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培训研究

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培训研究

一、城市化与区县开放大学

城市化、城镇化起始于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与工业化、现代化相伴相生,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释,“城市化”、“城镇化”,就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第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按照一般看法,城市化主要包括城镇化、城市化与都市化三种模式。不同学科从不同角度对城市化的定义是不一致的。社会学所指的城市化强调的是人类文化教育、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社会演化过程,是社会结构的变化,是各个方面更加社会化的过程,是传统性逐渐减弱、现代性逐步增强的过程。城市化、城镇化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既是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精神文明前进的动力。城镇的迅速扩张和城镇人口的急速增长也使教育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忽略教育的城镇化,是没有内涵的城市化、城镇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城市的发展更是离不开无数外来务工人员的辛勤与汗水。十八大后新任国务院总理明确提出,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从新型城镇化中“新”的涵义来看,“以人为本”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所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可以概括为:重视民生、生态、平等合作、可持续发展和优质高效。城镇化的过程最初是教育水平不高的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城镇,作为新市民的外来农民工必须在受教育程度上要有所提高,以掌握适应城镇第二、第三产业需要的知识、技能,以具备城镇居民生活方式所需要的市民基本文明素质。同时,随着城市化、城镇化建设的需要,外来农民工的个人素质及职业技能,已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农民工继续教育培训,增加其人力资本,提升农民工的文化素质及职业技术,有利于农民工在城市的生活发展,成为和谐社会及城镇化建设的迫切需要。要想使外来的务工人员真真正正的融入到这个城市中来,就要从其自身的综合素质方面入手,使其从底层的打工族中能够逐渐地走出来,有一个可持续的发展空间,这就要求社会要重视农村教育和培训,加大投入力度,以提高农民的基本素质。开放大学(TheOpenUniversity)作为承载成人继续教育、教育服务社会功能的综合性开放教育平台,其本质是尊重人人接受终身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权利,不仅意味着大学要对教育对象开放,更重要的是要在教育观念、教育资源和教育过程等方面开放。开放大学在全国拥有全国、地市、区县三级网络,区县开放大学作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进行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现代远程教育地方新型高校,多年来主动适应所在区(县)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坚持面向地方、面向基层、面向实用的办学方向,为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已成为地方成人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是由于开放,她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开展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开放大学更能践行教育公平的理念,向包括外来农民工在内的向所有人开放,致力于促进教育机会的公平与均衡,使其能根据需要而方便地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从而有利于促进他们融入当地社会,进而实现城镇化进程中教育功能的对接。

二、加强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培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一)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实践维度看,是人口导入地城市发展的需要,也是外来务工人员城镇化的需要

近年来,松江经济加快转型发展,人口总数大量增加,社会结构趋于多元、群众利益诉求复杂多样、信息传播方式深刻变化。在这个194万人数的国际化大城区里,市民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和生存教育等相当重要。外来农民工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他们处于弱势群体。有调查结果显示,外来农民工是一个主要由年轻人组成的群体,其中30岁以下的人占64%,他们是城市中失业最为频繁的群体。很显然,这一群体正在成在和已经成为社会中的不稳定因素,他们需要社会保障,但同时他们更需要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同时,伴随人口导入地经济不断发展,长三角很多节点城市成为外来农民工就业典型的流入地城市。据上海市松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资料显示,在进入松江工作的外来农民工中,平均文化程度较低,受过中专及以上教育的只有不到20%。另外,技能人才总量严重不足,人口结构和人口素质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松江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成为建设和谐松江、效益松江的一个主要障碍,外来农民工要想在人口导入地城市获得生存和发展,改变其生存现状,也只有靠知识,获取一技之长,因此他们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接受继续教育的愿望不断高涨。外来农民工继续教育程度不高与上海各区县要求完成常住人口每年30%人口继续教育培训的“十二五”规划之间有巨大差距,这也为外来农民工继续教育机构的提供主体———区县开放大学,赋予了全新的使命与责任。

(二)加强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培训是松江区自身发展的需要

区县开放大学与普通大学比较,她面向社会,社会化、市场化、开放程度较高;面向成人,面向在职工作人员,面向广大外来务工人员,成人学习的自主性、个性化更明显;远程教育,时空分离,对教与学的重新进整合要求更高;技术手段,运用音像媒体、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学、学分制与弹性授课时间,比普通高校更具有更大的优势和竞争力。正因为它社会化、市场化程度颇高,且与社会已经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和合作,因此,更多地参与外来农民工的继续培训,为农民工城镇化服务,开放大学比其他高校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从开大自身来说,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参与形式,也只有贴近社会实际,全方位为外来农民工继续教育服务,更多地参与其中,开放大学才能真正承担“终身学平台”的使命与责任,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发展力、竞争力,概括地说,开放在积极发展外来农民工的继续教育中有长远的必要性。

