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互联网新经济范文

互联网新经济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互联网新经济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互联网新经济

第1篇:互联网新经济范文

关键词:新经济背景;市场营销;战略创新

1新经济背景下创新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必要性

对企业来说,市场营销的主要意义在于扩大产品的影响力,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企业的发展。通过市场营销策略宣传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让更多消费者能够认识企业的产品和服务[1]。

2当前企业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

市场营销作为企业重要的宣传手段,是企业打造口碑的重要方式,包括市场营销人员对市场的前期调研和广告的投放等。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由于不重视市场营销,其市场营销组织、团队结构仍处于不健全的状态。随着我国经济长足发展,我国企业对于国际企业的管理模式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部分企业照搬照抄了国外的先进经验,认为投放广告就是市场营销,其实这样的方法不完全符合我国国情,我国的市场营销战略仍然存在实践不足的情况。

2.1创新性不足

很多企业的市场销售理念比较落后。部分企业在设计营销策略时会引用现成的营销模式,忽略了前期实地考察调研。改革开放前,很多企业采用的是计划经济下的传统管理模式,产销理念相对落后。在新经济背景下,市场往往供给大于需求,如果企业一味地运用传统的市场营销理念跟趋势生产和销售,很可能出现产品积压和资金流转问题[2]。

2.2市场调研力度不足

通过市场调研,企业能够了解消费者和市场的需求,通过分析这些信息,才能制订出符合企业和市场情况的营销战略。当前很多企业对市场调研工作缺乏重视,没有建立专业的市场调研部门,不能很好地进行市场调研。

2.3营销成本居高不下

一些企业在经营中把重点集中在产品的开发和生产上,忽视了市场营销的重要性。由于前期忽略了营销环节,在应用传统营销手段时只能通过高成本来维持营销效果。然而一味地应用高成本的营销手段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是不能长久发展的。

2.4缺乏对服务质量的重视

当前经济背景下,一些企业只注重提升产品的生产效率,在销售过程中忽略了服务质量。如果企业不重视服务质量,会导致消费者选择其他企业的产品。

2.5难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

当前消费者的需求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企业还没有转变市场营销战略思维,不注重给用户和消费者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服务,因此失去了市场竞争力。

3新经济背景下创新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措施

3.1转变营销理念

营销理念是企业制订市场战略的出发点,极大地影响着企业营销战略的最终结果。新经济背景下,企业首先应转变营销理念,具备以绿色环保为品牌理念的营销策略,在新时期经济背景下进行转型。随着消费者对绿色环保、低碳节能的认识,企业在产销宣传时应着重突出对新型、节能材料的使用,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也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3]。

3.2降低营销成本

企业应引进经验丰富的市场营销人员,建立专业的营销团队,制订符合市场实际情况的营销战略,从而使营销投入获得最大效益,降低营销成本。

3.3拓展营销渠道

市场调研是企业了解市场需求、制订市场营销策略的基础。顺应市场、开拓新的营销渠道是企业发展的必要选择。当前,电商平台的出现有效打破了传统的实体销售模式,降低了传统销售模式中的产品销售成本,给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新经济背景下,消费者更偏重快捷、方便的消费体验,促进了营销平台和营销手段的拓展。电商平台逐步成为主要的销售渠道,企业必须正视营销渠道的变化,提升市场应对能力。

3.4构建优秀的营销团队

企业应改变传统的营销团队构建模式,适应新经济背景下的市场需求,培养相关的人才,建立能适应市场的专业团队。

3.5优化产品质量

企业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提升产品品质,才能不断吸引消费者,维持自身的市场影响力。当前,消费者不仅注重和关注产品的价格,产品的性能也成为用户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企业要更多地注重产品研发,加大长期科技创新投入,用产品的出色性能占领市场。只有勇于创新的企业,才能在新经济背景下的激烈竞争中存活下来。

3.6注重服务质量的提高

用户体验成为消费的核心。企业除了在产销阶段进行科学规划外,还需要提高服务意识、服务质量和服务范围,并制定出合理、完善的服务规章制度,将企业服务制度化、常态化。企业要定期考核营销服务工作,从而促进服务质量的提升。

3.7注重品牌效益

互联网时代的新经济背景下,企业正面临着激烈、复杂的市场竞争,消费者对产品性能、质量的需求也影响着企业的产销活动,使得企业在产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方面变得更加多元化。由于用户体验的提升,企业必须培养品牌自身的差异性和针对性,树立鲜明、不可替代的品牌形象。在信息化时代,利用互联网与电商平台进行品牌的建设与宣传,逐步提升品牌附加值,形成持续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培养企业的产品形象和品牌影响力。

3.8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企业在制定营销策略前,应根据自身产品的特点和企业经营的模式来确定消费群体。目前客户群体出现了多元化、聚落化、社群化、平台化的趋势,产生了更多的用户分层。企业对此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市场调研,利用互联网等平台制订具有针对性的营销战略。企业可以通过线上渠道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根据消费习惯和需求设定不同的营销模式。

4结束语

在新经济背景下,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新兴多元市场的挑战,同时也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遇。根据新经济的需求和企业自身特点,实现传统市场营销战略的创新,是企业在市场中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企业只有不断地更新市场营销理念,重视培养专业的营销团队,以用户体验为主,做好产品和市场营销,才能在竞争越发激烈的市场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苗剑勇.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市场营销战略新思维探究[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7):105.

