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专创融合工作室综合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专创融合工作室综合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摘要〕以高职院校“双高”建设为背景,构建优质工作室制“专创融合”课程体系,创建“创新、创业、创意”人才培养新模式,探讨“专创融合”实践教学课程改革新措施。研究三螺旋理论、科学竞赛模式、学分互换模式在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中的新机制。研究基于创客空间创新人才培养新途径,完善新时代服装设计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学习方式,为推动高职“专创融合”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专创融合;培养路径;工作室制;学分互换;创新创业

2019年3月29日,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2019年12月18日,教育部、财政部公布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立项名单。“双高计划”被誉为职教版的“双一流”,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双高计划”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需努力构建符合专业发展现状、优势特色突出的“专创融合”课程体系,推动高校课程改革,实现创新创业与专业融合并进理论支撑。

1“工作室制”服装专业专创人才培养方案建设

1.1培养路径研究

专业对接新业态、新产业,针对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构建新培养体系,以选修课《工作室综合实践》为载体设置课程内容结构。从“创新、创业、创意、创作、竞赛”5个部分以创新课程、项目训练、设计竞赛、科研成果、创新实践等模块为载体展开课程体系[1]。第一阶段即大一阶段面向学生培养创新、创意思维训练,激发学生创造力和创造意识。第二阶段即二年级阶段,对具有创新意识、创业意愿的学生开展模拟训练项目,组织主题设计竞赛,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第三阶段即三年级阶段,教师主导科研项目,以项目为引导,在项目过程中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1.2建设思路研究

课程根据专创能力主线,分为模块一专创融合基础模块、模块二专创融合成长模块、模块三专创融合实践模块三个体系模块[2]。模块一以创业基础内容启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加强对学生创业精神培养。以设计调研、分析报告、创新创业讲座形式实现专业基础扎实的人才培养目的。模块二设置企业设计开发案例实操项目,实现适应不同岗位群的人才培养,结合典型产品综合实训和项目可行性操作,实现教学深化知识学习和创新创业素质培养。模块三通过以校企联合创新研发成果转化为主,整合校内外创业资源。以竞赛为载体组成项目团队,进行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实施。同时参加互联网+、挑战杯等创新创业大赛,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理念和团队协作能力。以此考察“2+1”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情况,从而以工作室学分互换、弹性学分制、1+X证书制等考核机制实现真正的专创融合机制。“专创融合”工作室创新实践课程的框架如表1所示。

2专创融合的工作室综合实践教学具体措施

2.1课程创新创业转化实施,实行“创业课程+创意工作坊”形式

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利用创客空间作为课程整合试验地,通过学习和借鉴先进的创客空间培训经验开设适应高校人才培养的“创新教育”课程模块。例如:创新创业模块、创新实践模块。重设教学活动,加强课堂互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有效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学生“创新、创意、创业”的融合发展。以课程为基础结合教师特色研究领域,建设一批设计工作室、技艺工作坊、技术研究室、文化传承工作室,实现对学生进行“艺工融合”、“艺创融合”的多项核心技艺的培养。

2.2课程推行“创意+创新+创业”的三创教育

立足学生发展,实施全程“创意”培养、重点“创新”选拔、少数“创业”孵化的人才培养改革模式。“三创”进阶体系按照创意、创新、创业能力递进,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通过任务模式来培养学生对创意方法的掌握。第二阶段采用让学生进入教师工作室、大师工作室学习的方式,以大赛项目、项目实践等形式实现学生的创意创新能力培养。第三阶段通过让学生进入大学生创意园或众创中心、设计公司,促使其完成创业实践项目。

2.3课程实现“专业实习+职场就业”模式

依托“校内+校外”实战平台引进企业项目,产业与教学紧密结合,校企无缝对接,企业参与教学并按照企业岗位标准制定课程标准。“师导生创,学训一体”,结合学生的创意创业项目引进企业文化创意项目,实现校企融合。通过创新工作室、非物质文化平台、传习所等指导学生创业计划书、项目经营策划、项目管理策划、项目运行方案的编写。

2.4课程实行“众筹+传承创新”创业模式

课程材料工具费、调研费等资金来源主要是学生自筹款项,包括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资助、创业大赛奖励。此外还包括学校创业中心资助、教师相关课题分拨、企业赞助等渠道。团队积极进行创业集市售卖活动,定制体验活动获得款项资金运转,激发学生创业热情,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形成一定的示范效应。课程建立互联网+跨界融合,实现校园文化系列创意产品营销传播,体现高职院校文化创意产品与当地文化创意产业密切融合。

2.5课程实行“开放+共享”的管理模式

线上线下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通过双育人平台优化内部环境,课程融入创客空间,体现一种“开放、共享、合作”的文化样式。学校牵线为学生寻求技术支持、项目合作、项目融资,课程发挥信息资源整合优势[3]。多个创客空间通过网络联盟进行知识的获取和共享、产品和服务的协作研发以及创新成果的交易和转化,为参与创新的各方实现共同目标创造价值。

