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医学实用技术范文

医学实用技术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医学实用技术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医学实用技术

第1篇:医学实用技术范文

1军事中医学教学现状

1.1教学目标

了解军事中医学发展简史,掌握特殊军事环境损伤、训练伤等部队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防治方法,树立学员运用中医药技术为军服务的信心,培养军事中医科研思维。

1.2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材为本系撰写出版的专业书籍———《军事中医学》[6]。教学内容以该教材为基础进行删减调整,目前确定的教学内容包括总论、中医在特殊军事环境下的应用(高原、寒区、热区、航海、航空、航天)、中医在疫病防治中的应用、中医在武器伤害防治中的应用(火器、核辐射、化学武器、生物武器)、军事应激障碍的中医调护、平战时疲劳的防护、训练伤防治、中医实用技能(中药外治、针灸、刮痧、推拿)。1.3课程设置军事中医学目前已被定为中医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授课对象为我校中医专业学员,包括五年制本科学员和八年制本科学员[7]。课程形式为理论授课、大班教学。

1.4师资力量

考虑到军事中医学课程的原创性、重要性,为确保教学质量,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充分整合优势师资,结合教员医、教、研特色与专长,选定11名教员作为军事中医学授课教师。其中,副教授及以上职称者7名,硕士及以上学历者10名,校A级优秀教员4名。此外,为进一步突显课程的军事特点与韵味,我们选定的授课教员均有接诊部队官兵、下部队调研考察或执行军事任务的经历。

1.5教学方法

目前军事中医学课程教学形式以教员讲解为主,辅以多媒体幻灯片。在针灸、推拿、刮痧等实用技术教学过程中,除教员讲解理论知识外,辅以动作演示、学员练习、教员纠正指导。考虑到军事中医学是一门涵盖知识丰富、学科交叉明显、实用型较强的特色中医课程,为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教员在授课过程中发挥自身特长,综合采用了启发提问法、归纳总结法、案例讲解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在讲解中医在疫病防治中的作用时,向学员提问:中医古代四大经典中,哪一本著作的内容与疫病相关?根据中医基础理论,疫病的发病特点是什么?疫病常见发热,那么中医的发热与西医的发热有什么区别和联系?通过以上多个提问启发学员思考,加强本课程与西医、中医基础课程之间的联系。在讲授踝关节扭伤等急性损伤的应急处理时,为便于学员理解PRICE(Protection防护、Rest休息、Ice冰敷、Compression压迫、Elevation抬高)原则,要求学员分别写下各个字母的全称并复述其内容。通过归纳总结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学员对于重点、难点的理解和记忆。在讲授中医在航海环境中的应用时,教员以船员晕船、失眠、湿疹、便秘等为案例,系统介绍患者的发病情况、诊疗经过,通过真实、生动、形象的临床案例激发学员对中医的热爱之情,引导学员牢固树立运用中医解决官兵疾患的思想,帮助学员掌握部队常见疾病的基本诊疗技能。

1.6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为理论考试,学员闭卷答题,总分为100分,包含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2关于军事中医学教学改革的建议

考虑到军事中医学是我系的特色课程,是中医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培养能够胜任部队中医岗位的生长型人才的主干课程,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帮助学员掌握军事中医基本技能,笔者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2.1调整教学内容,突出课程特色

目前本课程教学内容丰富,包含中医在特殊军事环境、疫病、武器伤、疲劳、应激、训练伤等多个方面的应用,虽然有助于学员理解中医在军队卫勤保障中的意义,建立军事中医的思维与观念,但是难免“顾此失彼”、重点不突出。由于中医对核武器、生化武器的救治方案仍处于探索阶段,中医情志疗法历史悠久但在心理应激、心理创伤救治中经验尚少,中医在航空、航天等特殊医学领域的应用因诊疗对象有限多停留在医疗泰斗、名医大家的临床经验层次,建议在后续课程教学中酌情压缩或删减这些内容。此外,教学内容应以部队当前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结合本单位在军队卫勤保障中的杰出成果,突出课程特色。

2.2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现有的教学方法虽然可以有效完成教学任务,但考虑到军事中医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多门学科知识交叉的课程,且授课对象为高年级中医专业学员,既往学习了诊断学、内科学等多门西医学课程,以及针灸学、推拿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伤科学等多门中医学临床课程,具有一定的临床水平与能力。因此,建议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员酌情使用PBL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以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提升教学质量[8-9]。例如,以训练导致的膝关节肿胀、疼痛为案例,通过PBL教学讲授膝关节痛的诊治;在中医在热区环境中的应用教学中,利用翻转课堂学习日光性皮炎、中暑等疾病的中医防治方法。

