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区块链技术论文范文

区块链技术论文全文(5篇)

区块链技术论文

第1篇:区块链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学术期刊出版区块链版权保护

1学术期刊转型升级中的发展瓶颈

作为知识传播的关键环节,在信息技术革命的冲击下,学术期出版面临着升级转型。学术出版包括学术期刊出版和学术图书出版,虽然学术期刊出版在学术出版领域比重有限,但学术期刊的文化传递功能和社会思潮影响力是其他舆论介质无法替代的[3]。从目前来看,制约传统学术期刊出版发展的主要瓶颈是:科研诚信困难和协作效率低下。

1.1科研诚信困境

近年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由学术不端行为特别是剽窃、造假等引起的科研诚信问题层出不穷,并屡屡引起各界激烈讨论和反响,成为社会和学界关注的热门话题。从在国内引发巨大争议的某电影学院博士学术不端事件到席卷国际学术界的小保方晴子造假事件,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传统学术出版模式在科研诚信上的短板。传统学术期刊出版业一直以来都充斥着关于版权、内容及其来源的真实性和可信度的争议,并且经常要和剽窃科研成果进行斗争。基于传统出版模式的学术不端行为具有长期隐蔽性,剽窃来的文章很难被立即发现。这不仅会减缓科学进步,还会破坏科学的核心价值。

1.2协作效率低下

传统的学术期刊出版生态链是不透明的,内容的创造者、同行评审人员、出版商、研究机构、资助机构、内容的使用者之间充满了壁垒,这其实违背了科学研究在协作和交流中前进的特性。学术期刊出版对质量把控的高要求、层层壁垒的协作模式和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都造成了整个行业的低效率。研究人员对学术期刊出版的低效也十分了解,根据2013年开放获取网站Rubriq的一篇报告,每年学者们需要花费共计350万个小时在那些被拒绝接收的论文上,如果加上研究者们等待稿件被拒通知的时间,总耗时显然还要再增加好几倍。[4]冗长的同行评审过程被认为是延缓学术期刊出版的主要原因。目前使用的同行评审工具不仅耗费时间,而且无法检测重复研究和学术不端行为。此外,由于评审专家的匿名性,相互之间无法交流对稿件的评审意见,无法形成一致的修改意见反馈给作者。不透明的同行评审过程还容易造成诚信问题。2017年由于同行评审造假,来自中国的多达107篇文章从德国施普林格(Springer)出版集团旗下杂志撤稿。[5]

2无缝链接的学术交流——基于区块链的学术期刊出版创新路径

区块链技术可布局学术期刊出版的分配资金、研究合作、评审发表、传播引用等各个环节。本文结合区块链的特性,借鉴其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情况,探索其与学术期刊出版产业的结合并突破发展瓶颈的路径。

2.1区块链:以技术保障诚信

区块链其最核心的价值是改变了现有的信任机制。信任的建立将不再依赖于强大的第三方,而是通过计算机代码,基于智能合约和信任协议。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分布式记录和存储。区块链记录了全网、全过程、全交易的数据,并且所有数据被全网所有节点所共同拥有。区块链上的每一个节点都可以访问整个数据库及其完整的交易记录。交易数据或者信息不被任何一方所控制。每个参与节点均拥有数据副本,任意节点的数据损坏或者异常都不会影响整个数据系统的运行。[6]区块链的每个新区块都包含一个哈希指针。当新数据写入区块以后,会生成该数据块的哈希指针,我们可以把这个指针理解成该数据块的指纹,用于链接下一个数据块和实现校验,由系统中所有参与的节点共同认定记录的真伪。因为加密哈希函数的特性,所有的区块都是紧密相连的。对任一区块链的哈希指数改变都会影响整个区块链的数据。正因为如此,区块链被认为仅添加、不可篡改,并且透明可溯源。学术期刊出版业对于诚信的高度要求成为区块链技术的完美应用场景。区块链技术是一项以技术保障诚信的创新。学术交流无疑会受益于将每次提交、引用、编辑、评议和出版的明确时间戳记录在区块链里。区块链可对每次学术研究和行为进行确权,为成果提供不可篡改的数字化证明。当作者将自己的研究数据和文章上传至区块链平台以后,这个学术成果的名称、权利人和登记时间等核心信息将生成唯一对应的数字块指纹,并将数字指纹封存于不可篡改的区块链数据中,实现版权信息的永久存证。之后,不管谁抄袭或者转载了这部作品都可以被轻易追踪。可追溯的数字化证明,大幅度降低了学术不端的风险,也降低了因知识产权纠纷而产生的人力与时间浪费。学术期刊的同行评审过程无疑可以得益于区块链兼具透明性和匿名性的技术特征。在区块链环境下,任何有权限访问系统的用户都可以看见链上的所有信息和记录。每个用户在区块链上都有一个独特的身份认证,这个身份认证是长达30多个字符的数字地址。加密算法允许对同行评审的身份进行验证,但仍然保持其匿名性并将评审内容永久储存。在区块链上,任何对文章的评审和对数据的检验都可以被加盖时间戳,这将有效实现版权追溯,鼓励学术分享与合作。此外,这项技术的衍生作用是可以更加高效地收集研究人员、研究团队和学术机构的科研绩效,从而使学科评估、专业排名等环节更加可信。英国技术研究公司数字科学(DigitalScience)于2017年11月在伦敦和波士顿《区块链研究报告——学术交流新范式展望》(《BlockchainforResearch:PerspectivesonaNewParadigmforScholarlyCommunication》),报告把视线聚焦在区块链对诚信问题的解决上,认为区块链带来的技术革新对学术实践会有积极影响,区块链的技术潜力可以延伸到解决学术交流危机和减低信任成本。[7]报告强调了区块链技术怎样触及学术交流中的许多关键方面,如透明度、开放科学和重现性。国际STM出版商协会的标准和技术负责人EefkeSmith对区块链技术持有肯定而谨慎的态度,他认为学术出版界目前正陷入自身的一系列信任危机中,虽然学术出版系统目前仍然很强大,也可以提供高效的基础设施,但是区块链技术在解决学术出版信任危机方面大有可为。[8]