(三)加强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培训的可行性分析

长三角节点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城市文明形象的提升,需要一大批与之相匹配的高素质的市民和建设者,而这正是区县开大大力发展农民工继续教育的大好背景和有利条件。同时,作为区内终身教育的立交桥和大平台,区县开放大学在为外来农民工提供继续教育服务中有着良好的可行性与优势,教学资源上集中面授辅导与网上网下一体化设计并重,给外来农民工带来极大便利。集中面授辅导课效果明显,充分发挥辅导教师的导学作用。作为采用多种媒体教学的远程教育教学过程的有机构成部分,面授辅导课程教师着重讲重点、讲难点、讲思路、讲方法,指导学生有效地综合运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有效引导外来农民工自主学习,网上自学成为主阵地。外来农民工学生能积极参加各级电大组织的网上教学活动,尤其是辅导教师进行的网上教学,学生参与率较高;学生还经常利用网上课堂的资源进行自学,他们普遍反映开放大学的网上资源丰富,教学形式多样化,促进了学生的互帮互学,提升了学生网上自主学习的能力。区县开放大学有利于整合课程媒体资源的建设及应用。教师熟悉市课程媒体资源,如多媒体课件、教学光盘、网络课程、视频资源、文字教材、形成性作业等,这些资源着重于用好,体现于教学过程,提高利用率。

(四)上海市松江区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培训现状分析———数据

笔者查阅了由松江区教育局、松江区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共同主编的《松江区职成教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4)》年鉴,对松江区外来农民工继续教育3年平均数据、培训机构、培训方式、培训内容进行整理。松江区3年来年每年平均外来农民工继续教育45588人(含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参加教育培训的机构有松江开放大学、各乡镇成人学校、两个城镇街道社区学校,累计投入教师536人次。

三、加强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培训的问题思考

(一)缺乏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培训多样化学习需求调查分析

开放大学继续教育培训的生命力在于开发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教育培训项目,如不能经常开发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实际项目,继续教育培训的生命力就会萎缩。按照管理学的理论要进行教育培训项目开发,就要对外来农民工的继续教育需求进行调查分析,认真搞好市场调研,及时发现并抓住社会需求信息,根据社会和外来农民工求学者需求,量身定做设计开发继续教育培训项目。

(二)促进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培训的方式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

在面对大量外来农民工进入人口导入地之时,现阶段的开放大学继续教育培训绝大部分仍以学历教育教育为主,辅之相关职业资格(质)专业技能培训,教学方法大部分仍以学校教室为主,办学形式相对比较简单。在培训方式上主要以讲解为主,其方式不能很好适应外来农民工的文化素质现状与现有接收能力;在继续教育培训后与就业衔接也不够紧密,没有充分发挥与劳动保障部门就业指导的联系纽带的服务功能。

(三)师资队伍建设上面临的问题

开放大学的前身是有着30多年经验的“电大”,师资的转型势在必行。外来农民工学生,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都很一般,作为承担农民工继续教育主体任务的开放大学教师,面对学员继续教育特殊性的要求,不得不适应“双师型”教师需求的发展,助理物流师、物流师、注册造价师、注册会计师、外语类职业资格、经济师等等职业资格与岗位资格证书;去实践基地学习感知最新专业发展的动态都是面对来自生产工作一线的外来农民工继续教育培训时需要的,也是应对学校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两翼均衡发展的需要。

(四)学历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互补上的问题

开放大学必须整合原有的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社区教育发展也尚处在探索阶段,两翼同时发展亟待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发展必须提高。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无论是在数量、规模还是在自身做大做精做强方面都是有待提高,使之成为学校发展新的增长点,努力开拓新的领域,通过系列化、模块化的构成,形成“课程—证书—学历”递进组合,探索非学历教育新的发展模式,在做好政府补贴类,做大技能培训类,做强职业资格类的项目方面进行完善,使开放大学在完成以学历教育为优势,非学历继续教育、社区教育为依托,全方位发展继续教育,也为外来农民工继续教育打下“优而全”的坚实基础。

