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软件技术论文范文

软件技术论文全文(5篇)

软件技术论文

第1篇:软件技术论文范文

1.项目设计要具有可行性

项目驱动教学中受教育者是学习主体,所以在立项过程中教育者要协助学生为其树立正确的理论依据及可行的操作步骤。不能凭借学生自身的想象而不考虑实际的可操作性及可完成性。通过项目驱动的教育模式来取得进步就要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遵循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过于困难或者没有实际意义的立项及理念都会使学生们失去兴趣,从而失去了项目驱动教学的真正意义。

2.项目设计的难易程度要适中

难度适中的项目驱动教学方案可以从正面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过于简单的设计方案不具备实践意义,过于困难的设计方案违反了教育过程的规律性,不会达到真正的教育效果。所以不符合学生情况的设计方案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浪费了时间及成本,同时也容易使学生丧失积极性,这个时候教育者要根据难易适中的原则来引导学生对项目思想及步骤进行创新及重组,使得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真正深入学生内心,并在未来的学习及发展过程中运用的得心应手,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教育的灌输模式,对软件技术这种新型课程的学习具有更大的帮助。

3.项目设计要具有实际的应用性

项目驱动教学的意义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主动、积极、创新的学习意识,如果项目的设计不具备实际的应用性,则学生在学习与工作过程中就无法与现实很好地联系,不能够将所获取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这一点对于项目驱动模式的教学来说失去了其本真的价值。当今计算机网络飞速发展,软件技术专业的知识更新速度更是让人望尘莫及,所以我们要掌握的是学习知识的意识、手段及流程,而不单单是知识本身。所以项目设计要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充分考虑其实际的应用性。

二、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在软件技术专业中的设计研究

1.在教育者的辅助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都是简单的灌输说教模式,很少考虑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欠缺的是什么,而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其主体意识。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及整合力,在教育者的指导下,按照软件开发方法、开发过程和规范实现各课程小组的项目调研、分析与设计,组织项目小组自评,小组之间展示项目、交流体会、互评,进一步提升个人的实践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将软件技术专业所需掌握的知识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的素质培养方案设计其中,使学生在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下得到全面的发展。

2.教学要紧跟软件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市场的研发动态

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更新换代的速度快,要让学生们不断适应飞速发展的软件技术,就要牢固掌握学习的方式方法,通过项目驱动教学展开的活动来紧跟软件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市场的研发动态。只有在掌握行情的基础上才能不断充实自身的知识贮备及市场的发展需求。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这种灵活的项目设计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自发地对市场行情及发展动态进行了解。

3.不断完善学习的资源和学习的环境

针对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的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完善的资源及环境是顺利完成教育进程的保障,学校在这个方面应该投入相应资金来进行资源及环境的优化。为了加强学校项目驱动教育的综合实力及培养人才的效率,建立专门的软件工程校内实习基地,将项目研发、实践、实训与实习融于一体,实现教学资源及协作环境的完善,这使得学生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能够享受更加完备的资源设施,及更加专业化的教育引导。

4.需加强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在项目驱动教育过程中,教师根据项目需要建立相关小组,协助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按照正规流程分配及安排任务,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设计小组内实现不同的学习任务。在各个项目小组的交流过程中不断总结与分析自身存在的缺点与项目存在的劣势,久而久之就能够让学生们在互相协作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团队合作意识。并在共同解决困难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及沟通交流能力,使其对团队合作的理解不断升华,并在实践过程中学会沟通与理解,提高了学生们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三、小结

第2篇:软件技术论文范文

插件在开发与实现过程中,为确保插件与软件主程序之间能正常通信,其开发必须遵循主应用程序的接口。目前,较为常用的插件实现方法有:独立应用程序法、动态链接库法、COM法、ATL法等等,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实现和开发插件,都应当以方便使用为主要目的。一个插件的实现,离不开主程序、插件接口和插件本身这三方面要素。

(1)主程序。

主程序中通常含有一个插件管理的模块,可管理一个或多个类型的所有插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对插件的管理,当程序起启动时负责加载插件以及插件功能的调用,在程序终止时负责插件的释放。

(2)插件接口。

接口规范了主程序与插件之间的通信标准,对于DLL插件,插件接口通常就一个结构,并包含了引用到接口函数的指针;对于COM插件,常采用一个包含基类的COM接口,并在COM中定义接口。

(3)插件本身。

插件需遵循接口规范,并实现接口约定的功能及其它特定功能,插件可以是exe文件、DLL文件或者其它格式文件。

2.插件技术在软件技术中的应用类型与应用优势

2.1插件技术的主要应用类型

(1)批命令插件。

这种插件多为文文章件,其特点是使用功能单一,扩展性很小,但是制作方便。由于这种插件的自由度非常低,近年来在软件技术中已很少使用。

(2)脚本插件。

脚本插件是利用脚本语言而制成的插件,其特点是制作简单、使用方便,且便于后期的修改。目前,该插件应用较多的一种脚本语言是XML。

(3)COM插件。

COM(ComponentObjectModel)即组件对象模式,它是一种语言共享和跨应用的二级制代码方法。COM插件的开发标准可以独立于任何编程语言,只要满足COM标准,就可以通过任何编程语言调用这些模块功能。因此,COM插件具有使用简单、方便的特点,只需要插件接口与主程序之间实现信息间的交互,就能满足插件功能的实现。

(4)DLL插件。

DLL(DynamicLinkLibrary)即动态链接库,它是一个可以由多个程序并用的代码和数据的库,通过DLL,插件可以更容易的进行更新。DLL插件不仅可以利用多语言编程进行开发,利用实现资源间的共享,而且具有易于扩展软件应用程序和节省内存空间的特点。

2.2插件技术在软件技术中的应用优势

(1)独立性强,安装简单。

插件作为可以独立存在于软件部分的应用程序,不受到或很少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能够较为自由的应用于各种软件系统当中;插件与主程序之间遵循标准的接口规范,在插件应用时具有安装简单、快捷的特点。

(2)可移植性强。

由于插件程序自身多是由一些较小的插件结构所构成,因此具有组成结构灵活和功能移植性强的特点,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不同功能及内容的插件,也可以方便对不需要的插件进行方便删除,而不会影响到软件的使用功能。

(3)扩展性好。

当前,许多计算机软件中都面向用户提供了插件技术,以此提高软件的扩展能力与复用度。插件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特殊需要,进行多人并行模式的开发与独立升级,而且插件还可明显扩展软件主程序的功能,使软件的应用领域得到不断拓展。

3.插件技术在软件技术中的具体应用

文章以浏览器插件为例,介绍了几种常见浏览器插件的应用。

3.1Java虚拟机

Java虚拟机插件是JavaVirtualMachine的缩写,是一个虚拟的计算机程序,通过在实际计算机中仿真模拟各种计算机功能来实现。Java虚拟机插件具备完善的系统架构与功能,能实现信息处理、信息指令、信息存储等功能,当用户需要在网络中浏览部分特殊网页素材时,就需要通过Java插件来模拟该素材的观看环境。

3.23DWebmaster网上虚拟现实

传统的网络虚拟现场场景是由一些3D创建工具所建立的,而其制作与效果并不佳。近年来,SuperScape公司开发了一款专业用于创建和浏览虚拟现实场景的插件———3DWebmaster,并推出了专门为网页浏览器进行优化的插件VisCape。其中,3DWebmaster主要用于创建虚拟场景,而VisCape则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强大的运算能力,浏览器观看到到的虚拟现实场景更加真实。

