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国有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问题浅析

国有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问题浅析

摘要: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帮助国有企业抵御财务风险、改善经营管理机制、防范舞弊的重要途径。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各类财务问题,往往是内部控制不到位所导致的。国有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竞争力在不断增强,但是内部控制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很多国有企业按照监管部门要求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但是还有部分企业存在内部控制认识不足、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文章针对目前国有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现状进行探讨,提出了国有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系统建设,希望通过文章的研究提高国有企业对财务风险的管理水平,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实现对财务风险的管控。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

当前国有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财务风险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各类风险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防范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关注的重点,我国在借鉴国际内部控制经验的基础上,财政部等部门陆续了一系列关于内部控制的文件,为企业完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指引,为国有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建设提供了依据。当前我国市场走向新常态发展,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但是部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还存在着违法、违规行为,导致财务信息失真等一系列问题,容易引发国有资产流失,损害了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正常运作。在一系列企业由于内部控制引发财务风险的同时,越来越多国有企业开始对财务风险防范的内部控制机制进行研究,以提高企业对风险的应对能力与市场竞争力。但是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还存在管理经验不足的问题,因此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特点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对策。

一、国有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现状

(一)内部控制的控制环境建设现状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作为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基础,还有部分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组织架构不完善,董事会没有履行应尽职能,监事会形同虚设。同时部分国有企业没有建立有效的反舞弊机制,没有对财务风险的防范要求进行明确,导致企业内部财务风险较高,可能存在国有资产被挪用等问题,影响了国有企业对财务风险防范的有效性。

(二)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现状

国有企业财务风险评估机制是识别各类财务风险,应对财务风险的基础。但是部分国有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针对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进行评估,也没有对财务风险的应对策略加以明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还依靠领导者的经验开展对各类财务风险的判断,导致财务风险问题频发。部分国有企业没有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财务风险工作没有明确的管理部门,管理职责不清晰。财务风险的评估机制作为财务风险防范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只有提高对财务风险的防范水平,才能有效避免财务风险的产生。另一方面,企业的监督机制能够确保企业的监管流程按照管理要求开展,但是部分国有企业的监督机制不完善、内部审计不健全,没有通过有效的内部审计发现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

(三)内部控制的活动现状

国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产生财务风险的活动较多,例如资金管理、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等环节都可能产生财务风险,但是很多国有企业并没有针对不同的管理活动明确管理流程,管理方式较为落后,导致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四)内部控制的信息沟通现状

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但是部分国有企业的信息系统却没有与时俱进,甚至部分国有企业的信息系统还沿用十多年前的系统,企业内部难以实现有效沟通,企业与外部客户、供应商之间也没有充分沟通,影响了企业对财务风险的管理水平。

(五)内部成员激励机制的现状

大部分国有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是,企业没有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对企业管理层过于注重企业短期内业绩的考评。对管理层的考评主要以短期的利润、成本等考评指标为主,过于注重财务指标,导致部分企业的管理层为了完成短期内的业绩而产生短视效应。例如部分管理层为了短期内的账面利润数据,盲目开展赊销,导致大量的应收账款无法收回,主要原因是没有通过科学的考核方式考核管理层,导致企业管理层的利益和企业的长远利益相背离,不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水平。

二、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系统构建

(一)优化环境建设

内部环境是国有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保障,也是内部控制发挥的基础。内部控制环境关系到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是否能够得到贯彻执行。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需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建设:1.完善治理结构和组织架构。首先,治理结构是企业治理层面的架构,国有企业要充分遵循《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对治理结构进行规范,明确内部议事规则,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有效监督。企业在完善治理结构过程中,要明确各主体的权责边界,明确国资委、董事会、经营层、监事会的权责。其次,要加强风险管理组织的建设,形成对财务风险的防范和管理机制。在董事会下要建立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要重点对财务风险进行管控,明确风险管理委员会的议事规则与决策程序,制定好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总目标以及企业的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由风险管理委员会对财务风险进行评估,并对财务风险进行梳理形成风险清单,根据风险清单对企业员工的工作进行指导,以发挥企业员工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再次,内部机构的设置要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实现相互牵制与定期轮岗,减小舞弊发生的可能性。针对财务部门要实现财务人员权责对等,确保各类财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在企业内部要选择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的人员。最后,要规范财务部门的职能和会计核算流程。大部分国有企业的财务部职能往往仅包括会计核算职能,没有充分发挥财务控制的职能,不利于提高企业经营决策的效率。为了应对市场竞争需求,财务部门要转变职能,优化财务岗位设置,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优化,提高财务工作的管理效率,确保财务部门实现对风险的防范[1]。2.建立反舞弊机制。部分国有企业未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反舞弊机制是内部控制环境的要素之一,国有企业常见的违规行为包括挪用企业资产、伪造变造会计凭证等。国企要建立有效的反舞弊机制,明确法律制度,有效识别各类风险并进行防范,明确反舞弊的重点领域。例如对公司的供应商、客户等合作伙伴提出诚信要求,并通过举报热线等渠道发现违规行为,对违规行为进行复核与调查。国有企业需要加强对员工反舞弊意识的培养,加强对员工职业道德的教育。管理层需要通过有效的方式向员工传达反舞弊工作的要求,以建立诚信的经营环境,确保企业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具有职业操守,有效防范财务舞弊的行为。

