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医学技术培训范文

医学技术培训全文(5篇)

医学技术培训

第1篇:医学技术培训范文

【关键词】岗位胜任力;全科;技术;培训;考核成绩;满意度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广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并制定分级诊疗制度,根据价格、医疗方式引导患者在基层就医[1]。对于分级诊疗制度,可将其在医疗、价格引导患者在基层就医[2]。医学生在培养期间,不仅仅在于临床基础知识的学习,更需要学习临床相关技能与行医准则,并对疾病的症状与发生机制准确进行了解,详细相关的要点与知识点,熟悉技术的表现,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科研上不断提升。但目前我国全科医师缺乏全面的临床技能,服务范围较狭窄,难以提供优质的全科医疗服务。且目前我国全科医师学历层次不齐,医疗服务水平存在差异,使得临床技能较差,相关专业较缺乏,难以全面落实分级诊疗,需要加强岗位胜任力[2]。本文通过将新型的培训模式纳入研究,内容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调本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全科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全科实施常规技术培训方式,于2018年2月—2019年1月期间实施新型的全科技术培训,均在实施前后抽调40例医护工作人员。纳入标准:(1)均为我院正式员工;(2)均积极进行培训;(3)知晓本文研究且愿意参加。排除标准:(1)研究期间出现离职、产假;(2)实习见习人员;(3)无法配合研究。实施前:女性20例,男性20例,年龄26~56岁,平均年龄为(36.54±5.54)岁;工作时间为2~25年,平均工作时间为(16.54±2.54)年。实施后:女性19例,男性21例,年龄为26~56岁,平均年龄为(36.23±5.21)岁;工作时间为2~26年,平均工作时间为(16.32±2.43)年。医护人员资料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实施前采用常规培训方式,通过学习、观摩等方式,从整体上进行训练;按照传统教学方式进行讲解,并现场进行示范,并进行操作。实施后采取新型的全科技术培训:(1)确定培训内容:全科医学属于能够提供基本医疗,其范围较广,涵盖了多个年龄、性别等不同疾病。合格的全科医师需要熟练掌握患者病史,并规范进行体格检查,及时掌握急救处理,积极进行诊断治疗。并及时进行授课、学术会议,提升知识的普及与宣传,加深认识与理解,在培训期间及时与临床工作实际结合,并将技能与临床常见问题结合,经过培训后提高其岗位胜任力。(2)使用workshop培训方法:通过强调互动实践教学,老师启发学院辅助学院,并积极参与,共同解决相关问题。并在培训期间,制定对应的培训内容,根据相关技能设立不用的学时。老师与学院积极进行交流,学院之间相互协作,并强调真实体验,充分调动积极性。确保培训后的技能均能够熟练掌握,并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开展。

1.3观察指标

对培训前后考核成绩统计,包括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基本操作、应变能力,单项目满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成绩越好[3]。使用自制满意度量表,包括:激发学习兴趣、加深疾病认识、提高护患沟通、自我知识掌握,单项满分均为20分,得分越高护士满意程度越高[4]。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本文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人员的培训前后考核情况

两组人员培训前的各项考核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培训后研究组各项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培训前后两组人员对培训的满意度

培训后研究组对培训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第2篇:医学技术培训范文

【关键词】研讨会;教学;显微外科;培训;继续教育;主动学习

随着医学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本科、本硕和研究生教学数量与质量的矛盾日益凸显,尤其对于专科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如创伤骨科、手外科、显微外科等。用人单位常常发现新员工,空有满腔理论而动手能力差,存在“眼高手低”的共同问题[1]。规范化的培训最有可能解决医学生的实践技能欠缺问题[2-5]。然而,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首先是“填鸭式”的理论学习,然后在临床实习中通过师徒制“传帮带”的形式,进行技能培训。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教学意识和个人经验,存在一定的随机性,缺乏系统、规范化培训。技能培训标准不一,学习曲线相对较长,将影响毕业后适应临床工作的能力。研讨会(seminar)式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能充分激发课程参与者潜能,教师和学生最大限度地进行认知互动,从而深化对课程主题的认识,实现学术交流的最佳效果,达到“学有所获,教学相长,日学日进”的教育境界[6-7]。因此,我们举办了多期显微血管吻合技术的培训班,将这种教学法引入显微外科技术培训课程中,有效的提高了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对研讨会教学法在显微外科技术培训中的应用进行总结。