[2]陆旭东.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市场营销战略新思维研究[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2):242.

第2篇:互联网新经济范文

[关键词]肺炎疫情;石家庄;高质量发展;着力点

一、清醒认识疫情下石家庄市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冲击动力系统,经济新旧动能转换面临严峻挑战石家庄市产业层次偏低,多数产品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低端,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2019上半年,石家庄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占比28.7%,与合肥的48.9%、长沙的49.7%、南京的47.9%、杭州的57.2相距甚远,高新技术产业还未形成战略支撑。在前所未有的疫情冲击之下,全国一季度GDP增速同比下降6.8%,石家庄市同比下降5.4%,但是成都、杭州等城市受影响较小(-3%、-4.8%),其原因就是新动能的接续能力较强,成都主要来自高科技和新经济产业的贡献,杭州则主要来自数字经济的贡献。

(二)冲击中小微企业,稳经济发展底盘任务艰巨石家庄市市场主体数量已经突破100万,中小企业居多,普遍规模小实力弱,抗风险能力低,受疫情影响也最大,目前开工率低于大型企业。即使开工了,也存在“复工难复产、复产难续产、续产难高产”等问题。加上石家庄市巨无霸型大企业数量不多,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未顶天立地,“稳就业”形势异常艰巨。稳住石家庄市经济发展底盘,对中小企业“应保尽保、早保快保”是做好“六稳”落实“六保”的基础。

(三)冲击产业链,影响石家庄市现代产业发展壮大近年来,石家庄市“4+4”现代产业围绕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开展精准招商,引进项目和完成投资蹄疾步稳态势良好,但全球疫情冲击产业链,并通过供应链在国内产生涟漪效应,势必影响我市现代产业发展壮大。为此,石家庄市在复工复产进程中应高度关注产业生态,构建产业链生态图谱,既要面向全国全球吸引优质企业,也要目光向内盯紧域内培育优质企业,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成为关键。

二、全面研判疫情下石家庄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机遇

此次疫情更加清晰地展示出了一些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方向和趋势,石家庄市应紧紧把握政策机遇,顺应发展趋势,化危为机,进一步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一)疫情加速“新基建”夯实未来发展根基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关键。疫情使经济出现停滞,中央政治局会议多次提出启动超级刺激经济政策,其中加快“新基建”投资最为亮眼(5G基站、特高压、高铁和轨道交通、新能源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这为地方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要想尽快降低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推动经济恢复正常轨道,需要通过狠抓以“新基建”为代表的领域,给予总需求一个回弹力,进而通过需求端的率先复苏,带动生产端走出困局。在“4+4”现代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优势突出,石家庄市还是中国数字经济峰会永久会址,通过狠抓“新基建”可以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根基。

(二)疫情加速生物医药等大健康产业发展这次疫情凸显出对医疗健康防护产业的极大需求,医用口罩、防护护具、医疗设备、中医药品等出现井喷式需求,产能利用率达到120%。疫情过后,这种需求会比疫情之前增加,国家层面也会补充库存、增大储备。国家和河北省一定会在政策、资金上支持卫生防疫、医药用品制造及采购、科研攻关、技术改造以及防疫物资储备。同时也会加大对从保健、健身到制药、医疗、康养等大健康产业全生命周期产业链的必然需求。石家庄市医药产业基础雄厚势头良好。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拥有6个诺奖工作站,29个院士工作站,众创空间32个、科技企业孵化器17家、加速器4个,市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共计249家,打造了集“新药研发—孵化—产业化—销售及服务等”为一体的完整生物医药产业链条,促成4家全国医药百强企业、7家上市企业。石家庄市要充分利用好国家支持政策,在“4+4”现代产业格局下,根据市场形势调整各产业用力,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支持力度,争取新一轮产业竞争主动权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生物医药健康名城。

(三)疫情加快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城市建设防疫实践要求强化商贸物流保障。加强仓储物流整体布局、建设重要节点城市成为关键。石家庄市作为全国唯一被国务院定位为“重要商埠”的省会城市,是国家级流通节点城市和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物流中心,发展商贸物流业优势突出。两个月来的经济社会活动的暂缓,积压了大量的物流量需要释放,一旦疫情结束恢复常态,商贸物流将会出现井喷需求,非常有利于石家庄市现代商贸物流业乘势做大做强。

