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近代大和宾馆建筑风格多元化浅析

近代大和宾馆建筑风格多元化浅析

摘要:近代,外来者在我国东北地区建造了不少大和宾馆,由于建造者不同,其建筑风格具有较强的多元化特征。对长春、哈尔滨、大连、沈阳等地现存大和建筑的风格建筑结构、采用的材料及改造利用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此类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风格;改造利用;大和宾馆;外来文化;多元化

1大和宾馆概况

1.1东北近代大和宾馆建造背景

近代,我国东北地区留下了大量的建筑物和各种遗址及构筑物,各国建筑文化发生碰撞,使得近代东北地区出现了大量不同建筑风格的建筑。大和宾馆的建造源于阪谷男爵第3号规定,主要服务于特定时期在东北各大城市建造旅馆,为了使欧美旅客对日本留下深刻印象,其名称采用“大和”一词。

1.2影响东北近代大和宾馆分布的因素

1906年成立的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是日本在我国东北进行政治、经济、军事控制中心,满铁表面作为一个运输经济的手段,实则是为了在东北地区利益最大化的资本主义企业,同时兼有向东北与其他地区扩张的战略任务。大和宾馆是满铁为扩展业务,由其运输部在铁路沿线建立的连锁宾馆。长春、齐齐哈尔、哈尔滨、沈阳、旅顺等东北哈大铁路沿线城市均建有大和宾馆。这些大和宾馆中的一部分是由原沙俄移交的南满洲铁道社直接改建而来,另一部分由满铁新建。大和宾馆分布在大连、长春、沈阳等地,其选址对于控制东北经济、地方政权具有重要意义。

2东北近代大和宾馆建筑风格

2.1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

1)位于哈尔滨火车站前的哈尔滨大和宾馆始建于1901年,由中东铁路工程局的总工程师伊格纳齐乌斯设计,建筑使用面积为3700多m2,地上2层、地下1层,时名中东铁路宾馆,作为沙俄领事馆为乘中东铁路到达的外国领事提供服务,是哈尔滨最早的国家性宾馆,早期哈尔滨人称其为“戈比旦乐园”,“戈比旦”是俄语军官的意思。1926年进行大修大建,建筑使用面积达到5271.60m2。外立面的设计者依次利那仿造沙皇行宫圣彼得堡“冬季花园”的风格,对门面进行了装饰性设计。采取了流线型装饰风格,以花茎干、破浪、火焰、飘动的头发丝为图案题材,建筑上半部分大量采用自由的、连续弯绕的曲线和曲面,形成特有的、富有动感的建筑风格。这次改造将当时的木质地板全部改为大理石,并在2楼两侧的屋顶分别开出了两段约3m长的天窗,自然光线的加入使走廊显得明亮生动。1936年进行了第二次大维修,并更名为“大和旅馆”成为代表那个时代新艺术风格的大型公共建筑之一。其建筑面积为7196m2,地下1层为砖木结构,宾馆门口的铜铸转门、手工磨制的精致的壁炉、金属铸造的楼梯扶手、黄色的粉刷墙面、仿石粉的壁柱,檐口及门窗的曲线轮廓和纹样、入口处钢架与彩色玻璃搭建的雨搭,每个装饰细节都显现着新艺术派建筑处理特色和装饰手法。这座俄式风格的建筑历经风霜,原有的建筑风采已经失去。到1996年对其进行维修,并命名为“龙门大厦”贵宾楼。2)当年满铁直接经营的旅馆,一律命名为“大和旅馆”,后来改由满铁的子公司“南满洲旅馆株式会社”经营。在1909—1929年的20年间,共修筑大和旅馆4座。其中,第一座是坐落在长春站前广场斯大林大街2号的大和旅馆(现为长春友谊宾馆)。大连有2座大和旅馆,海滨大和旅馆(旧址在今大连星海公园附近)比长春大和宾馆晚1年,另一座在市中心(今大连中山广场的大连宾馆)的则晚了5年。沈阳的大和旅馆(今辽宁宾馆)比长春大和宾馆晚了20年。长春大和宾馆曾是长春的标志性建筑,建于1909年,建筑面积7746m2,占地约1.5万m2,分南北两楼,北楼主体地上2层、地下设有1层地下室,砖混结构,局部3层,中间相同,平面布局呈马蹄形,对称式立面。1938年开始修建南楼,建筑风格与北楼相同,浑然一体。建筑门窗檐口采用圆角方额,强调曲线和纹路的凹凸之美,檐口部位迥异不同,每一处雕刻丰富至极,使整个建筑充满活力,与同一时期修建的建筑风格完全不同。建筑形体与细部将新艺术运动的特点发挥到极致,到处可见曲线与弧线元素,体现亲近感。长春大和宾馆如今依然保留了当时的外貌,内部虽经过多次现代化升级改造,但高挑的举架、狭长的走廊、设计独特的楼梯以及百年如新的琉璃壁画还是能够让人一窥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积淀。长春大和旅馆创下了很多纪录:它是“满铁附属地”内投资最高的建筑,也是长春最早使用暖气、水洗式厕所等设施的旅馆。