1教学规划

在显微外科技能培训课程中,所有的教学内容均围绕年轻医生需求和下一阶段所应具备的能力和知识,进行课程有效分割和整合。课程设置主要提高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文献检索能力、综合素质、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学生主动参与为主要教学方式,有带教示范和自我训练模式,以小组为单位。

1.1设定明确学习目标

根据学员需求,设置问卷调查表,明确学习目标。提前发放培训教程和手册,分享显微外科培训录像,供学员自我学习。明确培训课程时间和内容。

1.2理论知识讲解

由教师团队集体备课,优化教案和教学流程,明确教学的掌握和熟悉内容。通过QQ、微信、邮件或百度云的方式,提前2周分享。学员在参加培训前,通过阅读专科书籍、检索文献和观看显微外科培训录像,明确学习目的和需求,知晓显微外科技术在未来所从事的专科的临床应用,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

1.3研讨会教学法特点和应用

老师根据医学生的个人简历和能力,以3~4人为小组,每个小组在课程中承担一定的任务。在整个实践过程中,老师需要及时辅导和纠正,在课程结束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成果展示和竞赛,老师进行现场点评,分析技能操作好的方面和需要改进的方面。研讨会模式是一种主动学习的模式,激发参与者的潜能,学员在研讨会上自主发言,分享经验和教训。参与显微外科培训的学员,根据自身需要和兴趣,带着问题去学习、思考和检索文献。分享题目是医学生阶段最需要的知识或需要培养的能力。如显微外科技术在美容整形的应用,文献检索和管理,课题申报等实用较强的内容。要求学员做出PPT进行汇报讲演,由老师和学员们一起互评和讨论。此外,在研讨会上,根据本期学员的需求,邀请临床专科高年资医师、解剖学、技能教学中心、护理和康复医学的老师,传授学员下一阶段需要的知识。

2技能教学内容和实施

秉承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将既定的学习任务分成1个月的学习时间,每周1次,分为4次课进行教学活动。第一次课是显微镜的使用和胶片缝合。学员需掌握显微镜的调节,如显微镜的工作距离、瞳距、放大倍数、照相和录像装置的使用。坐姿和手的姿势,在显微外科实践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显微外科手术中常规使用的各种器械的特点、原理及正确的使用方法。比如显微手术持针器、剪、镊子、血管夹等,这些知识点是学员必须规范掌握的内容。传授胶片模型训练方法,在显微操作训练板上,剪取乳胶手套并固定,模拟临床手术切口,切口方向为水平、垂直、左上至右下,和右上至左下,训练不同角度的缝合技术,遵循“稳,准,轻,巧”的显微外科操作原则。建议熟悉手眼配合后,使用8-0或9-0的无损伤显微缝合线在显微镜下进行打结训练。第二次课是非活体血管的吻合训练。由老师根据学员胶片缝合情况,指出存在问题和改进方法。示范和训练非活体的鸡翅血管的端端吻合技术[8-9],缝合成功后用微小水泵,泵入红色染料液体,模拟血液流动,检查吻合质量。具体而言,如两定法缝合1mm微小血管,用10-0或11-0的缝线,缝合6~8针,做到吻合口外翻而不漏血。缝合结束后,应纵向解剖吻合口血管,验证血管吻合进针点是否等距,是否内翻。对学员们再次强调非活体动物血管缝合训练重要性。只有高质量缝合离体动物的血管通畅后,才能过渡到活体动物血管吻合训练,这才是对活体动物最大的人文关怀。第三次课是活体血管的端端吻合训练。由老师根据学员缝合情况,指出存在问题和改进方法。学员往往存在血管外膜剥离不理想。如持针器把持针后,以不同角度和方向缝合时,效果不理想。如两定点缝合法的第2针,管腔匹配往往不满意。这些常见的问题,通过在活体大鼠股动脉模型训练中,示范解决上述问题的技巧,进一步巩固微小血管吻合技术。学员通过大鼠股动脉的端端吻合训练,获得极大的成就感。成功吻合大鼠股动脉后,可将大鼠放回饲养,三天后再次探查股动脉通畅情况,同时训练显微镜下吻合大鼠股静脉。第四次课是活体血管的端侧吻合训练。由老师组织并实施团队学习法,帮学员明确目标,即对技能操作不同水平的学员,应设定不同学习目标。鼓励学员看到团队其他成员的优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相互学习。介绍过程性评价方法和PDSA(plan,do,study,act)方法[10],让学员实践技能不断进步,看到自己通过培训收获的方面和认识到自己不足的方面。对存在问题,老师通过示范大鼠股静脉的端端吻合和股动脉—股静脉端侧吻合手术,集体讲述显微外科微小血管吻合技巧和注意事项。第四课由富有实践经验和较强学术背景的老师担任并讲授。

