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区活动

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区活动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华民族实现中国伟大复兴梦想的内在动力,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有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是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途径。青少年是国家希望的传承人,社区是社会体系的实践主体。如何利用青少年群体的特殊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社区建设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区活动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是培养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基地。课堂教育是学校培养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手段。现代青少年作为未来社会建设者,是实现和传承核心价值观念的核心。为此,本文以现代青少年为研究对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理论引领,通过游戏体验、实践提高、反思促进三个环节开发社区特色活动。结合疫情背景,以体验式活动让青少年进一步理解、内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一、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关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复强调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2019年年底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党和政府将抗击疫情作为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主席亲自部署、亲自指挥,全国动员,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的防控举措,充分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强大力量。本次疫情阻击防控过程,也是一次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的过程,培养了青少年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这次疫情再次激发了全国人民强烈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全国人民同心协力,凝聚了阻击疫情的强大力量。这种意识具有强大的感召力,能够最大限度激起和强化青少年对国家民族的炙热情感,并把这份情感转化为推动国家深层次发展的内生动力。1.提升青少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模糊认识,因此,要在青年学生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引导他们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理性看待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充分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进青少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在此基础上筑牢制度自信的思想根基。2.突出责任意识教育,培育使命担当与纪律自觉青少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后备力量,责任、担当、自律是决定他们人生价值的最大砝码,也是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重要力量。社区活动设置要积极引导青少年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培养他们的责任担当和纪律意识,让他们时刻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3.突出身心健康教育,塑造健全人格身心健康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对当代青少年而言,较强的健康意识、强健的体魄和积极的心态,是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素质。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提升身心素质、塑造健全人格。

二、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

1.理想信念不够明确和坚定青少年思想不成熟,意志薄弱,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对一些人或事很难有正确认识和判断,对我国制度、发展道路等缺乏正确的认识。比如,一些青少年存在进口产品好、盲目崇拜西方等崇洋媚外的思想,对祖国的进步与发展毫无感觉。他们面对问题和挫折时,会表现出失落、消极、悲观和绝望的态度,理想和信念也会发生动摇。2.价值取向不够正确改革开放创造了极大的物质财富,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风气也发生一些转变,部分青少年出现了拜金主义。比如,部分青少年盲目追求物质财富,认为能挣钱就是成功。他们在饮食和衣着方面追求高消费,缺乏勤俭节约观念,不尊重和珍视他人劳动成果,认为金钱是无所不能的。3.道德素养堪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思想道德品质等方面层面做出了明确的指示。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实践的参与者与受益者,建立仁爱友善的思想和坚持诚信的观念等非常重要。目前,青少年的道德素质总体上很好,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要求;但是,当与私人利益和不合理的需求相关联时,青少年就会对自己的要求有所降低。比如,少数青少年对尊老爱幼,尊师重道、维护公共财产等自律不足,没有达到理想状态,需要予以加强和改善[1]。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区建设:从精神气质到理论方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趋势是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远的影响。作为时代的精神气质,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必须融入社区建设。1.核心价值观:既是指导也是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以社会制度为基础,从而指引社会子系统意识形态的形成。文明和谐、富强民主是我国建设现代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角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的总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占据具很高地位,对其他方面的理念具有引导价值。自由、平等、公正和法治是良好社会的生动体现,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概念的总结,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性质的主要体现,是我们党的核心道德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们思想意识的体现,可以使社区组织能力得到提升。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公共服务的逐渐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好。但是,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许多不良因素,例如贫富悬殊过大,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社会治安及交通问题等。中共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强调了对道德领域悬而未决的问题进行特殊教育和治理的必要性,以加强政府事务和公司诚信的完整性;因此说,在社区内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势在必行[2]。2.社会体系理论:社区的状态与功能定位社区是社会系统的一部分,由于社区没有准确的目标和制度上的制约,因此特别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区做出思想理念的指引。美国社会学家E.O.认为,社区作为社会系统,需要具备三个条件:首先,社区是由多个系统组成。各个社区涵盖了多种类型的机构组织和在其中新出现的正式或非正式的次群组;这些组织和群体本身都是社会系统,并且是社区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其次,就结构和功能而言,社区不具有正式组织的集中性。社区成员通过各种系统和群体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兴趣,目标和活动。最后,社区作为社会系统,缺乏正式组织拥有的明确性,不管是整个社区还是各种要素,包括社区成员,目标和规定达到目标的手段及根本的价值观等都是如此。

四、青年社区践行的途径与方式:从宏观指导到微观落实

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先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正确的认识,不管是邻里之间还是同学之间,或者是参与社区活动及学习,都要消除自我中心主义,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为实现社会系统中的现有目标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3]。1.认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青少年需要在思想上要求自己,培养爱国主义、奉献精神、诚实待人的价值取向。有关学者表示,想要使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全面提升,就要坚持价值观念教育,做到自我教育与灌输式教育的有效融合、理论与实践融合,以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精神,并使其价值得到体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使青少年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高举爱国主义旗帜[4]。2.积极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青少年是新知识、新理念的最先接触者,有必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充分利用各种机会,比如校团委主办的社交活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育等活动,发现基层弊端,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5]。青少年要积极参与社区举办的各类社交活动,使自由、平等、公正和法治成为各种制度的核心。拿较发达的城市社区来说,在不断地向城镇化迈进中,存在单亲家庭模式、紧张的生活方式问题,就业问题、社会养老金问题等,这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青少年有责任在社会监督、民主创业等多方面发挥作用,做出贡献。3.坚持体验为主,锤炼学生综合素质社区开展青少年活动要以体验式为主,根据青少年的认知水平和接受特点,用其易于接受的游戏方式,把大道理讲清楚、讲明白,入心入脑,能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使其在游戏中进一步理解、内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4.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施策社区开展项目的设计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精准施策,活动开展前有调研,开展中与结束后要有回访及总结。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因此,在项目的实施过程要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及时总结。每次活动以一词为主开展,其他内容相依相成,丰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奋斗。

五、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现代社会的精气神,它不仅指导着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而且为社会子系统提供了目标以及相关制度保障。社区是社会的一部分,作为社会的一个基本单位,它与社会的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因此,面对多种多样的意识形态的新特征,需要青少年积极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促进人民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孙杰.领导力教育:培育和践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新途径[J].领导科学,2015(29):37-18.

[2]刘雅洁.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分析[J].智库时代,2020(8):132.

[3]陈静.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师资建设,2016(7):86-87.

[4]南京市察哈尔路社区积极开展青少年学习延安精神系列活动[J].中华魂,2017(8):1.

[5]文道群.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式综述[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29):56.

作者:张朝华 单位:广州城市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