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绿色居住区景观设计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绿色居住区景观设计

摘要:本文首先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缓解社会资源压力、提高城市灾害应对能力三个角度出发,分析了海绵城市理念的落实价值;其后,围绕明确设计原则、应用新型材料、布设海绵设施三个方面,提出了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绿色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可行策略。

关键词:海绵城市;绿色屋顶;景观效应

引言

顾名思义,所谓“海绵城市”,即通过有效的优化改造手段,赋予城市类似海绵材料的用水能力,具体包括水的渗、滞、净、排、蓄等。这一现代化城市建设理念最早在2012年的“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被提出,后随着我国党和政府的言论号召与政策支持不断落实,现已成为我国所有城市建设发展的重点“里子工程”。

1海绵城市理念的落实价值

(1)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传统的城市建设视域下,人们并未意识到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的相互关系,而是更倾向于“战胜”自然、“超越自然”,进而实施出大量侵占自然资源、盲目破坏生态系统的建设行为。其后,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达、“水泥森林”的持续扩大,各类自然灾害问题、环境污染问题、资源枯竭问题日益显现,为人们敲响了生态环境恶化的警钟。在此背景下,人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意识逐渐觉醒,并充分体现在了“海绵城市”这一现代化城市建设理念的研究与实践上。与传统中“以城为本”的利益倾向不同,海绵城市主张遵循自然规律、尊重生态环境,将城市空间整体设计建立在保护原有水生态的基础之上,力求做到目标设置、方案设计、材料应用、空间开发等所有环节的低影响[1]。(2)有利于缓解社会的资源压力。水是支持人类生产生活的最基本资源,其供需两侧的平衡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但从当前来看,随着我国城市区域内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以及各行各业生产活动的持续进行,城市水系统资源获取与输出之间的差距日益拉大,进而在社会中形成了严峻的资源压力。在落实海绵城市理念后,这一压力将得到有效缓解。通过在住宅、景观、交通等区域布设出各式各样的“海绵体”设施,城市可实现自然雨水的大量采集与有效回收,从而显著提升地下水系统的蓄水规模,实现社会运行过程中水资源供需差距的不断缩短。(3)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灾害应对能力。除了具有提高雨水资源利用率的功能以外,海绵城市理念还是现代城市雨洪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城市防洪抗涝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支持作用。在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各处的“海绵体”设施都可投入到地表径流水体的渗、滞、排等处理当中,进而将水快速导入地下,避免路面大量积水对人们的生活便利与出行安全产生影响。