3实施结果

3.1提高了医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近2年的实践,我们发现在显微外科技能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参与热情高,积极地提问和热烈地讨论,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同时,理论知识通过提前分享的模式,学员能预习并掌握理论知识,在技能操作中能进一步理解重点和操作注意事项。通过老师规范的示教,做到培训同质化和规范化,使学员能够切实的掌握显微外科手术技术,显著的提高学习效率。医学生面对任务,自由提出问题,鼓励交流与协作,提倡团队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充分交流,拓展思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研究生在研讨会上,表达能力和查阅文献能力比本科或本硕班的同学更强。研讨会模式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根据培训不足之处,查阅文献和书籍,并给予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撰写综述或教学文章。

3.2真正锻炼和提高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与接受传统培训的研究生相比,经过显微外科培训的研究生,在住陪阶段或低年资住院医师阶段,能较快速的适应工作要求。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他们了解了显微外科手术,对显微镜下操作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快速适应能力。通过活体大鼠手术,学员初步体会到了外科核心手术技术和常用的技巧,如无菌术、消毒铺巾、麻醉、切开缝合、止血、暴露、分离和结扎等外科操作,通过在显微镜下进行吻合血管训练,养成了严格遵循操作技术规范的良好手术习惯,提高对实验动物的人文关怀素养。

3.3践行教学相长理念

显微外科微小血管吻合技术,对实践操作技能的要求较高,专科教材缺乏,如传统教学模式中可直接倚靠的教材,因此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面和较强的学术背景,需要阅读专科书籍和搜集文献资料,提高自身的手术操作技巧,注重所教内容的实用性和规范性。研讨会促进教学相长,老师需要将理论条理化的传授给学员,技能中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老师鼓励学生积极查询文献,解决培训中存在问题。如文献中有显微外科训练新的模型和方法,鼓励学员可将复制训练模型进行练习[11]。实践证明,研讨会教学法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彼此沟通交流,使学生在“做中学”、“问中学”,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每次课程都能让学生充满学有所获的满足感,学习效率显著提高;同时,研讨会教学法以任务分配的方式进行,并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成果进行展示,通过完成任务,激发学生和教师的潜能,从而打破教学中的惯性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讨交流汇报会,真正的体现了主动学习,参与学员根据自身专业需求和培训可行性,主动利用智能手机辅助培训和在大鼠股动脉设计皮瓣或肌皮瓣[12]。研讨会模式锻炼学员检索文献、幻灯制作、讲演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方式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热情,并积极的参与。随着科技的发展,显微外科培训具有多样性,如VR技术、3D技术和智能化培训系统在教学培训日渐兴起,可能是未来的趋势[8,13]。此外,PDSA法在规范化培训中有重要的意义,是通过计划、实施、学习、改进这四个过程周而复始进行,不断的改进培训质量[10]。在显微外科技能教学中,根据学员的需求,结合专科书籍和文献,不断总结和回顾,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发现在显微外科培训中,应用研讨会教学法,培训成本较低,学员收获更大,为深化医学技能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彭喆,穆籣,周庆环,等.显微外科技术培训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2):27-28.

