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课内阅读指导与课外阅读项目融合浅析

课内阅读指导与课外阅读项目融合浅析

摘要:为完成小学不同学段的课堂阅读目标,对分段课内阅读指导及课外阅读项目的融合可以通过几种方式进行:创建校园读书氛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读书环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加强各学段课内阅读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创设分段课外阅读项目与课内阅读指导有机融合,扩展学生阅读面,增加学生阅读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建立有效的课外阅读评价体系,为课外阅读项目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融合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阅读总量应达到405万字以上,小学阶段的阅读总量必须达到145万字[1]。小学阶段是知识启蒙的关键期,也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时期,学生要在小学阶段完成新课标制定的阅读要求,除了本身要具备良好的阅读兴趣以及阅读习惯外,教师也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课内阅读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开展课外独立阅读,为学生的终身阅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分段课内阅读指导和课外阅读项目概念

课内阅读指的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在课堂上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一定的指导及渗透;课外阅读是指教师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对课内知识进行一定的拓展延伸,以课内学习的阅读方法为基础,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习惯。分段课内阅读指导指的是教师结合小学生在不同学段、不同成长时期的不同接受能力及新课标相关要求和教材特点,将小学阶段的学生分为低(1~2年级)、中(3~4年级)、高(5~6年级)三个阶段,指导学生在课内开展一系列阅读实践活动;课外阅读项目指的是学生根据教师在课内给予的阅读指导,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及想象力,依据相应的阅读指导,独立设计阅读项目方案及流程,并在实际生活中组织实施,教师全程指导学生完成课外阅读方案。

二、分段课内阅读指导与课外阅读项目融合策略

贯彻新课标精神,创造性使用教材,寻找教材中的衔接点,设计科学合理的阅读项目,注重课内外的衔接融合,开展科学有效的课外阅读项目实践活动,多元化实施语文教育,开阔学生视野,巩固和提高阅读技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创设校园读书氛围,注重环境因素的熏陶

环境因素对人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分段课内阅读指导与课外阅读项目融合的重要因素。创建一个热爱阅读的学习环境既增加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可能性,又促进了学生相互之间的学习交流。一是创建校园文化。整体营造书香校园氛围,将室外、走廊、教室根据不同年级分设不同的主题,让学生生活在书香文化环境中。如,高年级的走廊文化主题可以确立为名人经典,班级文化主题可由学生协商创建。二是开展系列读书主题活动。如,开设班级图书角,举行“校园读书日”“亲子共读吧”“阅读闯关卡”等活动,让学生自主管理书籍,通过活动增加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每个“校园读书日”确定一个主题,由学生围绕主题自选阅读内容,独立阅读后分享心得体会。每学期还可由学校组织一次大型的读书汇报活动,每个班级可将读书情况创编成黑板报、手操报、舞台剧、课本剧、小品、舞蹈、快板等进行展示,形成浓厚的书香校园氛围,学生在这种情境的熏陶下,自然会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二)通过分段课内阅读指导,使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

由于小学生缺乏应有的判断力,阅读较为盲目且缺乏方向性,阅读质量良莠不齐,阅读水平高低不一[2]。因此教师必须对小学生的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导,使阅读真正成为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展分段课内阅读指导与课外阅读项目融合,首先调查各年级学生阅读水平,对各年级教师的阅读教学方式进行评估[3]。结合调查结果,针对学生的阅读水平现状、各年级阅读教学目标和教师的阅读教学方式,制定各学段的阅读教学实施方案,研发阅读指导课程。如,低年段课内阅读注重学生阅读基础能力的培养,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学会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中语言的停顿、节奏培养学生的语感[4]。课内外阅读的关键结合点主要通过“和大人一起读”的教学,引导学生选择有益书目开展课外阅读,在课堂上交流阅读成果,激发低年段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和大人一起读”的《猴子捞月亮》时,教师可从分角色朗读入手,指导学生和家长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体验亲子阅读的氛围和童话故事的动人乐趣,同时还可以选择其它童话故事进行延伸阅读。中年段除了常规的单篇阅读教学外,还单独设立了阅读策略单元,目的是集中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训练,消除了以往教学中阅读策略目标模糊不清的问题,强化学生对阅读策略的掌握和应用能力,阅读教学目标更加精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更加有效[5]。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其思维品质也在发展,阅读目标的制定须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掌握了低年段的基础阅读方法后,对中年段的阅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三年级的独立阅读策略单元,强化训练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三年级上册阅读策略单元的目标是猜测和推想,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笔者在教学《总也到不了的老屋》时,引导学生通过旁批进行故事情节的猜想和推理,让学生发现预测的线索,积累预测的方法和依据。“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教学更是给学生提供了总结归纳的机会,让学生明确本单元学习的阅读方法有哪些,明白学习的目的何在。高年段的阅读教学指导逐步由方法示例过渡到实践应用,阅读向深层次发展。六年级上册课内阅读指导的目标是有目的地阅读,教师可以围绕教学目标大胆摒弃旁枝末节,突出主线意识,“一组一得”“一课一得”,注重学以致用。让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呈现螺旋上升的发展体系,体现规则辨认到学习应用的实践过程。