3.3AcrobatReader网上文学阅读

AcrobatReader是由Adobe公司开发的一款网上文学阅读应用插件程序。用户通过该程序可以显示和打印PDF格式的文件,还能允许文档保留相应的文本格式,例如图像、图表、字体等等。如果安装了AcrobatReader,它在浏览器中是不显示的,但是当浏览器遇到具有PDF格式的文件后,能自动显示该文件。3.4RealPlayer网上视频播放RealPlayer是一款在网页浏览中非常常见的视频播放插件,它能提供流式传输声音或视频的方案。通过RealPlayer插件,能在浏览中实现实时的声音与视频对话,当中Web网页中遇到一个RealAudio声音文件,或者一个RealVideo视频文件时,RealPlayer就会在接收到该文件的前几千个字节以后,即开始进行解压缩,然后播放解开的部分,而与此同时其余部分仍然在传送,这样就节约大量的时间。

4.结束语

第3篇:软件技术论文范文

(1)被其他程序入侵:计算机软件本身的漏洞可能导致病毒的入侵,除此之外,网络黑客也可以对计算机程序进行篡改,这些意外通常是无法避免的,网络本身的开放特点、软件本身的漏洞都是入侵发生的原因,而这些入侵常常难以预测,入侵结果很可能是通过代码篡改的方式,导致软件无法运行或者错误运行。

(2)人为设计缺陷BUG:其实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可靠性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两者都是看故障的几率,判断稳定性,但是硬件与软件的最大不同是,硬件的决定要素是物质,而软件的决定要素是人,因为软件是一种人的“创作”,是设计者为满足用户的需求,而设计、分析的程序,每个环节都是以人的思维为基础而进行的。人类思维能力的限制、导致软件很难避免地出现一些疏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BUG,而这种BUG在软件测试中潜伏性很强,不容易被发现,这些BUG只有在特定的情况下才会发挥其作用,让软件崩溃或者是小,所以说,人为的设计失误,同样是计算机软件不可靠的主要表现。

(3)复原的难度:从计算机软件维护和修复的角度来看,对软件功能恢复存在相当大的难度,一般来说我们只能够重新设计。这一点,同样是计算机软件不可靠性的表现。

2影响软件技术的不可靠性的因素

(1)软件的设计误差。设计误差指的是软件设计过程中出现的人为错误,第一种是因为对用户需求的把握不够而造成的分析误差,因为对用户的要求没有理解透彻,开发者与用户的要求得不到统一,就会出现软件设计不合理的情况。第二种是编码不正确,语法错误,设计错误,这是一种设计错误,与设计者的技术水平关联系很大,第三是设计中没有发现软件运行的特殊情况,而出现设计的死角,这种情况一般测试很难发现,而在软件的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第四是文档内容错误,一般是设计者的失误,比较容易修正。

(2)开发过程的全面控制。计算机软件在开发过程的各阶段,缺少各个阶段的测评,因为软件设计者需要保证每个环节都能按照计划进行,需要在各个环节都对软件进行审核,明确每个阶段的标准,除了参与设计的设计师之外,管理者、监管师都需要参与到设计评审。评审组的主要任务是审核设计师提交的软件文档是否执行了上一个阶段软件文档的标准和要求。评审组在之后需要对软件进行审核后,给出文字说明意见,软件设计者需要按照意见对软件进行修整,减少软件日后出血问题的几率。

(3)软件测试系统的缺乏。我国仍然缺乏开发质量测试机制,我国的软件开发人员从设计到检测,都是自我设计、编制、测试,软件设计的过程以设计人员自我为中心,加之软件技术开发配置管理方面也没有建立严格的软件配置体制,软件开发的技术管理不足,技术人员设计规范意识不强,也存在着乱改设计、说明与设计编写不想符合的情况,也增多了软件开发设计中的错误,由此可见,开发模式本身存在很多问题,是软件不可靠的原因。

3结语

第4篇:软件技术论文范文

1.1建立多主体共建、共享、共赢的协同育人机制

在国际合作办学过程中,涉及主体不仅包含中外合作院校,还包含国内外跨国企业、国内相关院校、地方政府等多方主体。通过建章立制,明确多方主体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同时加强沟通交流,通过开展项目协作交流、合作研讨会、定期进行项目审计等多种形式建立规范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建立互利共赢的动力机制及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1.2优化国际化软件技术人才培养的目标及方案

以国际视野了解软件产业的蓬勃发展及运作模式,以市场为导向调研国内外软件产业人才现状和国内外软件企业对人才培养素质的需求,更新观念、明确定位,确立国际化软件技术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具有国际化理念、国际化IT企业的实习经历、熟悉国际标准、熟练掌握外语应用的毕业生。要求学生熟悉国内外相关行业和企业工作环境,同时具备境内外就业能力,使得人才培养规格更加注重国际化的视野和观点,人才成长过程更加凸显国际化理念。

1.3建立校校、校企共建、共享的团队培养机制

采取国际教师引入和校内教师培训相结合,构建一支由专职教师、企业教师、外籍教师和资深业内专家共同组成的多元化师资队伍,培养双师双语型教师,以提升师资国际化水平,同时造就国际化软件技术人才。

1.3.1专职教师为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国际化水平,我们加大培训力度,组织专职教师参加引进课程培训、企业项目培训,选派学院骨干教师到澳大利亚联邦大学等国外院校进修、利用假期到跨国企业进行项目学习与实践,以提高专职教师的工程能力和国际化能力。

1.3.2企业教师通过在校企深度合作单位(包括中软国际、深圳软件园、长沙蓝狐网络技术公司等多家企业)遴选优秀的项目经理,承担新技术应用类课程教学工作,担任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的任课教师或指导教师,使学生尽早接触工程化教育理念,逐步提高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工程能力。

1.3.3外籍教师结合中澳合作办学项目,提高境外教师的授课比例,除了相关英语课程由澳方授课之外,每学年至少4门专业课程也由澳方派教师来学院授课,讲授最新专业技术经验,更好地为学生创造国际化环境,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外语和专业技术水平;同时通过外籍教师与学生的正式和非正式互动,加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能力。

1.3.4资深业内专家坚持聘请国际和国内著名IT企业的IT专家作为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将其企业经验与企业要求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参与本项目的兼职开课,开展行业动态专题讲座,指导论文,以实际工程项目为案例授课或合作开发,使学生尽早建立工程理念,熟悉工程实况,造就国际化软件技术人才。

1.4优化课程结构,构建国际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满足中外双方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大力推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课程结构设置的国际化水平是高校国际化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国际化的人才培养,需要根据国际化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调整优化的主要内容一是将其更好地适应于我国生源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在语言能力、通用技术、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等方面都获得全面发展,达到双方的学历认证标准;二是调整优化中外双方课程结构,一方面制定本土化课程标准,另一方面增加课程中的国际内容,开设涉外礼仪、企业文化、外包英语等交叉学科课程,提供更多培养学生国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国际化课程,给学生提供一个多元化的文化学习平台;三是在全球化课程观念引导下,适时更新课程内容,借鉴国外先进的课程理念,包括学习慕课(MOOC)的方式及内容,引进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教材,注重将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和科学文化知识补充、融入到课程当中;四是采用基于CMM3开发规范的Whizible项目管理软件对学生进行管理,学生严格按照CMM3开发规范进行项目实战,在每个阶段进行严格控制和评审,达到国际化软件人才的要求。

1.5将全新的教育理念引入课堂教学,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学习国际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研究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积极推进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改革,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以灵活多变的授课方式激发学生的潜能,例如采取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辩论等多样化的形式授课。打破以笔试为主要手段的单一考评模式,考评重能力,重过程,形式多样,将学生课堂口头展示、作业成绩、小组作业、小测验、学术性论文等纳入考评内容,通过这种综合评价方式,尽可能发掘每个学生的潜力,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1.6通过校企共建,搭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校内校外实践平台,共享教学资源