2.3合理设置课程,打造精品课程

在当前课程设置中,军事中医学教学全部依托理论授课,没有实践内容。鉴于了解部队常见病的中医诊疗方法、掌握中医实用技术是军事中医学的教学目的,为加强学员对中医在部队卫勤保障中应用的切身体会,提升运用中医技能解决部队官兵健康问题的综合能力,建议重新调整课程设置,尤其要提高实践课程的比例。通过医生与患者、技能传授者与技能学习者之间的沟通、交流,从实践出发,努力将军事中医学打造成精品课程。

2.4改革考试方式,评价学员能力

传统理论闭卷考试虽然可以考查学员对授课内容的掌握情况,但存在一些弊端,如不能评价学员的实用技能水平、难以完全反映学员处理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为能够更加科学、客观、准确地评价学员是否达到学习目标,建议改革考试方式。可以在传统闭卷理论考试的基础上,增加实用技能考试、临床见习报告书写、翻转课堂综合表现评价等内容,并按照一定的权重将多项评价的综合得分作为学员的最终成绩,从而实现从多角度、多方面评价学员能力的目的。

3总结与展望

第2篇:医学实用技术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医学院校教学现状

一、我国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及所面临的挑战

首先是我国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构成,我国大多数医学高校是以《大学计算机基础》和《医学多媒体实用技术教程》这两种教材来进行教学的,其中《大学计算机基础》主要是针对计算机二级考试的知识来编排的,该教材对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有一个较为深入的认识,主要涉及Windows系统的Office办公系统和其他网络应用的一些基础操作和应用。《医学多媒体实用技术教程》主要是讲述计算机在医学图像上的应用,涉及现代医学设备操作和数据检索与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而这门课主要是以《大学计算机基础》为基础。对于大多数医学院校的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计算机思维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原理,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我国医学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主要面临的挑战是,随着高校对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很多学生面临的压力也是巨大的,且除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学生还要能够熟练掌握一些写程序的方法,熟练运用写程序用的基础软件。但由于大多数学生本身对计算机软件的学习并不重视,在面对编程序时,更是很难集中注意力认真学习,根本无法提起兴趣来学习。很多医学高校更是认为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是可有可恶,这就让医学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学生对计算机的一些原理还是似懂非懂,更不必说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了。

二、医学院校在面临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挑战时的相关对策

1、利用“互联网+”战略所带来的机遇,高效进行技算机基础教学。“互联网+”在2015年就已提出,主要是一种基于创新2.0的新形态互联网发展形势,曾提出,要重视互联网与社会各个行业的深入融合,科学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创造新型的发展形态。由于“互联网+”强调计算机技术与各个行业的融合共同发展,这一点在一定程度上会让学生对计算机基础教学产生兴趣,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一定的安排的话,会明白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毕竟互联网的应用十分广泛,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如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多多提及所讲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将所学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联系起来,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计算机思维。

2、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线上线下”共同教学。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是在机房进行课堂教学的,这一教学形式过于单一,为了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可以采取“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由于当前高校对学生的计算机教学还不够重视,在排课方面最能体现,很多班级一周的计算机课程只有一节,交由学生的学习任务也只有那一节课的时间完成,正是因为如此,为了增加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时间,可以安排线上教学,要求学生进行网络课程的学习,要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网络课程的内容形式除了视频还可以安排一些游戏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线下方面除了课堂教学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课外活动,主要是一些创新竞赛、计算机知识竞赛之类的活动,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计算机思维能力,课外活动可以针对一些学习较好的学生进行知识的深入运用,满足一些学生的课外活动要求。

结语:

“互联网+”时代下的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面临着一些挑战主要是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编程知识的学习兴趣不浓厚,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可以对课程的教学形式进行创新,改变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开始“线上线下”的教学形式,重视由“互联网+”战略所强调的信息技术与社会各个领域的融合,将课堂中所学的计算机理论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充分合理的应用。事实上,“互联网+”在教学中的应用本就是教学研究的重点,除了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在一方面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思维。

