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浅析

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浅析

摘要: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是单位财务管理的基础环节,也是保证单位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国家各项财政、审计、纪检监察部门监督力度加大,对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加强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显得更加重要。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

一、相关概念

庄子告诉我们做事情不仅要学会低头走路,更要学会抬头看路。基础会计人员往往能做的就是埋头苦干,忽略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更新。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这个学科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事业单位会计经历了1997年《事业单位会计制度》、2012年《事业单位会计准则》、2015年《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17年《政府会计制度》、2019年《政府会计准则解释》、2020年《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试行)》,中间伴随着《预算法》《会计法》的颁布与实施,以及《会计改革和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对会计法治化提出了要求,这些变化对于基础会计工作人员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对会计基础工作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事业单位的概念

事业单位是指由政府利用国有资产设立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接受政府领导,其表现形式为组织或事业单位法人,如学校、医院、科研所等都属于事业单位。

(二)事业单位会计的含义

事业单位会计是指事业单位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对其预算资金和经营收支进行全面、系统、连续的核算和监督的会计。事业单位会计作为预算会计的组成部分根据工作性质和内容不同,采用三种不同的预算管理办法:一是全额预算管理,就是单位全部支出有预算拨款,适用于没有收入或收入不经常、不固定的事业单位;二是差额预算管理,就是单位用收入抵补支出,不足部分有预算拨款,并将收支差额部分列入预算,适用于经常性业务收入的单位,如剧团、体育场、园林、卫生系统的医院、门诊部等;三是自收自支管理,就是对有的单位或有的项目采用以自己的收入解决相应的支出。它虽不属于预算范围,但要接受预算管理,如养路费收入支出。[1]预算的编制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收入预算应当根据经常的、固定的业务收入,编制预算收入时应当本着科学、合理的原则,结合上一年实际收入及增长趋势编制;预算支出一般由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组成,其中基本支出包括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根据实际人数和规定的标准计算填列。

(三)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对象

根据《政府会计制度》中明确了政府会计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构成,预算会计实行收付实现制,财务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全面、清晰地反映单位财务信息和预算执行信息。其中财务会计核算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预算会计核算要素包括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

二、会计人员工作水平现状

(一)会计人员现状

现在全国约有4000万会计从业人员,有会计从业证的2000万左右。然而,目前我国拥有初级证书会计从业人员670.2万,中级242.02万,高级会计师20.57万,注册会计师25万左右。2017年11月5日新《会计法》执行,会计从业资格证不再作为从事会计工作的证明,会计上岗证取消。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50%的会计工作人员从未接受过专门系统的学习,对会计知识了解不多,缺乏理论基础;32%的会计人员只接受过会计知识的皮毛,基础水平不高,专业理论能力不强,业务操作水平较低;12%的会计人员拥有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但实际操作能力尚待提高。专业性较强、技术水平较高的会计人才凤毛麟角。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情况大致如此,总体水平较低、知识层次不高,尤其是基础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对会计具体业务操作规范和操作流程不熟悉,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和业务训练,不能胜任当前形势下的财务工作。

(二)会计基础工作质量不高

我们大量的基础性会计工作就是由80%的没有职称的会计人员完成的,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是所有会计人员中的冰山一角,他们有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有老会计传帮带出来技术工人,有的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有的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有的参加过继续教育,有的没有参加过继续教育,运用会计法律法规制度水平普遍较低,会计业务基础工作整体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入账不规范,比如原始凭证附件基本要素不全,经办人、审核人、审批人不全,重大资金支出集体决策记录、业务活动真实性链条不完善,等等。第二,会计电算化记账水平不高,凭证录入、结账不及时,做不到日清月结,及时报账,导致账实不符。第三,会计核算技能不高,由于会计人员基础水平低,对经济业务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弱,不能及时更新会计知识,也不能按照新会计法规和制度进行会计核算。第四,无法履行会计监督职能。比如收入是否全部纳入预算,支出只做简单的金额核对,只做票据保管员,就账记账,就账对账,不知道对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奢侈浪费现象进行监督,等等。第五,会计档案归档不及时,会计资料散失毁损,相关文件收集不全,记账依据缺少批复文件支撑等现象。第六,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实物与账簿不符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国有资产毁损、报废、处理手续繁杂,很多单位的固定资产实物明明早已不存在,账簿上还没有做账务处理。2013年新事业会计制度规定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虽然让资产净值减少了,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固定资产账实相符的问题。