2.2区块链:无缝对接的高效平台

区块链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学术诚信,同时可以使内容创作者、同行评审专家和内容使用者打破壁垒进行直接沟通。区块链的分布式结构带来的双向链接系统,让我们有可能在不依赖第三方的情况下计量链接的使用情况,并通过智能合约让使用知识内容的用户向作者自动实时付款,对整个知识经济产业都将造成巨大影响。智能合约(smartcontracts),本质上是运行在区块链上的一段代码,具有透明可信、自动执行、强制履约等特点,由尼克•萨博(NickSzabo)于1994年发明。[9-10]在加密货币或可编程支付的概念出现之前,智能合约并没有发挥出多大的作用。在区块链的背景下,当触发合同协议的预编程条件被满足时,智能合约可以触发自动付款和其他相关行为,这使验证和交易数字资产变得十分便捷。[11]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结构”“共识互信”“可内设智能合约”等特点基于公共账本打破了各协作主体的信任不对称,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智能合约和代币经济模式构建了一个去中介的利益共同体,将知识内容的创建者和使用者无缝对接,从而打破壁垒,减少中间成本,提高协作效率、优化知识传播的过程。例如,同行评审环节可以通过区块链得到极大的优化。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约有1/3的研究成果可以复制。[12]在区块链协议中纳入智能合约和基于加密代币的激励措施,可以对包括同行评审、验证数据有效性、检测实验可复性等任何形式的学术活动进行有效激励。此外,出版业对科研人员研究方向的影响过大,反而会对科学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例如,普遍存在的出版偏见使大量带有负面结果的论文未能发表,这可能对科学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出版那些进行相同假设的研究成果,也会导致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而区块链带来的无缝对接平台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目前为了发表而进行科研的现状。总部设在维也纳的区块链项目Scienceroot致力于创建一个透明、高效的平台,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该平台研究成果、申请资金和参与同行评审,在研究领域作出贡献。该项目还发行“科学代币”用于奖励任何形式的科学贡献。该平台的三个要素分别是:分散的开放式访问协作平台、基于代币经济的激励机制和基于区块链的《科学根源杂志》(《SciencerootsJournal》)。无论实验结果如何,所有科学成果都可能被公布和奖励。这很好地改善了目前许多科学家为迎合出版商口味而进行科研的现象。在优化协作关系,提高市场效率的基础上,区块链还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可以展现科学家的整个研究思路和所有成果。总部位于波士顿的区块链项目Artifacts认为科研成果应该不仅限于最后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Artifacts不仅基于区块链技术整合学术论文,还整合传统学术期刊出版系统中通常不发表的、关于科学研究的所有内容,包括数据集、研究设计、手稿、同行评审内容以及文章发表后的评论。

3区块链技术的重点、难点

3.1传统学术期刊出版商对新角色的适应

虽然学术期刊出版商目前对区块链持积极态度,他们发现区块链可以帮助他们改进日常工作流程,特别在有多种期刊和海量论文需要管理的时候,区块链可以显著提高工作效率,明晰知识产权归属,便捷管理数字版权。但从理论上来说,区块链学术平台的开发,有可能消除学术期刊出版业中间商的角色。新型的学术交流平台允许作者上传内容、设置价格,之后分发内容,甚至无需出版商就可以完成学术期刊出版的整个流程。传统的学术期刊出版商可能将会失去对科研成果传播的垄断权,如何在这个过程中重新找到自己的商业模式和价值体系将是推行区块链学术期刊出版平台的难点。传统的学术期刊出版商可能将侧重于提供编辑和同行评审等服务,作为重要的内容过滤机制为科研成果的质量把关。

3.2技术不足、成本高昂和缺乏监督体系带来的挑战

作为一个新兴技术,区块链依然面临行业标准缺失、底层技术不成熟等问题。当我们将现有的学术期刊出版业务框架转移到区块链上的时候也涉及大量的成本。区块链产业发展还面临政策和法规空白,针对区块链和智能合约的法理性仍然不能得到确认,特别是基于区块链的通证经济模式,需要特别考虑其监管和法律风险。目前,大多区块链项目仍然在概念或起步阶段。区块链技术的许多理念和解决方案都建立在Science2.0、开放存取、开放数据、开放同行评审的倡议和想法之上。区块链的分布式结构、智能合约和代币经济将这些想法提升到新的水平。然而,虽然学术界肯定了区块链技术的潜力并表现出了热情,但区块链的落地运用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每个学科、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特性和不同的痛点,我们不能依赖一项技术来提供一个万能的解决方案。区块链到底可以对学术期刊出版界带来怎样的影响和革新还有待观察。

4结语

第2篇:区块链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媒体融合;科技期刊;版权保护;数字版权;区块链技术

2019年1月25日,率中共中央政治局同志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这一主题,举行第12次集体学习,明确提出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重大任务。同年10月29日在深圳举办的“2019媒体融合发展论坛”上,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许正中[1]也指出,推动媒体深度融合,激发了媒体的生产力、创造力、影响力。融合发展是一道必答题,也应该成为媒体的一个加分项;它不是应时之需,而是命脉所系;不是跟风之举,而是发展之要;不是短期之为,而是长远之谋。如何实现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科技期刊界就此进行了大量探索,主要体现在:1)新媒体手段扩大了期刊传播范围,提升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如建立期刊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及加入网络数据库等[2]。2)新媒体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与传统出版形成优势互补,增强出版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如通过扫描论文二维码获得程序代码、实验原始数据、实验过程小视频及研究团队介绍等增强出版信息[3];通过微信平台为用户提供相关研究领域资讯、论文及会议信息等多元服务[4];通过社交平台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采访或研究概要等[5]。3)建立期刊集群平台以提升期刊质量与影响力,如《中国激光》杂志社创办的“中国光学期刊网”汇聚国内光学界49种期刊,经过10多年的经营,其文献浏览和下载量已位居世界光学专业网站前列[6];中国知网基于70种高校文科类学术期刊建立联合编辑部,合力创办的《马克思主义学报》《文学学报》《历史学报》等12个网络专题期刊,在学界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得到教育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7]。然而,在媒体融合进程中,许多编辑部都面临着体制限制、机构规模小以及缺乏精通媒体融合专业人才等问题,有些为了尽快走上媒体融合道路,扩大期刊传播影响力,存在免费向新媒体提供内容的现象。媒体融合,内容先行,内容是媒体信息的生存之道、生命之根。科技期刊的显著优势在于拥有大批高质量的学术内容,其宝贵的学术价值需要利用版权政策和技术加以保护。此外,媒体融合为传统媒体注入大量“新元素”,加之网络资源获取便捷,导致原有版权保护的内容、范围、手段及技术已远不能满足现实需求,侵权易、维权难的问题日益凸显。本文就媒体融合过程中,科技期刊面临的一些版权问题进行探讨,并对此提出些许建议和解决办法,以期强化科技期刊编辑人员在媒体融合新环境下的版权意识,处理好版权保护与扩大期刊传播力之间的关系,促进版权服务于媒体融合发展。

