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工业设计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探析

工业设计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探析

摘要:首先分析河南省工业设计发展现状及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就业情况,以市场为导向,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标准,得出符合独立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此为基础进行工业设计课程体系的建立。其次研究现有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针对企业对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从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设置方面构建了完整的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

关键词: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岗位需求;培养目标

1河南省工业设计发展现状分析及就业分析

河南工业设计整体现状依旧是热衷仿造,缺乏创新,在设计公司的管理上,河南的工业设计业由于发展历史短,规模小,并且一直处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因此管理、组织机构不完善,与沿海地区的公司存在较大的差距。河南的工业设计业尚处在初期发展阶段,省内设计公司无论从数量、规模与综合实力,或是经济效益来看,都与沿海发达地区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这无疑将可能阻碍我省工业产品设计品质的提高和产品的竞争能力,也影响河南工业设计赶上国内大型城市先进水平。不过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河南的工业设计发展有逐渐上升的趋势。2011年10月,国家知识产权创意产业试点园区平台的搭建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工业设计的快速发展。目前园区有工业设计公司20家,如郑州一诺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郑州浪尖设计有限公司、郑州飞鱼工业设计有限公司等知名设计公司。这种设计公司规模较小,一般20人以内,在郑州众多高校的激烈竞争中,公司接纳的本校学生的人数少之又少。除此之外,大型企业如宇通公司、少林客车、新飞集团等企业也在努力完善自己的设计研发部门,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他们的人才需求相对较大。一些中小企业普遍对工业设计缺乏基本了解,还停留在把设计当作美工的阶段。历史的客观条件决定中小企业对工业设计存在认知差距,随之而来的是产品创新和品牌意识薄弱,极端缺乏设计管理。中小企业自身规模和资源的限制决定了它不可能象大企业一样,独立建立较为完善的设计研发部门,也留不住高素质的设计人才,小企业的设计部门往往沦为大公司的设计师岗前培训基地,设计信息资源也较为缺乏。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主要服务于产品生产企业或设计公司,从事新产品设计、研发、推广及展示工作。目前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并不乐观,多数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很难真正走向专业对口的岗位,大多转行进入和设计相关的其他行业。从我院2013届、2014届学生的就业情况可以看出,大多数毕业生进入工业设计公司及制造企业,部分学生选择环境艺术设计与产品展示岗位、平面设计岗位,有的学生转行从事其他工作或自主创业。每年毕业生人数很多,但整个设计市场人才仍然匮乏,满足设计公司的人才少之又少,最主要的原因是工业设计人才达不到到设计公司的需求,人才供求之间出现了很大的矛盾。

2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企业走访、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了详细的市场调研,主要走访国家知识产业园区有代表性的工业设计公司,这些企业具有专业对口、门类广泛、用人经验丰富等特点,具备调研样本的典型意义。

2.1工业设计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及标准

河南工业设计师队伍非常年轻,30岁以下的工业设计师占到总调查人数的85%以上,普遍学历都在本科及以下,经过进一步调查走访发现,工业设计公司对人才的需求趋于理性,更注重具有开阔的设计思维和熟练的操作技能的人才的发掘和培养,经过调研总结共性,工业设计公司对人才有以下具体要求:(1)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及责任感,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热爱设计,眼界开阔,有敏锐的洞察力和饱满的创意激情;(2)手绘功底扎实、表现能力强,熟练使用相关设计软件,如Rhino,ps,coreldraw,Proe等;(3)熟悉工业产品的开发流程,有相关案例的设计经验。由此我们进一步明晰了河南工业设计人才需求状况,掌握工业设计师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工作项目、职业能力要求,研究工业设计师的知识构成、能力特点,从而确定工业设计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是根据培养目标对教学进程和教学内容做出的安排,是完成专业人才培养任务的设计蓝图,因此,构建一个学科课程体系的先决条件是明确培养目标。

