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央行财务建设经济管理长效机制研究

央行财务建设经济管理长效机制研究

摘要:随着中央经济管理运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全面从严管理不断向基层深入,基层央行在日益趋紧的经济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强化并规范基层央行经济管理,化解基层经济管理风险,是当前基层央行的一项重要且紧迫的工作。本文试图结合基层央行经济管理的实际情况,从建立长效机制在规范基层央行经济管理的必要性、长效机制建立的现状和问题,以及规范经济管理长效机制对策建议等多方面深入探讨如何规范央行经济管理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基层央行;经济管理;长效机制;规范

1长效机制在规范经济管理中的必要性

长效机制是指长期保证制度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它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变化而发展和不断地完善。长效机制有两个基本条件:一个是要有比较规范、稳定、配套的制度体系;二个是要有推动制度正常运行的“动力源”,即要有出于自身利益而积极推动和监督制度运行的组织和个体。探索、规范和建立央行财务管理长效机制,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财经纪律和规定的重要保障,是合理科学的编制预算、反映财务状况、规范经费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发挥政府财政优势的前提,也正是目前央行会计转型的需要。

1.1经济管理长效机制在保障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实施中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中央就如何惩治贪污腐败、扫除“四风”、加强作风廉政建设等问题,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制度和法律法规。在各种新政策环境下,基层央行不断地探索和规范经济管理,并建立相关的长效机制,发挥经济专业性和职能优势,科学合理的编制经济预算,规范经济经费支出,实时绩效监控,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切实提高经济资金使用效益,如实准确地反映经济状况,从源头上杜绝和防范贪污腐败问题的发生,在保障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实施中发挥重要作用。

1.2规范经济管理长效机制是提高内部监管水平的迫切需要

长效机制体系建设可以作为重点加强内部监管的任务,努力实现内部监管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加强长效机制体系建设,既是不断巩固多年来整顿和规范工作成果的需要,也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1.3规范央行经济管理长效机制是目前央行会计经济工作转型的需要

实现央行会计经济工作转型,规范经济管理长效机制是保障,而规范经济管理长效机制,就要从经济管理方式入手。人总行已提出了关于会计经济工作转型的总体目标,并先后出台了《中国人民银行会计经济工作转型规划》及《中国人民银行会计经济工作转型实施方案》,强调各级基层央行应创新矩阵式管理模式,促进会计经济部门与相关业务部门工作的有机互动融合,建立健全经济预算与相关业务部门的各种横向合作和纵向合作的管理机制,并不断强化会计预算对象和业务部门的指导引及领作用。

2央行经济管理长效机制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基层央行在经济管理长效机制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以陇南中支为例,主要存在以下七个方面的现状及问题。

2.1思想认识水平不高

思想观念固化,对经济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严重不足,严格经济管理没有常态化。经济管理工作与党建工作没有深度融合,党建对经济工作的统领作用发挥不够,纪律、规矩意识淡薄。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人普遍认为经济管理就是经济人员的职责,与己无关,未能及时将党和国家政策要求与经济制度管理执行进行深度融合,在经济资金使用中随意性较大,缺少对资金使用的合法合规性深入地认识,更缺少在资金使用环节中对规章制度依据的学习、研究和思考,没有树立经济管理的常态化意识。

2.2会计队伍建设薄弱

由于基层行会计部门对口管理部门多、人员结构老化等现实情况,基层行队伍建设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存在重业务、轻学习的情况。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多为被动学习,在制度调研分析及专业知识学习研究方面有待提高。二是基层行普遍存在会计岗位多、人员少的情况,会计人员身兼多岗,且存在年龄大、知识结构水平单一的情况。对于专精会计某一业务,如基建、法律的人才严重不足。以陇南辖区为例:截止目前,全辖会计经济人员共21人,占全辖在职总人数的8%,其中40岁以上的16人,占全辖会计经济人数的76%。县支行国库会计部门对应中支机关会计科、反洗钱科、国库科及支付结算科四个科室,而县支行国库会计部门普遍为5—6人,1人身兼多职、跨股室兼岗成为县支行会计经济人员的常态,导致岗位设置不合理、职责不明确,从而引发制度执行不到位、工作流程缺失及违规操作等一系列问题,造成风险隐患。

2.3各类评价结果应用较少

目前,基层行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监控和评价,但清查、评价结果被应用在预算编制、核批、采购及管理者决策的方面很少,结果应用效率低下,成果转换率较低。

2.4经济系统建设需待完善

核算系统平台虽已初步整合,但各个系统的对接只是数据的简单核验,并没有更深层次的数据融合和逻辑性校检,也没有真正做到系统数据间的有机对接,及对数据资源的共享及分析应用。

2.5各类评价结果应用较少

目前,基层行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监控和评价,但清查、评价结果被应用在预算编制、核批、采购及管理者决策的方面很少,结果应用效率低下,成果转换率较低。