(四)疫情催生新经济,有利于创新发展在防疫情势下数字经济大放异彩:大数据监测、线上办公、云会议、互联网医疗、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等数字经济新业态成为疫情防控期间中国民众的生活日常,线下消费和服务飞速向线上转移。全民直播一度成为疫情之下新的经济生活图景。人们也体会到这种方式的便利性,这也会成为今后一种发展趋势。根据麦肯锡测算,疫情期间线上消费每增加1个单位,61%为替代原有需求,39%为新增需求。新增需求不仅影响现有业态,也激发出大量新业态,促进生产生活朝着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如果在此次抓住这个发展的有利时机,会使石家庄市经济有一个转型升级的跨越。谁抓住了新出现的需求,谁就掌握了打开未来经济发展的钥匙,谁就会取得未来经济的主动权。石家庄市要加速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速《石家庄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0-2025)》落地落实。

三、精准把握疫情下石家庄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点

为避免疫情对经济的短期冲击长期化,必须推出短期刺激、中期调整相结合的政策。

(一)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建设“大健康城市”一是抢抓我国在公共卫生领域暴露的短板机遇,增加大健康产业项目建设,包括重大攻关实验室、中医中药、生物医药、康养等;二是加快区域协同合作,借力京津优质资源,以生物医药为抓手,打通大健康产业链;三是依托以岭等5家重点医药企业优势,研发中西医结合药品,推动中西医制药产业互补性发展;四是探索建设全省应急医疗体系中心,加强公共卫生投入,完善医疗设施,培养公共医疗应急队伍;五是实施“社区医养能力提升工程”,科学编制实施方案,以推动事关人民生命安全的健康码全覆盖为抓手,建设区域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争取形成示范效应,推动健康城市建设。

(二)加速“新基建”项目建设,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一是用好数字经济峰会优势,加快新基建,推动石家庄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当前,石家庄市要抓紧科学谋划实施一批“新基建”项目,可在正定新区作为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的基础上,建设全省首个5G小镇,并扩大试点范围,将高新区、鹿泉信息产业园、正定自贸区、保税区等纳入其中;二是围绕“再工业化”开展“新基建”,部署5G基站、区块链、新能源充电桩、数据中心等;三是围绕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中的不足与短板,加强中心城市与都市圈间的新型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中心城市治理能力。

(三)筹建新经济活力区,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新经济是城市发展的新动能。成都是全国第一个系统提出发展新经济的城市,目前已培育瞪羚企业203家,独角兽企业5家。石家庄市可依托中央商务区、高新区、鹿泉信息产业园等成立“一区多园”的新经济活力园区,鼓励大健康产业、商贸物流产业、信息技术产业、文化旅游产业、餐饮业等拥抱新经济。强化硬核科技引领,加强公共技术平台建设,推动新经济企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深化企业服务、投融资、行政效能等关键环节改革,拓宽新经济企业融资渠道,筹措新经济创投基金,增加中小企业信贷供给,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强与一线城市间协作,做好与高端创业者、天使投资、平台型企业或组织的对接,推动具有本地特色和优势的新经济“双招双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完善梯度企业培育方式,探索新经济人才培养引进模式等;鼓励驻地大学成立新经济研究院,鼓励专家和智库开展专题调研,举办具有石家庄市特色的新经济论坛等,夯实新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引领。

(四)做好援企稳岗保就业工作,稳住经济发展基本盘疫情之下,稳就业作为“六稳”之首、民生之本,关系着个人发展、家庭幸福、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可以说,稳住就业就稳住了中国经济的底盘,稳住了中国制造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援企稳岗需要政府、企业、利益相关方协同发力。政府层面,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贫困户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积极帮助个体工商户纾困。企业层面要树立信心,用好各种支持政策,积极寻求降息、增加贷款、债务展期延期等。努力自主创新,触网新经济,抢抓危中之机,积极采取数字化手段,高度重视大数据和新技术的运用,推动商业和运营模式的升级。想方设法增加营收、降低成本。利益相关方层面,多与企业员工、上下游、融资方和出资方,以及客户等进行全方位的协调、沟通,凝聚共识,找到一种互利共赢方式共渡难关,认真落实好《关于推进大众创业实施方案》各项目标任务。

(五)推进更高层次开放,建设全国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城市疫情势必改变我国关键物资的仓储布局和配送体系。石家庄市应加快谋划大型仓储物流项目,内引外联,进一步奠定全国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城市地位。深耕对内开放,谋划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的重大交通项目和商贸物流项目;建立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的常态化交流机制,及时将商贸物流先进理念和新兴技术转化落地。加速对外开放,依托河北自贸区正定片区、保税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在跨境电商、第五航权等方面进行有益探索,引领我市在更高层次上开放;依托冀中南智能港,精准对接欧洲市场,加密石家庄中欧班列开行频次,同时开拓新线路,把石家庄市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城市做强做实。

参考文献:

[1]金碚.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学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8,(4).