目前,我们已经与国际和国内著名IT企业开展了深度合作,与跨国企业中软国际共建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开设软件服务外包方向,培养的人才直接面向欧美市场。分别与多家企业共建专业、共建课程、共建实验室、共建实习基地,其中与中软国际共建的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获部级与省级立项。同时,与多家企业保持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专业见习、毕业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活动,甚至提供就业机会。通过组织一系列专业竞赛,使得学生有机会进入国际著名IT企业参观、实习。近年学生参加“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获得全国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1.7构建信息资源共享协同平台

通过此平台,使得国外与国内院校、院校与企业、院校与院校、院校与地方之间能够及时进行信息更新与交流,在提升管理效能的同时,使得培养的人才能够及时为地方、企业服务。院校能够根据国际国内发展情况,及时进行相关教学环节的调整,院校之间能进行有效协同。

2主要特色

2.1建立多主体共建、共享、共赢的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创建社会资源为教学服务和教学资源为社会服务的互动新机制,开创开门办学的新模式。本项目能够积极引入国际化资源和知名企业的先进技术及经验,与地方院校、地方政府多方一起进行协同创新,开创了国际化办学+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校校合作的新模式。立足地方,拓展合作平台,互为补充、互为完善,共同开展校内外理论与实践教学建设、课程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对促进IT人才培养国际化,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缩短学生就业后的适应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2以育人贡献为主导,行业引领为核心,区域发展为目标,面向产业需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项目在充分研究国内外软件产业的蓬勃发展及运作模式、调研软件产业人才现状和国内外软件企业对人才培养素质的需求、跟踪了解毕业生工作情况的基础上,面向产业需求制定培养开放式、国际化、工程型、高水平、高素质软件人才的目标和培养方案;通过多种方式了解企业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意见,及时调整培养方案和模式;在培养过程中,注重探索软件人才成人成才的科学规律,注重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掘,注重服务社会、发展自我能力的培养,与国外高校及知名IT企业合作搭建并营造有利于软件人才全面健康发展的条件和氛围。

2.3注重培养过程的“三个不断线”

为适应国际化软件技术人才培养目标需求,在培养过程中坚持“外语学习与应用不断线、实践教育不断线、素质教育不断线”三个不断线。改革外语课程的设置方案,在1—2年级开设大学英语及雅思课程,3—4年级开设服务外包英语,重在培养学生使用外语应用能力。开设大量贯穿整个培养过程的实践性课程,安排综合课程设计、专业见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等环节,实践题目主要来源于实际项目,并由企业工程师指导。注重软件人才专业素质培养,在培养方案中包括有法学教育、知识产权、企业文化等课程;建立社会服务量化考核体系,促进学生自觉增强综合素质的凝练与提高。

3结语

在针对地方高校的国际化软件技术人才协调育人过程中,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取得了如下成效:

(1)充分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拓展了学生的国际视野,促进了IT人才培养国际化,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才。

(2)强化了师资力量,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化意识的高素质国际化双语双师型教学人才,拓宽了教职员工的视野。

(3)培养的人才能填补外资企业及国内企业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下对国际化人才的迫切需求。

第5篇:软件技术论文范文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完成了从“教育精英”到“教育大众化”的转变。高职高专院校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怎样激发九零后高职学生的兴趣;怎样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当代高职教师研究的重点,本从四个方面研究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软件类;人才培养质量;策略

总理今年在工作报告中提出打造“工匠精神”,将社会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到了新的历史性高度,怎样培养出一大批技术精湛的“工匠”是职业院校的首要课题。但职业院校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有待于加强,要提高高职的教学质量,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出符合社会需用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本文将从四个关键方面提高高职的教学质量。

一、翻转式教学模式撬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转变,课堂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从纯讲授形式转换成对学生进行引导、问题分析和讨论的形式,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学生则处于课堂主导地位,通过特定的问题提问测试学生课前学习情况的掌握情况,以学定教,通过对学生合理分组,开展以小组讨论,小组研究,组内自评和和组间互评为主的互动教学,为增强教学互动,可引入课堂奖惩机制,促进学生积极讨论和研究[1]。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注意力很难集中,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也不高,如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很难起到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大胆采用现场模拟、翻转式课堂的教学模式,比如在“Android手机应用开发”课程教学中采用现场模拟软件的教学过程,模拟出客户需求后,进行需求确认,学生自己分解任务后,再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将课堂变成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开发的项目,自己讲解思路,分析测试的过程,抛开了枯燥的理论学习,在分享中学到和巩固了理论知识。大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通过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职业教育也概盖莫例会[2]。教师应该利用寒暑假,多次到深入企业去深入调研专业课程所对应的职业岗位,重点研究岗位所需要的关键技术、核心知识点。在课堂上,教学也就更有针对性了、与时代热点技术的也就结合更紧密了,学生学习也就更主动了。职业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展示出与这门课程有关的教学成果,只有学生在心底里佩服其老师,才能更好地推进教学效果。

三、赏识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职业教育过程中,赏识教育,就是爱的教育,是富有生命力的教育,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另一种途径是“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职业技能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让学生能持之以恒地学习下去,在教学过程必须不断地加“兴奋剂”,让学生不断地出成果,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赏识教育,针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鼓励学生尽可能地参加各类比赛,学生通过比赛在取得进步的同时也能最大程度地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从而更好地激发出学习的热情。

四、创新课程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要改变以往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多媒体工具的优势,鼓励学生创新性的学习软件实施、软件测试等岗位技能知识,由于软件实施与实践联系性比较紧密,因此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的软件行业的技术知识,而且通过多媒体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另外高职院校也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纳入到教学过程中,例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模块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软件项目的实施中,组织学生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分析,然后教师在进行总体概括,以此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五、总结

在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学习积极不高的情况下,要提高高职的教学质量,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用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新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中应用研究[J].通讯世界,2016,05:277-278.

作者:李新良 单位:湖南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电视包装中数字软件技术应用研究

【摘要】数字软件技术覆盖的范围逐渐增加,本文就对于电视包装中的数字软件技术应用具体分析,也就是电视节目制作通过数学软件技术提高电视质量,为人们带来视觉上的震撼。

【关键词】电脑特效;数字软件技术;电视包装

数学软件技术在数字时代下的先进科学技术,主要在设计行业中应用,目前已经设计到设计各领域中,数字软件技术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宽广的艺术创作平台。电视行业在发展中,竞争越加激烈,电视台想要在电视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需要包装电视,让电视台的电视节目具有品牌效应,拓宽电视台营销范围。电视包装是与电视台发展关联最为紧密的环节,已经成为电视节目制作中不课或缺的组成。人们的审美在逐渐增长中,电视台对于电视节目包装中已经不能够像传统电视节目那样包装,需要在对于电视节目包装中融入更多的艺术,积极吸引观众注意力。电视包装行业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数字软件技术就是电视包装中常用的技术之一。

1电视包装的设计理念

1.1电视包装概念

先进社会,媒体行业不在是传统意识上的信息传统唯一途径,电视媒体在信息传播中更加的向人们展示一定的文化,因此电视媒体更像是一个文化性产品。电视包装已经成为电视台在吸引节目中的主要因素,拓宽电视台在电视市场中的占有率。电视包装中一定要具有特色,这样才能够让观众观众中充满兴趣。电视包装就是电视媒体营销的形式,使用就有特色性的电视包装,能够更加电视台节目观众数量。

