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文化馆应如何做好民族民间艺术保护

文化馆应如何做好民族民间艺术保护

摘要】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宝贵财富积累,融合了民族特色和思想观念的一种文化形式,但在传承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同的挑战与困境。文化馆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保护与传承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是文化馆的重要职责。本文主要从开展普查工作、加强宣传教育、制定科学的保护与传承制度和加强推广交流等方面,分析了如何保护与传承优秀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

【关键词】民族民间艺术;传承;保护;宣传教育;推广交流

一、基层文化馆应广泛深入开展普查工作,为保护和传承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打下夯实基础

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的一大特点,就是大量蕴藏于民间,蕴藏于基层民众之中。因此,基层文化馆、站作为文化系统中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单位,对优秀民族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艺术也是文化馆工作的主要职责之一。作为基层文化馆,想要深入开展优秀民族民间艺术的普查工作,就必须先摸清辖区内的优秀传统民族民间艺术的家底,有针对性地统筹做好保护、传承工作,成立专门机构,抽调专人或聘请专家开展普查工作。在科学认定的基础上采取有力措施,使传承优秀民族民间艺术在社会中得到确认、尊重和弘扬。

二、基层文化馆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对保护、传承民族民间艺术工作的认识

要保护好民族民间艺术,要拓宽传播的渠道,最终目标就是要使民族民间艺术深入民心,并且走出国门,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作为基层文化馆的工作人员自身也应该有一个宣传教育、提高认识的意识。要真正认识到保护和传承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是凝聚民族情感、增进民族团结、振奋民族精神、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文化基础,对弘扬中华文化、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效保护相关资料及文献

中华五千年的优秀文留下了许多的古籍文献资料,它们也是民族民间艺术的物质载体,对其传承有这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经过主观人为的编篡、删修,以及因承载介质或时代、自然等因素造成减损流失,因此,对它们的保护刻不容缓。应当把它们放进收藏机构,做好登记工作,对缺页进行修补,请专人做好保护与管理工作。除此之外,还应当加强文化典籍整理和出版工作、推进文化典籍资源数字化,利用缩微、影印、扫描等现代技术,对各类古籍文献进行整理与研究,并以电子数据的方式提供使用。对特定的技能技巧进行“口传心授”之外的“物化”传承,包括运用录像、录音、照相、文字记录等手段形成的资料,也要妥善保管。

(二)组织开展学校教育活动

要系统地传播民族民间艺术,应该将其作为一门专门的课程独立于语文、历史等其他各科。另外,还要在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作为必修课程,由相关专业背景的老师进行教学与科研,提升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教育层次与质量,加大教育宣传力度。

(三)利用现代传媒向群众宣传中国优秀民族民间艺术

利用现代高科技传媒宣传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是其普适性宣传,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地方资源融入文学艺术、影视戏剧、服饰搭配、墙体或街面广告、公益宣传中,渗透在网络、报刊、广播、文化交流、旅游观光中,面向社会大众,重新唤起社会大众了解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的热情。通过这些媒介宣传,使中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能普及得更广。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一个民族深层文化基因的改变,必然带来民族个性的变异和扭曲以及民族特征的弱化甚至消亡。我们应该从对国家和历史负责的高度,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高度,切实做好民族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只有自身认识提高了,才能唤起我们的自觉意识,才能在工作中焕发出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地、切实地做好非遗保护、传承工作。

三、制定科学的保护规划、落实具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还必须要重视和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与培育

要正确处理好民族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开发与利用以及中央与地方、当前与今后如何对待。首要的是优秀民族民间艺术在得到及时抢救和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按照自身的规律得到有效的继承和健康的发展。传承人是民族民间艺术的重要承载者和传承者,传承人能否正常开展传承活动,能否有序传承、接替,直接关系到非遗项目的存续和消亡。因此基层文化馆、站一定要重视对传承人的保护,支持和帮助他们开展授徒、传艺、教学、交流活动,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传承活动中的具体困难。首先,可以公开部分传承人的资料信息,在社会上寻找传承人弟子,通过师徒双方自主选择的模式确定一批师徒结对,开展免费带徒、传授技艺,为优秀民族民间艺术传承后继有人提供有力保证。其次,也可以努力开展优秀民族民间艺术进校园活动,掀起未成年人传承传统文化热潮,把传承民族民间艺术精髓与加强未成年人文化艺术建设紧密结合。努力克服在传承中人为地加进现代元素,使之变成洋不洋、土不土的“四不像”,杜绝把保护和传承优秀民族民间艺术变成闹剧等错误倾向。

四、创新机制,加强异地交流,把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向外推广,打破保护与传承的困境

做好优秀民族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工作,还必须制定科学的保护规划、落实具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规划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优秀民族民间艺术保护、传承工作的成败。

(一)组织开展民俗活动

中国优秀民族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要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意识,创新机制,加强异地交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西为中用的原则。我们在保护优秀民族民间艺术中,政府或企业应当提供一定经费的赞助,以减轻百姓或民间民俗组织的经济压力;还应在民俗活动的规模、范围、形式、内容上不断延伸,不断扩大。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内容而显示出活力,形成街区、村落优秀民族民间艺术保护与产业文化良性运作的互动模式,这样它才具有文化保护空间的特性。

(二)使用互联网提高传播效果,加强异地交流

互联网时代被称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其无远弗届,不须特定地点,不须超大的空间,同步及时的传播特性,使其成为当下这个时空背景下推广民族民间艺术非常重要的选择。以往的民族民间艺术推广可能是一个展览、一场演出,或者一项活动,这些都只是点的效应。但互联网具有穿透性的整个面的优势,这一点没有任何载体可以比肩或取代的。所以,以何种形式包装与行销传统文化,是当下最大的课题。因此,让民族民间艺术用通俗的方法获得通俗的影响力,应该是互联网时代民族民间艺术重获新生的途径。由此可见,制定科学的民族民间艺术对外交流与保护传承工作规划的重要性。想要创新机制,加强异地交流,把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向外推广,就要打破保护与传承的困境。我们在制定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对外交流制度和方案时,一定要从实际规划出发,根据每个项目的不同情况具体分析,制定出有针对性的保护传承与对外交流制度和具体措施。把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向外推广,打破保护与传承的困境。西方文化中包含的科学精神、民主思想、法制观念等文明成果,我们应当将之吸收和消化,使之中国化,成为中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中浑然天成的一部分。

五、结语

中国的民族民间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传承和保护优秀的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使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得以延续,是一项重大、复杂、艰巨的工程。但当前,大多数基层文化馆在开展优秀民族民间艺术的保护、传承工作中都遇到一个共同的困难,便是缺乏专门人才和资金短缺,这确实需要引起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基层文化馆也要积极想办法,多层次、多渠道解决人才、资金问题;充分发挥各保护单位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多渠道筹集资金,组织全社会力量,共同守望精神家园,传承文化基因。此外,基层文化馆在民族民间艺术的保护、传承工作中,应正确处理保护和传承的关系,坚持民族民间艺术的真实性和整体性,在科学认定的基础上,采取有力措施,使其在社会中得到认可、尊重和弘扬,才能更深入持久地做好优秀民族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参考文献:

[1]罗争玉.文化事业的改革与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曹爱军,杨平著.公共文化服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3]金民卿.文化全球化与中国大众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朱博韬.论艺术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J].文化学刊,2015(1):129-132.

作者:林静 单位:广西梧州市万秀区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