[2]林煌.TBL显微外科教育模式分析和探讨[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4):53-54.

[3]谈伟强,胡艳艳,张丁叮,等.针对临床医生开展显微外科技术培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26):5-7.

[4]王洪刚,顾立强,秦本刚,等.医学生显微外科技能培训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19):81-83.

[5]赵军,翟晓强,李和程,等.男性不育显微外科的培训经验初探[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26(2):333-336.

[6]周美林,李佳孝.近三年我国Seminar教学研究文献综述[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27(11):12-15,39.

第3篇:医学技术培训范文

1影响因素

科技革命为医学也带来了一次新的变革。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传统的看病模式被时代所淘汰,大量的精尖设备投入到医学实践中。但就目前发展态势来看,医学工程技术部门与医院仪器设备的发展有差距[3]。在实际中,影响医学工程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

1.1规章制度不健全

由于我国医院医学工程部门发展晚、起步迟,没有完整的规章制度明确划分各部门职责范围,甚至没有统一的名称。各个医院的医学工程部门的职责存在差异,其基本任务都有及时修复仪器设备,以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医学工程部门中存在重视培训操作人员,而忽视对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其成因是采购、论证、管理以及维修的脱节[4]。在签订合同时,医学工程部门往往考虑仪器设备的使用,而忽略了对设备维修方面的考虑,甚至有的设备维修手册都不全。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技术的提高受到供管和维修脱节的制约。

1.2维修设备不全

受经济条件的制约,一般医院购买的大型仪器设备有限,购买的维修配件也相对较少。一旦这些设备出现故障,就需要立即进行维修,以免影响医院的运行[5]。由于缺少元件配件,工程技术人员面临的挑战大,专业能力和维修速度都会受到影响。

1.3维修方式不先进

当前,医用仪器设备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以高度集成化为发展趋势。传统的维修手段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维修的要求[6]。例如:要想通过现有的设备,在电路板上更换大规模的集成电路是很难做到的。受维修工具不全、检测仪器缺乏等因素影响,很多大型医院的维修模式发生了变化,仪器设备的维修也由起初的元件级维修转为板级维修。板级维修大概需要半个月或者更长的时间,维修周期太长,维修价格也很高,大大地提高了维修成本。

1.4技术交流无组织

技术人员的工作繁、杂,没有按专业进行明确的划分,造成技术人员负担重。在工程技术工作的性质上,在国内外文献中,关于医疗设备的管理和使用有很多,但对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分析却鲜有[1]。自21世纪以来,高科技快速发展,医学的发展也与科技的进步息息相关。医学的发展要以医学理论和技术为依据,以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为导向。作为一个专门学科,生物医学工程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在发展规模扩大的同时意味着对医学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2]。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医学能够保持发展步伐的基础。本文主要探讨了对医学工程技术人才的管理以及使用中的实际问题。

2对策

2.1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对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素质主要有四个方面基本要求。首先,身为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既要有好的专业技术,还要懂一定的医学知识[8]。其次,熟练地掌握本专业仪器设备的用途、性能、操作方式、维修及保养方法是对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要求。还要了解有关仪器设备的相关知识。再次,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要懂得相关的专业英语知识。最后,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好的职业操守。即使在情况十分危急的情况下,也要及时保证仪器的正常使用,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目前,我国医学工程人员的知识结构相差很大,技术水平也存在差异,成分复杂[9]。因此,在学科建设上,要构造和谐氛围,从初级到高级合理地分布人才,还要加强团队思想素质和文化建设,使医学工程人员能够最大程度地为医院建设和发展服务。

2.2优秀人才团队的建立

医疗仪器设备的资产就占医院总资产的50%~70%,所占比例较大。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就、高水平的医学工程技术队伍十分必要和迫切。医学工程人员的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是各级管理部门和医院领导都应该给予高度重视。