1.2电视包装的形式

电视台在包装中通过使用的形式不同所具有的宣传效果之间也存在差距,因此电视包装形式可以分别为电视频道包装与电视栏目包装两种形式,这两种包装形式具有不同的特色。电视频道包装就是对于电视台中的主持人及节目等介绍,增加电视台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观众。电视频道包装能够将电视台的节目内容以另一种形式重新展现,明确电视台在电视市场中的定位。电视频道的包装就是对于电视台整体性包装,电视台每天需要制作多档电视节目,其中一个电视节目制作的在精良都无法代替电视台整体制作水平,因此电视频道包装对于电视台电视节目制作质量具有直接性影响,观众对于电视台整体发展水平拥有全新的印象。电视栏目包装就是对于电视台众多节目中的某一个具体的栏目包装,这种包装形式通常以该栏目的名称命名,在包装上要与其他电视栏目区分开,主体与题材在电视栏目包装中都要统一,进而保证电视栏目的完整性。

2电视包装中的数字软件的综合应用

数字软件技术对于电视包装行业具有推动性作用,电视行业在从原来的自力更生逐渐转变成自主创作模式,这种发展趋势说明我国电视行业人员正在共同努力。电视包装行业已经发展十分成熟,包装的质量也显著性提高,设计人员在对于电视包装中设计风格逐渐多样化。电视包装中应用数字软件技术也越加成熟,电视台也能够通过数字软件精准找到其在电视市场中的定位,数量电视品牌形象。

2.1新闻类电视节目中数字软件的应用

2.1.1新闻类节目特点

电视节目中的核心内容就是新闻类节目的制作,新闻类节目也是电视台社会功能的具体表现。新闻类节目通过与叙事的形式对于新闻时间讲解,在通过对于新闻事件场所的信息的采集,为人们提供新闻发生的真实情景。

2.1.2新闻类电视包装特点

新闻类节目制定原则就是保证新闻内容的真实准确,严谨的风格一直是新闻类节目制作的特色。在对于新闻类电视包装中应该使用较为简洁清爽的方式设计为了能够保证新闻类节目的真实性,新闻类电视包装中主要使用的颜色以冷色调为常用色,字体规范,音乐具有积极向上的特点。

2.1.3新闻类电视包装案例分析

社会在不断发展中,新闻类节目制作形式越出现创新,各各电视台新闻类节目所报道的新闻范围涉及人们实际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本文就以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为例,对于数字软件在电视包装中的应用分析。《新闻联播》是我国播放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广的新闻类节目,《新闻联播》的片头曲已经拥有将近20年的历史,这个简短的片头曲为什么能够在这么长的时间内一直应用在《新闻联播》中呢?音乐专家曾经表示过,《新闻联播》片头曲简短庄重,与我国发展形象十分吻合,在色彩使用上也较为明亮,具有一定激情,人们能够在拥有深刻的印象。

2.2娱乐类电视节目中数字软件的应用

2.2.1娱乐类节目特点

电视台所制作的娱乐节目就是为人们带去欢乐,并且在欢乐的过程中人们能够感受到一定的社会意义。电视台在制作电视节目中,娱乐类电视节目数量及种类都是电视台电视节目制作中占据最多的,总共播出时间也是最长的。电视台可以从多个角度为人们提供娱乐性的娱乐节目。娱乐类节目特点就是与社会大众之间的距离较短,体现真善美。

2.2.2娱乐类电视包装特点

娱乐类节目经常会为观众们带来夸张等情绪,因此在对于娱乐类电视包装中使用的色彩与其他电视节目包装较为多样,色彩搭配也更加多元化,最好能够彰显出娱乐节目的个性。设计人员在对于娱乐类电视包装中,经常使用冷色系与暖色系形成对比,视觉上的冲击更大。

2.2.3娱乐类节目电视包装案例分析

近几年,我国电视中的娱乐类节目数量逐渐增加,人们在娱乐类节目选择形式也越来越多,娱乐节目包装创意性质量越来越高。本文就以浙江卫视所制作的《今晚高8度》分析,《今晚高8度》娱乐节目在片头中,使用的颜色全是粉色性,为人们带来了时尚及娱乐性的氛围,片头中的麦克风突出该节目的音乐形式。

3结论

数字软件技术是数字时展中的成果,电视行业数字化发展是数字时代下的必然趋势。电视包装一直在电视制作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电视行业发展中,电视包装能够帮助电视台精准找到其在电视市场中的定位。数字软件技术的成熟对于电视发展具有保障性意义。本文以数字软件技术在电视包装中的应用简单性分析,希望能够帮助到电视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侠.电子技术在电视包装中的应用策略[J].中国传媒科技,2013(04):170-171.

[2]刘杰.电视包装中动画的内涵与应用研究[J].科技风,2013(08):106.

[3]许央琳,杜海燕.AE技术在电视包装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通信,2014(12):18-19.

[4]杨晓萍.谈数字技术对电视频道包装理念的影响[J].电视研究,2010(10):76-78.

作者:刘宽 张晗 姜雅欣 单位: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第三篇:电视包装中数字软件技术的应用

【摘要】自从我国进入新媒体时代以来,电视行业得到了大力的发展,随着新媒体融合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媒体形式不断涌现出来,加之电视栏目数量与日俱增,栏目形式花样繁多,电视频道或电视栏目想要实现新的突破与发展还需要充分利用电视包装,增强自身的视觉效果,不断吸引新的受众群体,而在电视包装中需要数字软件技术的辅助,本文就是主要研究数字软件技术在电视包装中的应用。

【关键词】数字软件技术;电视包装;应用

引言

电视包装能够帮助电视台树立个性鲜明的品牌形象,也是目各大电视台和电视栏目经常会运用到的概念之一,而在数字软件技术支持下的电视包装形式更加精美,颜色更加绚丽多彩,大大增强了电视栏目和电视频道的可观性和艺术性,因此数字软件技术也成为电视包装乃至整个电视制作行业的新宠儿。

1平面设计软件在电视包装中的应用

电视包装中最常运用到的数字软件技术就是平面设计软件,可以这么说,脱离平面设计软件电视包装也就不复存在,所谓的平面设计软件就是通过一些系列专业的电脑软件,对电视画面,尤其是平面图像等素材进行设计和加工,使其更加具有美感。电视包装中最常运用到的平面设计软件就是Photoshop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PS,在该软件当中,用户通过将图像进行扫描上传,然后运用软件当中的各种专业工具,比如说调色工具、抠图工具等等对图像素材进行二次设计和再加工,使得电视画面更加精美。比如说湖南卫视的图标就是经过平面设计软件,将一个金黄色的椭圆形的中间镂空,从外表看向像一个金黄色的鱼头,中间镂空的部分为白色,象征着一粒大米,这也体现出湖南省“鱼米之乡”的称号,利用Photo-shop中的调色工具将图标设计成金黄色,也是为了展现出丰收的感觉,寄寓了湖南台收视长虹的美好祝愿,同时利用Photoshop中的拉伸工具,将图标设计成线条圆滑流畅的橄榄形,并且图标上端较细下端偏粗,在一粗一细的强烈对比中增添了一丝青春的活力。再比如,凤凰卫视的图标就是利用平面设计软件将两只金黄色的凤凰设计成鸟头朝里,尾部呈扇形打开形成一个圆形,圆形并非是封闭的,而是留有许多开放的小口,同时中间用热情奔放的红色进行点缀,表现出中国传统的阴阳观念和包容和谐的特性,特别是金黄色和红色的搭配与我国国旗的颜色相符合,具有强烈的中国特色[1]。

