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浅谈器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浅谈器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摘要】目前的器乐教学方法和手段呆板单一、陈旧落后,有很大的局限性,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难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促使学生器乐理论知识、器乐教学等综合能力共同发展,不能够适应社会对器乐专业复合型人才综合素质与能力多元化的要求,严重影响高校器乐教育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能使人类不断摆脱盲目被动而走向自觉能动。所以,要提高器乐教学活动的质量,保证教育思想的落实,就离不开评价。

【关键词】器乐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器乐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所展示的就是人们对器乐教学这一客体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与被评价者达成一致,会产生凝聚和鼓舞,态度不一致,其评价的效力会促使被评价者调整工作方法,往一致方面靠拢。其实,器乐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双边的交流活动,学生的接收情况准确地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水平,这种教学反馈形式——教学评价使教与学形成良性循环机制,从而完整地、准确地体现出器乐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教育评估的形成与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实行考试制度最早的国家。国外许多学者认为我国古代的考试制度是教育评估的最初萌芽。西周时代盛行“以射选士”制度。春秋战国时期,大学里已有了正式的考试制度。据《礼记•学记》记载:“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返,谓之大成。”汉代的太学也有很严格的考试制度。但作为正规的、有组织的、制度化、系统化的考试当推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王朝设科考试逐级选拔官吏的制度。自隋炀帝在公元606年设进士科始到清末废止,一直延续了1300多年。科举制分三级考试:乡试、会试、殿试。乡试合格者称“举人”,第一名叫“解元”;会试合格者称“贡士”,第一名叫“会元”;殿试合格者称“进士”,第一名叫“状元”。“三试”均考第一名俗称“连中三元”。在当时,中国的科举制是一种先进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在西方,1897年,莱斯发表了拼字测验研究成果获得极大的荣誉,甚至有人称他为教育测验的创始人。1904年,桑代克发表了《精神与社会测验学导论》,标志着教育测验运动的开始。他将教育测验客观化和标准化。后来又相继推出了学历测验、智力测验和人格测验。1933-1940年,泰勒主持了著名的“八年研究”,第一次提出了“教育评估”这个概念,确立了教育评估的行为目标模式,为教育评估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开辟了前进的道路。此后经过巴赫、斯克里芬、艾斯纳等人的努力,加上各国政府的大力扶持,教育评估的理论与实践逐步趋向完善。传统的教育评价观认为,评价的功能主要是为了给学生分等第,是为了选拔。美国杰出的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则认为,评价的功能不应当是分等第,应当是为教学提供反馈信息,从而改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他提出了评价的新概念:“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器乐教育要在严密考查、论证的基础上,以布卢姆的“着力于改善教学的评价观”为指导思想,逐步建立一套适用于器乐教学的、科学完整的评价体系。新的体系要有开放性、发展性、综合性和多元化的特点。要弱化甄别与选拔功能,强化改进与激励功能,弱化对结果的评价,强化对过程和发展的评价。如形成性评价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来的。布卢姆认为,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改进教学组织,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对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进行即时的、有针对性的评价,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质性评价,是检验学生阶段性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它重在评价过程,换句话说,重在过程中进行动态的、发展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有效程序是:把器乐教学课分成若干学习单元,再把每一单元分解成感受与鉴赏、演唱、演奏、识读乐谱、创造等要素,使器乐课学习的各种要素形成一个学习任务的层次,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系统;在每一单元教学结束时,都进行一次形成性评价。及时了解和检验学生在一定阶段内的学习效果,再根据学习效果为学生的学习定进度,保证学生在进行下一个学习任务之前,完全掌握这一单元的内容,顺利把握教师阶段性教学的进展情況。