2在绿色居住区中构建“海绵系统”的可行策略

2.1明确海绵景观的设计原则

(1)功能性原则。居住区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最主要场所,其景观设计水平与人们的生活便利程度密切相关。因此,相关人员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必须要注重景观设施的实用功能,致力于为居住区用户提供良好的生活体验。例如,在应用绿植景观构建“海绵体”设施时,相关人员切忌将设施布置在主体道路的中线区域,以免对人们日常交通出行的动线形成阻碍。另一方面,如何实现海绵城市理念下的水资源处理功能,也是相关人员在景观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具体来讲:①渗水。可通过路面铺装改造、增加绿地面积等方式,增强居住区景观环境的地表渗水能力,提高单位条件下自然雨水导入地下水系统的效率;②蓄水。可将蓄水池纳入到绿色住宅区的景观布局设计当中,达成自然雨水在地上环境的大量积蓄;③排水。可在景观设计中将部分“海绵体”与城市给排水系统的管网设施结合起来,从而将储蓄、渗透以外的多余雨水经由市政管路排放到河、湖等大型水体中;④净水可在设计渗水、蓄水等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过滤机制,以提高自然雨水在输送及利用过程中的清洁质量,在降低后续水处理难度的同时,拓宽雨水在居民生活中的可用领域;⑤滞水。可通过绿色植被对雨水流动的阻拦和分散作用,达成短时间内大量径流的有效滞缓,以降低雨水动能对绿色居住区内其他设施的损耗影响。(2)经济性原则。在城市环境中,绿色居住区具有占地规模大、涉及要素多的特点,其建设与改造势必会形成大量的资金资源投入。因此,相关人员若以建设为目的进行绿色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应全面了解建筑区域内原有市政管线、基础设施的整体布局与细节走向,进而在严格杜绝破坏市政管线系统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建筑用地原始的设施资源优势,以便实现建设成本的有效节约;相关人员若以改造为目的进行绿色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则尽量以“微改造”为主,对原有建筑设施、区域结构进行“海绵城市”方向的功能延伸,以此避免“大拆大改”、“推倒重建”等现象的出现,造成投入成本的严重浪费[2]。例如,可根据实际建筑条件,对住宅原有的裸露顶部结构进行景观设计,构建出可供雨水回收与植被生长的“绿色屋顶”如图1所示。在从当前来看,绿色屋顶的设计结构应包含轻质土层、根系防护层、雨水过滤层、排水层、防水层、植物集水层等多个层次,并可分为开敞型、密集型、低荷载型三个类型。其中,开敞型以低矮植被的种植为主,要求屋顶承载力处在60~150kg/m2的区间内;密集型以乔木、灌木的种植为主,要求屋顶承载力处在150~1000kg/m2的区间内;低荷载型以铺设苔藓或草坪为主,对屋顶承载力的要求较低。此外,为了通过绿色屋顶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还应在屋顶周围增设排水沟、排水管,或下接雨水桶、蓄水箱,从而构成整体性的坡屋排水收集系统。(3)适宜性原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海绵城市理念的明确目标,同时也是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体现绿色人文情怀的主要方向。因此,相关人员在设计方案的构思初期,就需要对目标区域的气候特点、土壤质量、环境温湿度等特点进行充分采集,并具体分析设计要素的可行性与持续性,据此构建出适宜当地环境条件、顺应自然生态规律的景观体系。例如,在高楼遮挡区域进行绿植景观的设计时,相关人员应充分考虑到该地光照不足的自然条件特点,进而选择剪股颖、马蹄金、沿阶草等草坪地被植物作为透水草坪这一“海绵体”设施的构建主体。再如,在绿色住宅区中设计雨水花园这一“海绵体”景观时,相关人员应充分考虑到花园的美观性需求,进而做好白玉兰、贴梗海棠、双色茉莉、夹竹桃、木槿、紫薇、茶梅等不同月份观花植物的合理搭配,以此形成四季开花的优质景观,为居民日常生活带来美的享受。

2.2注重现代材料的有效应用

暴雨天气下的路面积水现象,是传统时期影响城市住宅区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现阶段,随着海绵城市理念在我国的不断发展,已有多种新型透水性铺装材料出现在了建筑市场当中,为绿色住宅区景观设计解决传统积水问题、提升雨水下渗水平带来了极大便利。基于此,相关人员在设计实践中,可根据住宅区不同区域的路面质量需求,进行透水性铺装材料的合理选择,从而达到实用价值、美观价值与海绵功能的完美结合。例如,对于健身器材区、儿童活动区等以行人为主的低荷载区域,设计人员可选择拼接式的透水砖作为铺装材料如图2所示。此类材料为多孔结构的混合材料,对地表径流雨水具有良好的导流、渗透效果,且可满足多元化的色彩搭配需求,为相关人员的设计创意提供落实条件;对于绿色住宅区的人车两用主干道,则需要考虑到较高的应力承载需求,继而选择结构强度较高的透水沥青、透水混凝土作为路面上层的结构材料,以确保路面的长寿性与安全性[3]。

2.3实施海绵设施的合理设置

在绿色住宅区中布设出专门用于雨水回收的“海绵体”设施,也是基于海绵城市理念进行景观设计的可行手段。现阶段,可用于景观设计的设施类型多种多样,如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雨水收集器等,相关人员可根据具体的审美构想、区域面积、投入条件进行合理选择。例如,若要达到低成本投入、高海绵功能的景观设计效果,可在绿色住宅区的绿地区域布设出多个一体化的雨水收集器,并将其收集槽与市政给排水管道相接,以此实现自然雨水向地下水系统的有效导流;若建设成本相对充足,可开挖浅凹式绿地,并以此为基础进行雨水花园的建设,可在控制雨水地表径流方向的同时,达成高水准、大规模的植被观赏效果。

3总结

总而言之,落实海绵城市理念是推动我国生态城市、绿色城市、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将景观设计与海绵城市理念相结合,可实现居住区环境及设施在审美价值、实用价值、生态价值等多方面的同步发展,具有可观的推广前景。

参考文献

[1]李婷.海绵城市景观设计在居住区中的应用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8):39-40.

[2]段伟.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居住区雨水花园景观设计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3]汪婷娟.海绵城市型居住区的设计策略[J].现代园艺,2019(3):93-95.

作者:谭华山 单位:中冶南方置业有限公司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