[2]任保平.新时代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理论阐释与实践取向[J].学术月刊,2018,(3).

[3]赵莹.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及推进建议[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23).

[4]彭晓静,宋国学.河北省建设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的对策[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

第3篇:互联网新经济范文

关键词:财务共享;财务管理;人才培养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管理思想和模式不断变革,企业财务管理也在创新转型,财务共享服务应运而生。财务共享作为一种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这种模式是在信息技术条件下,以财务业务流程处理为基础,把分散在各业务单位的重复性高的业务进行标准化,并集中到共享中心统一处理,以降低财务日常事务的处理成本,提高财务部门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降低整个企业的成本,提高管理运营效率。伴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和“互联网+”战略计划的实施,我国财务共享服务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企业财务管理的转型也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提出新的要求,如何更好地适应时代变革、输送社会所需的新型财务管理人才,是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更新财务管理理念,提升服务意识和风险意识

经济发展模式、市场拓展方式的改变,对财务管理工作产生了非常大的挑战,财务管理工作必须进行理念和意识的转变。

(一)转变理念伴随着管理模式的变革,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要转变、更新管理思想,打破传统财务管理的认识和传统管理方式的束缚。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中,财务部门主要是价值守护,进行财务核算等基础工作,这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对财务信息的需求,而共享服务中心除需要有财务会计必要的知识外,还必须掌握成本预算管理、筹资管理、金融税务、风险管理等多方面知识,具有战略发展眼光和良好的管理能力,这比财务会计有了较高的升级,企业需要更多管理会计方面的支撑,需要财务人员提供包括预算、运营、业绩等更多方面的数据及其分析的决策支持,需要财务管理从价值守护转向价值创造,帮助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1]12-13要求财会人员在做好传统财会工作的基础上,还要思考和探索财务工作的价值空间,最大程度地创造和释放价值,从各方面帮助企业提升经营能力,不仅守财、还要造财,这是对财务人员更高层次的要求。价值守护与创造的理念是对财务管理传统理念的变革创新,提高财务在企业中的地位与价值,支持企业的战略发展、提升企业业绩。[1]14-15传统的财务通过核算提供经营成果,主要是事后反映,很难实现事前和事中控制与监督;在财务共享服务下由于将传统的核算工作转到共享中心,财务人员可以将更多的时间放在预算管理、财务管控与监督等财务管理方面的工作上,从而将财务控制前移,更加强化事前的预算控制和事中的业务控制,能够提高财务管理质量。

(二)提高服务意识共享服务中心把分散的重复的业务按既定的流程和方法集中处理,像流水线作业,对于财务人员来说,业务完成也相当于提供完相应的服务了,但如果仅仅停留于此,只是机械地处理事务,而不重视与各业务单位的沟通交流,忽视其需求,不及时解决服务中出现的问题,服务意识淡薄,那么服务质量就会大打折扣,从而使共享服务中心与各业务单位之间产生矛盾,如果矛盾不能及时解决,时间长了可能会让各业务单位对财务共享服务产生质疑,导致工作不能顺利开展。因此,必须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效果。[2]181

(三)提升风险意识财务共享服务给企业带来便利、提高效率的同时也伴随着风险,其中风险之一就是企业的商业机密可能被泄露,商业机密是企业财务风险监控的重点。在财务共享模式下,由于所有的信息资料都是通过电脑以及网络进行连接、沟通、传送,被窃取、泄露的风险非常大,其中人为因素是原因之一。因此,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严格划分财务人员的权限、做好权限隔离工作,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非常必要和重要。[3]

二、注重能力培养

(一)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培养业务能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人员必须跳出财务固有的思维,不仅要拥有财务专业知识和能力,还应该了解企业的业务。企业业务运营的核心就是如何做好产品与市场需求的有效结合。因此,财务人员要深入到企业业务基层,向业务人员学习,按照业务流程去了解、熟悉企业业务的每个环节的内容,增强业务能力,关注市场业绩,反思出现的问题。只有在真正了解业务运作的前提下,把财务和业务联系在一起,业务熟悉程度和财务专业能力都达到一定高度,才能做出最恰当的财务分析,给决策层提出可行的专业性建议。[4]