1媒体融合环境下科技期刊面临的版权危机

1.1版权制度落后

媒体融合得益于大环境的扶持,2014年8月18日中央提出《关于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及数字技术、信息传播技术的变革在最近7年中发展迅猛,但变革中也导致与版权相关的挑战不断涌现。我国现有的版权制度,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于2010年2月26日第2次修订后一直沿用至今。著作权法是为调整作品的著作权人和作品的传播者、使用者之间的各种法律关系而制定,达到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发展与繁荣的目的,而目前的著作权法亟待完善,以适应媒体融合发展下的时展。有时人们费尽心思想出一个好的媒体融合产品,却因为版权问题难以实现,如2004年谷歌公司推出了数字图书馆计划,本意是希望读者可以通过这个数字图书馆更方便、低廉地阅读全球图书,但由于版权原因,在推行的第2年,谷歌公司就以不尊重版权为由被提起集体诉讼,在随后的几年中,起诉谷歌的版权案件仍然层出不穷,无休止的诉讼使其筋疲力尽,数字图书馆计划到现在仍未实现。因此,现今的版权问题已成为阻碍媒体融合的瓶颈因素,要想尽可能减少版权保护冲突,就必须加快版权制度的创新,保证其调整能符合新媒体特征的价值导向[8]。

1.2侵权的成本低、技术手段高、认定难

在传统媒体时代,虽说侵权内容的复制成本很低,且尚需对内容载体进行复制,如盗版书的印刷过程,而在新媒体时代,侵权几乎零成本,内容载体的复制仅通过几次鼠标点击完成复制、粘贴,或者设置网址链接即可,这直接侵害了著作权人的复制权,属于直接侵权,也是主要打击的侵权行为。孙婧等[2]通过对29种神经病学及精神病学类核心期刊在媒体融合出版过程的数字版权保护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网络数据库运营商,还是在期刊官网上的文件,均未进行加密,仅万方数据库及超星数据库在文件内植入了数据库名称和水印等,但使用者仍可以对文字进行复制,大大降低了侵权的难度和成本。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使媒体融合后的侵权成本降至极低,还导致侵权认定难度的增加,侵权行为更为隐蔽,对于侵权属于直接侵权、间接侵权或是部分侵权的认定更为困难。刘政[9]在研究如何打击利用P2P技术的盗版小网站时现身说法,说自己有近半年时间和技术人员一起工作,因为他需要把P2P服务器的建设、整个小网站的建站程序和模式等技术问题搞清楚,而后再将这些技术流程变成法律实务,向司法机关阐述。可见,新媒体时代若想把侵权问题推进到实务司法层面,精通法律远远不够,还必须了解表象背后的技术特征。互联网时代知识共享已成为主流,以知乎为代表的知识共享平台广受欢迎,但知识共享并不是把别人的内容拿来无偿分享给大家。如果有人把从付费数据库或者期刊网站下载的论文拿到共享平台分享,这实际上已经构成了对数据库及科技期刊的侵权,相关侵权行为要根据实际情况归类于直接侵权或部分侵权。只有让权利人的权益受到保护的分享才能称为知识共享。近年来,甚至还有人通过“洗稿”方式进行侵权,即先去掉学术论文的作者信息,将论文转至某个论坛,再从论坛转至知识共享平台,其侵权方式隐蔽,给侵权认定带来很大困难,属于以间接侵权方式隐藏事实上的直接或部分侵权行为。科技期刊在媒体融合后的版权客体已不仅是大量的学术论文,还包括微信、微博及期刊平台上出版的各种形态的作品,版权本体(4种人身权和13种财产权)之间的边界变得模糊,这都使侵权认定变得更加困难。

1.3版权价值评估难

版权是媒体拥有的重要无形资产,体现在版权交易时产生的经济效益。美国将报刊、书籍出版业、电影电视制作等可以创造版权作品的产业归为第一类的核心版权产业,其对版权产业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无形资产的价值难以准确评估,与电影、电视等大额版权交易相比,科技期刊论文属于小额的版权作品,交易需求明晰,其版权价值甚至可以通过数学模型估算,交易过程一般通过第三方的版权中介组织完成。媒体融合过程产生了除学术论文之外的多种形态作品,第三方机构在版权价格评估方面依赖于可靠的受众反馈数据,如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和被引用率等[10],新形态作品的真实反馈数据难以获得,直接导致其版权价值难以估计。目前科技期刊的版权交易量不大,媒体融合导致的版权价值评估难问题尚不突出,但从长远来说,随着媒体的深度融合,这个问题不能被忽视。

2媒体融合产生版权问题的解决途径

2.1著作权法的修订建议

媒体的出版环境距离著作权法的第2次修订(2010-02-26)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著作权法的修订势在必行。经过10年酝酿,2020年4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简称《修正案草案》)正式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并公开面向社会公众征集意见,这标志着著作权法第3次修订正式启动[11]。《修正案草案》中将“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方法创作的作品”改为“视听作品”,扩充了著作权客体,以期对媒体融合所产生的一些新形式作品的著作权进行保护;明确了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开展著作权行政执法的法律依据,以期更好地规范著作权集体管理行为;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显著提高违法成本,对侵权和盗版行为产生更显著的警示作用。此外,国家版权局副局长阎晓宏[12]对著作权法的重要制度也提出以下建议:1)关于合理使用制度,建议明确国家鼓励权利人为传播和便捷使用,放弃财产权并纳入合理使用,并对合理使用概念进行定义;2)关于法定许可制度,建议在网络传播中对某些单独难以行使权利的作品实行法定许可制度,同时需要国家确保在网络中实行法定许可的作品,根据其传播情况,能够获得合理报酬。

