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产教融合促进劳动教育实践探究

产教融合促进劳动教育实践探究

摘要:为破解职业教育对象学习能力不足、缺乏自信的痛点,高职院校可通过劳动教育课程构建,借力产教融合中校企优势资源的转化和运用,面向新工科专业,全方位实施劳动教育。这一重要举措旨在帮助学生找到学习职业技能的着力点,提升职业教育的有效性,形成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良性循环,最终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关键词:产教融合;劳动教育;职业素养

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1]。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劳动是职业人才出彩的路径,这使得劳动教育成为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特别是独生子女这一代,学生阶段唯分数论,成长阶段弱化了劳动观念,忽视了劳动能力培养,并且高职教育的对象主要来自普通高中和对口职高,其普遍学习能力相对不足,从而导致缺乏学习自信。怎样使教育对象热爱上职业学习,跟上学习节奏,既是职业教育的痛点,更是难以突破的重点。

1研究基础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是高职实施“应会”教育的主要途径,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2],只有将产和教有机统一的高职教育才是有效的、合格的教育。开办高职新工科、产教融合都聚焦在提升职业人才培养对产业转型升级的适应度,通过产教融合促进高职新工科专业劳动教育的实践和研究,破解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成长的难点。培养学生从参加劳动开始,到通过劳动做好一件事,再到产生内生动力去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做事,使之成为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的主渠道。通过劳动教育唱响“劳动创造价值学习成就人生”“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劳动启迪思维”的高职校园文化主旋律。高职院校必须增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抓好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紧迫感、责任感,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丰富、拓展劳动教育实施途径,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高职劳动教育课程目标、主要内容及实施途径

2.1劳动教育课程目标

职业院校的劳动教育承载着培养合格建设者、接班人和开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双重任务[3]。当前职业教育实施劳动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明白劳动是人存在的方式,人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职业院校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劳动教育,帮助学生增强职业认同度和责任感,提高职业劳动技能水平,培育学生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技术技能的主动性。2.2劳动教育课程内容及实施途径职业院校应更加积极地把劳动教育融入素质教育、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教育的各环节,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和实践的全过程[4]。2.2.1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职业院校开设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16学时;主要围绕劳动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劳动、劳动能力培养、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动安全和劳动法规等方面设计。教学方式以案例教学加劳动实践,考核方式根据学生实际参与的劳动项目报告或劳动项目设计,按照基于课程内容制定的评分体系进行考核评价,也可以采用其他更能检验和促进课程学习效果的考核方式。2.2.2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职业院校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专业课教师在进行职业劳动知识技能教学的同时,依托项目化实训及实习,开展职业体验劳动和专业实践劳动,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参与真实的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感受劳动过程,体验劳动结果,培育学生勤劳敬业、团结合作、严谨细致的劳动态度。首先,以工业机器人技术、大数据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3个专业为试点,每个专业确定2门专业课,由课程负责人将劳动教育融入课程设计中,任课教师在课内外实践训练中至少分别开展生产劳动或服务性劳动项目1个,经过试点课程一轮教学实施后,进行专业课程劳动实践总结,对项目设计、实施及考核方案进一步完善后再扩大推广。2.2.3日常生活劳动及社会实践。由校企年级辅导员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向学生明确生活中的劳动事项和时间,组织学生持续开展日常生活劳动,加强过程指导和督促,培养学生劳动改变环境的习惯,提高劳动自立自强的意识和能力,纳入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日常生活劳动考核计入素质拓展学分。学生可以在校参加勤工俭学;也可以在寒暑假期间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感受职业劳动;学校和家长共同引导学生体验劳动改变生活,鼓励学生参加家庭劳动,在班会活动中分享劳动改变生活的事例。2.2.4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营造劳动文化氛围。学校团总支定期组织开展校内外公益服务性劳动,提供相关公益服务,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培育学生社会公德和爱国爱民情怀。学校要将劳动习惯、劳动品质的养成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组织师生在校园里观摩技能竞赛,学师工匠精神,传承企业劳动文化,领悟爱劳敬业的劳动精神。

3产教融合促进劳动教育实施的举措

产教融合因汇聚了校企优质资源,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使企业岗位需求与学校教学无缝衔接,真正培养生产一线懂技术、会操作、能管理的技术技能人才。产教融合的主要任务有“产学研创”,基于“产”办“学”,基于“产+学”办“研”,基于“产+学+研”办“创”,打通了从企业到高校,从生产、学习到研发的全链条,实现产业和教育的完美融合,最终形成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其中:产是通过劳动实现的,学中的实践包含和强化劳动教育,研是依靠劳动及理论研究中的感悟和积累,创是校企共育人才改革模式创新、成果创新,产教有机融合必然促进劳动教育。

