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与对策探讨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与对策探讨

摘要:随着经济环境变化,事业单位规模不断扩大,经营管理环境随之改变,经济活动中需面对更多不确定风险因素。因此,本文将针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问题展开探讨,分析财务风险成因,并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提出建议。

关键词:财务管理;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风险管理

财务风险的发生会造成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产生较大偏差,影响资金使用效益与收入效益。虽然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具有一定特殊性,有别于企业经济活动表现出的财务风险特点,但风险发生仍会严重影响事业单位财政收支。因此,事业单位有必要针对财务风险成因,采取相应管理措施,提升自身风控能力。

一、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财务风险是指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的因素影响,财务状态表现出的不确定性,从而引起经济损失。财务风险发生会影响预期收益和资金使用效益,给经济活动造成负面影响,甚至造成资金链断裂,降低盈利能力。事业单位是我国经济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公益性,提供着公共服务,有着独特的运营规律。但事业单位也要面对财务风险问题,经济活动表现出的财务风险虽有别于传统企业财务风险特点,却仍不可完全消除财务风险影响,只能将财务风险影响降到最低。新常态下,事业单位经济业务越来越多,资金来往越来越频繁。若缺乏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风险影响力超出自身承受范围,财政收支出现问题,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势必影响事业单位功能发挥,损害政府公信力。因此,非常有必要加强财务风险控制,保障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类型

(一)债务风险随着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资金来源越来越丰富,不仅有财政拨款,更有非财政补助,如:贷款。若缺乏风险控制,债务结构不合理,不具备较强短期偿债能力,就要承担较大债务风险。而事业单位本身偿债能有限,经济来源单一,债务到期无法偿还,将陷入财政困境。

(二)投资风险任何投资行为都伴随着风险,自然事业单位投资活动也不例外。由于近些年,国内社会对公共服务需求越来越大,很多事业单位都在积极扩大规模,进行投资活动,丰富资金来源。但实际上,大多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盈利较少,多数亏损,能获得预期收益的事业单位更是少之又少,没有实现资产保值,无形之中增加了国有资产流失风险。一旦投资风险爆发,出现资金周转困难,将严重影响财政。

(三)资金支付风险由于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事业单位资金管理体系相对落后。预算执行中易出现挤占、挪用专项经费问题。部分事业单位出现了严重的欠款、赊销问题,用专项资金填补资金缺口,专项资金被临时挪用,就要承受较大资金支付风险。例如,在基建工程建设中欠款,势必影响工程进度、质量,诱发财务问题,给事业单位带来严重后果。

(四)管理风险管理风险主要是管理不当及相关管理人员引起的风险。若管理人员自身有问题,风险意识淡薄,无法有效识别财务风险,导致财务活动有诸多盲区,存在管理缺失现象,势必降低财务管理效能,带来风险隐患。而管理过程中管理不当,缺乏有效监督,财务行为没有受到有效制约,财务信息可靠性、有效性无法得到保证,势必削弱财务控制力,影响财务决策正确性,带来不必要财务风险。

三、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风险意识淡薄由于事业单位业务形式稳定,资金来源多为财政拨款,没有自负盈亏压力,大多不重视财务风险管理,风险意识淡薄,认为财务管理只是财务部门工作,财务风险管理多停留在口头上。具体管理工作中多关注经费、现金流、财政收入管理。而财务风险管理方面却没有明确制度和规定,缺少严密风控体系,风控基础环境较差,无法为财务风险管理提供制度支撑。

(二)内控缺失严重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事业单位经济活动涉及到的资金数额越来越大,经费涉及内容多、环节多,必须通过内控,才能规避风险,确保资金使用效益,遏制营私舞弊。但当前事业单位内控体系建设滞后,内部控制多无章可依,内控约束力不足,财务监督不严密,易出资产流失问题,无形之中增加了财务风险。

(三)缺乏过程监控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面虽有严格审批流程,但整个流程的协调、配合却存在诸多问题,很多时候是处于事前审批、事后管理的初级管理状态,缺乏全过程监控,缺少事中控制。例如,在专项资金分配与使用中,虽有预算审核,绩效评价,却很少进行针对性事中控制,易出现支付风险、管理风险等问题。而这些风险问题的发生,易造成经济损失,降低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损害国家利益。

