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互联网+老年开放教育发展策略

互联网+老年开放教育发展策略

摘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教育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焦点。老年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可以有效缓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对老年人的全方位服务有利于老年人精神需要的满足、生活质量的有效改善。“互联网+”行动计划为老年开放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开放远程教育相对传统老年教育更加现代化和系统化,可以更好地满足老年群体的多样化需求。

关键词:“互联网+”;老年教育;开放教育

一、环境分析

(一)老龄化社会大环境

从2017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来看,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年末的数量已达24090万人,占人口比重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达15831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11.4%。预计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达43800万人,占实时国家人口比重的1/3,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超过部分国家人口的总量[1]。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这是从1956年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确定的划分标准得来的数据。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确定了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严重老龄化[2]。参照以上数据可以判断,我国已经进入严重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十分严峻。针对老龄化问题,我国已经相应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中组部等16部委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大力发展老年教育”“推进各级各类老年大学的健康发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开放大学作用”“办好老年教育”。因此未来老龄化问题也将受到更多的关注,老年人的相关问题将成为我国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议题。

(二)“互联网+”大环境

“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着互联网与社会各行业的结合,特别是“互联网+”教育预示着我们面临教育深化改革的时代风口,这为老年开放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要“办好老年教育机构,形成覆盖城乡的继续教育网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要“重视老年教育”“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3]。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需要老年教育的改革来满足老年人不断发展的教育需求。保障老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从宏观角度看有利于社会和谐大环境的构建;从微观的角度看有利于老年群体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提升思想文化内涵建设。互联网与老年教育结合,有利于老年教育的发展,让老年人享受更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及更为全面的教育服务。

二、问题分析

(一)老年教育文献研究局限

从现有文献来看,与传统老年教育面授教学相关主题的研究文献较多,与线上老年教育主题相关的研究文献较少。从2017年中国知网收录文献的情况来看,以“老年教育”进行检索,共检索450篇;以“老年远程教育”检索,仅有文献11篇;以“老年开放教育”检索仅17篇;以“老年数字教育”检索仅4篇。此外,从研究内容来看,国内目前绝大部分老年教育研究考虑的是老年人退休后居家养老的教育需求,往往忽视了还在继续工作的老年人员这部分群体的教育需求,而这一需求量也是很大的。说明当前对老年教育的研究和关注还不够全面,存在一定的局限。

(二)老年群体与数字化教育方式存在矛盾

“互联网+”的大环境带来的是数字化教学的新模式和新手段,较传统教学模式更为多元、便捷,需要老年群体通过一段时间逐渐适应接受。目前已有一部分老年群体对远程线上教育学习产生热度,但是绝大部分老年人普遍存在视觉听觉能力下降,记忆力、探知欲也都有所衰退等问题。这些问题给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如果让老年人腾出精力再去追求新知识、掌握新技能,那么无论对于他们的生理还是心理都是很大的挑战,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阻碍。另外,还有一部分老年群体对于数字化相关的新生事物存在强烈的心理排斥,从观念上认为这是年轻人玩的东西而不去接触。

(三)老年教育基础设施不足

传统的老年教育以面授为主,线上老年远程教育还没有全面铺开,覆盖面存在一定的限制。我国开展的老年大学以各级政府扶持为主,且受到校舍、劳务、经费等诸多资源条件的限制与制约,很多老年大学都出现报名难、“抢座”难的现象,老年学习者的求学需求难以得到充分满足,与此相应的老年群体受教育的权利无法得到保障。一方面传统面授教育条件不足;另一方面线上教育使用的多媒体教育资源内容陈旧、平台界面操作复杂因素等,严重制约了老年远程线上教育的开展与普及。目前现有的线上教学平台在基层普及性也不强,辐射面较低,尤其偏远山区受网络覆盖限制,实现老年线上教育难上加难。

(四)老年教育专业师资匮乏

老年教育师资的匮乏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老年大学面授教育专业化水平不高,专业教师缺乏;二是老年线上教育资源建设的专业师资和技术人员严重缺乏。随着老年教育需求的日益扩大,老年教育课程内容的设置日趋多样化,需要越来越多的专业师资给予指导才能有效地为老年群体服务,线上多媒体课程资源的制作也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通力协作。因此目前我国老年教育课程相关专业人才缺乏已严重制约着我国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