3.1双元办学,三专培养管理共育学生劳动观

在学生进入职业学习初期,校企专职辅导员、专职企业技术导师、专职企业素养导师,“三专培养管理”共同实施职业素养教育。首先开展日常生活劳动教育,通过全方位、全时段的管理及落实职业素养教育中对劳动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劳动观,落实到对日常生活的料理中。日常生活劳动教育“有发动、有方案、有布置、有检查、有交流、有评价”,使日常生活劳动教育上升到职业高度,促进学生从职业萌芽催生对劳动的热情,用先进的企业文化、专业文化引领学生树立积极的劳动与生活观,弥补部分学生在成长阶段中劳动教育的缺失。辅导员通过指导学生撰写日常生活劳动总结报告或劳动设计,选出优秀或有特色的总结、设计在班会中分享,针对学生有体会、有感触的内容交流劳动经验、提升劳动技能、启迪思维。这些项目不局限于学校内,可以是学生广泛关注、了解或有兴趣的。如:洗衣服、做菜、宠物喂养、灯具清洁及维修、窗帘轨道及窗帘购买与安装、缝纫等。通过对想做的事进行学习设计,体现思维先行,提升劳动品质,这样的能力迁移到职业学习中是非常有价值的。在此基础上,学生会、团总支组织开展“净化校园环境我行动”“寝室卫生大比拼”等活动,让学生实际参与到守护校园环境的行动中,进一步加强校园劳动教育的渗透性。

3.2产教融合促进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研发

校企共建工程实践中心、各类型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引入生产性项目化案例,引入企业生产一线高技能师资,从硬件平台、产业项目、实践指导教师等多渠道拓展劳动实践资源。硬件平台能成为劳动教育的载体,产业项目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在编写校企双元活页式教材、工作手册式教材中融入劳动教育的理念和具体内容。学校对实践指导教师进行劳动教育的培训和强化,使其具有在专业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3.3生产劳动教育融入项目化课程中

校企联合办学的核心之一是将生产性项目引入到专业教学中,以项目化案例供学生学习。借助“劳动任务”实施专业实践教育,企业教师提供丰富、适用的指导。学生不再是像传统教育中完成作业,而是在专业学习中完成劳动任务。教师用劳动任务的评价方式作为考核要求,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体验生产劳动,课程考核部分实现变原作业考核为劳动成果性的产品考核,成绩计量从百分制变为合格与不合格评价。学习过程即劳动过程,使教学直观性显著增强,能调动学生最大化地主动参与,最大限度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如:二级学院针对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类专业的就业特点,依托合作企业优质就业资源,积极灵活地调整与优化培养目标,不断细化培养过程,从第4学期开始实施“因岗定人,因人定技”的分层分类小订单式培养,让学生在踏入工作岗位前就具备2~3个完整小项目的开发经历,用市场检验和评价项目成果,通过生产劳动服务实践提升专业技能。

3.4创新创业教育贯穿新工科人才培养全过程

新工科专业提倡重实践、跨学科,校企联合搭建服务性劳动的平台,全部专业都建有校内工作室。各专业对学生实行分层分类教育,从二年级开始,根据学生专业学习考核确定分级分类,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由浅入深的生产性项目,相应地安排服务性劳动项目。在校企教师指导下,工作室学生可以承接服务性劳动,提供服务产品,如:信息类专业学生经校企双元导师面试考核合格后,进入工作室技术服务团队,双元导师联合指导学生团队承接对内对外的各种信息技术服务和项目孵化,在YE工作室承接校内外音视频制作、软件开发设计,在DTO(在线数据技术)双创工作室,承接研发大数据信息技术服务项目;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群(包含工业机器人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医疗装备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专业)学生接受联合订单培养企业组织的智能制造产线核心能力培训后,在现代制造工作室参与智能制造设备改造生产服务劳动;机电专业学生承接产品加工制造及医辅产品制造,开展残疾儿童康复辅具、智能病患护理系统研制;汽车专业学生在汽车服务工作室面向校内汽车开展保养及维修服务等。融入职业教育专业技能的服务性劳动实践,培养提升学生的创造性劳动能力;对服务劳动开展增值性的过程评价,提升学生的自信、帮助其发现不足,及时改进提升。学校每年组织的、由企业冠名支持的学生创新创业作品产品设计大赛也为推出优秀作品产品提供了导向和激励,激发学生的创新服务意识,在劳动服务中孕育孵化创新产品。