(四)资金管理不足事业单位资金管理中存在不足,经常出现预算编制与执行差距较大的情况。一些事业单位认为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是两回事,预算编制缺乏合理性、严谨性,预算执行控制力度不够,经常进行超预算执行和无预算执行,很多时候没有完全遵循预算计划执行预算。例如,一些基建工程中经常出现先借用前期专项资金及项目结束时突击报账及调账现象,无疑影响了财务信息可靠性,增加了财务风险。

四、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树立风险意识当前经济环境下,事业单位深化改革已成为必然趋势,未来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将面对更多财务风险问题。因此,事业单位应树立风险意识,做好风控工作。首先,应明确财务风险防控的关键点,正确认识财务风险对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影响,完善风控制度,制定风控管理办法,做好风险识别、评价、应对工作。通过制度细化经济责任、岗位责任,为风控提供完善制度环境,把财务风险防控落到实处,约束财务行为。其次,要做好风险预测工作,不论筹资、投资、资金使用都应进行调研,预测经济影响因素,风险发生范围、程度,量化风险指标,根据指标严格控制财政支出,建立风险应急机制,避免错误决策造成经济损失。

(二)加强内部控制要想规范财务流程,降低财务风险对事业单位财政的影响,必须要加强内部控制,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具体来讲,要提高内部控制独立性,优化审计机制,强化审查、监察力度,通过内部控制进行经济活动追踪,明确资金流向,识别财务风险影响因素,利用内控制衡权责,提高财务管理规范性,避免控制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于一身,防范国有资产流失。内部控制不仅可规避财务风险,还能加速资金流动,控制资金投入量,优化资源配置结构,使财政资金价值最大化。而为了确保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内控情况,要开展内部审计,建设内部审计委员会,确定审计任务、内容、方案,通过审计约束内控行为,检验内控的真实性,确保经济责任得以落实,避免内控过程受到人为干扰,减少人为风险因素。

(三)实施全过程监控事业单位经济活动过程越来越复杂,经济影响因素越来越多,传统风控思路已难以取得较好管理效果。因此,事业单位应积极融入全过程管理理念,实施全过程监控机制,对经济活动每个环节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控制,把财务风险影响力降至最低。在实施全过程监控的过程中,要将经济活动每一个环节,涉及到的每一个人员都纳入管理范围,提升全体人员风险意识,将风控上升到全员参与层面,强化风控主动性。另一方面,要根据风险因素,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状态,进行实时协调、引导、控制,从而增强风控时效性。例如,在专项资金的管理中,不仅要加强前期申报审批,保障预算编制合理性、合法性,更要关注预算执行过程,做好事中控制,确保专款专用,杜绝违规操作行为,确保国有资产安全。

(四)做好资金管理财务风险无法完全规避,只能降低影响力。事业单位要想降低财务风险影响,避免较大经济损失,就要加强资金管理,规范资金分配和使用。具体来讲,在成本管理方面,要加强成本核算,按月、季、年定期复查成本支出,统计相关记录,加强财政分析,明确资金流向,掌握收入、支出、库存情况。若成本支出波动较大,要结合支出周期,进行针对性分析,找出问题原因,为财务决策提供依据。在预算管理方面,预算编制阶段要加强审核,对资金分配进行详细分类,论证预算执行方案可行性。在预算执行阶段,应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利用,建立预算执行查询系统,通过信息系统定期进行预算使用情况通报,为财政绩效提供依据,提升财政执行规范性,避免无预算、超预算执行,保障预算编制与执行保持一致。

五、结束语

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经济活动需面对更多不确定因素,承受来自多个方面的财务风险。而财务风险事件发生,势必影响事业单位职能发挥,影响公共服务质量。因此,事业单位应树立风险意识,实施财务全过程监控,做好资金控制与内部控制,提升自身的风险防御能力,保障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刘鑫.财务风险防范视角下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10):185-186.

[2]游晓梅,孙慧.事业单位下属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及对策实例研究[J].财经界,2020(26):197-198.

[3]占桂莲.探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体系完善及风险防控[J].财经界,2020(26):150-151.

作者:于润平 单位: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纪委监委综合保障中心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