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提升研究

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提升研究

摘要:动物实验是医学教育与研究等所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对人类医学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由动物实验衍生出的伦理问题,如尊重生命、生命至上、关爱、仁心善行等,更是医学人文素养教育主旨。以动物实验为视角,通过强化动物实验教师意识,发挥模范作用;学习动物实验相关法律法规,遵循3R原则,科学、人道地实验,维护实验动物福利等,进一步拓宽医学生人文素养渠道,实现从理论到实操,从知性到感性,从头脑风暴到身临其境,最终达到知行合一。

关键词:动物实验;医学人文素养;教育创新;提升

一动物实验伦理性与医学人文素养教育

所谓动物实验伦理性是基于对生命尊重、关爱、怜惜,体谅实验动物,减少对实验动物的伤害、疼痛,展示人的怜悯、仁心与善良,提现人道主义情怀[1]。1959年,Russell和Burch,推出《人道的实验技术原理》提出3R原则,到1966年美国《动物福利法》、1988年我国首个《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及2006年《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等,都突出了对实验动物的关爱、减少伤害等人道主义情怀。就此开始了对动物实验伦理性的关注、探讨、研究及更深层次的理论思考。作为医学人文素养教育,着重的是培养医学生以人为中心,不断对人的生命、健康、尊严、自由的尊重以及对完美德性、精神生活、人生美好意义的追求[2];是对医学原理、知识、技能之外的一个“医师为天职”、治病救人为第一要务的情怀与内在精神的追求,即主要是注重对医德操守、仁心仁术、生命至上的培养与修持。治病救人是医师的第一要务,需要摒除杂念、主观好恶,以仁德、关爱之心施治救人。所以,医师的前提是要有较高的医德,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古训有云:“病家求医,寄以生死”、“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作为一名医学生,将来是要做治病救人的工作,肩负千钧,事关生死,必须具备优良的专业素质,即仁心妙术,缺一不可。“仁心”并不仅仅表达一个医德的含义,“妙术”也不单单指医学上的知识与技能。他们是彼此渗透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在正确的思想导向下,以良好的人文素养渗透于过硬的专业技术中,以使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研究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深入而论,动物实验伦理与医学人文素养二者。仅有关爱对象不同外,其所具有的精神内质及追求的目的因素是相通的,且对主体主观情怀的要求也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特定性。

二动物实验对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及其现状

在临床教学、实验与科研中,动物实验是必不可少一项内容,也每一个医学生的必须课。一个个鲜活的动物,一条条生命,正是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有效阵地。其一,准确认识动物实验,医学生仁心仁术的建立具有至关重要的的作用,如,从思考启发方面而论,对于动物的关爱,动物的敬畏,动物的无痛化操作等等,可很好的让学生都上升到对患者人的思考,把实验动物当成患者,只有对动物有仁爱之心才能对人有同样的对待。其二,从动物实验中还可以让医学生形成对于人性的思考,有助于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同时,培养起良好的医德。一个人的思想与心态在细节中就能够体现,对于动物的漠视生命与残忍可以看出对于以后对于人类治疗的态度,所以从动物实验中应该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做一个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其三,动物实验的灵活、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知识接受的有效性、教学的针对性及知行合一的效果性等等,均是当前单纯的医学人文知识教育与传导所不能比的。空洞的理论,缺少实际的比照,无法让学生们形成深刻的认识与记忆。其四,动物实验伦理性与医学人文素养是相通的,彼此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特性,所以强化动物实验伦理性研究与关注,加强动物实验伦理性的教育对强化和提升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与作用。但是当前国内多数医学类院校在动物实验的教学与研究上大都是忽视了其伦理性的探讨,对医学人文素质的引导、启发与教育更是几乎没有涉及。国内很多学者对医学院校实验动物的伦理教育进行过问卷调查,虽然问卷调查中的题目略有不同,但也能够部分反映我国医学院校实验动物伦理教育的现状。从相关调研发现,有接近70%的医学生是在大学首次接受动物实验,并且认为活体动物实验对于专业技能的培养比较重要,但是有50%左右的医学生不能充分胜任实验操作。对海南某医学类院校进行的学生问卷调查中显示,超过60%的医学生对于实验动物有关法律法规知道一点点,但并不了解和熟悉,约75%的医学生会有害怕心理而不敢接触实验动物。对多数的医学生的调研发现,约79%的同学完全不了解动物实验的3R原则及实验动物的相关福利;同时,被调研的学生中95%学生不知道实验动物伦理与医学人文素养的关系;且所有被调研的同学均表示在动物实验课上老师没有启发和引导有关对人性、医德等的思考,也无探讨过医学人文素养的相关知识与内容。在调研中发现,80%的同学认为有必要单独设置实验动物保护及伦理相关的课程。此外,接近70%的医学生表示自己和周围同学在动物实验中偶尔存在非实验目的的伤害或虐待实验动物的行为,还有40%的学生偷偷把实验动物带走进行烹饪、食用,而此等行为,多数老师均表示赞同;甚至还有同学反映,大部分无大损失的实验动物均被老师带走宰杀食用。