(1)文化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是目前各大医院对工程技术人员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现有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继续再教育,能够有助于扩充、更新他们的知识。有些医院,甚至可以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到国外接受培训,以适应医学工程新技术的发展,与国际医学工程接轨,不断了解、更新、掌握最新科技成果[11]。

(2)有计划地招收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或者相关的学术人才,能够优化团队建设。对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统一的管理,实施考核制度,增加临床工程技术培训。当前,在医学领域的重要任务是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临床工程师资格认证制度。临床工程师资格认证制度的建立在促进医院临床工程进步的同时,能够推动整个医疗技术的发展。

2.3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社会地位的提高

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是一门学科得以健康发展的关键。有了完善的制度,医疗设备维修部门中的问题才能够被正视,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社会地位才会得到很大的改观。长期以来对医学工程的不重视严重制约着医疗设备维修部门的建设和发展。目前,由于没有统一的职称晋升标准,相关的培训、考核以及上岗制度尚未建立,医学技术人员职称晋升困难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医院应该重视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在立功授赏、晋职、加薪时,要与临床科室的人员一视同仁[13]。在工程技术人员由突出贡献的时候要给予奖励,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努力钻研业务,主动学习新的知识。

3结束语

第4篇:医学技术培训范文

关键词: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临床医学

血液细胞检验属于临床应用较广的检验项目,该检验项目检测操作过程简单,同时检验费用较低,受到广大群众认可[1]。血液细胞检验可用于诊断多种疾病,应用最广的疾病诊断为血液系统疾病。实际检验过程中,影响血液细胞检验的因素较多,需要严格控制血液细胞检验水平质量,避免影响患者临床诊断。本文旨在研究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方法,现作以下详细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80例患者开展研究,将其划分为管理组与一般组各40例。管理组中男性∶女性=21∶19,年龄上限为59岁,年龄下限为23岁,平均年龄为(49.2±1.4)岁,肿瘤类疾病患者14例,肾脏类疾病患者11例,脑血管疾病类患者15例;一般组中男性∶女性=22∶18,年龄上限为58岁,年龄下限为21岁,平均年龄为(48.5±1.3)岁,肿瘤类疾病患者13例,肾脏类疾病患者11例,脑血管疾病类患者16例。两组一般资料应用基线比较后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本次研究已通过临床审核,核发有正式文件。

1.2方法

一般组血液细胞检验采取常规质量控制,根据常规血液检验流程进行。管理组则应用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1)血液检验人员获得血液样本后需要第一时间进行无菌保存,做好样本信息标记工作。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血液样本前需要就检验环境进行检查,确保排除环境干扰。(2)血液细胞检验过程中以《当代医学血液检验管理标准》作为检验规范,对血液样本进行抗凝处理,做好检验记录,分析血液检验步骤的合理性;(3)血液检验工作人员需要定期接受技术培训,学习血液检验质量控制方法,提升血液检验操作规范性。血液检验工作人员需要定期接受考核,个人业务能力低的工作人人员需要重点接受技术培训。

1.3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血液细胞检验准确率,进行组间比较;(2)评测两组血液检测操作人员工作质量,从操作规范性以及血检报告分析专业度方面进行评测,分值为0-100分分值越高则表示操作人员工作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课题研究数据导入SPSS18.0中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一概应用百分数(%)表示,接受卡方(χ2)检测,计量资料则使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测,当检测后的P值小于0.05时认为组间对比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血液检验结果准确率比较

管理组中共计有40例患者血液检验结果准确,血液结果准确率为100.00%;一般组共计有33例患者血液检验结果准确,血液结果准确率为82.50%。可知管理组血液检验结果准确率高于一般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操作人员工作质量比较

