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党员教育培训的探讨2篇

党员教育培训的探讨2篇

(一)

一、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党员的流动,使以前传统模式下的党组织和党员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关系发生了变化,这也使得对流动党员的教育培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情况如下:

1.对于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较难掌握。

由于流动党员的跨地区、跨行业的活动,使得流动党员的情况变化较大,加上流动次数的频繁以及流动党员的构成结构比较复杂,让基层党组织很难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统计。流动党员的这种不稳定性的特征,不仅使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人数统计不清,对流动党员的去向掌握不明,而且使党员和党组织失去联系。党组织如果不能清楚地掌握流动党员的情况,那么对流动党员的教育培训问题也就更是无从谈起了。

2.对流动党员的教育培训活动很难有效开展。

一方面,由于流动党员的流动性大,构成情况也较为复杂,加上流动党员的分布广泛、流动频繁,一些流动党员因为生存和生活的压力,以及工作缺乏稳定性,因而很难按时参加当地党组织所开展的党员教育活动,以至于一些党组织所开展的活动虽然在举行却很难收到效果,而沦为了形式;另一方面,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员的教育活动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资金问题、组织形式问题、教育内容问题等等,许多教育活动,由于内容本身的僵化单板,缺少时代感,以及活动本身的规范、制度上不够严格,使得流动党员的教育活动很难有效开展或形同虚设。

3.流动党员教育培训的实效性不明显。

一些党组织的对党员教育培训的方式简单单一,在组织教育活动时并没有把流动党员和当地的党员区分开来,没有针对流动党员自身的特征,以及去分清流动党员的类别,缺乏针对性,更谈不上因人而异,一概采取与当地党员相同的教育模式;在教育时间上,有时并未考虑流动党员的生活和工作的实际,时间僵化,趋于形式;在教育的内容上,并没有根据流动党员具体情况和其实际出发,忽视了流动党员的需求,不仅使教育培训的目的没有达到,而且也使得所组织的教育活动缺少对流动党员的吸引力。另外,由于流动党员受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因素所影响,一些流动党员的意志薄弱,不对自己做严格要求,使党性意识减退,组织纪律性的观念越来越减弱,其自身在实际上与党组织的关系开始疏远,在外出前不和党组织说明,流入后也不与当地的党组织主动联系,甚至有的流动党员不但谈不上起模范带头作用,而且怕被管束不愿亮出自己党员身份,并对党抱怨抵触,给周围的群众造成很不好的影响。而这样的情况久而久之,教育培训又缺乏实效性,使流动党员成为了目前新形势下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流动党员教育培训的对策和途径

目前,随着我国流动党员数量的不断增多,我们应该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1.明确目前加强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

我们国家的党建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党员队伍的建设。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必须发挥我们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在过去艰苦的战争中如此,在如今全面建设我们的小康社会时也必须如此,党员干部更是我们政党执政的根基。那么,作为我国党员干部重要组成部分的流动党员的重要性就更加凸显了。但是,目前对流动党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显然是不够的,很多的流动党员现在越来越边缘化,这样不仅影响到我们整个党员队伍的形象,还会带坏整个党员队伍的风气,进而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是十分不利的。所以,我们要明确一点,流动党员是我们党员队伍的一部分,我们要始终坚持不懈抓好流动党员的教育培训工作。

2.用现代传媒手段来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

流动党员管理的一个难点问题就是对其“流动性“的管理。一方面,是由于我们流动党员自身的问题,出于各种原因,流动党员没有及时告诉流出地的党组织自己的去向,也不愿向流入地的党组织及时汇报;另一方面,党支部的工作十分的被动,没有积极性。只是单纯等待党员自觉向党支部说明自己的去向,并未积极走入到我们党员中去实际了解支部党员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在对流动党员的管理过程中,我们应该积极利用现代传媒的手段,建立一个所在党支部党员的详细网络档案,全部实现网络登记,建立详细的党员流入、流出制度,这样一来,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就更加的细致了。

