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专创融合下的会计专业建设探索

专创融合下的会计专业建设探索

摘要:为培养新的管理型会计专业人才,结合专创融合的思维模式,在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下,从岗位需求与课程设置对接、职业能力与课程内容对接、教学过程与实训过程对接、师资团队培训对接四个方面,对高职会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专创融合;高职会计专业建设;职业岗位能力

在这个VUCA(Volatility、Oncertainty、Complexity、Ambiguity的缩写.VUCA是指挥发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的时代里,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经营状况充满了变数.会计对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因为会计专业的特殊性导致会计课程在创新和变革方面发展比较缓慢且难度较大.在这种大背景下专创融合的理念应运而生,专创融合是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成果导向的教育方式设计和评估课程的一种方法.现代高职类会计专业课程改革应借鉴这种新思维、新理念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从岗位需求与课程设置对接、职业能力与课程内容对接、教学过程与实训过程对接、师资团队培训对接四个方面对高职会计专业建设进行探索.

1岗位需求与课程设置对接

高职院校课程是在岗位需求的基础上设置的,现在会计岗位需要管理型、应用技能型会计人才.如果会计人员还停留在只掌握会计基础知识,而不加以预测和分析,那必然会被社会淘汰.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通过财务数据分析准确预测未来发展情况而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

1.1管理会计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我国管理型会计还在探索和发展阶段,教师对管理会计的认识还不够深,对其涉及的预测,分析、控制、决策还在摸索阶段,授课过程中还是着重强调会计基础知识,混淆传统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概念.管理会计是运用一系列专业的方式方法,收集汇总、分析和报告各种经济信息,借以进行预测和决策,制定计划,对经营业务进行控制,并对业绩进行评价[1].现代高职院校“管理会计”课程建设尤为重要,是产教融合的产物,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对培养“双创”高职类会计人才起到重要作用.

1.2会计岗位需求的课程设置

会计课程的创新是在会计专业基础课的保障下进行的,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应加强基础课和“管理会计”课程的融合及应用.例如,“企业会计实务”课程按照企业经济业务的处理流程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管理会计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管理能力,还需要学生进一步分析如何通过制度来实现资金安全,实现往来款项的高效精准的管理,实现负债资金的良好管理[2].岗位需求与课程安排见表1.

2职业能力与课程内容对接

根据中国总会计师协会课题组对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框架的研究,管理会计职业能力主要分为专业能力和辅助能力两大类.专业能力包括财务会计能力和筹划管理能力;辅助能力包括开拓创新能力和协调领导能力.管理会计的能力应该建立在职业道德规范基础之上[3].专业能力包括公司财务分析和管理能力、税务会计与纳税申报筹划能力、成本规划与管理能力、审计与管理能力.辅助能力则强调的是创新和协调能力,同时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时代,还要注重高职会计专业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会计人员还要掌握会计信息数据库表的管理与建立;标准语言SQL、查询、表单设计;报表的设计及分析取数;会计软件的信息化操作能力.高职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既要保证专业能力的培养,还要对辅助能力加以提升,这就是会计专业的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要素.职业能力是完成会计任务或胜任工作的必不可少的基本因素.课程内容设置如果不符合职业要求则不能胜任工作需要.学校培养出的人才职业能力越强,就越能在工作中取得好的成绩和业绩,就越能给学生带来职业成就感,学生的兴趣也就越大.

3教学过程与实训过程对接

专创融合就是教学—实践—理论的过程.会计专业实训主要用于专业课程和各项专项技能的强化,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训在高职院校全教学过程占总学时的30%左右,实训方式或集中安排,或结合课程的教学进度和要求穿插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实训是会计专业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在实训过程中可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潜能,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优发展能力.

3.1校内实训

校内实训是根据课程标准,针对专业课程实训目标及内容,在学校的机房、会计手工实训室、会计信息化机房等不同的模拟实验环境中开展相关实验、实训技能训练,并依据相应的标准考核.校内模拟实训内容包括会计信息化、财务核算、会计模拟实训、财务软件集中实训等.以学生为主体,按照标准以实验、实训、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创新团队建设等开展.最大的优点是一边“教”一边“学”,提升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速度和实践能力.

3.2校外实训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目标的一致性.据中国统计网截止2018年统计我国私营企业达到3000多万户,如果每户需要2个会计人员就是6000多万人,而现在培养的会计人员远远不够.现代私营企业多数为中小微企业,需要的大多数是高职院校毕业的应用技能型人才,所以根据社会需求高职会计类专创融合建设的有效途径就是校企合作的“双赢”模式.高职类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实行“2+1”模式,前两学年在校学习,最后一学年在实习单位实训.为了加强交流联系,学校和企业应该构建信息化平台,在信息化平台上为学生布置管理会计工作任务,开展实践情境项目建设,并根据岗位任务完善课程体系[4].校企合作的实习基地是学生的主要实践场所,企业根据自己所需的岗位,对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培训,培养出企业需求的人才.在实习期间,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市场调查、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企业和社会,锻炼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以达到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的目的.

4师资团队培训对接

4.1师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在传统领域有所成就的教师已很难适应新的课程教学,面对“双创”的教学模式建设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在“双创”教学模式建设上头重脚轻,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多数任课教师已经认识到了要从传统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但思想仍被束缚在传统教学的模式下,无法对管理会计专业进行正确定位,对于创新人才的专创融合培养路径还不明确.

4.2师资队伍培训

2019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到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1+X证书)制度.从2020年将“1+X证书”制度试点师资培训纳入职业院校教师相关培训规划中,结合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训等项目,发挥引领作用,培育“种子”师资.以网络培训技能等级证书为例,通过师资研修班,从各个业务领域对会计教师开展培训,运用网上系统软件对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师进行财务及税务全流程业务培训.教师在培训的过程中组成团队不断进行讨论,即学习了新知识又加强了团队精神,还对整个企业流程进行了全新财税结合的实务操作学习.培训学习中可以总结经验,加强创新理念培养,带动学生创新创业发展.

5结束语

当今社会企业的经营环境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中小微企业对管理型、应用技术型会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高职院校应该以“专业+创新”的观念加快专业建设改革,以会计岗位需求为导向设置会计课程,以职业标准改进教学内容,教学与实训充分结合,以培训加强师资团队创新建设.通过更新观念创新思维,重视和加强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实施教学创新的具体措施改进会计专业建设,提升高职类学生的专业水平,提高学生就业率,最终培养出社会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彤.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新思维[J].管理会计研究,2018,(2):78-86,88.

[2]靳雪芳.“双元育人”模式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9,(23):86-90.

[3]赵建新.高职管理会计核心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J].经济师,2019,(4):103-104.

[4]满倩倩.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体系探究[J].时代经贸,2019,(30):70-71.

作者:刘芯宇 李文娟 单位:甘肃中医药大学定西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