如下文表1所示,管理组操作人员工作质量评分高于一般组,双方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现代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无疑占据重要地位,血液细胞检验属于临床常用的三大基础检验项目之一,余下两项为尿常规检验和粪便常规检验,三大检验项目可用于诊断大多数的疾病,了解患者自身身体健康状况。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特指根据影像血液细胞检验的因素严格按照细胞检验流程进行质量控制,可优化检验质量为临床诊断提供合理的医学信息。常规血液细胞检验中,考虑到检验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不一,在分析血液样本以及书写血检报告过程中发生差错从而影响最终检验结果[2]。质量控制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以及事后控制,事前控制主要就影响血液细胞检验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影响血液细胞检验指廊的有关因素质量干预策略。事中控制则是根据血液检验过程中出现的纰漏,立即采取干预策略。事后控制重视对操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根据质量检验结果误差原因分析专项提升检验人员操作水平,提升其检验操作规范性。采取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法,血液检验操作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检验操作规范,操作人员在进行血液细胞检验前,需要仔细检查仪器设备,确认仪器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下再进行检测。检测人员还需要检查周围环境,排除环境中对检验结果存在影响的物质。血液检验人员需要定期接受技术培训,可安排检验人员至外院进行业务交流,促使其进一步提升业务水平[3]。综上所述,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应用于临床医学检验之中,不仅可高度保障血液样本检测的准确性,同时还可提升血液检验人员的工作质量,对于医院正面社会形象假设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医学检验中进行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晓竞.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在临床医学检验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24):55-56.

第5篇:医学技术培训范文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MOOC;PBL;CBL;LBL;超声培训

随着围术期医学的发展,应用超声技术实施麻醉操作和进行即时诊断来实现精准医疗已成为麻醉医生必备的临床技能[1-2]。但由于心脏超声技术较为复杂,涉及的知识面广,同时有很多知识点难以理解,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该内容的教学需要。要以目前的理论授课、模拟教学及短期培训使学习者完全掌握该技能尚有难度[3]。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s,MOOC)是一种以网络平台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技术,它的出现挑战着传统的教育模式。MOOC能触及世界各地的大量学习者,对开放式教育产生了积极而长远的影响。通过MOOC网络平台能够为学员创造网上学习的机会,给更多学员提供系统和反复学习的可能[4]。在MOOC平台基础上,将基于问题/病例的学习法(problem/casebasedlearning,PBL/CBL)和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lecturebasedlearning,LBL)联合起来引入到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更适应时代的需要。

1对象与方法

1.1观察对象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第三届(2018年11月)——四届(2019年11月)“中美心胸血管麻醉湘雅论坛”围术期超声心动图技术培训班学员30名/届,共60名。

1.2教学方法

分成两组:观察组为PBL/CBL组教学模式(2019年培训班学员),对照组为LBL教学模式(2018年培训班学员),每组各30名培训班学员。对照组学员男女比例为13:17,年龄31~42岁,平均年龄为(34.57±2.53)岁;观察组学员男女比例为16:14,年龄30~48岁,平均年龄为(35.33±3.25)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BL为传统教学模式组,即培训班学员进入围术期超声心动图培训班后,按照传统模式由授课老师授课学习(包括讲座、模拟人教学以及临床观摩),见表1。PBL/CBL为问题/病例导向教学模式组,即培训班学员进入围术期超声心动图培训班后,除了传统模式的学习方法和内容外,提供新青年麻醉论坛(网络平台)的学习(即在2018年培训班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网络平台PBL/CBL的学习模式),同步教学课程并实现教学网络化,结合PBL/CBL的学习模式进行现场教学,针对培训班学员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作出解答与指导,同时安排富有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的教师负责组织网络病例讨论,及时通知和组织培训班学员参与讨论。

1.3观察指标

1.3.1学习考核成绩以百分制计,分为三部分:(1)基础理论考试:占总成绩30%;(2)操作技能:在模拟教学中心对培训班学员进行超声心动图标准切面获取,冠心病、瓣膜疾病等病例分析方面的考察,占总成绩的30%。(3)超声心动图图像解读:给出超声心动图图像,培训班学员需对图像中的正常心脏结构或者病变特点做出正确的选择,占总成绩40%。

1.3.2教学反馈通过问卷调查、微信群的方式评价教学效果。重点调查培训班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对围术期超声心动图学习的兴趣及获取知识的途径的选择。