3.建立健全的党的基层组织

一个健全的党组织,不仅是我们党在工作中的执政基础,更能为我们广大的流动党员提供一种归属感,使我们的流动党员无论身处哪里,总能尽快地找到自己的组织。所以建立健全的党的基层组织,是我们流动党员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具体来说,首先要加强农村的党组织建设。目前随着大量农村务工党员的外出,加强农村的党组织建设是十分迫切的,一方面,有利于农村外出务工党员平时的生活、学习,另一方面,还可以为一些流动党员的流出提供指导和帮助;其次,应该加强城市社区的党建工作。越来越多的农村党员到城市打工、生活,那么城市社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自然是不容推辞的。所以,我们的社区应该完善党支部的建设,争取统一社区流动党员的人数,对其进行统一管理。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积极探索新型的党组织建设。流动党员的流动性是非常强的,除了在农村、社区,他们可能在我们社会的各个不容易被发现的角落。这样,我们应该探索一种新型的党组织形式,也就是做到处处有党组织,比如可以在各个公司、各个公司大楼、各个地方都建立党组织,这样,就十分有利于对我们流动党员的管理。

4.注意教育培训方法的灵活性和内容的针对性

我们知道,流动党员难以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的“流动性”,所以我们在对其进行管理时应该特别注意方法的灵活性。在教育方法上,我们不必拘泥于传统的党员大会,可以采用一些灵活的方法。比如采取网络教育、一对一的党员互帮互助教育、老党员的经验介绍会等各种各样的形式。这样的教育形式比传统的大会教育在时间上更为灵活,在方法上也更能为人们接受。在培训的内容上,也应该具备针对性。随着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往往更加习惯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而自动忽略掉对自己没用的信息。那么,在对我们的流动党员培训教育的内容上,一定要注意具有针对性。培训教育的内容应该和流动党员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多安排他们感兴趣的信息和知识,这样可以提高流动党员教育培训的动力,有利于流动党员的教育培训。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目前流动党员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对流动党员的培训工作可以说是刻不容缓,其重要性也在日益凸现。在培训工作中,我们可能会面临着各种问题,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具体的对策。只有进行针对性的分析,进而选取切实有效的方法,我们才能有效地处理好流动党员培训的这个问题。

(二)

一、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党员教育培训进程缺乏持续性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重发展前教育,轻发展后教育”的现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进程缺乏持续性。学生党支部组织发展前十分重视对发展对象的教育培训,要求发展对象参加党校培训、马列主义理论学习小组、党章学习小组等,并通过征求同学意见、递交思想汇报、定期考察、专人谈话等对其进行持续不断的培养教育。但当开完组织发展大会、党委审批接收为预备党员后,教育培训工作似乎就停滞了,往往以管理代替培养教育。至于发展对象入党后是否履行党员义务,是否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党组织很少像发展前那样关注了。预备党员的转正也常常是走形式,几乎都能按期转正。这使得有些学生党员入党后思想上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入党前后判若两人,在同学中造成不好的影响。

(二)学生党员教育培训方法缺乏创新性

调查显示,关于“你喜欢参加的党支部组织生活形式”,学生党员对于“看电影受教育”、“团体素质拓展训练”、“社会实践”等贴近大学生特点的方式比较感兴趣,分别在第一、第二、第三选择中位居第一,而对于“政治理论学习”、“民主生活会”、“对学院建设提意见和建议”等传统的组织生活方式则兴趣不大。学生党员更希望深入社会,用生动形象的教育培训方式,贴近生活实际,更好地锻炼提升自己。长期以来,一些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的内容、形式、方法陈旧滞后,仍习惯于集体读报、学习文件、组织讨论等,缺乏创新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的内容原本十分丰富,但在实际中往往只是空洞的理论阐述,很少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党的自身发展相结合、与时事形势相结合、与学生党员的思想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一些学生党员无法深入理解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影响了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的效果。一些高校党组织忽视互联网丰富、快捷的特点,没有充分利用网络阵地对学生党员进行教育培训。

(三)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内容缺乏系统性

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客观上要求他们在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因此,全面系统地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培训十分重要。但现实中一些高校的学生党员教育只是为了完成培训任务,内容缺乏系统性。一是有些高校的党校仅培训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无法满足学生党员思想、学习、工作各方面的成长需要。二是有些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的内容往往仅限于党的基本理论知识,还常常一知半解,不能保证培训质量。三是有些高校以各学院党总支为主开展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党委党校负责宏观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由于各学院师资力量不均衡、整体规划不统一等原因,使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常常演变为形势政策报告。