(三)通过设计分段课外阅读项目,促进课内外阅读的有机融合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小学生在校时间有限,课内阅读时间较短,阅读内容比较单一。课内学习的阅读方法如果没有一个拓展应用的机会,能力的发展很难达到理想水平。分段课内阅读指导与课外阅读项目融合的另一个关键点是课外阅读项目的有效实施,其不仅使阅读指导具备了系统性和层次性,也为课外阅读的实施提供了载体。通过阅读项目实践体系的建设和实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更加关注个体发展,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课外阅读项目的内容设计,可由各学段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商讨研究后制定,项目的实施须符合学生的年龄发展特点。如,低年段学生想象力比较丰富,可以设计游记篇,推荐《八十天环游地球》《格列佛游记》等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书目;中年段学生注重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可以设计母爱篇,推荐《爱的教育》《皮皮鲁传》《感悟名人:温暖一生的爱心故事》等书目,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选阅读内容,交流阅读心得;高年段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可以推荐名著类书籍,提升其语言文字理解能力,阅读主题可分为昆虫篇、英雄人物篇、四季篇等。也可利用周末亲子时光,开展亲子阅读,由家长和孩子商定主题,采取不同方式完成课外阅读,通过家校互动平台开展交流。

三、建立有效的课外阅读评价体系,推动课外阅读项目持续发展

课外阅读项目的实施必须有相应的评价激励机制,通过实时评价监督项目顺利实施。教师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先设立总的阅读评价目标,再根据不同年级和课外阅读项目设立具体的评价内容。个人评价的结果以积分形式存入阅读银行,累积的阅读积分每月可以兑换奖品,奖品主要是奖状、奖牌、书籍和其它学习用品。学校每学期对每学段的班级进行综合评估,先评价班级课外阅读效果,再对整个学段进行阅读评价分析,总结经验,改正问题,调整目标实施方案,不断促进课外阅读良性发展。如,三年级课外阅读评价目标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初步感知文章大意,能够复述文章的大致内容,对读不懂的地方能够提出疑问,能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等。在课外阅读项目“学习篇”中笔者设计了《弟子规》《劝学(节选)》《论语(节选)》《王冕求学》四个篇目,具体的评价内容是:1.通过阅读《弟子规》,你觉得应该如何读书学习?2.读完《劝学》,说一说你对“学不可以已”的理解。3.读了《论语》,和大家说说你明白了哪些道理?4.王冕为什么能成为画家?学生参与的每一个阅读项目都能及时给予评价。从学生评价到班级评价再到学校综合评估,由点到面、点面结合的阅读评价机制,加强了对课外阅读效果及学生阅读情况的实时监控,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科学参考依据,有利于教师对于教学策略的改革及调整,有效地推动了课外阅读持续发展。四、结语在小学阶段系统开展分段阅读指导,对各年段学生的课内阅读及课外阅读进行有效地指导及规范,能够使阅读更加系统化和层次化,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将两者进行融合,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质量及阅读水平,既推动学生主体发展,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阅读习惯,又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谢平琼,黄淑容,岳朝杰.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课本剧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探究[J].校园英语,2020(47).

[3]林惠.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索[J].教师,2020(36).

[5]赵小红.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创新能力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05).

作者:尹玲玲 单位:信阳市南湾湖风景区教育管理办公室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