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所谓“先学”,不是让学生泛泛地、单纯地看书,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学,首先是提出学习目标,并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完成检测性的练习。“后教”,不是教师漫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式的学习。“高效课堂”,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进行的,一般不少于15分钟,分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着重让学生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理解课堂上所学的重难点。此过程主要由学生教学生来完成,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生态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强调每一个学生的需求、欲望和意志,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教学与学生发展的真正统一的课堂。“数学生态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数学学科中把生态课堂和高效课堂两种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起来的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探索实验按“自学、交流、探究”三大模块来进行。这三大模块骤缺一不可,自学是课堂交流和探究的关键;交流是师生统一认识、统一思想、产生共振的一种方法;探究是学生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数据等过程的真实记载。因此,“自学、交流、探究”也就成了“先学后教”生态高效课堂的三个基本模块。具体操作如下:1)首先进入自学模块,自学模块主要任务由学生面对文本(课本、导学案(数学前置作业)、工具书)独立进行的,一般为家庭作业,每天都有自学内容,要求学生写自学笔记,此过程称独学过程。2)再次进入交流模块,交流模块主要任务在自学之后课堂上进行的,分两个部分,一个是静态交流,小组的互批互讲,另一个是动态的,教师随机点名展示自学成果,质疑的问题进行追问,此时的课堂是生动的,活泼的,此过程称互学过程。3)最后进入探究模块,探究模块主要任务是自学、交流的结果,是课堂的高潮部分,是以典型的例题为背景改、变、编”专题探究,是学生生成新方法、新思想的突破,此时的课堂是感动的。此过程称为群学过程。在实施这三个模块的探索过程中,可用三种课型(新课、复习课、专题课)来完成,而这三种课型则以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量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的。这三种课型的教学目标实际上是对教材的教学目标进行三次“加减法”。

3“先学后教”数学生态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的保障措施

3.1主题式单元集体备课是实施此教学模式的前提。主题式单元集体备课研究,是我们在原来集体备课、专题研究、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的研究基础上,进行的站在单元目标高度,具体落实课例目标的专题研究有效教学方式,这种研究方式它是集体备课、有效教学方式、专题研究方式的有效整合,对教学问题的解决更具有主题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3.2建设好学习小组是实施高效课堂的载体“先学后教”高效课堂这种模式的教学,需要学生集中精力,高度紧张地进行学习。课堂上提供给学生的自学时间一般20分钟左右,如果不集中精力,高度紧张地学习,上课时一方面要阅读课本,一方面要完成自学指导问题,同时还要完成相关联系,在短短40分钟的时间内一般很难完成学习任务。所以,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展示交流的时候,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更好地完成任务。

3.3评价奖励机制是实施高效课堂的有力保障评价机制包括对学生和对老师评价。对学生评价主要是老师评价小组,组内评价学生。这种评价可采取量化的方法,对学生适时评价,最后根据分数累计评价。对老师课堂评价,不仅要注重终结性评价,还更关注平时的过程性评价。尤其关注老师的教学是否引导学生知道“我要学什么”,引导学生了解“我应当掌握什么”引导学生计划“我准备怎样去学”。由过去的“教师带着书本走向学生”变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书本”,由“先教后学”变为“先学后教”,由“教学分离”变为“教学合一”。

4“先学后教”生态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成效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打造生态高效课堂,是我校近年来教有效的教研方式之一,在实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1学生真正“做”中学

让学生动起来,课堂上,每一环节都让学生“做”,自学不单纯看书,边看边动手操作,动眼观察,使学生能亲身感悟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学生做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应用,学会提高,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4.2教师主导作用真正得到发挥

教师讲得比较少,教师在课堂上起组织教学的作用,在学生自学有问题的地方适当点拨。

4.3学生竞争意识和合作能力大大提高

通过课改实验,特别是在此教学模式实施以来,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大大提高和合作能力也增强了许多,综合素养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赵卫军.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构建策略[J].时代教育,2014(06).

[2]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高清华 单位:吉林省孤儿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