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恢复时期乌兰夫牧区经济思想的实践

恢复时期乌兰夫牧区经济思想的实践

本文作者:王富强 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蒙绥地区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和乌兰夫的领导下,按照民族特点、地区特点和生产特点,坚持从实际出发,稳步地进行了牧区的民主改革,确立和巩固了新民主主义的生产关系。制定并实施了发展畜牧业的各项方针政策,采取了一系列增畜保畜措施,使蒙绥地区的畜牧业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恢复与发展,并有许多新的创造,取得了旧中国根本可能达到的重要成就。

一、从实际出发,实现了畜牧业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

1952年底,蒙绥地区胜利地完成了恢复和发展畜牧业的艰巨任务,牧区从经济停滞萎缩和濒于破产的苦难之中,经过重大的变革和建设,出现了蓬勃发展的生机。牲畜头数大大增加,畜牧业产值大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畜牧业的发展对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畜牧业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一个最突出的标志是畜牧头数的迅速恢复和发展。据1979年《蒙古荐》记载,当时的内蒙古中、东部地区,有大牲畜和羊520万头,至1936年抗日战争前夕下降为440万头,1946年又降至360.5万头。而从1946年至1949年,仅用三年的时间,既已恢复到抗日战争前1936年的水平,达到471.2万头;1950年又恢复到1919年的水平,达到537.47万头。从1947年至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结束,大牲畜和羊从360.5万头发展到791.32万头,6年增长了1.19倍,平均年增长14%。发展较快的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从1947年至1952年大牲畜和羊从69.90万头发展到167.99万头,增长了1.40倍。绥远省1949年有大牲畜和羊476.17万头,到1952年发展到753.83万头,三年增长了58.31%,平均每年增长16.5%,阿拉善盟和额济纳旗1949年有大牲畜和羊35.67万头,1952年发展到56.75万头,三年增长59.09%,平均年增长16.7%。到1952年牧业年度,蒙绥地区共有大牲畜和羊1601.9万头,生猪174.2万头万口,分别比1949年增长62.9%和28.8%。

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全国正处在伟大的解放战争时期。内蒙古最为革命根据地,在国民党的封锁和围攻的状况下,既要积极参加和支援人民解放战争,又要保证解放战争的物质供应。特别是作为解放区唯一的畜牧业基地,责无旁贷地要以大量的牲畜和畜产品支援前线。据不完全统计,1948年和1949年,自治区向东北解放区提供肉畜18.2万多头,鲜蛋180万公斤,羊毛129万公斤,皮张39万张。作为农区的哲里木盟,支援前线牛、羊肉1.6万公斤,草料4.2万斤。1950年至1952年间,蒙绥地区向国家提供各类牲畜69万头,鲜蛋1000多万公斤公斤,毛线1970多万公斤,皮张109万张,支援了国家经济建设。畜牧业产值有较大幅度增长,1947年到1949年,蒙绥地区畜牧业产值从0.97亿元(按1957年不变的价格,下同),增长到1.22亿元,两年增长了25.97%,平均年增长12.1%。1950年至1952年,蒙绥地区畜牧业产值从1.22亿元增加到1.87亿元,三年增长了53.27%,平均年增长15.3%。1952年,蒙绥地区的肉类总产量为5.5万吨,其中牛肉1.05万吨、羊肉1.15万吨、猪肉3.35万吨,奶类产品35.75万吨,鲜蛋产量1.93万吨,绒毛产量0.66万吨,各类皮张产量170.36万张。

畜牧业经济的迅速恢复与发展,使各阶级人民生活状况发证了显著变化。据新巴尔虎右旗的调查,从1948年到1952年的四年间,无畜的赤贫户的比重,从0.22%下降为0.07%;占有210头畜牧一下的贫苦牧户的比重,从2.87%上升为8.97%。牧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是贫苦牧户的比重大大减少,中等牧户的比重迅速增加,富裕牧户和牧主经济也有一定发展。据统计,牧区平均每个牧民占有的畜牧数,已从1946年的27.4头,上升为1952年的52头。牧区群众生活通过生产的恢复与发展进一步得到改善,以1948年群众的购买力为100,1950年上升为460,增长了3.6倍。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1951年那达慕大会的交易总额达到43万元。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亮了草原,驱散了旧时代的凄凉。带来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二、抓住牧区经济社会的主要矛盾、完成了牧区的民主改革