二、加强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的思考

(一)注重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的连续性和层次性

学生党员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专业学习方面,应当起模范带头作用;在学生活动、日常工作中,应当起表率作用;在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联系上,应当起桥梁纽带作用。如果高校党组织的工作重心只放在发展党员上,忽视学生党员入党后的继续教育培训,大学生入党后思想上如果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势必影响学生党员队伍的质量。因此,入党后的继续教育培训是学生党员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和党的性质、宗旨、党员义务、党性修养的教育培训,开展国际国内形势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的教育培训。通过反复学习,深入讨论,使学生党员时刻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增强为同学服务的意识,真正认识到“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一生一世”。为提高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的质量,应注意实施分层教育。高校学生党员的年龄、专业、家庭背景、思维能力等存在差别,对不同层次学生党员应进行分类指导,对学生党员的要求也应当坚持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党员,结合所学专业把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学习与成才报国结合起来,激发不同专业学生党员积极参与、自觉学习的热情;对预备党员与正式党员分开培训;对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党员与普通学生党员分开培训;按照学生党员的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对低年级学生党员要求他们刻苦学习,各方面起模范带头作用,对高年级学生党员应要求他们把自己的专业学习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主动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高质量地为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班可以分为一期、二期、三期,或内容由浅入深、从易到难,或形式分为专题报告班、演讲辩论班、参观考察班等。

(二)注重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提升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的实效性,必须注重教育培训的针对性。首先,注重内容的针对性。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将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同大学生成长成才和自我管理结合起来;将学生党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同培育优良校风学风结合起来;将学生党员先进性意识的培养同日常生活中的表率作用体现结合起来。其次,注重形式的针对性。一是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为学生党员教育培训服务,通过建立网站、主页、网上论坛等及时教育培训信息、传播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让学生党员通过网络学习党的相关知识,并围绕热点、焦点问题直接进行网上交流和探讨;二是改变教育培训以报告为主的形式,采取视频音频、讨论辩论、知识竞赛、报告讲座、现场采访、座谈交流、主题研讨、走访观摩、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努力提高学生党员的参与性、互动性,使学生党员充分了解国情,了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从而亲身感受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三是在发挥党校教师、组工干部、辅导员三支常规队伍作用的同时,注重发挥优秀党员、学生党员及关工委老党员在教育培训中的优势。让他们用自己的奋斗经历、成长经历、人生经历与学生党员进行谈心交流,引导学生党员树立坚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后,把党性教育贯穿始终。学生党员的教育培训必须把党性教育放在首位,并贯穿于整个教育培训过程中。一是开设党性教育的专题培训课程;二是把党性教育的内容穿插在相关的专题报告中;三是把党性教育的内容落实在各项实践活动中。要求每名学生党员从接受培训开始,就自觉把增强党性观念、磨练党性意志、提高党性修养作为一门必修课。

(三)注重学生党员的集中培训与日常教育管理相结合

高校学生党员培训是集中的、阶段性的,但学生党员教育却是长期的、持续性的,因此,要注重学生党员的集中培训与日常教育管理相结合。

第一,加强学生党员的组织生活管理。通过学生党员组织生活会,定期开展民主评议活动,坚持实事求是原则,自我总结、民主评议、自我教育〔5〕;学生党员要按期交纳党费,不能无故不参加组织活动,严格遵守组织纪律;把学生党支部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创业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等结合起来,与帮助同学解决实际困难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党组织生活的质量,扩大学生党支部活动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第二,以创先争优等活动为载体,开展主题实践教育活动。让每名学生党员在班级、在宿舍、在学生活动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树立学生党员的良好形象;推荐学生党员担任校级、院级、班级、社团等的干部,帮助他们增强为同学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奉献精神;落实党员责任制,发挥传帮带作用,帮助困难同学解决学习、生活、心理问题。

第三,要建立党总支委员及学生党支部成员与学生党员谈心制度,了解学生党员的思想、学习、生活和工作情况,对学生党员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学生党员的先进性不仅体现在思想上,更体现在优异的学业和一流的工作水平、快速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上。要求学生党员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同时,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等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和综合素质。

第四,建立学生党员行为考评机制。制定学生党支部工作条例、学生党员行为规范、学生党员考评指标体系,落实党员挂牌制度、公示制度、工作汇报制度、民主评议制度等。学生党员思想上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问题,政治上要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学习上要刻苦努力,掌握扎实过硬的专业文化知识;工作生活上要模范遵守党的组织纪律,切实履行党员义务,发扬党的优良作风。

作者:陈晓晖 庞丹 单位:大连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