2动画制作软件在电视包装中的应用

为了弥补二维的电视画面智能展现出静态美的缺憾,通常从事电视包装的工作人员会运用数字软件技术当中的动画制作软件,在二维图像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三维的数字模型,通过对图像进行修改和调整并为其搭配合理的运动轨迹,使平面的二维图像变得更加立体,最后呈现出三维动画效果,使得电视画面具有动态美,也大大增强了电视的视觉效果[2]。比如说在旅游卫视当中,一个绿色的图标不断移动,时而掠过巍峨的高山、时而跨过宽广的海洋,时而钻入高耸的云层、时而深入幽深的裂谷,经过不断的游动和变化,最后绿色的图标一点一点汇聚在一起形成旅游卫视的电视标志,这种充满动态美的动画制作也恰好与旅游卫视的电视栏目性质相吻合,最后配上意蕴深远的宣传语“身未动,心已远”,从而令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再比如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栏目,在播出开始之前会有一个小水晶球,水晶球通过从鸟语花香的春天转成绿意盎然的夏季,再从金黄色的麦田转换到覆盖着皑皑白雪的路面,利用水晶球的转动表现出春夏秋冬的变换,充分展现出天气预报的栏目性质,也大大增强了栏目的观赏性。

3后期合成软件在电视包装中的应用

电视包装经常会利用数字软件技术中的后期合成软件来进行完善,后期合成软件主要是由面向层和面向流程两种合成软件构成。面向层软件是对电视画面中的每一层素材进行处理,例如添加滤镜或是进行图像调整等,最后将所有经过处理的电视画面进行层层叠加,形成最后的合成效果。而面向流程软件则是将需要合成画面的具体步骤拆分为一个个小单元,这样能够对电视画面进行更加精细的调整,最后通过将步骤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流程。比如说在中央电视台的综艺频道当中,利用高清摄像机在绿底中拍摄主持人,并且通过专业的图像处理软件将人物的边缘和位置进行精细的调整,最后利用3D动画软件制作出动态的图标和不断变化的各种线条,并且与主持人相合成,最后呈现出主持人的手轻轻一点便出现图标,手掌一滑动便出现一个小电视画面的效果[3]。

4结论

总而言之,通过在电视包装中运用数字软件技术,使得电视画面更加生动精彩,特别是很多数字软件技术完成的动画特效赋予了电视新的活力和生命力,也使得整个电视行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因此广大电视制作人还需要积极探索和运用数字软件技术,将其充分灵活运用在电视包装当中,不断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精彩的视觉享受和艺术美感。

参考文献

[1]孙云蕾.数字软件技术在电视包装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2]孟庆箐.电视购物频道包装及其数字包装技术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

[3]周勉.试论电视栏目包装中数字技术的应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作者:景峥 单位:大连广播电视台

第四篇:软件技术专业学习创新型人才培养思考

[摘要]分析了软件专业学生培养和实际需求存在的不足,从人才培养理念、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和创新实践等方面探讨了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做法。

[关键词]教学资源;创新实践;人才培养

中国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经历了从注重实践动手、重视知识技能到重视全面素质教育的不同阶段,随着社会发展和企业需要变革,现在已开始进入关注文化育人的新时期,它反映了我们对培养人才认识的不断提高。未来劳动者应当掌握“学习与创新、信息和媒体素养、职业与生活”等三大技能,学习与创新技能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是今后在终身学习中取得成功的核心要素。

一、转变人才培养理念,推行新型教学模式

以一专多能、通用型为人才培养目标,树立学习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增强选修课学分比例,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和适应性。注重三个阶段的实践教学,以项目组为基础的专业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开展的项目综合实训和职业素养培训;校企研发中心和实训基地开展的岗位实践。开展职业资格培训和职业发展培训,根据不同对象制定实施不同的培训计划,培养具有某一专业技能的人才。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课堂教学、课后项目、技能竞赛、工程项目研发成果相结合的以学生学习结果为中心的“能力模式”或“绩效模式”。构建以行业(企业)与学校二元主体、学徒与学生二元身份、师傅与教师二元教学、企业与学校二元管理、企业与学校二元评价、毕业证与职业资格证二元证书为主要特征的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学生参加省级技能竞赛,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在虚拟公司开展项目训练,扎实提高专业技能水平。此外,通过节点考核、课外劳动、听讲座和参加课外科技活动进行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考评,引导学生综合发展。教师组成教学团队集体备课,进行教学设计、翻转课堂教学探索实施、对难点疑点录制课件,方便学生课后复习巩固。

二、系统化构建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为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学生自我学习、团队学习研讨、信息化使用等综合能力,拓宽学生视野和提高学习效果,需要建立信息化教学平台。软件技术专业面向“系统开发”“软件维护”“测试”三个职业岗位群,分析了工作过程中涉及的职业活动和能力需求,归纳总结了行为领域、学习领域,并建立了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的课程和实训体系。引入泛雅学习平台开展网络辅助教学,共享教学资源。由教师团队合作建立课程资源,修订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课程教学大纲、编写教学讲稿、教案、录制教学视频,制作相应课件并上传到教学资源平台供教学使用。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合作开发数字化教材等学习产品,定制媒体资源。面向教师、学生、企业和社会提供个性化增值服务。教师能够通过资源共享平台,研讨交流教学方式,学习优秀的教学经验。掌握行业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增强教学组织能力和专业实践经验。可以在线备课、在线上课和网上技能测评。学生应用空间开展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逐步实现“一生一空间、生生有特色”;社会学习者可以在线听课、在线测试、作业提交,分享交流学习心得,上传下载资源。学校应用空间开展教师考核管理、班级组织管理、学生综合评价、教学综合分析。借助智慧云平台和信息技术手段,引入泛雅平台和国内优质资源,以图、文、声、像等多媒体技术,吸引学习者的兴趣,增强趣味性和互动性。校企合作共建教学资源,引入行业标准,及时更新、反应行业发展趋向,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新颖、实用的教学资源。全体教师和80%以上的学生拥有实名空间,登录“网络教学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一生一空间、生生有特色”。通过平台跨地域跨时间学习交流,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校企合作开展,创新人才培养

创新型软件人才培养需要两手抓,从师资队伍培养和学生培养两方面着手。基于软件开发行业标准,以学生能力素质培养为核心进行教学实践,与江苏微软技术中心、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华嵌等单位联合开展项目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培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综合文化和适应能力、沟通协作能力。

(一)构建校企组合型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包括基础师资、产业型师资、长期兼职师资、短期兼职师资。通过教学培训经验、系统分析、软件设计与开发、项目管理实践、双语教学及法律经济知识等方面综合考评,聘请校内外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进入课程团队,一起参与课程资源建设,面向软件产业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养开展训练考核,零距离无缝对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以团队为单位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相关资源建设。每位聘用教师有一门市级以上精品课,每一门课程要有一名市级名师。在团队教学中阶段交流,分享教学经验,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二)进行项目化实践教学改革

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专业培养方案设置为JAVA开发、.NET开发,移动应用开发三个方向。以企业实际项目案例为依托,自编实训讲义、教材,建设课程资源,提升学习效果。教学方法上不断革新,课堂上使用项目组形式探索、讨论、帮带,团队协作完成任务,建立组长负责制,对组内成员学习效果把关。在项目分析设计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让学生使用泛雅教学平台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料和参考文献,项目组先自学讨论,形成分析设计方案,在课堂上展现,其他项目组互相评价交流,最后确定实施方案后实现。引入校企合作培养机制,在大三的一年中,由企业开展项目实训和顶岗实习。项目成绩可以是企业工程师项目考核结果,也可以是参加省级技能竞赛成绩或企业真实项目的结题报告,切实体现对学生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实践活动