二、器乐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一)高校声乐教学培养目标体系构建我们的高校教育应该能更多地为学生的未来就业负责,毕竟这个阶段的学业完成后,绝大多数人还是要上班要工作的。为达此目的,在入学的全面考核基础上,为不同类型学生建立各自的档案,一年级之后应该可以确定一个基本的定位。有的可能专业向师范教学方面发展,就应尽量掌握全面的器乐知识,之后加强一些师范类课程的自修或者自学,如果本身就是高等师范器乐系的话,那就更好了;有的人或许会对器乐研究感兴趣,那他应该在专业课学习之外,深入钻研中外器乐史,研究器乐的过去和现在,估测各类器乐实践的未来发展走向。这些学生中只有极少数一部分会向器乐方向发展,这是因为器乐对人体发声器官方面的要求相对较高,并非纯粹的刻苦与后天努力就能弥补的。鉴于不充分不正规的基础阶段器乐教育在当前中国还很普遍,我们现在的高校器乐教育与器乐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更应该着眼于那些打基础的课程。换言之,让器乐史的知识深入人心,让器乐的感觉回到学生们身上,让缺乏乐感的学生找到乐感。当学生有了较为宽泛的器乐视野之后,他就可以根据所学,给自己设计未来路线,并在征求老师、同学意见的基础上,确定自己未来努力的方向。大学四年,要说短也很长,要说长也很短。我们要引导懵懂的学生们学会观察世界,认识自己,在大千世界之上确立自己的方位,在网络一样的器乐世界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节点。这样,打基础的课程他也会学得有所侧重,有限的时间内他会把那些与自己未来发展相关的知识尽量悉数收罗眼中,这样的努力无疑会促进他未来的专业走向深化。这就有点儿像中文系,理论上它是培养教授、研究员的,它的主业是要研究文艺理论与创作方法,是作专业理论探讨的。于是,关于语言文学的基础研究所需要的课程,都会在四年中陆续开设,有些课程还不够形象生动。如果我们把所有学生都定位在学者型的教授研究员的话,那中文系就出不了作家了。事实上,确实有一些学生,占比例不大的一些学生,先天地对语言非常敏感,在高中以前的学习中对语文也特别着迷,甚至在初高中时就立下志向要当作家,进入时间与阅读空间都相对自由的高校之后,他们会把生活的重心向写作转移,成为校内文学小团体的中坚力量,成为勇敢向社会投稿的习作者,机遇恰当时,他们就会脱颖而出。器乐学生,更像是作家。其他的器乐学习者,则更像是从事教师职业或者器乐研究专业的苗子。职业本无高下,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教师不是神仙,他只能发现苗子,引导学生,在关键的时刻给学生以明确的暗示。做决定的是学生,学习动力也在学生自身。在教师指引的正确道路上,有动力有方法的学生,会跑得更轻松更长久,当然也就更长远了。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器乐作品的艺术处理;学生的各种表演形式的演奏、舞台表演实践能力等等内容,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是一种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内容方法片面性的定性评价方式,容易造成两极分化:一方面容易影响学生对器乐演奏知识的掌握程度,降低理论基础较好的器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他们产生不思进取的懶惰心理;另一方面也会导致演奏技术较好的学生沾沾自喜,演奏水平及综合素质的提升较慢。最终导致高校学生综合器乐能力下降,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再说,学生综合器乐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器乐教学目标、内容、方法都有一定的阶段性,每个阶段都有相应具体的教学目标、内容,忽略目标、内容的阶段性,有可能出现因每个阶段的基础不牢而导致的“拔苗助长”的现象。

(二)构建高校器乐教育多元化评价体系高校器乐教育评价是检验高校器乐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的重要依据。在器乐教育教学中,我们不断总结和完善,由原来“教”与“学”评价层面完善为“教”“学”“管”多层面的器乐教育评价体系。器乐教师的“教”的评价,我们更注重教师是否能把最佳、有效、实用的教学方法融于器乐教育的内容传授过程中,是否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地位,是否注重挖掘教学过程中的具有开拓性的有价值的问题和知识点,教学中是否能够面向全体学生,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师生的交流是否体现互动,信息的沟通是否能够体现多向性等等方面,对教师的器乐教育评价做到客观公正。通过多元化评价体系,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提高学生对器乐课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器乐课的能力。学生在评价时,一定要培养尊重个别差异的良好心态。在评价的过程中,学会互相帮助、互相激励、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同时也学会合作,并在合作中发展。与此同时,学生通过各种评价可以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从而促进人格的发展。器乐教育多元化评价体系既可起到强化的作用,又可以揭示问题所在,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

三、结语

宏观上讲,器乐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应从属于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的大范畴,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器乐教育改革的重点与难点问题。要想提高器乐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必须针对现有问题构建科学、合理的理论与实践实施方案,以便更好地促进器乐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推动器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宏强.浅析当代中国民族器乐发展策略[J].艺术科技,2014(02).

[2]倪慧娣.浅析如何培养优秀的民族器演奏人才[J].音乐时空,2014(01).

作者:韩岩岭 单位: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