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基于人性化的街道空间设计研究

基于人性化的街道空间设计研究

摘要:为了设计人性化的街道空间,分析了现阶段街道空间设计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基于人性化的街道空间设计方法,具体包含设计宜人的街道空间尺度、营造多元的外部活动空间、打造丰富的街道空间界面以及有效的营造街道柔性边界,希望对城市规划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性化,街道空间,设计方法

1概述

伴随着国内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以为机动车通行服务为主的道路逐渐将原有供行人步行的街道取而代之,现阶段的道路设计过去强调功能,以车行为主要目标而忽略了人性化设计,导致了现有街道空间的冷漠与消极。近年来城市街道空间在绿色交通观念下,逐渐回归到注重人性化设计的本质,力求打造良好的街道空间品质与人文,力求将道路转变为街道,利用街道空间激发人们多样性的活动,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

2现阶段街道空间设计存在的问题

2.1街道尺度过大

现阶段国内的交通量随着城市飞速发展而迅速增加,为了适应交通通行要求,城市街道的尺度不断增大,过大的街道尺度虽然满足了交通需求,但事实上并未从根本上克服城市交通拥堵的难题,反而为城市带来了过多的消极外部空间,一方面导致了街道两侧行人通行困难,过宽的街道使得一些老年人和残障人士难以在短暂的绿灯时间段内穿越街道;另一方面,过宽的街道使得街道空间缺乏围合感和界限感,导致了消极的空间体验。

2.2过度重视车行

现阶段的街道空间更多体现为过度重视车行,占据其中更多的是交通空间而非活动空间,随着交通量的日益增加,街道中的车行道也在日益变宽,而人行道宽度则面临着不断缩小的境况,与此同时,过多的汽车由于现有停车空间的不足而导致了部分汽车停放在人行道位置的状况,对街道空间上人们的活动造成了阻碍,虽然说现代化生活离不开方便、高效的车行模式,但是并不能在街道空间的设计以及使用中过度重视车行,而应该重视街道空间设计的人性化。

2.3缺乏相关设施

在街道空间中布设相关设施能够更加有效的激发多样的活动,设施的完善性、对应性密切关系着活动开展的时间以及频率。尤其对社会性活动和自发性活动影响极大,人们在外部空间的活动,其时间以及频率又密切关系着街道空间是否有活力。根据相关研究国内现阶段的街道空间设施布设质量参差不齐,诸如座椅、公厕、小品、雕塑等设施不健全。

2.4缺失街道文化性

考虑到城市中的人群组成复杂,每个人的爱好、工作、需要等方面也大不相同,因而,从经济以及社会的视角出发,城市外部空间尤其是街道空间中都必须通过合理的设计承载多元化的功能,以适应不同人群的需要。然而,国内现阶段的街道空间两侧用地过于重视功能分区,进而引发了街道空间承载功能的单一性,此外,推翻重建的建造模式也导致了部分老城区的建筑以及街道空间模式消失,进一步导致历史文化难以被传承,引发了建成的街道空间严重缺失文化性。

3基于人性化的街道空间设计方法

3.1设计宜人的街道空间尺度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一方面离不开高效快捷的车行出行方式,另一方面也需要追求人行出行方式的休憩与放松,从空间的角度来看,一方面需要大尺度的街道来满足承载交通量的需求,另一方面也需要小的尺度来满足人在外部空间中活动的需求,因而,针对交通性街道应以男足车行尺度为准;而针对生活性的街道空间则务必要满足人的尺度,要力求营造人性化的街道尺度,适宜的尺度一方面可以优化街道空间环境,另一方面可以生成亲切、活力的街道氛围,进一步引发人们在街道中休憩、交流、运动、休闲,增加了人和人之间交流的概率,真正的打造人性化的街道空间.