加强课外学习和项目创新能力培养。设立爱思科技工作室(教师工作室+学生虚拟公司)、机器人研发工作室、展望软件工作室、创新软件开发教师工作室。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项目开发。近年来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软件创新创意大赛并获奖。核心模块课程中也引入IMAGECUP项目作品竞赛,从团队协作、答辩质量、作品价值、表达能力等方面综合评定,增强了学习积极性。改变教学考核标准,更加注重动手实践能力考核和成果转换。实践型教学环节按照软件开发行业标准流程实施项目化实践教学,注重系统分析、设计、编码实现,测试各阶段质量评审、文档审核,和末期对项目演示、答辩情况综合考核,改变一卷定成绩的考核形式,把职业综合能力素质培养落到实处。

四、结语

在职业情境中使用真实企业项目进行软件创新人才培养可以实现教学与技能实践的相互融合,让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沟通”“学会信息的收集与处理”,使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创新能力人才培养不仅仅是院校的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培训机构共同参与。这将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起到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丽娜.基于创新工作室的软件开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软件工程,2016(1):55-57.

[2]李永涛,葛智勇,田友伟,等.强化实践教育培养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1):160-163.

[3]李辉.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创新实践教育平台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13(9):83-85.

[4]孙平,孙丹丹.基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山西科技,2014,29(1):104-106.

[5]何岩峰,乔元明,王树立.等.发挥校企双方主动性协同建设工程实践教育中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4):35-37.

作者:陈士川 单位:江阴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系

第五篇: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教学全面质量管理分析

摘要:本文提出了有关于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教学的全面质量管理分析,希望以科学的体系来平衡其主体现状,明确探索主体体系内涵,并以案例证明教学全面质量管理对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重要性。

关键词:软件技术专业;高职院校;多元化管理体系

一、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教学全面质量管理概况

TQM(TotalQualityManagement)即为全面质量管理,它所指代的是以质量为中心的组织结构,并以全员参加为主要基础,其目的就在于使组织对象成员在某个项目中共同受益,从而形成长期持续的优质管理体系。

1.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对于我国高校教育而言,引进TQM体系的关键就在于利用它与传统高校行政管理方式区分开来,一方面多多注重教学质量管理手段的多元化与管理要素的全方位化,杜绝传统教学质量管理模式中依靠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定式思维,一方面也通过这一新教学质量管理方式来普及TQM所倡导的“社会教育模式”,更加尊重高职院校学生的个性与人格自由,将高校人才资源开发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总体来说,TQM所讲求的是专业性、自由性、个性化和民主化教学理念,所以它也是目前提高高职院校软件专业实践素质教学质量的关键[1]。

2.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可行性。本文从TQM模式的3个基本原则来证明它在高职院校软件专业实践教学管理中的可行性。首先,它拥有全员参与管理的基本原则,该原则给予了高职院校中学生一定的主动权,让他们掌控专业乃至学校管理中的许多事项,促成了高职院校校园内部的民主和谐气氛,从内部团结力量来看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很有帮助。而在软件技术专业这种注重实操的专业学科中,“全员参与管理”原则就更加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主客体关系,从而间接实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氛围,对学生自身的个性与爱好也是一种尊重,最终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其次是高度关注管理对象利益的原则。高职院校相比于普通高校来说其教育体系本来就相对更加开放,注重实操,所以在像软件技术专业这样的学科教学中,这一原则的宗旨就是让学生解放自我,充分地融入到由教育所引导的社会服务体系当中,增加学生与他人之间的技术及情感交流,同时提高他们的智商和情商。简而言之,该原则是以学生作为服务对象,但又以学生作为被服务对象,它是软件技术专业学生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最佳契机,而它对高校办学效益的提升具有一定正向作用。再次就是围绕事实所展开的决策方法原则。该原则鼓励在教学TQM管理过程中提升对所教育专业的客观性和市场化。简单来说,基于事实的决策原则必须要求教师以事实和科学的论证来证明问题,达到保证教学管理质量的目的。而对于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多多利用互联网及社会来掌握信息来源,提高自己对专业的认知度,并能够对自身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才更有助于软件专业师生在探讨教育过程中做出双方都认可的最终决策。

3.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主体现状。在主体部分中,主要强调软件技术专业的教学实施多方位性、多层次性和多角度性。软件技术专业必须发挥其教育本质的导向作用才能克服传统教学质量管理中过分强调学校管理层的体制性单一问题。所以实施TQM模式的主要宗旨也是实现多元化的教育实践探索模式,从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开始,建立教学督导组,形成高职院校日常监控主体;再围绕教学质量专家评估委员会展开技术主体方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最后就是围绕学生主体展开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控一定的课堂时间,通过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来间接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质量,形成专业教学优势[2]。

二、高职院校软件技术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主体体系探索

1.全面质量管理主体体系多元化分析。第一是全过程管理模式,在软件技术专业中,教学过程的管理相当重要。一般来说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在教学过程中都遵循市场调研—专业科目设计—人才培养计划—入学教育—普通基础教育—软件专业教育—毕业实习—就业指导这一流程,再融合学生的教学反馈,就形成了软件技术专业的全过程管理模式。在全过程管理模式中,高职院校所要做到的就是确保专业资源在有质量保证的前提下完成对学生主体教育过程的质量控制与技术改善,形成未来高职院校专业人才的高质量、高效率输出。第二是全员参与管理模式,全员参与管理模式是不同于传统基于行政权力的管理模式的,因为传统教育所提倡的是刚性管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无法得到转换,学生只能遵照教师的“一言堂”模式,被动地接受知识内容,基本没有发挥自身个性的空间。而全员参与管理模式正创造了这样一种基于学生主体的专业教学质量全面管理环境,它不但充分应用到了高职院校中为师生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与质量标准,还起到了充分调动师生教学积极性、创造性的作用,使得学生更愿意在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动手动脑,实现对自我创造力与学习能力的突破,同时也提高了教职人员的教学实践经验。第三是全方位管理模式,该模式包括了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方位教育服务项目。以软件技术专业为例,从入学阶段的基础教学到专业教学中段的实习教育,最后到就业教育指导,整个教育流程与专业设置安排都能体现出高职院校专业教学的实践性与实用性。全方位教学质量管理的关键就在于对教学内容的丰富与实践教学体验感受的丰富,让实践教学成为像软件技术专业这样的教学内容中的一部分,解放高职专业教学中所存在的固有局限性,用更广泛的视角来宏观看待实践教学的全面质量管理内涵。

2.X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教学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构建案例分析。

(1)X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质量的多元化管理体系概述。为了体现软件技术专业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多样性与教学机制全面性,X高职院校在专业教学质量管理方面采用了TQM模式,并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将软件技术专业中的分支学科分类,本文以X院校软件技术的谋一学期为例,展示他们在学科专业培养方面的具体课程实施方案,如表1。如表1,X高校所采取的学科教学TQM模式也结合了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而实践实习等辅助部分则充分运用到了TQM模式,在教学内容上也真正实现了多元化管理思路。