(二)重视沟通和交流能力财务共享模式下,财务人员更多地是和电脑接触,而与人打交道的机会大大减少,从而可能会忽视沟通交流的重要性。在共享中心工作的财务人员不直接接触各业务单位所在地的税务人员,可能不会特别在意税务风险以及税收政策调整对业务的影响,而总部的财务人员由于不直接参与具体的业务操作,虽与税务人员接触,但对税务风险的敏感性却大大降低。如果公司财务人员与税务人员缺乏顺畅的沟通、交流,可能在税务查询、税务审计等方面无法满足需求,或者可能使企业无法及时申请税收优惠政策或申请难度加大。

三、优化课程设置

(一)提高学生职业素养财务管理工作的成效与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关系很大。专业胜任能力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麦克利兰提出,专业胜任能力一般认为主要是由专业素养、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三个要素构成,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三者之中,很多学校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一般都很重视,也相对容易培养,而专业素养要长时间才能养成却容易被忽视。如果一个人的专业素养与职业发展方向相符时,会更有兴趣从事该职业,良好的职业素养可以提高工作效果,同时避免发生违法违规行为;而当二者背离时,则易出现职业行为失当情况。在财务共享模式下,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包括客观、严谨、诚实、守信等以及对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遵守和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等。对于财务共享服务下的管理人员的要求更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管理能力和专业能力,还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目前,在很多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对专业素养的培养教育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课程设置上,涉及财务管理专业素养的课程非常少。少数高校虽开设了“财经法规”等课程,但教学内容多以《会计法》中的相关法规为主,缺少对财务管理专业职业准则理解的内容,对培养学生财务管理职业专业素养作用不大,因此,应该增设培养财务管理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职业素质和修养方面的课程。

(二)渗透互联网新经济形态思维财务共享服务是在互联网发展的新经济形态背景下产生的,互联网不仅仅是信息传播的工具,更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平台,财务管理手段因此也相应随之发生变革。但很多高校的教学中,很多时候还是沿用传统的观念和方式,没有真正结合、渗透互联网背景和思维,落后的教学理念直接制约了人才培养,财务管理工作离不开和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的结合,否则就可能落伍甚至被社会淘汰。所以,财务管理专业人才不能仅掌握传统的财务管理手段,更要善于使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管理,因此要培养财务人员的互联网意识、提高他们的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管理水平。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要融进增强互联网新经济形态的相关课程,根据需要开设“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应用拓展”“会计电算化”“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财务软件应用技术”“信息系统管理”等课程,增强学生信息知识与技能。

(三)加强管理会计方面的支撑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趋势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分离,财务会计是反映企业过去的经济状况,对已发生的各项经济事务进行核算和监督,形成必要的报告和记录,来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而管理会计则放眼未来,运用企业的相关资料为决策者提供关于筹资、投资等方面的建议,同时编制预算报表,不需要严格遵守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出现,使得对企业发展变革影响较小的、重复、过程繁杂的工作能够集中处理,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分离创造了条件。[5]266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成立后,财务人员分流成两部分。一部分人员到共享中心工作,他们根据分配的不同的模块处理不同的业务,基本属于财务会计的范畴;另一部分人员留在总部或子公司,他们从繁琐的会计业务处理中解放出来,转向进行研究政策、运作资金、分析数据等工作,为公司的经营决策提供财务支持,为公司高层的战略决策提供高质量的财务决策依据,助力公司更好的发展,从而从财务会计人员转型为管理会计人员。[2]181因此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必须提高管理会计课程的地位。

四、转变教学模式和方法

(一)提倡翻转课堂翻转课堂也叫“颠倒课堂”,就是把传统的教学过程翻转过来,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听,而是把教学流程进行变革,变成了“学-教”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之外先自主学习针对性的概念和知识点,课堂则是作为师生互动的场所,主要用来答疑解惑、争议讨论、归纳总结,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了颠覆,“以教师为中心”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二)鼓励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将枯燥的理论、学生陌生的事情通过活生生的案例展现出来,可以增强感性认识,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内容复杂多样,通过案例能把财务管理理论与财务管理实践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丰富生动,同时具有启发性及实践性,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为了回答出案例相关问题,倒逼学生要先自主学习、了解相关知识,把理论知识与实践融会贯通,既能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使教学从“知识传授”变为“知识建构”,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沟通交流及表达能力,这些能力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是非常需要的。

(三)实施情景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合理、积极运用情景教学方法,创设教学相关情景,让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真正成为“当局者”而不是“旁观者”,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同时也能锻炼、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财务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的素质与水平,直接影响到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校应通过内培、外引等多种途径,完善人才引进机制,构建一支满足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要求的、双师型和兼职型队伍。首先应注重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建设一支具有探索精神、敢于创新、勇于拼搏的教师团队。其次,要加强教师的后续教育,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和在职培训,不断增强教师的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再次,教师要紧跟时代潮流,关注财务管理专业的就业形势,给予学生就业规划指导。另外,学校应创造条件大力鼓励和支持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利用假期时间进行社会实践,走进企业,了解企业业务活动、财务管理等工作,积累实践经验,同时也为制定财务管理案例提供素材。学校还应该创造条件送专业教师到企业兼职,以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6]学校要积极邀请或聘用企业的财务经理或专家来校讲学及经验交流,使教师和学生能接触到最新的企业管理思维和模式,帮助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虎.财务共享服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

[2]范雯秀.财务共享服务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时代金融,2016(6).