2.2巴洛克建筑风格

大连大和宾馆(今大连宾馆)始建于1909年,于1914年竣工并投入使用,是大连最早的现代化宾馆建筑,坐落在中山广场。此建筑由日本建筑师设计,1914—1945年为日本人使用,多为军政要员居住,1945年后为苏联红军警备司令部,后苏联红军警备司令部迁走,更名为“全苏国际旅行社”。1950年由中方接收,1953年更名为“中国国际旅行社大连分社”。2002年成为大连市第一批重点保护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建筑以文艺复兴后期的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为主,运用了许多巴洛克式装饰手法。大和宾馆的主体平面呈“日”字形,砖混结构,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611m2,地上4层,地下1层。建筑高度为32.65m,总建筑面积为14610m2。建筑立面中心横竖分段,建筑第2、3层分别用8根爱奥尼壁柱作为外廊,显得古朴典雅,也拉高了建筑整体高度,显得十分大气。东西两侧分别采用12根多立克柱扶壁柱饰,会议大厅采用12根科林斯柱,使得内部空间高大宽敞,与门厅和大厅装饰融为一体。除端庄稳重外,大连大和宾馆还采用精巧别致的装饰,建筑门窗采用断裂的小山花,四面转角墙壁均运用巴洛克手法,赋予建筑主体与空间以动态;打破原有建筑、雕刻、绘画界限,与建筑互相渗透;建筑设计兼顾结构逻辑,采用非常规的装饰组合,使得建筑不失庄重与华丽。由此看出,大连大和宾馆在整体上基本遵循当时流行的欧洲建筑风格,但在装饰风格上采用了巴洛克风格。最能体现日式风格的是建筑门前采用简约钢结构拱式造型雨搭,从正面像是隆起的典型唐破风。这种雨搭的装饰特点在满铁时期建设的火车站具有体现,与大和宾馆装饰基本一致,也就成了大和宾馆的独特标志,这种雨搭的建筑风格起源于日本“辰野金吾”。

2.3文艺复兴建筑风格

奉天大和宾馆(今辽宁宾馆)位于沈阳中山广场,1929年4月竣工,设计者是后来设计大连火车站的太田宗太郎。他的设计理念受到中世纪法兰西古堡样式的影响。奉天大和宾馆总建筑面积约1万m2,从总平面图观察,整个建筑呈“凸”字形,为明显的对称附属建筑。建筑总共5层,为典型欧式建筑风格。从外观上看,首层按着欧洲装饰技术建造连续拱券柱廊,建筑第3、4层逐步后退空出巨大的休息平台,而两端具有城堡遗风的八角形平面楼梯间向前突进,从而强调出建筑物轮廓。墙体由白色砖贴饰,拱券、柱式、隅石为水刷面质,形成材料与色彩的对比。建筑整体清新雅致,是一幢体现欧洲文艺复兴样式的代表作。从建筑室内装饰来看,宾馆内的墙壁贴有独特的绿色瓷砖贴面,窗户采用彩色玻璃,大厅的两侧台阶设有欧式拱券廊柱,大厅上方的天花板雕刻素雅,吊灯极为华丽,建筑木制旋转楼梯都有防滑的牛皮。室内设有带有乐池的宴会厅和台球厅,另外还有半层地下室。该建筑是当时满铁附属地及周边的最高建筑,也是奉天地标性建筑之一。走进如今辽宁宾馆,一种穿越历史的感觉油然而生。宾馆大堂格调古朴典雅,宽阔的公共休息区和阁楼式的大堂酒吧无不彰显着当年的痕迹。宾馆墙壁上的照片,一幅幅向人们展示着这座宾馆悠久的历史。这座经历战火硝烟、饱经沧桑的建筑依然开门迎客,展现着沈阳的百年传奇。