(2)基于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软件技术专业教学体系构建方案。该校在软件技术专业毕业就业教学指导中运用到了PDCA循环模式为学生开展基于全面质量管理技术的就业指导教育。第一是策划阶段,在该阶段按照软件技术专业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来为学生制定就业思想,这就包括了毕业设计选题、毕业论文设计、写作以及答辩,最后到毕业资料归档完毕。该教育服务过程的宗旨就在于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需求,并在规范制度的条件约束下形成质量有保证的毕业设计规划书。第二阶段为执行阶段,这一阶段X高职院校为学生基于毕业设计题目规划列一系列的就业活动执行计划,其流程主要为:强化学生课堂教学管理—开展校企合作—强化学生实训管理—评价学生实习过程。第三阶段为检查阶段,检查阶段还分为三个阶段,前期检查包括了对学生毕业设计计划的检查,根据他们的选题状况来确定他们的毕业发展走势,为他们提供相匹配的就业指导服务;中期主要检查学生的开题报告及课题研究条件,看学生是否具备条件来完成论文及随后的论文答辩过程;后期主要检查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如果学生能达到教师及学校所规范的预期目标,则可证明学生在顺利毕业的基础上也拥有了步入社会求职就业的资格。最后是控制阶段。所控制的主要对象还是学生在软件技术专业学习及实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X高职院校主要采取闭环监控方式来把控专业教学的质量与途径,力求为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高质量的软件技术理论学习,同时拥有更多的时间用来开展实操教学,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的主观能动性。

总体来说,PDCA循环完全可以作为TQM模式的一种改良方案,它能够基于人才培养焦点来实现学科教学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而且能够形成对学科教学的改善与优化,就毕业的整体设计质量而言是具有相当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的[3]。本文从多个方面探讨了高职院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它不仅为诸如软件技术专业这样的信息类专业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教学环节,也为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科学性基础和理论实践指导意见,具有较强的实操性和科学公正性,对推动未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前进都具有相当的积极正向效应。

参考文献:

[1]谢尧.软件技术专业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研究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06,8(2):39-41.

[2]马鸣.全面质量管理(TQM)在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质量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5,(5):96-96.

[3]于娜.高等学校实践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25-27.

作者:王韦帆 支馨月 单位:兰州职业技术学院

第六篇:高职软件技术专业项目课程全人教育实践分析

【摘要】针对当前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项目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运用全人教育理念来指导高职软件技术专业项目课程教学,提出项目课程实施全人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软件技术专业;项目课程;全人教育;策略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是面向软件开发行业,它培养能够从事软件开发的需求调查、编码、测试、维护、营销售后服务及软件生产管理相关工作的高端职业技能型人才。多年来,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直接面向软件开发的职业岗位技能要求,采用“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的教学思想,以“项目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全方位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然而,高职教育必须具备“基础性”和“终身性”特征,在“互联网+”时代,仅仅强调以专业技能为主的课程教学方式,是远远不能达到学生可持续全面发展的要求的。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在考虑传授专业技能的同时,以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为重点,“至少为学生发展多考虑十年”,大胆进行实践。这也为软件技术专业项目课程教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全人教育理论兴起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它结合以社会为本的教育和以人为本的教育两种观点,以培养“完整的人”为根本出发点,强调首先帮助学生建全完整平衡的人格,激发学生潜能,成为在品德、知识、技能、素养、能力等各方面自由、全面、和谐、深入、持续发展的“全人”。全人素质所要求的综合能力包含着选择和运用知识与信息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适应岗位要求及变化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全人素质,是学生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针对“互联网+”时代软件技术专业项目课程教学现状,本文试运用全人教育理念来指导高职软件技术专业项目课程教学,提出项目课程实施全人教育的策略,以培养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高端“实用型”软件技能人才。

一、当前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项目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在项目化教学方法的指导下,传统的“理论”+“实践”模式得到改变,课堂教学以项目开发为主线,课堂主体从“教师为主体”变为“学生为主体”。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通过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学生在学习中训练,在团队协作中体验,摆脱了“填鸭式”被动学习状态,学习目标增强,积极性提高,但对照全人理论的要求,在从多年的运行来看,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教学过程中重视技能的传递,忽视知识的基础性和全面性

项目课教学通常以软件项目实现为目标,按照线性顺序过程软件工程开发模型,从项目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系统设计、整体设计、编码和测试等过程组成教学任务,学生改变传统的“理论”到“实践”的学习认知习惯,在实践的过程中“体会”知识。因此,学生的理论知识结构碎片化、分散化,因此,学生的理论知识因为教师授课方式、学生理解能力和接收能力等因素,会有不同程度的“缺损”。

(二)教学过程重视团队协作性,忽视学生个体能力全面性要求

项目课程教学多以团队小组的形式完成项目,在项目团队中各有分工,相互协作完成任务。团队训练过程中,学生目标明确,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升,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得改进。然而,团队中因分工的差异性,学生重点只会关注到自己负责的部分项目的实现,并且学生小组中各成员分工会因为基础能力特长差异,“习惯”性地分工,小组负责人可能一直都是小组负责人,而专业能力较差的同学只会负责项目中相对轻松和简单的模块,学生个体能力的差异会因为这样的分工越来越大。因此,团体项目完成方式,忽视了学生个体能力全面性要求。

(三)教学过程重视学生基础能力的一致性,忽视学生个体能力层次差异性

项目课程是建立在学生基本具备前导项目课程的知识和能力要求的基础上设计和开展的,各项目课程之间的关联比传统课程之间关联性要强得多。因此,前导项目课程中,学生掌握的程度差异性,决定了部分学生对新课程无法继续跟进,出现“越学越难”、“越难越无法学”的局面。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出现分层。

(四)教学考核重视项目完成的结果,忽视学生对具体知识点掌握情况的了解

项目课程的考核通常采用过程性考核。根据项目推进的进度设置考核点,并对最终项目完成的功能点进行考核。项目的推进是一个顺序的过程,对每一个节点考核,只表明学生在项目阶段内的完成情况,而对学生具体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是无法详细了解的。

二、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项目课程实施全人教育的策略

回归到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以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为重点,仅仅以“工作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开展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这与“全人教育”理念的本质是不谋而合的。借鉴“全人教育”理念,应用在高职软件技术专业项目课程应用实践中,在教学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发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使学生在拥有精湛的专业知识技能同时,养成职业习惯,成为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职业人。

(一)构建高职软件技术专业项目课程专业文化境域

1.模拟软件企业的教学环境,配置完备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包括按照软件技术专业主流软件开发需求配制较高的教学实验计算机、通畅高速的网络设备和电教设备。2.布置整洁明亮有序的美学环境。程序员最需要培养的是专注力和创造力,教学环境的布置中,强调有序的同时采用明亮鲜艳的色调,注重于创造一种能够促进创新行为、提高效率的环境。同时,布置环境的过程中,将软件工程理念、流程等专业元素融入其中,潜移默化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3.参照软件开发企业团队管理要求,建立班级管理制度。结合学校管理制度、参照软件开发企业项目进度管理制度、团队管理制度、考核制度、淘汰制度等建立严格完备的班级管理制度。帮助同学建立良好的软件项目开发人员行为习惯,形成软件技术专业班级特有的制度文化。

(二)转变项目课教学中的教师观

“对于教育,兴之抑或亡之,在于教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高职院校软件技术项目课程,由于其课程存在独特性,教学内容与企业结合紧密,教学实践性强,难度大,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大。为了改变传统师生观,建立即平等、互动的关系,要改变项目课程教学中的教师观。首先,应增强软件技术专业教师职业情感。教师担负“教书育人”的重任,不仅要向学生传承专业技艺,更要以身作则,乐于亲近学生,建立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师徒关系。其次,教师应明确软件技术专业“全人”要求,具备“全人”素质。教师应保持自己的真实性,以自身真实影响学生,以热心积极的态度带领学生做知识的探究者。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补充教师知识和技能的不足,关注每一名学生的情况,关怀每一名同学的成长,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最后,教师应将教学当成一种艺术,在项目教学的课程中,教师是学生知识的传播者、技能的训练员、项目的管理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教学原则和开发实践结合起来,创造出有效的教学艺术。