[3]王艳丽.浅谈信息化时代下财务管理变革:财务集中到财务共享服务[J].现代国企研究,2016(4):58-60.

[4]孟辉.浅谈通过财务共享中心提升财务管理水平[J].财经界(学术版),2013(15):140-143.

[5]李利群.财务共享服务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13).

第4篇:互联网新经济范文

关键词:职业教育;农民工;创业教育;培训

2020年肺炎疫情的爆发使国家面临极大的发展经济压力,从进出口贸易上看部分产业出现发展滞缓的现象,经济发展速度放慢影响了就业,疫情的发展迫使大量农民工回乡就业。国内制造业发展受限,旅游餐饮等第三产业发展受阻,工作机会的大量减少使得国内的就业问题变得异常严峻。2020年3月人社部、农业农村部下发《扩大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规模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推动农民工就业,创新农民工培训教育的方式,提高农民工技能水平,帮助农民工创业就业。因此,用职业教育来推动农民工创业培训,能够更好地满足农民工的创业需求,为农民工创业创造良好的条件,实现农民工就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

1职业教育推动农民工创业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职业教育在技能培训上有着一定优势,但是我国的农村地区职业教育普及率低,且重视度不够,导致职业教育在推动农民工创业培训中存在诸多问题。

1.1职业教育存在与农民工创业需求项目脱节的问题

职业教育在推进农民技能提升上有着优势,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多元化,农村出现多元化的新经济形态,但是职业教育内容存在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一是职业教育忽视农民工的需求。农民工中新生代农民工比例增加,新生代农民工对传统的养殖、种植的培训需求度不高,反而对电子商务、在线直播、短视频制作等需求多。但是职业教育的内容多数为政府规定的种植养殖技术,难以满足新时代的经济形态发展的需求。二是职业教育很难引起新生代农民工的兴趣。职业教育对新生代的农民工缺乏吸引力,而老一代农民工,其种植养殖技艺大多数已十分娴熟,在作物种植、家禽养殖方面经验十分丰富,因此对政府组织的创业职业培训兴趣不高。

1.2职业教育推动农民工创业培训效果不佳

职业教育的推进与发展需要各方主体的配合,当前乡镇地区职业教育在农民工创业培训上存在效果不佳的现象。一是农民工参与职业教育创业培训的意愿低。乡镇政府设有农村职业教育培训中心,但是机构的设立存在形式化的问题,较少有农民工愿意参与,导致职业教育培训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力度不足,效果不佳。二是农民工创业培训存在形式化现象。培训缺乏效果评价机制,培训的评价不是以农民工的实际技能掌握情况作为标准,而是以开卷考试的方式,创业培训缺乏实践操作环节,接受培训的农民工实际上并未获得技能提升。

1.3职业教育推动农民工创业培训的方式单一

乡镇地区的职业教育培训主要由政府组织,培训方式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乏专业教师。农村职业教育培训主要是聘请培训机构的教师,或者是政府职业培训中心员工进行讲解,主要按照讲义进行授课,其内容多数为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操作指导环节。培训方式简单,主要是课堂讲课。二是缺乏校企合作。农民工创业培训缺乏企业参与,主要由政府主导,导致创业培训与实践脱节。

2职业教育推动农民工创业培训的对策

职业教育创业培训对推动农民工就业有着积极的意义,乡村地区就业培训能够稳定就业,切实提高农民工的技能与收入水平。2020年肺炎疫情对全国的经济产生极大的冲击,在农民工就业创业上强化培训,能够有效地促进就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

2.1根据农民工的创业需求调整职业培训内容

职业教育有助于提升农民工职业技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职业教育创业培训需要根据创业的需求进行组织。一是根据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组织培训。农民工创业培训需要根据农民工的需求,结合当前现代化农业的机械化发展要求,强化农业机械化知识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工机械操作的能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与机械化,提高创业能力。二是积极迎合互联网新业态调整职业教育创业培训内容。当前农村出现大量的互联网新业态,如在线直播、电子商务等,农村电商的发展需要大量懂电商的人才,农民工回乡创业中有大量的项目需要借助互联网电商平台来实施,专业化人才培训能推动农村电商的发展。