2.2通过技术手段增强数字版权的管理和保护能力

传统用于科技期刊的数字版权管理(digitalcopy-rightmanagement,DCM)技术包括数字水印技术、数字指纹及加密技术等,其更多的是在内容保护方面发挥作用,即防止他人浏览、下载以及复制内容,针对以侵害复制权为特征的直接侵权行为具有约束作用。由于版权保护不仅针对内容本身,还在于版权相关的各项具体权利,因此,传统的DCM技术远远不够。媒体融合中的版权问题无论归属于直接、间接或部分侵权类型,其本质大多由数字技术应运而生,通过技术解决最为便捷,区块链技术为数字版权保护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新思路。区块链是一种底层应用技术,其本质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去中心化账本,任何发生于同一区块链系统的交易都会被记录在该区块链上,不可篡改。某个时间的修改信息形成一个区块,并盖上时间戳,形成节点信息。某个节点的数据更新可通过P2P技术使网络中所有节点的信息同时更新,任何一个节点都有一份完整备份,保证系统信息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智能合约自动执行事先制订好的合同内容,不必通过第三方认证或监督合同的执行情况。区块链技术的特点与媒体融合环境下的版权保护需求高度契合。1)区块链的时间戳和哈希算法技术,保证作品在产生之时就被记录,明确了著作权的产生时间和权利所属,若发生侵权纠纷,依靠分布式存储技术即可追踪作品的侵权人及侵权行为。在作品流通过程的每个时间节点均有相关的信息及时间戳,记录了作品的著作权和交易信息,应用区块链技术可实现作品全生命周期的可追溯。2)区块链中信息块可相互验证,每个节点都包含了一份完整的信息,其中某个区块的损害不影响全网运行,新增加的节点信息需与全网中其他节点核对,只有得到绝大多数节点的认证才会被加入到区块链中,节点信息的篡改需要同时控制系统中至少超过50%的节点,考虑到区块链中节点数目的庞大,这种情况几乎不可能发生[13],因此,也就保证了区块链上信息的安全。3)不仅局限于学术论文这一种形式,区块链技术还可以实现媒体融合过程中所产生各类作品的著作权保护,如音频、视频、图片及原始数据等内容,均可以通过智能合约与时间戳技术形成一个区块,其与使用都能被有效追踪,有效扩充了版权保护的客体种类,便于确权及维权。4)著作权人通过智能合约可以事先划定版权转移过程中可以分发给其他人的权限,数字版权监管可以确立以用户点击次数为收费标准的盈利机制[14],以促进版权评估和交易的规范便捷进行。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弥补媒体融合过程中传统著作权保护方面的不足,有效解决了侵权易、维权难的问题,对于产生的各类新媒体形式作品的著作权归属明确,可以有效保护著作权人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应用区块链技术的版权交易过程更加清晰与便捷。自2019年2月15日起施行的《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为区块链信息服务的提供、使用及管理等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依据。2019年11月26日的《媒体大脑3.0融媒中心智能化解决方案》,以区块链技术和AI审核为显著特征,平台嵌入的区块链版权认证工具可以从源头解决盗版、洗稿等问题,有利于优化内容市场,促进内容交易市场的形成与完善[14-15]。相信用不了多久,用于科技期刊的类似产品也会被开发出来,以适应媒体融合过程中的版权保护新环境,解决版权保护中产生的新问题。

2.3增强编辑自身的版权保护意识

媒体融合过程中,传统媒体更多被认为是一种落后媒体,大量新媒体的涌现迅速占领市场,传统媒体受到很大冲击。但是传统媒体所拥有的大量高质量内容,正是媒体信息生产的生命之根,期刊编辑在新旧媒体的融合过程中,要理性看待这种新旧媒体之间的差异,牢固树立版权是媒体生存和发展根基的意识,如果期刊的版权都得不到保护,那么经济与精神利益必将受到损害。我们认为期刊编辑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增强版权保护意识和力度:1)深入了解科技期刊媒体融合的途径,认真思考其中可能出现的版权保护漏洞,通过版权管理制度或者技术手段加以规避。2)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侵权投诉系统。目前各大网络平台(如腾讯微信、新浪微博及百度等)均已建立较为完善的侵权投诉系统,具有投诉步骤简便、过程透明及处理高效的特点,投诉内容一经审核为侵权,平台自动依据审核结果进行处理,净化内容环境。3)建立科技期刊版权保护联盟。我国科技期刊编辑部大多具有弱、小、散的特点,面对侵权发生时易处于弱势地位,建立科技期刊版权保护联盟有利于整合资源,壮大力量,集中话语权,提高维权的成功概率。4)科技期刊可通过授权方式,要求新媒体必须依法尊重所传播内容的复制发行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并通过利益共享与新媒体合作,利用新媒体优势实现科技成果的高效传播。

3结束语

第3篇:区块链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区块链;家政服务;应用前景

一、引言

在《北京市区块链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中有提到金融服务、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等多方面发展目标。事实上,自2020年以来多地政府相继区块链相关政策文件,鼓励区块链产业蓬勃发展。当前正值数字变革的高潮之时,由于疫情的影响,数字化生活已经渐渐变成人们的习惯,政府治理、社区管理的运作机制都在逐渐数字化,更不用说数据对于企业经营行为的重要性。但在此前,区块链较多地应用在金融领域,而在这其中区块链技术在家政服务行业中也应该有其大展身手之处。

二、区块链

(一)区块链技术相关介绍

区块链是一个共享数据库,存储于其中的数据或信息,简单说就是将原先数据库的中心转换为多个区块,然后将其用链条的形式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去中心化的信息网络,具有“不可伪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开透明”、“集体维护”等特征。当然,在运用区块链技术与其他产业结合过程中,应该对其有一个正确认识,包括其内核、运转、实施和推广等。

(二)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家政服务的优势

1.区块链技术研究蓬勃发展在区块链技术研究方面,相关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中国知网、万方和智慧芽全球专利数据库等发表的与区块链相关的论文和知识产权数量也在不断增长。如下表1所示。近五年来在中国知网和万方期刊上发表的有关区块链技术研究论文不断增加,智慧芽全球专利数据库相关知识专利件数也是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由此看出,区块链相关理论依据在逐渐完善,通过更深入调查,区块链技术与各个行业的应用研究也不断增加。另外我们可以看出区块链技术在其他行业中应用研究起于最近五年间,但是其发展前景很好,这些与实际行业结合的研究经验对于区块链技术在家政服务中应用具有很大借鉴意义。2.发展前景优势可以明确的是公共危机对于传统服务行业收到的冲击远大于新兴行业,以家政服务业来看,2020年年初,短短几个月之内,家政服务业就受到极大打击,营业收入直线下降,家政人员大部分在家无法参与工作,而社会大众对于家政服务的需求也不断降低。相对于对传统行业的考验,与区块链技术有关的新兴行业则迎来了一个巨大的机会。因为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线下家政几乎面临着绝迹的情况,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更多研究者将关注点放在了寻求线上技术的突破上。区块链技术具有的信息共享,公开透明等特点,很好适应了需要关注公开信息来做到更好发展的行业。3.相关政策支持区块链技术作为近年来新兴发展的技术,已然显示出其强大的可操作性和应用前景,其能够带动多种新型产业兴起和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近日,北京、湖南、广州等多地区块链相关产业发展计划,建设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创建区块链产业园,推动大中小型企业上链,大力推进区块链产业快速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如今区块链技术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在之后一段时间内,区块链技术与各行各业结合将会更加紧密与频繁。而其公开透明的特点,又会使其在公共服务行业发展中更受青睐。