2.6经济财务系统建设需待完善

核算系统平台虽已初步整合,但是各个系统的对接只是数据的简单核验,没有更深层次的数据融合和逻辑性校检,没有真正做到系统数据间的有机对接,及对数据资源的共享及分析应用。

2.7监督检查机制不完善

目前经济管理的监督检查未能覆盖事前、事中、事后所有环节的监督检查体系。现行监督检查机制更偏重于事后监督检查,对事前和事中的监控力度不足,效果不够明显。部门间协调配合不够,内审、纪检部门均有执行经济监督职能。目前尚未构筑一个连接纪检、内审等监督部门的监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无法进行监督检查信息的共享,多部门的监督检查可能造成监督检查的重复或遗漏,降低监督检查效率。

3规范经济管理长效机制对策建议

3.1强化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做好会计经济工作

将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以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同经济管理工作深度融合,转变基层行人员的思想认识,强化经济管理的刚性约束。提高政治站位,将经济工作与党建工作结合起来,全面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经济制度和政策在全行间的宣传及教育力度,在经济制度执行过程中让所有相关人员都能充分参与,得到全行人员对经济工作的理解、配合和支持,形成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的机制,提高经济工作的整体效率。

3.2强化会计队伍建设

一是以业务实际需求为导向,强化对会计人员的专业培训和教育。同时加大引进专业人才力度,形成经济管理和执行在每个环节都有相关专业人员负责的体系。二是完善经济人员考核制度,对会计部门负责人、经办人以及相关实施部门负责人按年度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同绩效考核挂钩,调动主动作为和规范作为的积极性和紧迫性。

3.3完善制度体系建设

一是明晰制度框架体系。在制度中明确界定各层级需要执行的流程,以及是否需要根据实际来制定实施细则或直接参照执行。引入“制度数据”概念,建立“电子制度库”将全部经济制度纳入数据库,按照机构层级设置查询及存储操作权限,定时定期进行制度更新,使制度集中汇总,方便制度的学习、查询和制度执行力的提升。二是加快“矩阵式”管理制度的顶层设计及可行性机制建设,将“矩阵式”管理作为会计转型的一项重要工作,使其在经济项目管理中发挥作用。三是完善风险点防控警示机制,对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统合与共享,防范整体经济体系的风险发生。尽快建立构筑制度评价体系,对制度的制订、执行、完善及应用成效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切实发挥制度在各层次应有的作用。

3.4进一步规范经济管理,完善预算执行体系

一是完善健全预算管理机制,按照总行、省级中支、地市中支、县支行的各个层次制订相应的预算管理机制,形成上下衔接紧密、各级便于执行、操作合法合规的的预算管理体系。二是采购集中化管理,进一步规范采购行为。在市州中支建立专门的采购部门,对辖内县支行基本保障业务运转的需求进行采购的统筹安排,资金由中支统一进行结算。对于部分专业性较强或供货方稀少的采购需求,由省会中支进行统一安排采购。进一步完善采购的公示环节,增强采购信息的透明度,进一步提升采购工作效率。三是完善资产管理机制,加强各类固定资产清查、报废、处置的流程,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确保各项固定资产使用处置合规。四是积极推动经济数据依法公开,明确公开的程度和范围,让经济管理公开透明化,以便更好的接受群众监督。

3.5建立健全评价结果的应用机制

依据预算绩效管理评价的相关制度及办法,制定设计各类的评价机制,提高评价结果在预算编制、核批、采购及管理者决策中所发挥的作用,更进一步实现成果的转化。

3.6加快系统建设,推进系统间的融合

将各系统数据有机统合,切实发挥大数据平台的统筹、协调、监控、分析作用,为经济工作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支撑。

3.7改善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强化风险管理控制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监督检查部门要建立近距离、跟踪式的监督检查工作机制,实现监督全覆盖,加强事前、事中的监督检查,注重预防,将一切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对风险点进行针对性的精准监督检查,在资金使用过程中杜绝风险发生。加大与内审、纪检等监督检查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连接纪委、内审等监督检查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在平台上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各种制度办法、检查发现的问题、经济管理风险点以及监督检查结果进行整合、分类,实现监督信息资源共享,加强信息使用效率,使监督检查体系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赵东方,张莉.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J].经贸财会,2005(07).

[2]张广彦.基于内部控制的有效信息沟通机制建设探讨[J].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2(01).

[3]杨雄胜.内部控制范畴定义探索[J].会计研究,2011(08).

[4]董秀琴.COSO内部控制框架最新进展及评价[J].财会通讯,2013(07).

[5]王瑞龙,张浩.COSO内控框架的最新发展及启示[J].会计之友,2014(08).

作者:刘蓉华 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陇南市中心支行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