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计算机基础技能测评系统设计实现

计算机基础技能测评系统设计实现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技能是一项必要的技能素养,《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则是该项技能在课程体系中的载体。课程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评定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所以在教育教学改革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各个实操过程的质量监控就变得非常重要。文章从目前市面上常用的操作测评工具进行分析,结合实际工作中对学生技能掌握的具体要求,以基于实操为主的测评手段,通过VBA开发工具进行“计算机基础技能测评系统”的设计,阐述了包括测评题目设计、VBA程序开发和系统总体设计的思路,为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供重要的数据依据。

关键词:VBA;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应用;自评系统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发展,计算机基础技能不但没有被淘汰,反而成为当代高职院校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素养。“互联网+”背景下的计算机技术在与教育领域高度融合后,催生了很多新的技术,并推动了很多教育教学领域的改革,其中关于教学质量过程监控已经成为了计算机辅助教学领域的研究热点[1]。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是由Word、Excel、PowerPoint和Outlook等一系列组件组成,是目前最为常用的应用软件,以Office为代表的办公软件操作成为一项必要的基本操作技能。目前,职业院校将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纳入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中,使之成为一门面向所有专业学生的公共基础课程。在经历过多次的教学改革和实践,以实操测验作为评价手段来验证教学成效,成为该门课程教学检查的重要环节。这项改革是建立在职业教育的现实基础上的,即实际操作能力对接岗位能力方面。如果要检验学生的操作情况,每堂课的操作测试是必不可少的,可是面对人数不少的班级群体,指导老师如何能够及时有效的掌握学生的测评情况,并且能够快速的提醒学生明晰自己有疑问或不懂的知识点,这些难题都亟待解决。

1现状分析

教育部考试中心层面上主办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以及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人事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原信息产业部)领导的部级考试“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等大型的计算机相关能力的考试已开启无纸化时代,也有很多商业机构开发了Office软件的测评系统,如无忧电脑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无忧计算机基础操作技能自动测评软件”是目前该领域较为成熟的产品。但是这些测评系统存在考核知识点与教学知识点不匹配、题库难以进行更改的问题,有些综合性太强不适用于日常教学中衔接应用,有些不支持批量批改测试题目统计得分。如果学校委托企业定制开发,需要将考试知识点交由公司制作,时间周期较长,且经济成本太高。

2测评系统分析

根据综合分析Office组件实际操作的特点和课程设计的重点,Word和Excel的客观性相对其他组件来说,更易通过设计测试题目来实现,故本系统现阶段以实现这两个组件的测评为主要目标。根据这两个模块的特点,进行测评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2.1知识点分析

Word文字处理和Excel电子表格的知识点非常多,实用性很强,所以在计算机基础技能测试系统设计的时候,首先要梳理该模块考核的内容,然后根据知识点设计操作题目,并通过自评系统来读取考核的对象。该模块基础部分的知识点设置情况如表所示(表1:各模块知识点)。

2.2系统设计依据

(1)结果型评分。系统采用仿人工阅卷的方式评分,即忽略参试者的操作过程而强调结果。经过使用不同类型的办公测评软件系统进行对比,这样的评卷方式其实也是相对比较科学的。实际经验证明,办公软件Office将各种功能设置在不同的菜单中,所以实现一个功能设置的方法可以是很多种,即便是一个字体功能设置,也可以通过“字体功能组”、“字体对话框”、“字体快捷方式”或“查找和替换”功能实现,那结果型评分就会认可不同过程产生的结果。(2)系统独立运行。测评系统是学生完成Office软件操作后,将生成的文档保存并提交至测评系统,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测评系统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干扰。如果测评系统出现系统运行问题、测评知识点不准确等情况,学生的原始文档都可以很好的保留,不被误改,方便后期人工介入。(3)B/S架构。B/S架构(Browser/Server),即浏览器/服务器架构,对于测评系统的用户来说使用成本低、无需维护,且无需安装任何软件就能实现在任何地方进行系统使用,而系统本身的扩展和升级变得非常容易。考虑到测评系统需要经常更新数据,所以本测评系统采用B/S架构设计[2]。

2.3测评系统功能模型

测评系统功能分为四大部分,包括用户管理、质量报告、交互练习子系统和综合测验子系统。图1说明了测评系统的功能模型。(1)用户管理:系统面向的用户分管理员、教师和学生,每个人使用的权限不同,所以要进行区分。管理员可以进行用户的添加和删除,可以使用系统中所有的模块资源。管理员还可以对教师和学生进行管理,限定两者使用的模块功能。(2)交互练习子系统:本模块是系统的核心模块之一,是由各章节知识点组成的练习题库。主要面向教师和学生用户开放,用户可以选择不同的题库进行练习,并在完成文档操作后,提交文档至系统进行评分。(3)综合测评子系统:本模块是系统的核心模块之一,是由综合题库组成,需要和教师进行对接做好题库内容更新的部分。主要面向教师用户,可以选择题库作为综合测评的内容,并批量上传交由系统批改。(4)质量报告:可以生成由“交互测评子系统”和“综合测评子系统”测评的分数,并形成成绩报表,以及各知识点正确率的统计报告[3]。