3遵循三螺旋理论的“专创融合”校企合作工作室构建

构建高校、企业、政府三螺旋相互支撑网络体系,基于三螺旋理论扮演角色提升资源利效,构建“专创融合”,充分挖掘课程、师资、实践基地要素。政府引导、支持、优待、推动基地建设,企业提供实习岗位、优质企业专家,储备企业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依托三螺旋理论探索“政校企”和“知行创”的具体路径实现政校企耦合[4]。通过政策引导、平台搭建、资金支持等方式,鼓励大学生开创创业活动项目,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速科技成果转换。学校搭建创新、创业、创意空间平台,构建消费市场模拟销售运行。对接产业发展体制和创业氛围,政府优化市场环境、投资环境给予政策服务。项目工作组先后与南通1895创业园区、南通淘宝城、南通唐闸古镇等文创街区建立项目入驻合作培育的实践基地,为项目带来新的增长点,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专创融合科学竞赛模式

发挥竞赛枢纽构建融合模式,升级实战课程引导创业资源,整合资源,携手企业共营赛事,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形成螺旋式上升,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迁移[5]。指导学生参加南通市、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意创业大赛等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提升学生的创意能力和专业综合技能,在全国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影响力较大的国际国内重要竞赛中获得高等级奖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充分发挥竞赛“导向”模式。从工作室团队五个项目中衍生出校级、市级创新创业比赛项目,再进一步打造孵化成省级、部级参赛项目团队。匠心工作室田昔雨同学“扎染技艺为山乡脱贫赋能”获得江苏省“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二等奖。复古团队陶莹同学作品“鸟语花香”获全国技能大赛二等奖。(2)打造校企共建联合参赛模式。创业工作室与海安华艺集团、江苏联发集团合作研发非遗周边产品,师生团队作品《轮回》、《融》、《疯狂动物城》获江苏紫金文创大赛银奖1项、铜奖2项。尘舍工作室马海昆同学《昼》采用校企联合扎染编织技术应用创新,获互联网时尚设计大赛金奖。(3)三创竞赛构建模式。以创新创意创业为赛点带动创业实践,主动依托企业借力竞赛平台聘请企业专家学者,设置创业基金、创业沙龙、创业竞赛大讲堂,体现创业竞赛的综合性和科学性。

5专创融合学分互换模式

根据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深化教学改革完善学分制,实现弹性学分并重构传统课程体系。创新学生选课制度,增开创新课程,增加课外时段,试点学分制改革,实施工作室研修学分互换制度。学生所取得的奖励学分均可等值转换为相应选修课的学分。学分认定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模式:(1)优秀学生选拔制度:根据学生专业特长选择合适的工作室研修课程(如表2),采取面试复试的形式录用项目组成员,借鉴拔尖人才选拔特点优选优质的学生团队组成项目组。(2)增开选课时段:根据开课情况采用晚自习周末开课模式,时间段安排在晚自习9-10时或者周六周日,避免与必修课程产生冲突,开设专业实践、创新实践、社会实践等课程任务,或者是社会性、公益性的文化交流文创集市等实践项目。(3)学分互换认定途径:学生根据学校教务处颁发的学分奖励认定办法确定奖励认定范围,申请提交学分奖励申请书,提供相关材料名称说明,导师评审意见,系部审核通过方可确认奖励加分。如表2所示。(4)弹性学分、考核评价机制:针对工作室研修学习情况,按照选修课学分的积累情况,依据课程进行过程评价、终结性评价、企业评价、导师评价[6]。

6结语

笔者基于高职创客空间创新人才培养新途径的研究,提出创客空间学习模式创新分析,研究“专创融合”工作室综合实践教学改革模式,探讨高职创客空间学生学习新模式,改变传统教育学习模式。将“三创”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创业课程结合在一起,依托创客中心完成课程融合,并在创客项目团队实现课程+工作坊形式、实践+教学结合模式、众筹+传承创新创业模式、创客空间实行开放+共享的管理模式。应筹措更多的社会资源和企业资源,进一步推动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进程,对于高职院校开展创客教育具有一定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孙露.“工作室制”服装设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研究[J].艺术品鉴,2019(29):224-225

[2]宋伟.“专创融合”课程体系构建与评价研究[J].通化师范学报,2021(07):68-72

[3]基于专创融合的工作室化教学实践与探索[J].工业设计,2021(05):53-54

[4]居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实践与问题研究[D].扬州大学学报,2021(06):15-16

[5]蒋利君.以竞赛为载体推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0):71-75

[6]陈淑聪.基于校企合作工作室项目实践教学的服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J].设计,2020(23):106-108

作者:邢颖 单位: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