三、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对策

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是单位财务管理的基础环节,也是保证单位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国家各项财政、审计、纪检监察部门监督力度加大,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受到更大的挑战。2013年以来,中央先后出台15道禁令,从“舌尖”到“车轮”,从月饼贺卡到烟花爆竹等多方面进行了规范。2019年《政府会计制度》实施,明确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处理标准,伴随着财政预算一体化系统上线,“十四五”规划对会计改革和发展提出新要求,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应该与时俱进,主动适应发展需要,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规范,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大局和财政管理工作全局。[2]

(一)规范会计基础工作,首先规范会计工作人员

会计是现代社会经济活动开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互联互通基础的商业语言,一个经济实体内部会计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宏观和微观运行的效率,事业单位会计也是如此。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主宰,规范会计工作,必须明确会计人员“应该怎样做”。第一,会计工作人员首先要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熟悉本行业、本系统、本单位财务业务,根据国家财务制度的变革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加强新知识的学习,刻苦钻研,不断进取,提高业务水平。坚持原则,始终坚持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增强本单位经济业务的合法合规性,提高基础会计信息质量。第二,会计工作人员要牢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古训,严格要求自己,自我约束、自我控制,正确行使会计监督职责。第三,财务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会计工作人员还要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协助领导决策,提出合理化建议,增强会计基础性服务功能,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大局和财政管理全局。第四,会计工作要求会计人员道德素质水平要高,要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原则、不做假账。第五,随着财政预算一体化系统的日臻完善,会计工作人员还应当熟练掌握系统操作程序,熟悉一体化系统中的预算功能和财务软件。这些都要求会计人员要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相关的业务技能,因此,加强自身学习,提高理论知识层次,熟练掌握行业操作流程,经过努力拥有实践经验,更好地胜任会计工作。

(二)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就要规范制度

事业单位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要求,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围绕财务会计改革的新任务新要求,围绕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提高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政府会计制度》是根据《中共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的,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要按照相关制度规范制定适合本单位的财务制度并认真执行,在执行中不断完善规范制度。1.建立经济业务审批制度事业单位日常采购验收报销需有经办人申请、购买、开具正规发票、经验收合格后领导签批、出纳审核无误购按规定资金渠道给予报销。重要事项、重大经济业务要通过领导班子集体商议决定后按流程办理。2.专项资金支出台账制度中央、省、市各级政府为了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根据相关文件和批示对事业单位拨付专项资金,专项资金有专门的用途,它的收入、支出要接受上级部门监督检查,事业单位在专项资金使用上除了按照正确的会计核算方法处理外,事业单位应当对每一笔专项资金进行单独建立支出台账,有利于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更清晰地反映资金去向,预防侵占挪用等现象发生。3.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事业单位会计人员接受单位负责人的领导,对单位各项政策、制度的规定,负责单位会计工作的基本任务,办理会计工作。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明确主管、会计、出纳的岗位职责,执行财务制度,做好单位的报账、预算决算、年度财务收支活动分析和总结,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依据。4.财务内部审计制度事业单位应当设置单独的或综合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内部审计机构要定期开展内部审计,审计机构的审计人员财务人员不得兼任。5.固定资产台账制度事业单位核算的固定资产价值起点较低,一般设备超过1000元,专用设备超过1500元的,还有按批次购置的单位价值较低的同类物资也要纳入固定资产的管理。一级分类账簿中不能满足对固定资产各项指标的控制,这就要求会计人员除账簿外另外设置单独的台账进行登记,如购置时间、厂家、质量保证时间、入账时间、凭证单号、资金使用、资产使用部门、保管人,等等。6.在建工程台账制度事业单位对尚未完工交付使用的建筑、设备进行核算,按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同时并入相关科目反映。在建工程要按工程性质和项目明细核算,相关责任人要对在建工程的具体事项建立台账进行登记。