3.2营造多元的外部活动空间

外部活动空间相较自然有着更丰富的意义,是基于设计者营造的一种供人活动的外部环境,积极的外部活动空间往往具备一定边界感,能够引发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因此,在街道空间设计中应该力求打造积极的外部活动空间,通常情况下可以依托建筑界面以及地面构建街道空间中的外部活动空间,具体的空间形式体现为街道交叉口、小型凹空间、小广场等等,除此之外,通过部分建筑的后退也可以营造这样的外部空间,多样化的空间形式可以充分激发各类活动,营造街道的活力。在具体的设计中,应该尽可能的避免直线形街道,通过变化街道的线形和方向营造多变的街道空间,力求实现步移景异,为行人打造多样化的视觉体验,同时,街道的线形和方向也要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控制下进行,要在满足街道功能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其景观特色,具体来说,可以将位于交叉口位置的建筑做后退处理形成凹形的外部空间;也可以将沿街的建筑处理为骑楼的形式,通过建筑底层的凹入打造更多活动空间;这些空间在营造中可以结合现场的古树、雕塑等景观要素丰富空间景观特色。在未来应该将更大的自由度归还给使用者,用最少的营造手段创造出最好的街道氛围。例如艺术家克里斯托夫妇在纽约中央公园的艺术装置《门》,手法纯粹,在雪景的映衬具备美感和力量,利用小品的打造为人们活动提供更多的可能。又如BIG的作品心与时代广场,利用现代化雕塑丰富了街道交叉口广场产生的多样化活动。

3.3打造丰富的街道空间界面

街道空间界面包含底界面、侧界面以及顶界面,打造丰富的街道空间界面主要是指空间的侧界面。街道空间侧界面由沿街的建构筑物立面构成,所以也可以说街道空间界面的丰富性取决于沿街建构筑物立面的丰富性,因而可以利用沿街建构筑物形态、色彩、风格、高度等的多元化实现街道空间侧界面的丰富性,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沿街建筑的第二轮廓线来实现侧界面的丰富性。值得注意的是,应该注重沿街建构筑物立面变化与统一的权衡,注意要在统一的基调下营造多变,具体手法包含新老建筑风格交融、在新建筑设计中加入老建筑特色元素等等,同时还要注意沿街建筑色彩的多元化应该尊重城市范畴的色调,在保证统一的基础上追求局部的变化和点缀,对于沿街建筑的高差变化可以利用在街道叉路口以及部分视觉关键点设置适当拔高的建筑来实现,沿街建筑的第二轮廓线则为利用建筑外界面的突出物诸如雨棚、广告牌等构成的轮廓线,应该在设计中保证雨棚、广告牌等突出物风格统一,避免过于杂乱,保证第二轮廓线与整个街道空间和谐。例如张永和设计的“奥迪宅”,用玻璃打造建筑界面,人在街道空间中移动时,汽车便好像在无数维度上行驶。

3.4有效的营造街道柔性边界

现在街道的空间界限分明,进门是温暖的家,出门就是冰冷简陋的楼道,出了小区立刻又到了大路边上;从宿舍出去,好像下一秒就打卡出了门。因此边界效应在街道空间营造中值得重视,例如合理的设计沿街建筑与地面、街道小广场等的界面交汇部位,通过合理的设计营造积极的空间激发更多的活动,柔性边界是激发边界效应的有效方法之一,是指并非绝对性私密或者公共的界面过渡方式,柔性边界可以灵活的连接过渡不同空间,同时柔性边界还可以提供供人们活动的诸多场所,实现人性化的设计,进一步激发了街道空间活力,柔性边界的营造方式包含有效处理沿街建筑首层立面以及街道绿植,可以通过建筑首层立面的细化处理,诸如建筑局部后退打造凹槽、布置可供人休憩的台阶、利用小构件围合灰空间等处理方式打造柔性边界,还可以通过利用绿植营造分割空间的矮墙,围绕绿植设置座椅、花台等供人休憩的景观小品打造柔性边界,同时还要注重在柔性边界处营造多样化的阴角私密性空间,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例如魁北克蒙特利尔住宅区中依托柔性边界打造的交往空间。

4结语

街道空间在城市外部活动空间中占据关键地位,承载了类似休憩、交流、休闲、运动等诸多外部空间活动,良好的街道空间设计必须基于人性化的理念开展,通过适宜的设计引发更多的活动,为城市注入更多的活力,甚至能够带动城市的迅速发展,因此,设计师们应该通过设计宜人的街道空间尺度、营造多元的外部活动空间、打造丰富的街道空间界面以及有效的营造街道柔性边界等策略为人们营造人性化的街道空间。

参考文献:

[1]彭爽,唐翀.回归以人为本的街道空间设计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15):98.

[2]李琳.基于景观视角的都市街道空间设计研究[J].艺术教育,2018(9):179-180.

[3]韦小婵.浅析城市街道空间设计[J].劳动保障世界,2017(35):77.

[4]杨茂川,鲍越.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城市街道空间互动性研究[J].艺术设计研究,2014(3):87-94.

作者:翟凌雨 单位:山东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