3.5专业素养与家庭劳动、思政教育融合,互为促进

学生将专业素养应用于生活实践,并且让家庭劳动与思政教育融合,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倡导“一碗美食敬亲人”“自己动手美化家园”“家电安装维修”等敬老爱亲行动,用家庭中生活劳动成果感念亲恩,改善和美化生活,带给亲人关爱和享受,营造“爱生活、爱劳动”的和谐、奋进氛围。

4产教融合提升劳动教育的成效

4.1促进学生学习效果和职业素养同步提升

在学生接受劳动和慢慢喜欢上劳动的前提下,其劳动成果有助于提升社会及学生自我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托起学生的自信。运用好劳动体验对思想触动的深度,各种教育影响才会产生效果,提升职业教育的有效性。企业文化带给学生对质量意识、标准意识的影响和熏陶,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的不足,为提升劳动创造的价值而产生对劳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动力,学习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等职业素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2产教融合为劳动教育搭平台、引资源

让劳动与教育紧密结合,利用好劳动与人的密切关联,教师运用劳动对学生进行职业启蒙,因势利导,绝对不是用劳动惩罚学生,有效帮助学生树立劳动观念。校企双元育人的课堂教学中,以真实的生产项目任务驱动,在生产实践中,校企双导师指导学生,使学生有信心、有能力面对完整的生产过程付出自己的劳动,再将完成任务的成就感转化为自信心和职业荣誉感,通过职业体验,感受和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培育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借此消除因对专业课程学习产生习得无助感而放弃学习的痛点。

4.3完善劳动教育体系,促进校企共育人才目标的达成

融合校企资源,实施全方位劳动教育体系设计,新工科教育教学改革为劳动教育实施提供了课内课外实践渠道,能较好地体现劳动教育体系的连贯性、针对性,提升有效性,实现劳动教育的目标。

5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5.1劳动教育的考核评价有待完善

目前劳动教育的考核评价比较单一,应探索全过程、动态的多元化、多层次考核评价体系。多元化评价,即“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式多元和结果呈现多元”。评价主体多元即参与评价主体包括学生本人、教师、同学、家长、企业等;方式多元应包括笔试、面试、实操、调研报告、劳动项目设计等多样化的检测方法;呈现多元是指评价结果采取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学校主导完善劳动教育考核评价体系,实现从劳动知识、劳动技能等到劳动情感、劳动价值观、劳动习惯等的全方位、立体化评价,还可以运用学生喜欢的自媒体分享劳动过程和成果。

5.2劳动教育课程在各学历层次中需纵横贯通衔接

面对各学历层次,国家主导并统筹各学历层次劳动教育的纵向贯通衔接,高职在探索实施劳动教育的同时,形成承上启下、可持续开展的劳动教育实施方案[3]。横向中,具体实施时将劳动教育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劳动理论是行动指南;实践锻炼重在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真正有用的实际本领,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弘扬劳动精神,两者有机结合实现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的统一。

5.3劳动教育教学成果凝练及推广需要加强

在各学历层次广泛实施劳动教育过程中,会积累非常多的有效做法和经验,但是经过检验、可供推广复制的劳动教育教学成果暂时没有形成,推广方式主要依靠教材或任课教师经验积累等传统方式,推广面不宽,形成的共鸣不充分。职业教育工作者应注重凝练劳动教育教学成果,除了学校主渠道的教学环节,还可以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抖音、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推广,帮助学生可持续地增强劳动技能,激发和保持对劳动的热情。本研究旨在融合高职新工科办学中的校企力量,先行实践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借力产教融合促进劳动教育的深度实施,运用好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和功能,以培养学生劳动意识,提高劳动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实现。

参考文献

[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

[2]温云芳.校企双主体携手,共育新时代工匠[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0(01):44-45.

[3]周俊.发挥劳动教育的独特育人作用[N].光明日报,2020-03-27(11).

[4]李元敏.把劳动教育融入职教各环节[N].经济日报,2019-07-29(09).

[5]杨秋月.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如何构建[N].中国教育报,2020-06-09(09).

作者:王梅 单位:雅安职业技术学院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