2.4沙俄建筑风格

1903年,在军事要地旅顺的太阳沟宽敞的街道旁出现了一座两层半的私人住宅。这个坐落在今旅顺口区文化街30号的大和宾馆最初并不是日本人建造,而是由俄籍华裔商人纪凤台建造,建筑面积3796m2,后来成为满铁下的大和宾馆。1977年整修,建筑外部结构被严重破坏,原为二层半的建筑后增建为3层。原有的标志性的沙俄式屋顶已经不复存在,变成了平顶,失去了艺术精华,尽管内部结构基本保持原样,然而昔日具有独特韵味的欧式建筑风格已荡然无存。如今,大和旅馆旧址以极其普通的面貌藏于周围的建筑群当中,作为一家廉价旅馆而存在。2.5东西方建筑风格旅顺黄金山溥仪楼,是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位于得胜街道黄金街113号黄金山海岸,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建立的一座行宫。整个行宫面积207m2,坐北朝南,长16m,宽15.6m,高约4.5m,平面基本为正方形。外墙为青砖结构,内部结构与外边的长廊为木结构,窗户外凸,屋顶有尖顶塔刹,由铁皮覆盖。20世纪30年代溥仪曾在此居住,故又称“溥仪楼”。溥仪楼和与其一道之隔的“妃子楼”成为溥仪和婉容北上长春的暂息地。如今,溥仪楼旧址已成为文物保护单位,对于研究晚清史、大连近现代史及日本侵华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外来建筑文化与科技工艺的影响

3.1外来建筑文化思潮的影响

随着中东铁路、南满铁路的修建,越来越多不同国家的人们来到我国东北地区生活,随后沙俄、日本等殖民者开始对民族资本进行侵略,如大连、旅顺、沈阳等地区。在城市中心道路的两侧,外国资本家开办商铺、建造住宅。大和宾馆建筑设计师将当时欧洲的流行建筑思想带入每座建筑本体,使得大和宾馆呈现不同的建筑风格,如新古典主义风格、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新艺术运动风格等。这对于长时间封闭的中国建筑体系确定是一次巨大的冲击,这种建筑文化冲击与交流有着积极意义,使得西方先进的建筑理念、建筑技术、建筑材料引进中国。但值得提出的是,外来建筑文化有少部分是由本土资本家和归来建筑师主动引进,大多数则是外来殖民者被动输出,并非出自宣扬建筑思想,更多是为政治、军事服务的。

3.2科技与工艺的影响

大和宾馆的建筑特色和装饰手法遵循科学性和工艺性原则,在那个文化碰撞与历史文脉并重的时代,建筑师采用本国独有的设计理念或外观模仿欧洲古典式、巴洛克式风格,设计新的建筑形体,造型美观,坚固实用,成为城市中的一道独特景观。同时为了满足生活需要,新的科技与工艺,如最早使用暖气供暖并有水冲式厕所的长春大和宾馆建筑。设计者还针对东北地区天气严寒的气候条件,对房屋防寒、防冻、采暖、通风、采光等问题也进行了研究。大和宾馆建筑充满着年代气息,其建筑结构、建造起因、采用的材料及工艺,都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特征。

4结语

大和宾馆虽然受到时代政治、社会、风土人情和建筑技术、建筑材料及建筑设计思想的制约,但是每座大和宾馆都记录独特的历史事件,是近现代中国发展进程的见证者。每座建筑都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和独特价值,是城市文化与历史的缩影。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城市建筑不断更替,有的大和宾馆已经被破坏或直接拆除。希望通过分析大和宾馆的平面形态、建筑外观、柱式雕刻、室内装饰,总结大和宾馆存在的意义与历史价值,以期为此类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白雪.“满铁”旅馆业实为日本侵华隐秘处所[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7(4):58-61.

[2]邵海彬,李之吉.长春市“大和旅馆”旧址修缮研究[J].门窗,2013(1):76,274.

[3]郭松雪,陈术石.“满铁”最辉煌的建筑———大连大和旅馆旧址[J].中国文化遗产,2013(4):82-87.

[4]黄卫东.辽宁宾馆的八十载沧桑见证[J].党史纵横,2012(4):50-53.

作者:杨正轩 张微漪 单位: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