参考文献

第3篇:医学实用技术范文

关键词:生理学;应用能力;职业素质;高职高专;精品课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逐步实现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新医改目标的实现需要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社区的高等医学本专科教育,培养实用型医疗卫生人才,造就大批扎根农村、服务社区的合格医生。而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肩负着这一重任。生理学是重要的医学专业基础课,在学科体系中发挥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是医学各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以往生理学教学存在只重视知识传授,造成理论与实践、基础与临床脱节的现象,这显然与新形势下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为:“面向农村基层、城镇社区,培养掌握临床实用技术的德才兼备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针对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对生理学课程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构建面向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以“专业性、实用性、技能性”教学为指导思想,以“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导向,以“所学知识与职业工作的一致性即工学结合”为特色的新型生理学课程,更好地实现为农村基层、城镇社区培养德才兼备的实用型医疗人才这一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1优化课程内容,构建“适用、实用”的课程内容模块

课程内容模块是新型课程体系的基础,我们结合后续课程及临床带教老师的意见,进一步完善教学大纲,精选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内容,以“适用为度,实用为先”的原则,适当删减纯理论性、实用性不强的知识。以后续课程教学和临床应用服务为目标,强化与实践应用联系密切的生理学知识。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构建全面适应工学结合要求的课程内容模块。

2“以兴趣教学为先导,以直观教学为手段,以临床应用为核心,以素质培养为目标”构建理论教学模块

生理学是医学生接触的首门功能性学科,担负着引导学生医学抽象思维初步建立的重任,如何使学生明白生理学中抽象、难懂的道理是我们在教学中面临的首要问题,讲授只是教学的过程之一,为了达到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让学生不仅要“听懂”,更重要的是“会用”[1]。我们将现代化教学理念和手段引入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大量运用图片、动画、肢体语言,例如,在讲授骨骼肌收缩原理时,教师双手一搭,就可以演示肌丝滑形;在讲授抽象的生物电知识,运用动画形式将看不见、摸不着的过程直接呈现于学生眼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大量生活实例,例如,讲授渗透压时,从腌黄瓜入手,将血液凝固的正反馈过程比喻成飞流的瀑布,通过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实例,使学生感到生理学理论并不是高深莫测、遥不可及,而是广泛存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既增加知识的趣味性[2]、直观性和实用性,将抽象的理论以直观、生动的形式体现;又拉近了学生与生理学的距离,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生理学的兴趣,并且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喜欢学、学得懂、记得住”。根据“理论联系实践,基础联系临床,所学知识与今后工作一致性”的原则,我们将生理学知识向临床应用适度拓展,例如,我们在教授红细胞生成条件时,让学生分析临床常见的贫血原因;在讲授组织液生成时,让学生分析临床常见水肿的产生原因;讲授甲状腺激素时,引入甲亢、甲减、呆小症和新生儿的筛查等临床知识,为保证这种临床拓展的合理有序进行,我们创建出临床问题导入-学生讨论-自主总结-运用生理知识解决临床问题的拓展模式。通过这种临床拓展的有效实施,让学生将生理学知识与临床应用有机地结合,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体现出自主性和主体性,也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生理学理论教学中,我们根据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贯穿职业素质教育,体现临床专业的专业特色,例如,在讲授血型与输血时,让学生查阅近年来国内及国外输血事故发生率的数据,让学生认识到输血的严肃性,当他们进入临床,就会以认真、严肃的态度对待每一位输血的病人。通过这种职业素质教育的培养,使学生一踏入校门,在基础课中就为今后的执业工作做好能力和素质的双重准备。

3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新型实验模式

在保证实验教学内容完成的同时,对原有实验模式进行了创新和改革,删减单一验证性实验,强化技能培养型实验,在传统生理学实验中设立技能培养目标,并在期末进行技能考核,对其操作的规范性、熟练性进行评估,从而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在动物实验中设立临床技能培养目标,例如,穿线、打结、缝合等,初步培养学生基本临床技能。在改革传统实验的基础上,我们将前几年实验改革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开展生理学综合实验、跨学科综合实验、开放性实验、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等新型实验,充分体现实验教学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这种新型实验的开展,不仅使生理学实验更能适应不同专业的特点和培养要求,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究精神,创建出“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新型实验模式。