四、加强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培训的措施建议

(一)利用开放大学特色与资源优势,构建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培训教学管理支持服务机制

依托国家开放大学、市开放大学系统办学,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探索基于城镇化背景下区县开大开展外来农民工继续教育支持服务的重要优势资源。同时,注重外来农民工的个性化需求支持服务。因为流动性大,工作周期不固定,工作时间不保证都外来农民工学员学习的特定条件限制,他们不可能像中小学学生那样学习时间固定,开放大学应该看到这方面的需要,为外来农民工学生提供选课指导、辅导答疑、作业批改等学生支持服务,能满足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的需要。

(二)加强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培训的内容建设

注重实际、实用、实效,明确培养和培训的重点以及阶段性特点,体现重点性和针对性,直接服务导入地城市高端制造业的规划定位,在表现形式上,做到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声像兼具,使广大外来农民工浅显易懂,并与地区发展的方针、路线和规划服务对接,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与提升职业技能、知识改变命运、融入社会联系起来,提升外来农民工文化科技素养。以生存、融入、提升为先导,提高外来农民工的劳动职业技能与素养,进而提高其在导入地城市的生存能力与生活质量,带动外来农民工素质全面发展,进而实现外来农民工在导入地城市市民化、城镇化。同时,大力培育外来农民工法制意识。外来农民工民主法制素质是构成整个劳动者素质提升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外来农民工的法制意识,可以整合区内各种普法教育资源,引领广大外来农民工学习《劳动法》、《合同法》等普法教育,使开放大学社区教育内容符合市场发展要求、符合外来农民工需求,具有针对性又有实用性,这将更大程度上推动外来农民工参加开放大学的继续教育。

(三)加强外来农民工继续教育的队伍建设

引领广大基层开大专职教师向“一专多能”的“双师型”发展。对于开放大学来说,要想在与外来农民工继续教育互动发展中获得先机,就应重视对自身教师队伍的“继续教育”,应鼓励和本校专职教师具备“双师型”素质,建议依托相关企业、实训基地、开放性实训中心等试行专业教师到相关企业“见习”制度,从制度和条件上保证专业教师定期更新知识与能力,并成为科学文化的传播者、科研成果的推广者、劳动技能的培训者、社区教育的服务者、教育培训的研究者。

(四)加强外来农民工继续教育的学习模式研究

拓展开放大学对外来农民工继续教育支持服务形式,努力形成课堂与课外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长期与短期相结合,学历教育与专业技能培训相结合等多种继续教育形式,充分利用开放大学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技术,将新的技能、理念、知识传授给外来农民工,实现学练用相结合。开展“技能+学历”的模式开展外来农民工学历教育。灵活采用学分制和业余、集中时间段等多种形式开展大专、本科学历教育,为改善外来农民工职业技能与科学文化水平,改善外来农民工学历结构,满足外来农民工学历提升需求创造条件,并注重他们劳动职业技能的提升。开展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订单式”继续教育模式,坚持以增加就业技能为导向,形成“企业出订单,学校出菜单,政府、个人、机构共同买单”的继续教育模式,鼓励企业参与外来农民工继续教育,提高外来农民工参与教育后直接为企业服务,也缓解企业“为他人作嫁衣裳”的继续教育心理压力。

(五)以开放大学为依托整合区域内现有教学力量与资源

作为社区学院的主体以及学习型社区、终身学习的引领者和倡导者,基层开放大学应该有效整合辖区内各类培训机构和各种社会办学力量。本着发挥体系优势、师资优势的原则,对现有外来务工人员培训机构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更好地发挥各自优势,形成“校校联合”、“校企联合”的培训模式。如:与中等职业学校的优势专业合作,共享优秀教育资源,积极开展与开发车工、钳工、汽车维修、建筑工程管理等自身较为薄弱的理工类继续教育培训专业发展;同辖区内职业技术实训中心合作办学开展编织、缝纫、家电维修等技能类教育培训以弥补自身教育资源不足;同时与各个委办局、监管事业单位合作开展外来农民工道德素养、综合能力提升的相关公民基本道德素养培训。在资源整合、开发新课程过程中可以考虑涉及以下几方面:一是提升外来农民工的学历素养和职业技能课程设置,借以拓展就业领域,提高就业层次;二是增强外来务工人员融入城市生活能力培训与素质提升的课程设置;三是提高外来农民工道德素养,增强其法制观念,提升外来农民工素养的课程设置。

作者:娄眉卿 单位:上海开放大学松江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