(五)老年教育线上课程资源质量不高

目前现有的老年教育多媒体资源及微课程开发质量普遍不高,内容陈旧,缺乏创新,简单照搬线下老年面授教育课程的内容,老年群体高层次的课程需求很少涉及,老年群体的个性化需求无法满足。以往老年教育课程规划常以传统兴趣爱好为导向,已然无法满足当代老年人的生活需求;而且当前线上的老年课程资源设计缺乏一定的亲和力,线上平台界面设计欠缺人机工程学的考虑,操作不够便捷,标题不够鲜明醒目,科目设置、内容安排皆有待改进,应当更接地气,要紧紧契合当代老年人个性化的爱好与需求。

三、策略分析

开放教育以电大系统为基础,以现代远程技术为支撑,采用开放灵活、功能强大的网络学习平台,集合大量线上学习资源,融合学历与非学历教育为一体,打破过去教育时间、空间限制,实现不同资源的有效共享,是职前职后教育过渡衔接的有益桥梁,是将传统教育与线上教育相互融合的有效教育方式。开放教育本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力求满足各类学习者的需求,亦称“办在家门口的大学”。开放大学(电大)的办学理念与国家开展老年教育的办学思路充分契合,与发展老年教育目标高度一致。因此“互联网+老年开放教育”的发展有利于老年人教育需求的充分满足,使得当代老人思想、活动都能够跟上时展的脚步,逐步缓解老年人传统行为及心态与数字化间的矛盾,逐渐缩小老一辈与年轻人间的代沟,有利于家庭感情的增进、关系的和谐。

(一)全面覆盖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的要求。目前养老服务的覆盖率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老年开放教育的构建可以以居家养老服务为依托,与社区教育相结合,走进社区、养老院和各级老年活动站,走进偏远山区,不落下一村一户,共建远程线上教育,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构建更为多样的老年教育服务体系。依托各类文化教育团体及各类教育机构,更大范围地开展形式丰富、内容多样的老年教育活动[4]。鼓励老年人居家自学,多与邻里建立交流与联系,相互学习,增进感情,双向满足老年人的物质与精神需求,使得老年教育更易普及,更加公平。

(二)加强宣传

《新24孝行动标准》中的第九条要求“子女教父母学会上网”,体现出新时代的新特征和新发展。因此对网络使用的掌握应以家庭为单元进行倡导,呼吁子女多向父母讲解新事物,促使父母接受新事物,掌握新技能。引导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与信息化接轨,是信息时代的大势所趋。新生事物的掌握,有利于老年人对生活新鲜感的建立,进而使得生活节奏与时代合拍。应当加大力度采用多种传播渠道或宣传方式,注重学习文化氛围的营造和鼓励,形成全社会对老年教育的关注。老年群体通常习惯使用广播、报纸、电视以及期刊等传统媒体来消遣他们的空闲时间,因此可以说明老年群体有接收新信息的稳定需求,对于传统媒体存在一定的信任度。但传统媒体功能普遍较为单一,不能够全方位地展现时展的速度和新貌。可以根据老年人的需求与兴趣点,将老年教育以不同形式通过书刊报纸、广播电视媒体、网络媒体、微信公众号以及各类自媒体等多种传播渠道或宣传方式进行引导与推广。使得老年群体一方面接收到有效社会信息;另一方面亲身体验“互联网+”带来的新鲜与便利,逐渐使得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不断融合,渗透到老年群体的学习与生活中。国家老年开放大学于2015年1月正式成立,实质上是老年大学的线上版。为老年学习者呈现了大量丰富的视频教学资源,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服务,满足老年学习者应该知道、需要知道以及想要知道的学习内容,使得老年人在其间真正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养以及老有所为的学习目标,但实现的前提是,如何让老年群体知道线上老年大学并且线上平台的界面如何使用操作[5]。由于老年群体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操作能力普遍较低,所以不能很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线上学习。因此,我们应在全面宣传老年开放教育的同时,还应有效结合家庭教育、社区教育、机构教育以及学校教育,对老年群体开展电脑、智能手机等设备使用的操作辅导,并在老年群体圈子中广泛宣传身边老年学习者的范例,鼓励老年学习者亲身体验线上老年大学的学习过程,从而更为直观地感受到“互联网+老年开放教育”对于生活质量的提升、生活技能的增强以及生活情操的树立都有正向的积极意义,从而促使老年学习者更自主、更广泛地参与到开放教育中来,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进而有助于全民终身学习文化氛围的形成。