2.2提高农民工参加创业培训的兴趣

政府组织的创业培训存在宣传不足的问题,农民工对此兴趣不高,因此,需要提高农民工创业培训的兴趣。一是要加大职业教育创业培训的宣传力度,政府需要加大宣传投入,让更多的农民工认识职业教育,了解政府的创业培训项目,吸引鼓励农民工参加培训和创业。二是要充分了解不同层次的农民工的创业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创业培训计划,引起农民工关注,结合农民工的创业需求,提高农民工参与职业教育创业培训的兴趣。

2.3丰富与完善农民工创业培训的方式

政府组织的农民工创业培训存在形式单一的现象,需要丰富现有的培训方式。一是采用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结合的方式,加强创业实践培训课程教学,让农民工有实践操作的机会,提高其参加创业培训的积极性。二是采用学徒制的培训方式,由乡村的创业能人、能手来带动,提升农民工的培训效果。三是采用校企合作的创业培训方式,借助企业、高校的创业孵化基地进行培训,有效提升农民工创业培训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陆彩兰,姜明房.江苏职业教育城乡一体化:契机、障碍与突破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15):54-59.

[2]蒋帆,齐天宇.新生代农民工高职教育需求的实证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0,19(3):17-25.

[3]傅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策略研究[J].农业经济,2020(4):89-90.

[4]杜启平.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终身职业教育体系运行机制[J].科教导刊,2020(11):5-7.

第5篇:互联网新经济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会计专业创新人才课程体系重构

1“互联网+”对会计创新人才的要求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在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重组和创新出新的产业模式和生态经济。而会计作为经济管理活动的手段和工具,必然面临互联网、大数据的影响和融合。面对新产业和新经济环境,会计行业必然进入“互联网+会计”时代,传统会计的方法和手段必然被创新的会计方法所代替,这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变化,抓住时代趋势,研究会计行业的创新与发展,才能使培养的会计人才能够更好地迎接“互联网+”的新会计时代。

1.1“互联网+”会计信息处理对会计人员的要求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其中,会计的核算职能就是为经济管理搜集、处理、存储和输送各种会计信息。会计监督是指通过调节、指导、控制等方式,对客观经济活动的合理、合法、有效性进行考核与评价,并采取措施施加一定的影响,以实现预期的目标。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运用使经济活动的各种信息的传递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之而来的就是会计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和输送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充分利用各种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信息技术,将会计信息处理得更为全面、及时、准确,使会计核算更加高效、规范,能更好地为信息使用者、决策者服务。因此,传统的会计信息收集、处理方法将迅速被“互联网+”信息化方法所替代,并成为现在及未来会计人员的必备技能。作为培养一线会计人员的高职院校,应积极应对“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变化,研究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处理技术,及时更新会计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研究会计创新人才的培养方式。

1.2“互联网+”会计职能变化对会计人才的要求

核算和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但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发展变化既取决于会计所处的环境,也取决于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传统的会计人员的主要工作职能在于对会计信息进行核算和监督,互联网等信息手段的普遍使用,使会计的核算职能变得越来越简单,而会计人员可以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及云平台来对会计信息进行更加深入、全面的分析和决策,这就使得会计职能重心逐渐转变到事前评估和事中控制上,使会计信息更具有效性和前瞻性。同时,在互联网和大数据融合下,各企事业单位会选择构建现代化财务管理体系,包括财务分析与预测、财务战略规划、资本市场运作、全面预算管理等,以期将会计核算向价值管理转型。面对新变化,未来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的会计人才必须适应互联网所带来的信息技术新挑战,如何在工作中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手段来更高效地履行财务分析、决策等新职能,将成为高职会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

1.3“互联网+”会计核算手段变化对会计人才的要求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试点会计电算化,人们看到了会计行业日新月异的变革,会计核算的手段从传统的算盘、计算器演变到计算机,会计人必须学会操作各种财务软件,才能适应这个时代的需求。1994年,金蝶财务软件问世,打出“金蝶软件,打天下算盘”口号。财务软件从最初的简单的核算功能发展到财务管理的功能,再到如今整合财务、审计信息的功能,尤其是“德勤财务机器人”的问世,极大地提高了会计核算和管理的工作效率,使得会计人从繁杂的核算工作中解脱出来,向高层次的会计职能转型。“互联网+”时代促使会计人学会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会计核算技术,更好地发挥会计的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监督等功能,因此具备大数据、云计算等会计核算技能是会计人才必不可少的一项核心竞争力。

2“互联网+”高职会计专业创新人才课程体系

“互联网+”高职会计专业创新人才是突破了传统会计的核算和管理运作模式,能熟练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会计信息的处理、分析及决策,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会计人才。为此,高职院校应对传统的会计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以互联网为手段,并将创新精神的培养融入会计专业课程,以创新的教学内容、创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重构“互联网+”会计课程体系。