1.4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学习成绩的比较

比较两组培训班学员学习成绩提示,两组培训班学员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考试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超声心动图图像解读及总考试成绩的得分较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2。

2.2培训班学员对教学满意度的调查情况

60名培训班学员均顺利完成实习任务。比较两组培训班学员对围术期超声心动图的学习满意度情况发现:观察组较对照组总体满意度较高(见表3)。

3讨论

超声检查无辐射,超声机运转灵活,方便在围术期使用。随着医学发展的需求和学科技术的更新,超声技术已逐渐渗透和应用于包括急诊、重症监护和麻醉等多学科领域[5]。围术期超声技术在围术期医学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是麻醉专业人员进行精准评估与决策的关键技术之一[6]。应用超声技术实施麻醉操作和进行即时诊断来实现精准医疗是麻醉医生必备的临床技能[1,7]。然而,众所周知,超声检查受操作者主观判断影响大,并且超声技术只有在操作者熟练应用的前提下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若要完全胜任围术期超声心动图技术,提供临床实践诊疗可信赖的依据,除必须掌握超声心动图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之外,同时必须筹划和建立标准、系统以及规范化的培训模式,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模拟训练以及临床实践操作等方式进行基础培训,提高围术期超声心动图培训的质量和有效性,确保受训者通过培训达到该技术所需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提高麻醉管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8]。加强临床教学管理,不仅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而且要从方法手段上进行改进和创新。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临床教学管理网络化体系,实现全程、实时同步学习,为临床教学质量提供了先进的保障。MOOC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模式已然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走向[9]。网络教学为围术期超声心动图教学提供了突破时间、空间限制的交互性很强的虚拟平台[10]。在此基础上,PBL教学法改变了医学教育普遍的灌注模式[11],以临床问题激发学员学习的动力,引导学员把握学习内容;实施以问题为基础、以学员为中心的小组讨论式教学[12]。CBL是另一种以学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13],以临床病例为引导,促进学员自主学习、临床推理、问题解决和决策的能力。CBL激发了医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了卫生专业人员更深层次的概念理解,培养更积极主动的协作型学习方式。PBL/CBL教学模式结合了这两种教学模式的优点,促进学员在学习中培养团队精神,培养学员的竞争学习模式以及对教学内容相关知识的深刻理解[14]。围术期超声心动图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技术,非常适合采用PBL/CBL教学法。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PBL/CBL教学模式组)超声心动图图像解读及总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LBL教学模式组)。MOOC环境下医学教育模式发生了诸多转变,传统的LBL教学模式以教师主讲为主,教学内容容易程序化,学习者的参与性不高,制约了学员思维的开发,从而导致学生综合分析复杂症状体征的能力缺乏,在临床中较易形成定向思维,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误诊或漏诊[15]。而将PBL/CBL引入到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与LBL教学方法具有较大区别。相对于LBL教学法,PBL/CBL教学法是主动与被动学习之间的比较,因此,在此模式下学习者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比LBL教学模式更好是合理的[16]。围术期超声心动图技术培训的目的是将其应用于日常的临床实践中,使每一位麻醉医生能够熟练掌握床旁超声技术并解决实际问题,以提高诊断的效率与优化围术期的安全管理。经过四届学习班的运行,我们进行了教学模式的不断改进也已组织了多次病例/问题讨论。教师和学员参与的热情高涨,在学员和其他院校内造成很大反响,改进的教学模式受到学员的好评。将基于网络的PBL/CBL运用于围术期超声心动图技术的学员教育中,其结果提示基于网络的PBL/CBL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的LBL教学模式更有助于提升围术期超声心动图技术培训学员教育的质量,满足当前MOOC环境下对医学教育的要求。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并不能替代课堂教育及临床学习,我们建立这个学习平台的目的是辅助教学,作为讲授式教学及临床学习的适当的有益的补充。

参考文献

[2]玉红,梁鹏,余海.围术期超声—新时代麻醉科医师的基本技能[J].临床麻醉学,2018,34(8):824-82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