早在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内蒙古解放区就进行了民主改革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绥远省牧区和阿拉善旗、额济纳旗也相继进行了民主改革。牧区民主改革的胜利完成。改变了旧的社会经济形态,建立起新的生产关系。牧区民主改革的胜利完成,是内蒙古几千年历史上一次翻天覆地的社会大变革。他从根本上废除了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特权。摧毁了在草原上盘根错节的封建制度的根基。使长期遭受王公贵族和牧主阶级残酷压迫和剥削的广大牧民翻身做了主人,加强了工农联盟,解放了牧区生产力,有力地促进了畜牧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民主改革的稳步进行,不仅废除了封建特权,建立了民主政权,巩固了社会秩序,而且为生产政策的贯彻提供了保障。这样就解放了被封建制度所束缚的生产力,指出了牧区发展方向,稳定了人心,给畜牧业生产的稳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此后,在乌兰夫的领导下,为了进一步发展畜牧业生产,内蒙古党委和政府在1949年、1950年提出试行推广牧民间的互助组织,适当组织牧民间的生产合作的政策,这项政策有效解决了牧区劳动力不足和生产工具缺乏的困难;1951年又提倡定居游牧,并继续制定了在半农半牧区“保护牧场,禁止开荒”的政策,纠正了一部分干部轻视牧业生产及个别地区重农轻牧的偏向,从而为解决农牧矛盾提供了基础;在税收政策上采取了轻税政策,使牧民得以休养生息;在商业贸易方面则在牧业区普遍建立了国营贸易公司,组织了供销合作社,牧业产品的价格得到空前提高;实行了国家扶助,组织工农牧业互助支援,发放牧业贷款、救济粮食,发展商业,缩小工农牧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提高牧民的购买力,从而使牧民的生活有了初步的改善;开展爱国增畜保畜运动、奖励劳动模范和政治教育,提高了牧民的爱国生产热情;积极组织牧民防灾、打狼、打草、搭盖棚圈,并设立兽医机构,防止牲畜疫病,加强了牧区抵抗自然灾害的力量。由于制定和采取这些政策和措施,大大改善了牧民的生活,提高了牧民生产的积极性,使处在衰退之中的内蒙古畜牧业得到迅速恢复与发展。1949年全区牲畜总头数比1947年增加了13.6%,超过了1936年的牲畜总头数,到1952年,全区大畜和羊达到1593.8万头,比1947年的841.8万头增长89.1%,牧民生活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和改善。

三、遵循牧区的经济规律、变革和改组了牧区的经济结构

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牧区的经济结构经历了重大的变革和改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彻底破除封建主义生产关系的同时,逐步建立起以国营牧场经济、个体牧民经济、牧主经济、互助合作经济为主要结构是完全适合牧区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的,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它有力地促进了这一时期畜牧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国营牧场经济方面,到1952年,蒙绥地区的国营牧场从无到有并逐步发展。这些国营农场经济虽然规模不大,在整个畜牧业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小,但它却显示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无比优越性,特别在良种种畜的生产当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在畜牧业的经营管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向国家提供优质牲畜和畜产品等方面。都起到了应有的带有和示范作用。

个体牧民经济方面,到1952年,分散的个体牧民经济,在牧区国民经济中一直占有很大比重。据粗略调查,个体牧户约占牧区总牧户的90%以上,是牧区经济的主体。牧区向国家提供的畜牧和畜产品,绝大部分是个体牧民生产。牧区民主改革后,广大牧民摆脱了对封建阶级的依附,生产水平和生活水平都有明显提高:一方面,他们有强烈的发展生产、勤劳致富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他们的经济条件十分脆弱。生产手段落后,资金短缺,技术水平低下,又阻滞着生产的进一步发展。畜牧业互助合作经济方面,民主改革后,在牧区中最重要的变化,。是个体牧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互助合作运动,在大海的小生产中,产生了社会主义经济的萌芽。1952年,蒙绥地区已组织起牧业互助组和农牧互助组3800多个,试办了两个牧业生产合作社。参加各类互助合作组织的牧户,约占全区总牧户的20%左右。由于互助组实行了集体劳动和对畜牧业及某些生产资料的集中管理。

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牧民单干时劳力不足和生产工具缺乏困难,也可以依靠集体力量战胜自然灾害。但是,互助组仍然是以个体经济为基础的生产组织。牧主经济方面,在牧区民主改革运动中,按照党的民主改革总方针保存了牧主经济,由于执行了“不斗不分,不划阶级”和“牧工牧主两利”政策,牧主经济也得到了发展。1952年,牧主占牧区人口1%左右,占牧区牲畜不到20%,牧主经济在牧区畜牧业经济中占有一定比重。它对于畜牧业生产的恢复发展是有力的。但随着广大牧民生产的发展和生活的提高,给牧主经济的继续发展已经带来困难,如劳动力不足、雇工困难。四、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把畜牧业战线初步建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为适应畜牧业恢复发展的需要。

畜牧业体系的建设被摆上了重要位置。自治政府一成立。便于1948年11月组建了农牧部,由农牧部的牧业处主管全区的畜牧业生产。随之各盟都分别组建了畜牧(农牧)处,旗县组建了畜牧(农牧)科,形成了规范的畜牧行政管理体系。1950年以后,蒙绥地区从上到下地逐步建立起兽医防治机构。1952年,建立起全国唯一的培养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才的高等学府—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同年,自治区和绥远省有兽医防疫队。盟有家畜防疫站所或兽医工作站,旗县有兽医工作站,在部分地区的苏木、乡还有基层兽医防疫机构,形成了覆盖全区的兽医防治网络。这些兽医防治机构,也兼管畜牧技术的推广应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家畜改良机构虽尚未形成体系,但已在重点地区建有配种站30多处,为以后家畜改良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初步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