3系统实现

微软公司并没有开放Office系列软件的代码,我们没有办法直接读取软件执行的数据。VBA(VisualBasicforApplic-ations)是基于VB(VisualBasic)的一种宏语言,它由微软开发并可以在Office平台上运行的编程语言。VBA对Word和Excel常用的对象都有定义,属性和方法基本涵盖功能菜单,所以可以通过使用VBA语言来读取判别对象的属性和方法(图2:VBA对象模型)[4]。

3.1VBA宏录制

根据操作题目要求,打开VBA宏录制,将操作的对象和过程完整的录制下来。这个代码比较长,里面有些信息在判定中属于无效信息,需要判别并进行删除,将剩余代码中的对象属性信息摘录出来。

3.2编码实现

将录制的代码复制到VBA工程库中,再将相关代码进行修改。需要删除多余的代码,提高文档的可读性。保留核心代码,包括对象的选定、属性和方法的判断及结果的统计,最好在判定语句后加入备注,便于后期查找和修改。(1)程序设计流程。VBA编写的工程也需要符合程序逐条执行的过程,所以在编写的时候就要在实现知识点判断的基础上,考虑程序运行的可靠性。(2)代码实现。步骤1:判别文档是否超过一段,是则选定文档标题行,即文档第一段;如果文档没有段落,则跳转程序至dd(需要另行定义)。

3.3难点解决

以上案例是系统通过读取对象的属性即可以判别正误,但有此情况并不能直接通过VBA捕获到属性信息,这时就需要进行新的设计方案来判别知识点的正误了。此类知识点在操作题目设计时就要尽可能规避其他操作方法的干扰,然后通过读取学生提交文档的结果进行判断。(1)案例设计思路。本文以“查找和替换”功能为例,尝试解决此类难点题目。“查找和替换”的实质是进行文字及文字格式的批量修改,如果学生仅仅通过人工录入和字符格式化设置,其实也是可以完成题目要求的。那我们在设计题目的时候,就要加大人工录入文字和字符格式化操作的难度,本案例就是通过增加批量修改文字的个数来加大难度的。然后,通过统计修改过的相应格式的文字个数,来判别学生操作的准确性。为了避免测评题目中其他题目对该文字存在二次修改的可能,所以我们在统计修改的文字个数时,根据个数给出不同分数段的设计(图3:“查找和替换”功能测评设计思路)。例题:请将文档中所有的“Language”替换为“语言”(即添加“着重号”的效果),文档中共计20组“语言”。(2)代码实现。步骤1:分析案例,VBA无法直接捕获文档使用过“查找和替换”功能的痕迹,若要判别可采用统计添加“着重号”的“语言”词组的个数;步骤2:查找添加“着重号”的“语言”词组;步骤3:循环统计添加“着重号”的“语言”个数;步骤4:当统计的符合条件的语言个数“>=15”,本题得分5分;“>=20”,本题得分10分。3.4分数统计设计一个数组,将得到的分数存放在数组中。通过对象及属性的判断后,成绩已经生成并放置至数组中,将成绩发送到质量报告模块[6]。这样,系统的测评过程就可以完成了。

4结语

VBA在Office办公软件系列里有较好的兼容性,可以很好的适应不同版本的Office,所以即便遇到软件版本的更新,也无需担心测评系统的失效。而且通过使用Office软件平台提供的开发工具VBA进行测评系统开发,即使是没有软件开发经验的人员,也可以通过宏录制找到对应的知识点并且查看到属性设置,最后在测评语句中将分值进行修改。

参考文献:

[1]李博洋,韩淑洁,张晓荣.基于网络在线学习与智能测评系统的混合式教学模式[J].航海教育研究,2016,33(01):47-50.

[2]任泰明.基于BS结构的软件开发技术[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3]汪璟.Office操作题的自动阅卷分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8):76-77.

[4]ExcelHome.Excel2010VBA实战技巧精粹[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5]马喜红.利用VBA对word操作自动评分提高课堂效率的研究[J].电子测试,2015(20):37-38.

[6]王忠进.基于网络测评系统的信息技术课堂评价方式探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05):15-18.

作者:肖英 单位: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交通信息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