(三)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要加强内部控制

2014年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全面实施,财政部门组织了相关知识的培训,但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一是领导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有的认为内部控制是财务部门的事,用财务制度代替内部控制,没有书面成文的内部控制制度,仅仅凭着财务人员的经验简单控制。有的认为建立内部控制就是对领导自己的控制,表现出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关心、走形式,不执行。二是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不了解,不专业,内部控制制度设立不科学、不规范、不合理,内部控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3]建立科学的、专业的、可操作性强的内部控制制度,首先要知道《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制定的。内部控制是个新概念,政府财政部门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培训学习,从思想上重视内部控制建设工作。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紧紧围绕“制度、措施、程序”制定内部相关管理制度,预防事业单位重要经济活动的重大风险,从单位内部的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有效防范舞弊和腐败,提高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事业单位本着成本效益原则,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试行)》,结合单位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设计,形成有单位特色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一是根据不相容职责相分离的内控要求本单位会计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务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二是根据“三重一大”的内控要求对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应当明确;三是根据资产管理的内控要求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明确;四是根据内控审计的要求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当明确。内部控制就像弹钢琴,十个手指头步调一致才能奏出优美的乐章。随着事业单位的内部和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内部控制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并不断修订和完善。

(四)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要认真执行预算法

事业单位会计是国家预算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按要求调整预算、编报决算及报表如实反映预算资金运动过程,通过分析考核资金使用效果,反馈财务管理中存在的矛盾。认真执行预算法,按单位实际情况编制事业计划和资金预算,遵守各项收支规定、费用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按资金渠道合理使用资金。执行预算法,严格遵守国家的财政制度和财经纪律,充分挖掘增收节支的潜力,研究新情况,探讨新问题,加快财务制度改革,使事业单位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4]事业单位预算应当根据本单位年度发展目标、在收集机构、编制、人员等预算基础资料基础上,参考上一年预算执行情况、有关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和本年度收支预测,按照规定程序征求各方面意见后进行编制。编制事业单位预算要深化绩效预算管理改革,将绩效为导向、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编制挂钩,提高部门预算效率,细化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预算,严格控制楼堂馆所、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支出预算统筹兼顾、重点突出、勤俭节约。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稳定,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不列赤字。事业单位预算编制采取自下而上、“二上二下”的方式,逐级汇总上报,形成的预算草案经财政部门提交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预算草案后1个月内由财政部门批复各部门预算,各部门在批复预算之日起15日内向社会公开。[5]事业单位的预算的编制、执行应当建立健全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机制;应当遵循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讲求绩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则。

四、结束语

会计是一种商业语言,会计工作就是运用这种商业语言消除不同经济主体之间会计准则的差异,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建设的基础工作。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有助于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和效果,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作为事业单位基础会计工作的参与者和执行者的会计人员,应该既要埋头苦干钻研业务,又要抬头看路,积累经验,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摸索,寻找出一条适合事业单位基础会计工作规范化的秘密通道。

参考文献:

[1]徐梅松.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初探[J].管理观察,2015(18).

[2]庞文群,刘峰.对修订完善政府会计制度的思考和建议[J].财务与会计,2017(3):57-59.

[3]楼继伟.建立现代财政制度[J].中国财政,2014,654(1):10-12.

[4]杨志勇.关于新预算法四个问题的探讨[J].南方金融,2014(11):18-21,43.

[5]财政部.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J].中国总会计师,2021(12):9.

作者:陈慧倩 单位:安新县融媒体中心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