2.2独立院校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工业设计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设计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应用型、创造性人才,通过学习工业设计专业的相关知识,具备分析和解决工业产品设计过程中遇到的设计方面问题的能力,提升沟通表达技能和个人责任感,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从事以产品创新为重点的设计工作,也能从事与产品设计相关的视觉传达设计、交互设计或展示设计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3现有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3.1课程间存在重复或断层现象,知识的系统性衔接不到位。专业课程过于在基础上打夯,专业特色凝炼不够突出。经过几次培养方案的调整,较以前相比,课程体系逐渐趋向合理。但是目前较为严重的问题是基础课程教育与专业课程脱节,理论课程与设计类课程之间呈割裂状态,设计类课程之间存在分割和重置现象。每门设计类课程均包括设计调研、概念草图及模型、工程图、设计版面等。然而每门设计课程受课时量的限制,无法深入推敲,使得课程的教学始终处在一种赶时间的状态,效果较差。其结果是学生对设计过程很熟悉,但是设计过程中的每个步骤研究深入程度及各方面的能力都无法达到理想的水平。教学模式上,教师为完成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安排,需要保持完整的教学体系,而对本门课程如何与其他课程进行衔接、整合等考虑不够,这也加剧了各课程之间的割裂关系。很多专业课程如产品开发设计、产品系统设计、玩具设计等课程,对其专业基础进行重点练习夯实,课题设置及专业方向特色凝练不明确,本院的工业设计专业与其他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相比,没有明显的研究特色和研究方向。3.2实践课程环节多在挖坑,需要整合挖挖井。旧的课程体系中,实践环节门数很多,大多数情况下都在挖坑,如3周的产品专题设计、3周的竞赛专题设计、4周的综合课设等,设置过于分散,需要整合进行课程的深入研究。

4课程体系的开发思路

教学体系内形成一个系统而连贯的、具有不同层次的设计训练的一体化课程体系,需要打通基础课程、理论课程、设计课程、实践环节之间的壁垒,对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优化,使得课程之间形成延续性和支撑关系。基于此,需要建立以设计课题带动课程,构建需求知识与学科知识的统一,教学理论与课题实践的统一、实施产学研结合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其根本是以知识整合为目的,通过设定几个不同领域的研究课题,将大学四年的专业课的学习串联起来,打破按照知识分类的课程设置方式,这无形中加大了教学改革的难度,要求专业教师务必统一思想,忌各自为政,要对学生作品的前因后果保持关注,根据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认真的调整自己负责的环节。根据培养目标,建立以能力为目的的系统性课程体系,探索整体逐步推进、重点突出设计课题研究性的教学方法,以课题为导向,分解知识点,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相关专题研究,关注知识的深入整合。

5课程体系的再构建与实践

针对工科生手绘能力差的现状,于1-5学期均设置手绘类课程,如素描基础、色彩基础、透视与速写、设计表达(1)、设计表达(2)、设计表达(3),在有限的课时中拉长授课时间,切实提高学生产品造型的表达能力。根据岗位能力需求,将原先理教课程中《计算机辅助设计》调整为实践课程,并且增设CAD及PS课程设计,集中进行学生软件能力的培训。同时提高用户研究与设计调研在整个设计环节中的重要性,以此更好的培养学生扎实的工业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备注:蓝色为专业基础课绿色为专业核心课紫为专业选修课黄色为实践课依托我院机械工程系的省级重点学科,特设置以机电产品为主的产品设计方向。以机电产品的课题为导向,解决课程之间割裂的问题。在第五学期将产品设计核心课程群有机串联组合。按照工业设计的开发流程,先学习产品设计原理与方法,机械设计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程,然后进行用户研究与设计调研,分析得出设计切入点,进行产品的系统设计,最后通过材料与模型制作进行设计创意的实物化表现。同时根据市场导向及专业需求,设置了多种专业拓展课程,如玩具设计、产品展示设计、界面交互设计等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和爱好需求,增强学生的市场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满足学生创业、就业的需求,设置8周的专业实践课程,学生可以进行实习、创业、考研、专利申请等多样化的修读形式,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升研究、开发、设计能力,提升沟通表达技能,个人责任感。

6结语

一个专业合理的课程体系可以有效实现设计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生应用型能力的培养需要依靠所有课程间的协调和补充。本专业在新的课程体系实践中,通过理论和实践环节的有效配合我们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兴趣有了极大提升,设计氛围越来越浓烈,尤其是大三和大四学生,通过在以课题为核心的课程串联结构,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第五学期每个学生都可以做出来一个自己设计的小产品,自信心倍升,同时也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祝燕琴.以就业为导向的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01):93-96.

[2]曹小琴.面向“两化融合”的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

[3]张学东.以课题为导向的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4,(20):59-62.

作者:周莉莉 单位: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