2.1公共课程体系重构

高职会计专业的公共课程是为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公共素质而开设,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与职业道德。这部分课程多年来变化不大,而由于“互联网+”高职会计创新人才的能力素养有了较大的变化,导致会计专业人才的公共素质也有了较大的变化,因此要求公共课程体系应适应需求作相应调整。在现有的公共课程基础上,压缩原有的公共理论课程课时,增设互联网技术、创新与创业、创新思维与方法等课程,使学生具备基本的互联网技能及创新创业意识,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也使后续专业课程的设置具备基本平台。

2.2专业课程体系重构

“互联网+”高职会计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仅仅依靠在公共课程中增设互联网及创新创业课程是不可能达到的,学校应该将互联网技术、创新创业与会计专业课程深度融合,重构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和手段,而不仅仅是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增设几门课程或减少部分课时。

2.2.1将互联网知识、技术融入原有会计专业课程中,重构课程内容

当前会计专业主要包括如下课程: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财务软件应用、财务报表分析、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等。这些课程是以会计各专业岗位为切入点,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后能够胜任多种会计工作。随着“互联网+”环境下会计职能和方法的变化,学生必备的专业能力和知识都有了较大变化,如何将相关知识和技能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如何重组课程内容,是高校会计专业教师亟须思考的问题。首先是增设风险管理、战略管理、绩效考核等管理类相关课程。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学科发展迅猛,管理会计融合了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等多学科内容,而这些课程在会计专业并没有开设或仅作为财务会计的附加课程。其次是增加互联网技术知识。是将互联网的基本知识、原理和会计的知识技能结合,还是用互联网技术开发会计核算管理的技术,是会计专业教师亟须思考的问题。不管未来是培养专注核算管理的人才还是专注信息收集技术开发的人才,都离不开互联网信息技术,因此在课程内容中必须设置互联网相关内容。学校应联合互联网专家,了解企业的需求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探讨课程中融入的互联网知识内容及深度,同时对会计专业教师进行培训和进修,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技能,只有先重构专业教师的知识,才能真正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2.2.2将创新创业知识、思维及方法融入原有会计专业课程中,重构课程内容

目前,很多学校均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也有不少学校的会计专业在创新创业方面进行了改革,但是都面临如何在课程内容中融入创新创业思维和方法的问题。其实,会计专业的课程大多可与创新创业挂钩。创新创业教育并非是要将全部学生培养成创业者,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在会计专业课程内容中可以用项目化的方式融入“创业机会的选择”“企业资金筹措与风险分析”“公司设立操作规程”“不同行业公司纳税筹划”等项目,通过将创新创业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2.2.3将互联网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加强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互联网+”时代,传统的教学手段有较大的弊端。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将多种信息化手段结合,利用网络课程、微课、手机APP教学软件等技术,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后教学软件评分等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扩展传统的课堂教学空间和时间,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既有课前预习指导及评价,又有课后的巩固、答疑和评分;既有传统的课堂环境的教学,又有信息化时代的互联网、教学软件等环境的教学;既提高了教学效率,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更多地体验了各种互联网的沟通互动手段,有助于学生学习各种互联网新技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引导学生进入一些专业的会计教学网站,通过网络与实际工作的会计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学习更多的实际工作经验,学会如何利用互联网等多种信息手段解决问题。

2.3实训课程及理实一体课程体系设计

2.3.1互联网技术融入实训课程及理实一体课程

会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实践操作技能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因此,在课程体系中必不可少的是会计实训课程和理实一体课程。不少高职院校开设了会计专业的实训课程,如出纳业务实训、成本会计实训、企业财务会计实训等课程,也有不少学校开设了理实一体课程,主张将会计的专业课程与实践操作融为一体。我们认为,无论哪种课程体系,在“互联网+”环境下均应考虑将互联网技术融入课程。目前已经有不少专为会计实践课程设计的教学软件,高职院校应该合理运用这些软件,将会计实训课程及理实一体课程与互联网技术融合,让学生在学校里就能熟练运用这些软件进行实践操作,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操作热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

2.3.2创新创业融入实训课程及理实一体课程

在学校期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可以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会计专业实训课程及理实一体课程。首先可以在会计专业实训的内容中增加创新创业的知识及技能训练,如在会计软件应用专项实训中增加创立不同行业的企业的账套设计,让学生体验如何根据企业的管理需求创建账套。在纳税实务专项实训中增加不同行业的企业税务筹划的设计,让学生学会思考如何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其次,可以利用学校的公共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创业指导,成立各个创业团队,并让会计专业的学生为创业团队提供财务及管理服务,构建创新创业的项目实训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这样既服务了创新创业团队,也锻炼了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达到“双赢”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宝贤,唐建荣,蒋丹.“互联网+”会计教学协同创新机制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10):262-26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