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开放教育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探析

开放教育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探析

摘要:开放教育卫生事业管理本科专业是我国卫生事业管理队伍职业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新时期卫生事业发展对卫生管理人才的要求出发,对目前开放教育卫生事业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改革展开讨论,提出相应对策,为开放教育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关键词:开放教育;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我国的卫生事业管理教育已走过30多年的发展历程,国家开放大学(以下简称“国开”)从2001年起开设了该专业的本科阶段教育,并根据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和教学反馈多次调整了教学大纲和计划。国开最初的课程设置,与已开设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普通医学院校大致相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医学课程所占比例较高,最高的时候甚至超过了40%,之后通过借鉴其他医学院校的经验,逐渐减少了医学课程的设置,加大了管理类课程和工具类课程的比例。2016年国开在申请学位授予权时,对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和改进,以适应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力求与《2011-2020年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建立卫生事业管理人员职业化制度的要求相吻合。国开该专业的学习者有别于其他医学院校,均为卫生系统的在职在岗工作人员。因此,在课程设置时不但要借鉴其他医学院校的成功经验,更要结合自己的特点进行创新,如在实践环节、论文写作或调查报告中,均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选择卫生事业管理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卫生事业管理落后于发展需要[1],从社会需求层面看,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滞后于社会发展;从实践层面看,自然科学知识、报告撰写、实践能力等不尽如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改革不断深化,迫切需要高等教育培育大量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较强工作能力的职业化卫生管理人才。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卫生事业管理实际,对该专业本科课程体系进行探讨。

一、国开卫生事业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调整情况分析

2016年10月,国开在充分的调研论证后,对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大幅度调整,优化了课程体系设计,实现了课程的综合化和一体化。医学课程的安排突出“基础、浅显、够用”,医学必修课只保留“流行病学”和“社会医学”,管理专业类课程“卫生事业管理”从4学分增加到6学分。总的来说,调整后的课程体系与教育部制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进一步吻合,体现了公共事业管理的一般性与特殊性。课程模块包含了大量能体现现代管理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管理技术与方法等,如“行政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同时保留了“社会医学”“卫生经济”“卫生法学”“医疗保险”等卫生经济与管理方面的课程,体现了专业特色。

(一)课程模块的设置和衔接合理

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现状,卫生事业管理行业亟需培养一支掌握卫生政策与法规,懂管理且具有开拓精神的职业化卫生管理队伍。2016年,国开在该专业学制仍为两年的情况下,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并于2017年春季开始实施。其课程设置为七大模块,即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通识课、专业拓展课、综合实践课、公共英语课,其中专业拓展课、公共英语课是新增加的两个模块。卫生事业管理本科专业的毕业学分为71,各课程模块学分总和在之前97学分的基础上增加了61学分即为158学分,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科性质决定了管理类课程是该专业学习的重点,在“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要求下,管理类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同时,课程衔接合理,专业基础课包含了管理学、经济学、医学等课程的教育内容,且专业课设置也与卫生行业管理联系密切。

(二)专业课和通识课模块的调整力度较大

国开近几年来在专业教育中积极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修订模式,尤其关注专业课和通识课的调整优化,增加了“流行病学”“社区卫生”“卫生信息与文献检索”“环境医学”“健康评估”“临床医学概论”“临床营养学”等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此类课程由原来的8门增加到14门。通识课的课程模块设置在最低学分不变的基础上增加了近一倍的课程内容,涵盖法律、艺术、食品、国学、天文、历史、心理、养生、名胜古迹等,以便于学生自主选择,拓宽自己的通识领域。

(三)课程设置的系统性、规范性仍需改进

尽管近两年国开在专业课程设置上进行了相应的修订调整,规范性较2016年前有所增强,与没有通识课模块的大多数医学院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相比,国开还增加了专业拓展课、公共英语课以体现其专业教育的优势,但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通识课、专业拓展课、综合实践课三个模块未设最低考试学分,导致学生不重视或不选课,使得教学实施未能有效运行。新增设的公共英语课程学分比例设置过大(共有6学分占毕业总学分的8.45%),给成人学生的学习带来较大难度且在其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性不强。