(二)重视风险防范机制

企业的风险评估指的是识别与分析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国有企业要对财务风险进行评估,明确财务风险的应对策略。但是目前部分国有企业没有明确财务风险防范机制,难以对存在的风险采取管理措施,也没有对各类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因此国有企业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具体而言,企业需要加强以下方面的工作:1.明确风险管理目标。国有企业在目标设定时,要明确各项经营业务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在公司范围内进行沟通,采用现代化管理工具,通过精益化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全面风险管理等措施,实现对财务风险的防范。在确定风险管理目标的过程中,企业要通过上下结合的方式确定目标,并询问管理层及员工对预算目标的意见。为确保预算目标的达成,可以通过签订任务书来确定各部门的经营计划和责任。2.健全风险识别机制。国有企业要对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进行识别,考虑可能存在的风险,将风险进行细化管理,并根据财务风险发生的影响程度和可能性进行分析,对发生可能性高且发生影响程度较大的风险进行重点分析与管控。3.加强监管。国有企业要在对财务风险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内外部环境制定规避、承受、降低、分担等风险应对措施,并明确开展风险管理的资源配置原则,考虑企业的财务风险承受能力,加强监管,以避免财务风险给企业正常经营带来严重危害的可能性[2]。4.加强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内部控制建设是动态的过程,企业在开展财务风险内部控制过程中,要对财务风险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监督,并针对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予以改进。国有企业要加强内部审计监督的作用,明确内部监督机构的具体职责,充分发挥审计委员会在企业中的作用,规范审计委员会的工作流程,提高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审计人员要由具有专业能力的人员担任,企业要加强内部审计人才队伍的建设,要求相关人才具有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确保各项审计结果能够被决策者获取并为决策提供支持,强化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以在企业内部建立内部审计的管控机制。

(三)关注管理活动

国有企业要明确可能产生财务风险的各类管理活动,产生财务风险的管理活动主要包括资金管理、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等,企业需要以流程再造的思想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使各项管理活动的流程更加合理。在企业的资金管理中,包括企业的筹资与投资活动。首先,企业的筹资活动中,国有企业要对未来的资金需求加以明确,对于重大筹资活动,必须要经过董事会的反复讨论,在经过股东大会批准方可进行。在开展筹资之前,要充分考虑企业的财务杠杆和债务结构,避免随意筹资导致财务风险加大的问题。其次,在企业的投资活动中,企业要明确投资的效益,避免不必要的盲目投资。对于重大投资活动,必须要经过董事会的反复讨论与股东大会批准,确保投资环节的严肃性。在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环节,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种类较多,要确保固定资产管理的各环节符合规定,确保实物资产取得合理、计价正确、安全完整,并健全企业内部的资本性支出预算制度,实现对各环节的有效控制。企业要求内部控制制度贯穿于企业的业务流程再造中,把控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根据企业财务风险评估的结果,运用授权审批控制、财产保全控制、预算控制、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控制等措施,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活动流程,对控制效果不佳的控制点进行调整,以形成有效的控制标准。

(四)改善信息系统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部分国有企业并没有建立与时俱进的信息系统,不利于实现内部的高效沟通,也不利于员工与管理层及时获取合理信息,客户和供应商的外部信息也难以被企业及时获取。因此企业需要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通过ERP系统的建设实现企业内部各项管理信息的整合,强化平级之间的沟通以及上下层级之间的沟通。在外部信息收集方面,企业要加强对供应商、客户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分析供应商、客户的资信并加强沟通,以提高国有企业对各类财务风险相关信息的收集水平。

(五)完善激励机制

1.建立合理激励制度。国有企业要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国有企业要转变传统的以薪酬为激励的管理机制,建立多元化的薪酬体系。国有企业的管理层薪酬要和企业的业绩相挂钩,制定合理的指标体系,要求年度考核指标能够实现,以年度考核指标的值来确定企业员工薪酬,企业的考核要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并确保考核具有公平性,充分考虑各层级人员特点,合理选择不同层级人员的考评指标体系,要求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相结合。例如,对企业的管理层应该予以股权激励等长期激励,避免企业管理层产生短视效应,以实现对风险的主动防范。对于企业管理层的激励,可以通过业绩股票、延期支付等方式进行激励,实现长期激励的目标。对于员工可以采用员工持股等方式予以激励,以提高全体成员开展工作的积极性。2.完善年度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国有企业的年度业绩考核指标要具有科学性,避免过于注重利润、成本等指标,要通过合理的指标体现国有企业管理层的实际价值,例如可以采用EVA等考核指标,并选择合理的激励方法。

三、结语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有了巨大调整,国有企业在经营方式、管理手段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变革,内部控制在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日益重要,内部控制成了防范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保障。但是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还处于起步阶段,受制于企业经营环境、治理结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财务风险内部控制还存在较多不利环节。国有企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以提高经营效率并防范财务风险。因此,国有企业需要将内部控制的要求落到实处,对于存在内部控制问题的人员追究责任,在日常管理中提高国有企业对财务风险的防范水平,促使国有资产实现保值与增值。

参考文献:

[1]吴涛若.国有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策略[J].财经界,2021(1):124-125.

[2]王雅静.国有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策略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7):180-181.

作者:栾仕玲 单位:中纺棉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