三、区块链技术在家政服务行业的应用探究

2019年曾有一段“长沙保姆虐婴”的监控视频引起网上热评,这样一起恶性虐童事件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本该负有照料看护之责的却变身为“辣手摧花”的“狼外婆”。这绝非偶然,其背后是家政行业缺乏规范导致从业者稂莠不齐、雇主无法安然信任以及家政行业口碑的难以形成。由此可见,家政服务行业的标准化、规范化、技术化的重要性,承接以上所谈到的区块链技术相关介绍,下文将从培训雇佣、管理标准、技术产品、渠道合作、金融结算等方面来探究区块链技术在家政服务行业的应用前景。

(一)培训雇佣

任何的从业人员、管理团队都需要经过标准化培训,通过专业的评级鉴定方可进入。从供应链管理视角来看,区块链能够引入家政服务人力资源供给过程质量指标体系,提高人员配置效率和供给有效性,缓冲市场供需矛盾问题,来减轻管理负担;另一方面,通过信息透明化监管,有利于将关注点聚焦到培养专业家政人员,让每个家政人员的服务情况量化为可评估的,在大数据背景之下掌握从业人员信息,让缺乏诚信或有不良记录的人员无所遁形,以致家政企业以及雇佣的业主能更好信任家政服务人员。

(二)管理标准

抓住区块链的分布式储存和安全加密储存特性,通过建设家政服务平台,形成提交服务申请、平台迅速匹配,从业人员确认、初始环境记录、作业过程记录、雇主验收评价等各个细节都将被写入区块链。区块链作为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通过线上将数据归类分整,为众多主体提供公平的信息读取权限,用户也可以随时上线参与交易。另外,区块链所具备双向互动特性,及时收集客户服务后的反馈,利于公司进行及时调整和开展售后服务。

(三)产品技术

记录交易行为和售后评价,采用大数据技术手段,运用统一的ERP系统,共享平台信息。运用区块链技术可解决现有数据不共享、数据冗杂、可篡改数据壁垒的问题,运营方系统获取家政人员的基本信息、信用信息并上传至区块链;区块链技术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去中心化或者依靠第三方机构,打破由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信任壁垒,保障信息来源的可靠性,从而降低信任成本,有利于行业工作迅速开展和长久发展。利用区块链技术可构建较为坚实的征信体系,这样既保护业主的权利,也能保障家政从业人员的基本权利。更重要的是,结合大数据分析,严选人员、产品和增值服务,为家庭、组织提供解决方案支撑的。

(四)渠道合作

传统的家政服务往往需要雇主面谈甚至试用,在严峻防疫措施下这种模式显然是不可取的,“直播带人”出现打通了信息不对称的隔板,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成效和社会效果,由此也能看出家政行业中资源分配的难点。而区块链的创新之处不仅在于其技术的设计性,更在于以其为中心所形成的生态圈,提供物业、房地产、金融机构、医院、流量平台支撑,汇聚订单。市场逐利而聚,区块链所具备的价值均衡机制,“一方面能够扩大区块链系统本身的影响,利用参与者有利可图的心理进一步提高吸引力,以形成更大市场;另一方面价值再分配,保证价值均衡,以维持平台的健康稳定运转。”

(五)金融结算

采用统一的阿米巴结算方式,提供多方式支付手段,便利了付款方式;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各参与主体平等,利用分布式账本形式记录各主体金融信息,可有效节省支付清算环节成本;区块链数据信息公开、可追溯且不可篡改,可解决交易票据环节的背书问题以及提高金融审计效率;“区块链具有数据共享的特性再加之其信息数据非对称加密,在征信管理既消除主体间信息孤岛问题,又能够保证信用数据真实性和安全性。”另外信息不被任何一方掌控,权利平等,责任和利益划分明确,这种分布式在商业模式中具有激励作用。

四、结语

我国城市化和老龄化加速发展同时,家政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家政服务行业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结合社会现状,运用区块链技术,进而攫住历史发展的时代机遇,针对家政服务信任危机等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创新行动,从而进一步杜绝家政人员的流失,保证家政人员的权利和利益。希望接下来相关研究可以向进一步适应区块链机制的安全加密体系,并引导开发者、运营者树立正确职业观、落实安全问题责任,引进相关法律法规落实到区块链管理中,保障区块链持续稳步发展。相信未来人们的社会生活领域中,在打造开放合作行业生态,提供全方位品质家政服务,推动家政行业整体进步,提高服务品质,提升服务效率方面,区块链将大有作为。

参考文献:

[1]王慧敏,李娟.区块链技术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34):84-85.

[2]徐嘉辉,马立新.区块链技术在分布式能源交易中的应用[J].电力自动化设备,2020,40(08):17-22+30.

[3]张宁,,康重庆,程将南,贺大玮.能源互联网中的区块链技术:研究框架与典型应用初探[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6,36(15):4011-4023.

[4]姚忠将,葛敬国.关于区块链原理及应用的综述[J].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2017,8(02):3-17.