三以动物实验为平台促动医学人文素养教育提升

在经济社会的推动下,人们对金钱的获取、对物质的追求成为社会价值的主导力量;人们彼此的信任度下降,社会公德、个人道德、企业道德等等滑坡较为严重。同时,在经济社会下,医患关系矛盾也显得更加尖锐,无法调和。在此等情况下,学界把矛盾的解决寄托于医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把个人的医心修持,看作医生培养的重要任务。由此,纵观国内外医学史,不难发现,好医生=仁心+仁术。而仁心仁术的修持,正是医学人文素养教育的核心。以动物实验为平台,进一步拓宽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教育阵地,强化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具有突出优势和重要作用。但是,各医学院校现行的动物实验的教育模式和方式中,却鲜少设计或涉及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内容,甚至对动物实验伦理的说明和讲解也鲜少涉及对此,我们需要从以下方面加以改变和强化。医学院校要发挥综合实力,深度发掘实现医学人文素质全方位、协同式教育。医学人文素养教育属于价值理念与意识教育范畴,虽然其中也带有部分技术性的问题,但主旨内容和教育目的性还是属于意识教育范畴,重在对准医生和医生的价值理念培养。作为对准医生和医生的价值理念培养伴随着其整个过程,从成为一名医学生到成为一名医生,直至从医生涯的终结都需要良好价值观的培养、形成、修正与坚持。因此,医学人文素养教育对于医者来说没有阶段性,是一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历程。其次,医学人文素养教育具有整体性,涵盖医学教育的全过程和各方面,需要医学人文老师的引导、专业理论课教师的引领、临床实践老师的示范及所有任课老师的榜样作用;同时,校园文化的熏陶力、感染力,对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由此,作为医学院校来说,对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教育不是单方面的,不是部分人文医学教师的专属职责,而是需要举全校之力,各方协同来实现的。对此,需要医学院校有效发挥综合实力,深度发掘实现医学人文素质全方位、协同式教育模式。有效提升动物实验教师的医学人文素养教育能力与水平,以身示范,发挥好榜样作用。教师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良好价值观树立的引领者、更是学生心目中的敬畏者与楷模,在学生群体中具有榜样的力量。所以,动物实验教师对实验动物伦理性的认知、对学生医学人文素养培养的引导等等,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实验动物的态度及医学人文素养的养成。所以,医学院校必须要对动物实验老师,甚至是负责医学实验教学的所有人员进行系统的实验动物伦理及医学人文素养培训,宣传实验动物权利和相关伦理准则,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实现医学人文素养培养的自觉。同时,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以身作则,可以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敬畏生命,关爱生命”的理念。利用新媒体等优势平台,多渠道多途径宣传实验动物伦理性知识。加强宣传,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实验动物伦理性知识的认同感。利用新媒体,即微信公众号、QQ,以及最近极火的抖音等平台,积极宣传。同时,把宣传实验动物伦理与医学人文素养培养结合起来。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知识讲座,进行知识竞赛,张贴宣传海报与横幅等,营造浓厚的校园氛围。在动物实验中增强关爱、关怀等人道主义教育,进一步培养医学生人文关怀意识。在临床医疗中,病人需要的不单单是医生的准确无误的判断与治疗,而更为需要的是他们细致的、亲切的人文关怀以及“以人为本”的服务态度和精神,这种精神的培养往往需要医患之间换位思考,从不同的立场感受彼此的心态。同时,患者在医者面前毕竟是弱势,需要关爱与鼓励。在动物实验中的人道主义教育,本质在于通过对实验动物生命的诊视、伤痛的感同身受等,学会换位思考,进一步培养起学生的关爱之心、关怀之情,从而达到培养临床医疗工作中这种人性化的态度和精神。因此,在动物实验中,医学生要像对待病人一样对待实验动物,不能简单的视为一种学习工作而已,应该视为我们的服务对象,我们的患者,通过动物实验不仅得到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同时培养了医务人员良好的临床心理和优良的医德医风。对于动物实验与人文素养教育的研究,唯有面向基层,深入实践,走进实验室,以客观、科学的态度对待生命科学和医学动物实验所引发的各种伦理问题,以适当的方法激发医学工作者关爱、善待动物的人文情愫,架设起医学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桥梁,引导他们履行伦理道德义务和社会责任,用伦理准则规范他们的行动,并担当起正确引导公众舆论、政府决策与立法的重任,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文教育。

参考文献

[1]何闻恺,邵义祥.医学动物实验与生命伦理学的冲突及缓和途径[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2.

[2]陈晓阳,王云岭,曹永福.人文医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

作者:邝家旺 王晓飞 单位:海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