(三)发挥余热

英国社会学者彼得•拉斯里特最先提出了“第三龄理论”。该理论提出老年人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可以有效实现自身的价值,即第三龄阶段是人生到达巅峰的阶段[6]。国外早已认识到老年资源的可开发性,认识到老年资源的宝贵。例如英国老年教育较为注重老年学习者在学习中扮演积极参与者的角色,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使得老年人在退休后可以感受到尊重,重拾自信,重新找到生活的航向标。此外,美国在注重老年人生活质量提升的同时,更加重视宝贵的老年人力资源的挖掘[7]。有研究表明,老年群体精神孤独的问题远远要大于收入微薄的问题。可以说老年人有强烈的再社会化的需求,尤其是那些刚刚退休的老年群体尤为明显。愉悦的精神情绪有助于人体代谢功能的增强,利于中枢神经疲劳的缓解,激活脑细胞,进而延缓衰老。老年人余热的发挥不仅可以缓解老年教育师资力量的紧缺,更重要的是有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充分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发挥自身的社会价值,找到自我的存在感以及社会的归属感,使得老年人老有所为。特别是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地区,很多老一辈人具备超群的手工艺技能,这些老年人发挥余热,不仅有利于横向不同地域老年群体间的文化交流与学习,还有益于纵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四)开放资源

借助大数据时代云服务的优势,多元整合教学资源。老年开放教育资源的开发与设计,应从老年人的真正需求着手考虑,应做充分的前期调研,透彻分析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及心理需求,特别是对于空巢及失独老人的特殊需求,充分利用“互联网+”特点,有效开放教学资源的高速公路,搭建功能完备、突出特色且使用方便的线上学习平台,丰富老年线上教育的内涵与文化,深度调研当代老年群体的学习兴趣,积极开发老年人感兴趣的实用课程。实现城乡间、校校间、机构间的大联合,特别是对于一些知名院校及专家学者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真正做到打破学校间的围墙,充分满足开放老年教育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构建区域性教育资源库建设,借助教育资源云服务平台,利于老年学习者移动端资源的学习,为老年开放教育数字化学习奠定坚实的资源基础。在内容上,可以根据老年学习者的性别、年龄、民族、文化教育背景、兴趣爱好、是否在职等不同角度考虑,进而确定好开放教育资源的种类以及具体课程科目的设置等。在形式上,克服传统老年教育资源单一的情况,开放教育根据教育形式的不同,多维度满足老年人的教育需求,资源制作也可以更为多样化,除传统纸质教材及线上多媒体资源外,还可结合当前较为新兴的AR虚拟现实技术及VR增强现实技术,使得课程资源呈现形式更为立体。不仅如此,AR技术还可以模拟课堂实景,使行动不便的老年学习者在家也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真实教室的学习场景,弥补过去线上课程模式单一、平面化的不足。在操作上,结合人体工程学的原理,深度挖掘老年人需求及特点,把老年群体本身作为课程资源开发及学习平台界面设计的出发点,使得学习平台界面更加简洁醒目、学习流程更为便捷。在色彩和声效方面也都能更好地适应和满足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避免课件背景和主题色彩明度对比过大,字体设计过小等。此外应充分利用色彩和音乐的功能性,从心理上缩小老年人与数字化、信息化的距离,消除他们抵触与逃避数字化的心理。

参考文献:

[1]谢刚.开放大学办好老年教育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0):44-115.

[2]姜春力.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与“十三五”时期应对战略与措施[J].全球化,2016,(8):90-135.

[3][7]袁丽.老龄化背景下开放大学老年教育路径研究[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73-75.

作者:于洁 单位:天津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