第4篇:区块链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会计实务;会计监督;区块链

1文献综述

1.1会计监督的相关研究

学界对会计监督的相关概念有诸多讨论。一种说法认为以记账、算账、分析和审核等方式来达到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与此同时将再生产过程中的消耗和劳动成果进行审核就是会计监督。还有说法认为,政府部门监督、社会审计监督以及单位内部监督通过内部控制进行协作。此外,也有学者指出构建监督系统从三位一体的角度应该具有国际会计标准、信息质量特点、会计核算和监督差异、法律制度建设等必要条件。这些研究分别从不同层次、方面阐释了会计监督,但是它们并没有对会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善提出有建设性的分析及具体建议。

1.2区块链的相关研究

区块链技术最早由中本聪在2008年成功投入实践。之后众多研究者对其技术原理及特性进行了梳理和总结。部分学者认为,区块链技术主要由区块+链、开源的、去中心化的协议、以数学为基础的所有权信任机制、可编程的智能合约等4方面组成;而一些学者认为,区块链主要指的是本区块的ID、交易单和前一个区块的ID组成的链式结构。但是这些理解主要来自于技术角度,并不足以对诸如会计监督这样的细分领域进行分析。结合会计中具体问题和特点①,本文认为,区块链最基本的可以从“分布式存储”和“共识机制”两部分去把握。

2会计监督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

会计实务随经济、法律、技术具体而言,本文将会计监督职能在实务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整理如下。

2.1会计实务中的信息失真问题

会计信息原始凭证错乱,难以监督和辨别会计信息真假,导致信息失真的问题较为严重是当前企业面临的一大问题。其中大部分是由于企业内部缺少有效监督及会计核算不实而导致的。其中,通过伪造原始凭证或篡改经济内容使得虚伪经济活动合法及以虚假发票报销最大程度地导致了这种问题。将违法信息公之于众使得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日益严重,进而引发了违法违规行为,违背市场诚信,损害了大部分投资者利益。

2.2会计责任不明确问题

企业中负责人认为会计监督会给日常事务造成不便的态度及问题依然存在。这种态度会极大阻碍会计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了达到偷税逃税等目的,有些企业负责人滥用职权强迫会计人员实行非法操作。同时,会计人员利益一般直接被企业负责人影响,使得会计人员在执行工作时常常有很大顾忌,致使会计监督失效。如果对其责任主体身份不明确,对会计监督持有作假的态度,不但会妨碍会计人员监督职能的行使,更会直接威胁到公民的利益。

2.3审计所职业质量较差问题

注册会计师是我国实行会计监督的主要人员。面对竞争压力,审计师在检查被检单位时,常常无可避免地向委托方的利益目的倾倒。许多事务所为使目的最大化,常常不顾职业道德,在进行会计报表业务时开具不符合事实的审计报告,以迎合对方要求。这种不揭露虚假信息的行为使得会计师社会监督的作用无法发挥,也导致了严重的社会不良影响。

3区块链技术原理及特性

3.1区块链的原理

化名为“中本聪”的作者在2008年于密码学邮件组发表了撰写的名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的论文。该文的构建理念以时间戳、加密技术为基础,并随后设计了第一个大规模应用的区块链典型案例——比特币,以更好地解决电子货币安全问题。区块链作为比特币交易系统中最核心的技术在此之后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广泛地重视。

3.2区块链技术的特性

3.2.1分布式的数据库

区块链技术之所以在会计领域广受追捧,原因是其使用了区块链分布记账的优势,使得透明公开的分布式账本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成立。其最大的优势是安全性,并由于其去中心化的特性使交易费用降低,并减小外界因素对数据的干扰情况。这种分布式账簿通过利用哈希算法——一种加密计算机算法及数字式分布记账进行协作的方式,使得多个区域不同节点的使用者可以同时进行安全交易而其中账簿的每个参与者都可以获得唯一的一套公私钥和签名,使得任何人都不能随修改,从而保障整个账簿中信息的安全性。

3.2.2基于博弈论的可持续的攻防攻击共识

部分区块链通过在其运行的共识机制中引入博弈论机制,使得一个理论上的攻击者攻击该区块链网络所得的收益要远小于它攻击该网络所要付出的成本,进而达到了以预期激励的方式维持了网络正常运行的条件。具体而言区块链网络被篡改的条件是攻击者必须重新完成该区块的工作量外加该区块之后所有区块的工作量,并最终赶上和超越诚实节点。

3.3区块链技术对会计监督问题的可能应用

3.3.1会计实务问题和区块链技术的联系

本文在2.1中提到,会计实务有突出会计信息失真、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不明确、审计所执业质量低等问题。对于上文3个问题在区块链的视角下,可以被归并为两个问题:1)信息(凭证)的防伪问题;2)如何给予维护网络以足够的利益。其中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主要是由于原始凭证的错乱及捏造。同时,其在区块链技术的语境下,对应的是链上信息的防伪问题。而会计责任不明确、审计所执业质量低的问题,在区块链语境下对应的是利益冲突问题,如何给予维护网络以足够的利益。

3.3.2会计实务问题在区块链技术中的解决

1)会计实务中的防伪问题。对于会计专业来说,区块链在其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4个基本程序中具体体现可以分为3个层次的应用。一是将信息和数据直接存储进区块链中,证明其存在性,这是简单的数据应用。二是通过主辅链码分别索引并进行存储,用以处理较为复杂的逻辑,这是区块链的结构化应用。三是借助区块链在流程方面的处理与应用。借助这3个层次的应用,可以通过其他学者所作图的方式进行较高水平的防伪操作。2)利益激励。基于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即当系统中少于51%的会计人员对数据库的修改是无效的,财务信息一经验证即永久储存。因为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性,财务信息的可靠性提高,无论会计人员出于何种目的,隐瞒的财产和虚假的经济内容均无法生成或篡改。会计人员工作的难度大大降低,独立性显著增强,也有助于预防社会资源的非法流失。

4政策建议及结论

4.1增加会计业务流程的覆盖范围来控制链上会计信息伪造

对于企业负责人的管理和约束不应只停留在预防层面,还应对应将其个人征信机制挂钩。当企业负责人、管理者对会计实务造成负面影响时,通过个人征信挂钩,将增加其贷款、政策申报的难度。

4.2通过挂钩社会信用及匿名报告来控制内部人风险

如上文中所述企业管理者因与会计直接利益相关联,极易对会计事务造成影响。故应该增加匿名举报系统及机制来控制内部人风险。当会计事务受到影响时,会计可以通过举报系统保护个人信息甚至匿名达到对企业责任人的监督。

参考文献

[1]钟玮,贾英姿.区块链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展望[J].会计之友,2016(17):122-125.

[2]林小驰,胡叶倩雯.关于区块链技术的研究综述[J].金融市场研究,2016(2):97-109.