(三)转变项目课教学中的学生观

1.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兴趣是激发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和探索热情最好的老师。软件项目开发学习,需要学生改变以完成考核为目标、以“合格”为学习要求的“学生观”,成为优秀的“软件人”。2.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全人教育要求在教学中重视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塑造健全的人格,让学习成为发自学生内心的一种渴求,从而实现人的整体性发展。“95后”一代学生,兴趣是他们学习的动力源泉,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就成了转变学生观首要解决的问题。因此,软件项目开发课程,需要融入全球信息科技动态、技术前沿探索和企业实事分析,激发学生学习渴求,提高认识自我,提升自我的自信,指导学生在发展的道路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教会学生信息检索能力,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技能。3.注重学生的整体性发展。全人理论认为,学生个性发展与学生整体性是不矛盾的。促进学生整体性发展,是指培养学生整体发展,包括智力、情感、社交能力、创造力等,从而达到均衡全面的发展。软件项目开发的过程中,可采用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方法可以是分组讨论、总结汇报、软件测试等多种严格灵活的方式,学生表达交流能力、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注重学生核心能力培养。学习力、思维力等,从核心能力的角度保证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综合竞争力。在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软件技术行业的热爱,形成坚忍不拔、勇往直前、持之以恒、善于思索的软件技术专业精神。

(四)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课程学习资源构建

“互联网+”时代,信息检索能力已成为学生基本素质,软件技术专业走在时间的前沿,网络学习资源利用能力是学生拓宽学习面的重要渠道。项目课程中,引导学生合理使用youtube视频教学资源、mooc学习资源、w3cshool开、Web技术教程、github代码仓库等优秀的全球化、开放性的网络学习资源。传统项目课堂空间将向社交媒体空间延续,充分利用所有的碎片时间,让学生能24小时在网络媒体在线学习、在线分享。全人教育理念在软件技术专业项目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解决当前项目课程中诸多问题,细化到课程教学过程中,仍旧有很多需要详细设计和思考的问题,如基于全人理念的项目课程考核、专业技能大赛设计、创新能力提升等。这需要教育工作者通过不断的研究实践,找出适合新时期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途径。

作者:余剑 单位: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第七篇:电子设备结构优化设计支撑软件技术研究

【摘要】近年来电子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设计电子设备的结构过程中,不仅要详细设计电气性能指标以及基本设备性能,同时还需要充分的设计电磁兼容性、抗冲振等内容。在这种情况下,本文针对电子设备结构优化设计支撑软件技术展开了研究,希望对我国相关领域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电子设备;结构优化设计;支撑软件技术

近年来,电子设备功能以及技术等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电子设备结构设计的过程中,CAE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能够促使产品的质量以及性能都得到较大的提升,本文在对子设备结构优化设计支撑软件技术展开研究的过程中,首先对电子设备结构优化技术特点进行了探讨,并从支撑软件系统在结构优化设计中的结构和支撑软件系统在结构优化设计中的任务执行两个角度出发,对电子设备结构优化设计支撑软件技术进行了分析,希望对我国相关相关领域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1电子设备结构优化技术特点

最优化理论是优化设计开展的基础,设计中需要对计算机进行应用,在优化设计中想要实现的目标,有针对性的设定目标函数,在不同约束条件的基础上,保证设计方案的最优化处理。优化电子设备结构拥有以下特点:(1)从前处理开始是结构优化的出发点,并在分析模型、网络划分以及各种外界条件施加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后处理显示,在多种迭代的基础上,才能够有效的收敛各种优化问题。鉴于此,在CAE优化过程中,要想提升优化效率,必须将统一的数据库应用于分析软件当中;(2)设计参数进行反复的自动修正就是优化的具体过程,因此在流畅的优化过程中,效率较高的参数流程控制技术是CAE软件当中的必要条件;(3)对有限元网络进行精确而科学的划分是保证成功分析的重点;(4)非线性处理能力存在于CAE软件(5)在对CAE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人们在对各个领域展开分析的过程中,全面性和深度都有所提升,现阶段要想提升研究结构的全面性和真实性,应用多学科分析取代单学科分析至关重要。

2电子设备结构优化设计支撑软件技术

2.1支撑软件系统在结构优化设计中的结构

2.1.1图形用户界面在提供的过程中应当具有直观性

用户在对该图形用户界面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对支撑软件的功能进行直观的掌握,从而该支撑软件的各种功能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被掌握和充分的利用。

2.1.2将面向对象的理念进行应用

在多学科优化设计过程中,面向对象的设计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例如,在运行分析和优化进程中,切换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在对面向对象设计进行应用的过程中,这一工作的进行更加简单。同时,在对面向对象理念进行融入的过程中,分布式并行计算体系中更容易对支撑软件进行应用。

2.1.3提升可扩展性,从而在支撑软件中对新内容进行更加便捷的集成

用户在对支撑软件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国,可以在不同需求的基础上,对先进的优化技术以及全新的学科分析工具进行随意插入。这样一来,用户在对工具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就可以实现及时性。

2.1.4对协同设计进行支持

在多学科的优化设计过程中,需要对不同学科设计人员的工作经验进行充分的综合应用,在设计中,必须得到设计人员的充分、自由参与,其必须拥有对相关数据进行同时访问的能力。

2.1.5标准基础上的协议

标准化规范应当对访问数据形式、消息传递模式等进行统一的规范,在对这一规范进行充分应用的过程中,在维护以及更新支撑软件的过程中,成本将得到有效降低。

2.2支撑软件系统在结构优化设计中的任务执行

2.2.1针对数据传输和进程来讲,支撑软件系统必须能够自动的执行

支撑软件在运行中,应对学科分析、文件形式进行自动执行和生成,同时在数据传递的过程中,可以在不同的进程之间展开工作。

2.2.2面对多个进程,应能够实现并行执行

在多学科优化设计中,其拥有较大的计算强度,因此粗粒度并行思想是支撑软件中的关键。例如,在不影响正确结果的基础上,应能够并行执行多个学科的分析。同时,针对多级优化来讲,并行优化应能够存在于子系统当中。

2.2.3其应当能够对多种类型的计算机产生支持功能,从而在网络这一媒介的基础上,实现分布式运行

使用者需要对网络中的源代码以及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值的注意的是,针对计算平台和计算机来讲,这些源代码以及资源应当最优化,从而促使相关运行工作可以在特定的计算平台和计算机中展开。

2.2.4用户在积极参与到指导设计当中的过程中,可以在优化设计循环中实现

用户对执行结果的评价应当在执行过程中完成,同时在实施调整的过程中,也应当针对需求而进行。例如,用户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对进程展开暂停和替换,同时也可以对优化算法进行切换,对设计变量进行改变。

3结论

综上所述,近年来,电子设备的开发和应用,极大的满足了各个领域的发展要求,同时,电子设备的功能以及性能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加强电子设备结构优化设计支撑软件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电子设备结构优化技术特点、支撑软件系统在结构优化设计中的结构和支撑软件系统在结构优化设计中的任务执行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对我国电子设备结构的不断优化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雁涛.仿真技术在舰船电子设备抗强冲击设计中的应用[J].装备环境工程,2014(02):51-56.

[2]曹红,吕倩,韩宁.强迫风冷电子设备的热仿真与热测试数据对比分析[J].电讯技术,2015(07):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