(四)综合实践课程模块未调整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毕业实践环节包括管理(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两部分,共计8学分,其中管理(社会)实践为3学分,毕业论文为5学分。毕业实践均以学生所在实习单位的卫生事业管理实践活动为主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社会调查、公共卫生分析等,撰写医疗管理、医院管理等调研报告、问题分析、发展及实践总结等。国开设置的实践模块课时共计8学分,占规定毕业学分的11%左右,与美国(卫生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占到专业教育的一半以上时间)和其他医学院校(卫生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占到专业教育的25%)的同专业相比实践教学的重视度不够。只有重视实践教学才能让学生体会和认识到公共卫生管理的专业特点,并将管理理论应用到实际之中,建议国开适当增加卫生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学分。

二、对开放教育卫生事业管理课程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卫生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是卫生管理队伍职业化建设的需要及保障,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应与培养目标紧密联系,以培养既有扎实专业基础,又有创新精神,融知识、能力、创新于一身的高素质应用型卫生管理人才。

(一)课程设置框架必须与时代接轨

随着我国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医药卫生事业的硬件水平与日俱增。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新医改要求高等学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有量的发展,更要体现质的追求。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要培养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又适应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具有现代卫生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有一定独立工作能力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点面向基层的,为卫生事业管理服务的应用型专门人才[2]。国开卫生事业管理本科专业的学生基本都工作在卫生第一线,与普通医学院校卫生管理专业的学生不同,他们往往带着问题来学习,并且希望在学习中寻找答案,学习与个人的职业规划密切相关。因此,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充分考虑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实际和国开学生的特点,使专业教育的发展跟上信息时代网络教育的步伐,夯实学生的知识、技能。

(二)深化课程改革体系

卫生事业管理是多学科交叉的应用学科,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基础。新时期职业化卫生管理队伍的培养,是我国卫生管理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应紧密围绕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使其成为能在科教、医疗、卫生、保险、卫生行政等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3]。随着现在医学模式的转变,卫生事业管理从业人员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也越来越多。在总体课程模块不变的情况下,国开可以对个别课程的学分进行适当调整以促进该专业的发展,如专业课中的“医疗保障原理与政策”,尽管教材有所更新,但还是会有许多新内容不能包含,建议在这门课程中增加一定的学时进行相应的政策解读,或开展一些专题讲座如“大病保险的政策定位”“付费方式改革”“健康保险相关法律制度”等。“医疗保障原理与政策”这门课程是统设课,由国开提供网上教学资源,建议在国开学习网的课程资源中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官网网址链接,便于学生实时关注时政要闻和准确查询相关数据,确保学习的有效性。目前,卫生管理相关工作的工作性质要求毕业生具有信息检索、资料分析、组织调查、写作研究的能力,现在开设的“实用卫生统计学”“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文献检索”等课程基本能满足信息检索、资料分析、组织调查的能力培养,但学生的写作研究能力一直比较薄弱,虽然在专业拓展课模块有“应用写作”课程,但由于没有考试要求,学生均未选择这门课程进行学习。

(三)增加专业拓展课程模块最低毕业学分

国开设置的专业拓展课程模块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应充分发挥该课程模块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职业道德和创新与创业能力。建议在该课程模块设置时将考试最低学分设为2-4学分,使学生的拓展学习有具体的学习内容及考核要求,以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另外还应增加一些人文学科课程,如“卫生法律法规”“演讲与口才”“公务文写作”“艺术欣赏”等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四)加大实践或见习培训课程的比例

我国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本科课程体系受医学管理模式的影响,注重对医疗过程和行业管理方面的培养,忽略了对专业实践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是相互促进、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整体。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应用性很强[4-5]。因此,要重视对学生专业实践与卫生管理意识的培养,调整原来实践课程模块的学时比例。建议从现在的11%增加到20%以上,通过社会实践、专业见习或实践培训、医疗管理调研等方式实施。一方面,聘任经验较丰富的带教老师,引导成人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或在学习中实践。另一方面,让成人学生利用本职岗位与医院管理部门协作,进行相关卫生管理工作调研活动,并全程参与,以提升医疗管理能力。开放教育卫生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国开自2001开办以来,到2015年共累计招生8688人,毕业生6767人,获得学位305人。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来说,优化课程结构,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发挥开放教育办学优势和特色,突出实践教学是培养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共识。不断研究社会、企业及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要求的动态变化,国开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会更加合理,进而在教育质量上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夏保京,何军,李晓庆,等.我国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行业环境分析[J].中国医院,2011(3).

[2]赵韶韵.基于核心能力建设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研究[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3.

[3]胡月,顾加栋,钱东福,等.卫生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探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4]何晓敏.以就业为导向深化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改革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1(1).

[5]张翔,夏雪,张亮,等.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视角下实践教学现状与意向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0(12).

作者:程光丽 单位:贵州广播电视大学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