第5篇:区块链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区块链;教育培训;去中心化

1绪论

1.1研究背景

当前,我国的教育资源在大部分区域存在无法有效共享、分布不均衡、信息化成本太高、学员信息过于碎片化等问题。而比特币创始人中本聪于2008年提出的区块链拥有着去中心化、开放性、自治性、信息不可篡改、匿名性等优点。区块链技术的这些优点,能在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及学生信息的同时,完成跨国、跨平台的优秀资源共享,从而使学生用更少的成本享受更优质的教育,使毕业生拥有更加公平的就业机会。在国际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早在2016年就已经成功地把学生学历证书以及学生学习成绩共享到其本校所研发的区块链平台,从而实现学生信息的公开透明;而美国计算机培养学校霍普顿学校在2017年将其学校的所有学生的学历学位证书到了相关区块链平台上,供各种招聘企业进行查询和验证。而在我国,目前“区块链+教育培训”仍属于市场空白,是需要较多人研发的“蓝海市场”。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区块链因具备的多个技术特征:去中心化、高可信度和数据不可篡改等特性,被很多专家学者认为是人类发展史上继信息化革命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目前,在全球的各个领域已经掀起了以区块链为基础的创新应用热潮。而区块链可以凭借其技术以及智能合约技术,结合大数据应用,打造一个有利于去中心化管理、减少资源信息化冗余、降低成本、便于教育产业与平台紧密结合的区块链平台。“区块链+教育培训”有三大核心优势。一是区块链技术合理调整教育资源,让学生以更少的成本获得更高的教育。当前,许多地区因经济等各方面比较落后,无法吸引有良好教育经验、专业知识丰厚的老师,造成当地孩子无法接受更好的教育;同时,有很多有较好的教学想法的老师无法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进入正规学校,使他们的才华没有很好的平台去施展。如果将这些优秀的资源上传到以区块链为基础的平台上,通过区块链技术将优秀的教育资源传播到整个平台,从而让学生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二是区块链技术可以使毕业生拥有更加公平的就业机会,同时增大企业的利益。如今社会上造假学历流通泛滥,不仅对企业、高校的招聘、招生带来困扰,而且也是对人才的不公。区块链以其独特特征,有利于鉴别真正的人才,使企业、高校、人才利益最大化。三是区块链技术有利于跨平台以及跨国的资源共享。目前,我国教育水平欠佳,通过全球性技术区块链可以更好地实现国内与国外优质资源共享,互利性地实现教育资源最优化。

1.3研究的创新点

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突破性和创新性,主要有以下几个创新点:在研究内容上,本文创新性地将区块链技术引入教育培训方面进行研究。虽然已经有许多专家学者对区块链技术进行了较多较为深刻的讨论,但对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教育培训方面,还是较为少见的。本文以区块链为前提,对区块链应用于教育培训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领域的缺陷。在研究思路上,本文在一定程度上有较为深地突破。本文切实地进行了大量国内外文献的研读和讨论,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各项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进一步地探讨。

2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1区块链的相关理论概念

2.1.1区块链的含义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兴应用模式。所谓共识机制是区块链系统中实现不同节点之间建立信任、获取权益的数学算法。

2.1.2区块链的分类和应用

区块链按照不同的应用领域可分为公有区块链、联合(行业)区块链和私有区块链三种。而目前,区块链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行业,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包括:教育培训行业、艺术行业、法律行业、开发行业、房地产行业、物联网、保险行业、金融行业等。

2.2区块链的特征

一是去中心化。基于区块链使用分布式核算和储存,因此区块链任意节点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均等的,系统中的任何数据块都由整个系统中具有维护功能的节点共同维护。二是信息不可篡改。任何信息只要经过验证并添加至区块链,就会永久性地储存起来,因此区块链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三是匿名性。交易对方不需要公开身份就可进行相应的交易。四是开放性。区块链中的数据对所有人都开放,整个系统信息高度透明。五是自治性。区块链采用协商一致的规范和协议,使得整个系统中的节点不需要人为参与就可在安全的交易环境中进行交易。

2.3国内外相关专家研究成果综述

2.3.1国外专家学者研究成果

EricF.&JeffR.(2018)批评了过去几十年中学校领域的数字平台存在的问题,如有效性、责任的担当、获得的知识的起源等方面的问题。同时介绍了区块链的发展背景、特点,并详细阐述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卫生专业教育的可行性。作者认为采用区块链技术的机构将能够为没有中间人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员提供认证和资格认证,同时认为区块链有可能显著改变卫生专业教育的未来,从根本上改变患者、专业人士、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围绕安全、有效和负责人的信息进行互动的方式。MerijaJ.&JanisK.(2018)通过对区块链特征的介绍,分析了区块链应用于教育行业的可行性。作者认为区块链教育技术为学习者创建了评估和管理工具,这个技术创建了一个记录、存储和管理凭证的基础设施,并为学习者提供了他们可以控制的可持续成就记录,并且它还可以通过降低行政成本和官僚作风使大学受益。同时介绍了区块链在教育行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大多数欧盟国家正在试验教育区块链。

2.3.2国内专家学者研究成果

许涛(2017)介绍了区块链的特征及优点,并了解了区块链应用于各个行业的可行性。作者发现“区块链+教育”正不断发展,同时从三个角度:区块链技术教学、区块链技术校园传播和区块链技术教学平台建设详细地了解了“区块链+教育”在欧美国家的发展情况。最后进行了对“区块链+教育”在发展中国家及不发达国家的应用进行了展望。李青,张鑫(2017)介绍了以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的区块链,指明了区块俩在教育领域有很大的潜力。作者基于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的方法介绍了区块链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情况,其次,探讨了“区块链+教育”的主要应用模式,最后,提出了“区块链+教育”技术的优点和潜在问题。

2.3.3国内外专家理论研究对比分析

自“区块链+教育”提出后到至今已经经历了一个高速成长和快速发展的过程,国内外专家学者也越来越关注这一领域,都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其研究成果主要关注于区块链技术所能为教育事业带来的变革。国外相关研究的关注点主要在“区块链+教育”如何更为合理地应用以及出现问题的相关解决方法,而国内研究主要的关注点在于“区块链+教育”的可行性分析以及对这种技术的美好期待与展望。本文在先前相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上,一方面通过可行性分析研究验证区块链在教育行业的应用及其前景,弥补之前研究在这一方面的空白,另一方面对技术层面的特征、方式及优缺点进行详细地介绍,为教育机构、监督部门和投资者停工“区块链+教育”具体应用和技术可行性的理论依据。

3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教育行业的可行性研究

3.1我国教育行业发展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逐渐转变成为了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更新了工作、学习等的方式。教与学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和地点的限制。资本市场的快速涌入,使我国在线教育自2001年以来蓬勃发展。截至2017年末,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1.44亿,手机在线教育用户规模1.2亿,且白皮书预测,未来互联网教育用户规模将保持5%左右的快速增长率,而在线教育市场将以超过20%的增速发展。然在线教育行业在快速发展下,很多问题也随之凸显,如网络授课老师良莠不齐。目前,随着高学历高成绩被看得越发重要,在社会上出现了多个学历造假现象。因此,人们越来越迫切地需要一套更透明更完善的在线教育系统,中国“区块链+教育”行业发展任重而道远。

3.1.1政治分析(P)

目前,区块链迅猛发展,多个国家已经出台相关政策对区块链进行规范。而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对区块链进行较为规范的管理。2016年10月,工信部颁发的《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指出了“区块链系统的透明化、数据不可篡改等特征,完全适用于学生征信管理、升学就业、学术、资质证明、产学合作等方面,对教育培训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价值。”2018年,上海教委的工作要点通报中,提出了“推进基于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的教育示范应用。”中国目前拥有发展区块链的良好政治环境,因此区块链在中国的发展是较为可观的。

3.1.2经济分析(E)

当下,我国经济在政府调控下运行在合理区间,已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我国目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需要更多的优秀资源来满足自己的美好生活需要。而“区块链+教育”更能有效地满足经济发展过后人们所需要更多资源的问题。

3.1.3社会分析(S)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互联的普及率逐渐提高,人均受教育程度逐渐提高,人们有更多的机会接纳更多的知识,同时也逐渐提高了对新知识的接纳度与认可度。而区块链作为一种带有大量优点的新技术,在有利于各行业健康发展的情况下,会被多数人士接受。但区块链技术在当今社会认可度、接受度还比较低,因此仍需要进一步的提升。

3.1.4技术分析(T)

目前,互联网的普及率逐渐提高,并处于较高水平: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7.7%。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升级,人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互联网,这为区块链技术在大众之间普遍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互联网的逐渐发展,我国互联网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截至2018年6月,我国IPv6地址数量为23555块/32,半年增长0.53%。我国互联网运营商已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在网络层面支持IPv6的能力,未来互联网市场会在用户需求增多的条件下实现大幅度的增长。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基本完善为区块链应用的发展提供了较为有利的环境。

3.2区块链应用可行性之行业竞争分析(SWOT)

3.2.1优势(S)

一是高度公开、透明性。区块链系统中,除各节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区块链的任何信息对所有人公开,因此,整个系统处于信息高度透明的状态。因为区块链的这一特点,可以大大减少对教师通过教师平台的作品的剽窃、盗版等行为;同时,可以从根本上保护知识产权。二是去中心化。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账本,可以通过将各个节点连接起来形成区块链网络。基于区块链的这一优势,可以将区块链与大数据系统相结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教育链,使教育资源及有效信息更加有效地共享。

3.2.2劣势(W)

目前,区块链在我国发展还很不成熟。区块链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程度、社会认可度、接受度还比较低,且相关专业人士对于区块链技术的研究还暂时停留在浅层的理论分析。因此,区块链在教育行业还处于市场空白状态,将区块链引入其中,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金钱,这对发展程度相对比较低下的教育行业来说,是非常困难的。

3.2.3机会(O)

“区块链+教育”在我国目前还少有相关人员涉足,因此从一定角度分析,“区块链+教育”仍属于蓝海市场。它的许多潜在价值还属于埋藏阶段,如果相关教育企业把握住机会,就能获得巨大的成功与收益。

3.2.4威胁(T)

鉴于区块链应用于教育行业的巨大优势,可能会吸引众多国内企业。把握住机会的企业会获得大量名气与收益,这可能会使后来进入的企业一直处于劣势。

4区块链技术在教育培训方面的应用前景

4.1区块链技术在学生教育认证方面的应用

4.1.1教育认证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教育认证在如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对未来的就业、生活等方面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根据如今的情况显示,目前社会上造假学历泛滥,这对企业和高校的招聘与招生产生了很大的困扰,同时也是对人才的不公平。以如今现有的技术对教育水平进行认证,需要大量的时间与金钱,这对企业和高校来说成本太高。

4.1.2区块链下的应用前景

通过将区块链技术作为学生教育认证的基础技术平台,学校可以将学生的各类证书以及学校对学生的相关评定信息至区块链平台。这种应用,不仅可以降低企业及高校在鉴别人才时产生的相关成本还可以减小造假行为,提高就业市场的公平化。目前,印度已经有了Zebi的EduChain,他们的目的是利用区块链技术来帮助教育机构更加有效合理地管理学生的相关信息。

4.2区块链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应用

4.2.1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还存在着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据相关情况来看,对高校的学术和创造性成果剽窃、抢占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严重打击了相关学术研究者的创新动力和积极性。

4.2.2区块链下的应用前景

区块链拥有大量的相关优势。通过区块链的不可窜改的特点,可以将大量的论文和创新作品等技术成果上传到区块链平台,从而使系统生成不可篡改且永久有效的记录。通过区块链高度透明的特点,在利益受到侵害时,可以及时取证,从而保护知识产权。

5结论及政策建议

5.1本文的结论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相关成果的研究,发现集中关注点都在如今教育培训行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区块链+教育”能改善这些问题的原因,同时都对将区块链应用于教育行业产生的效益问题进行了探讨。但国外学者主要关注与区块链在各行业的应用以及如何弥补“区块链+教育”在应用时所产生的一些问题,而国内学者的研究点主要在“区块链+教育”的合理设想及美好展望。由此可以得出,“区块链+教育”在国内还属于蓝海市场,将区块链技术创新性地应用于教育培训行业,可以使教育培训行业获得更大的提升。本文通过运用宏观经济分析、行业竞争分析等多个方法对区块链应用于教育行业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如下几个结论:区块链在教育培训行业的前景较好,具有多个优势;区块链可以降低教育认证的难度;区块链可以更加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区块链可以适当降低教育培训的成本。

5.2政策建议

5.2.1对于政府机构

区块链技术在教育培训行业被广泛应用后,可以大大提高我国的教育程度和教育水平,同时可以增大我国对人才和资源的利用率。这正符合我国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科教兴国战略的前进,会对综合国力、社会结构、人民生活和现代化进程产生巨大影响。

5.2.2对于教育培训机构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