4临床见习和实践教学模块的设计

秉承“校院一体、工学结合”的办学思想,我们充分发挥三所附院和三十所“二甲”以上实习基地的优势,结合生理学相关知识开展临床见习和社会实践,使学生早期接触社会、早期接触临床。我们在教学环节中增开了临床见习模块,根据所学生理学知识内容,有针对性的组织学生开展临床见习,我们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生理论坛、生理技能竞赛等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带领学生走上街头、深入社区、走进农村,义务为群众测量血压、进行健康教育,并开展了老年人血压调查和老年人智商调查等多个项目。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牢固的树立“应用于临床、扎根于基层、服务于社会”的职业意识。

5课程在建立和建设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也取得了一系列应用效益

5.1通过课题研究,构建“以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导”的生理学精品示范性课程,为如何适应新形势培养面向农村基层、城镇社区,培养掌握临床实用技术的德才兼备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探索出一种新型模式。

5.2通过课程体系的建立,取得显著实际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掌握初步的临床技能,培养学生的临床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5.3通过实验模式改革,优化实验资源,提高实验开出率及实用价值,节约实验耗材,通过综合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的开展,在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同时减少实验成本。

5.4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更新教育理念,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学水平和技能水平,扩大知名度,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以上四大模块的优化,我们构建出“以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导”的新型生理学课程体系,较好适应了新形势下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体现出先进性、科学性、适用性和创新性。并通过课程体系的建立,取得显著实际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掌握初步的临床技能,培养学生的临床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从而为新形势高职高专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探索出一种新型课程模式。

参考文献

[1]贺加.创新教育模式构建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平台〔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9):24-25.

第4篇:医学实用技术范文

【关键词】教育;外科动物实验课程;实验动物;动物关怀;替换;模具;教学改革

外科动物实验课程是外科学科的一个分支和培养环节,是提高学生外科技能和外科无菌意识的一种方法和方式,为进入临床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课程开展过程中,全国医学院校每年要提供不计其数的兔及犬等实验动物,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操作生疏以及动物管理问题等,一部分动物资源是处于浪费状态。按照动物伦理学、动物保护法的要求和动物保护组织的意见[1],甚至是学生的抵触[2],国外诸多院校长期以来是不使用或很少使用动物进行外科相关技能培训。根据多年的外科教学经验,认为在当代的医学环境下,寻找实验动物替代品应该逐渐提上医学教学改革的日程。结合本人在英国学习的一些见闻,谈一谈在此方面的建议和体会。

1外科动物实验课程的任务及思考

外科动物实验课程也称之为实验动物外科,是医学生接触外科操作的窗口和桥梁,内容包括了围手术期的基本操作如无菌术等,以及外科基本操作,如切开、缝合、打结、器官切除,消化道重建等内容。医学生在经过理论知识学习后,即将进入临床实习阶段。而在接触外科实际操作之前,医学生必须对外科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有相当的认识和掌握。因此,实验动物外科手术教学就成为医学生临床前期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在熟悉外科基本概念和技术的基础上,培养医学生的基本手术实践技能。一般的教学环节和使用的动物如手术示教(狗)和实践操作(家兔)。手术示教的人员主要是带教教师以及助手,模拟患者进行术前准备、麻醉、术中操作,实践操作的主体是学生以家兔模拟患者,将手术示教内容进行反复练习。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以下问题:(1)目前医学院校使用的外科实验动物(兔和狗)在解剖上与人有很大的差异,因此该环节对于学生熟悉人体器官解剖是没有帮助的,仅能在上述的外科操作技能上有一些感官刺激。拿使用最多的兔来讲,能实施的外科操作项目很少,兔的肠管很细,如使用该动物进行肠切除、肠吻合的训练,对于初学的学生来讲,是不太可能完成的。此外,由于多人分配一只实验动物,每一只动物可能都是初学者的牺牲品,但这些动物的牺牲,能换来医学生在外科技能上多大程度的提高,是一个未知数,但在此过程中消耗大量的兔、狗。(2)有些院校因缺乏完善的动物尸体管理体系,导致动物尸体的随意丢弃,造成了不好的社会影响。(3)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很多临床手术均使用微创技术,目前的外科动物实验课,也是无法满足现代医学教学的需要,课程需要重新设置。拿英国来讲,根据1986年动物(科学程序)法(ASPA)规定,如医学院校需使用动物进行实验及研究,有非常严格的审批程序,更不用说拿动物进行学生的外科技能培训了。因此国外的院校很早便不断的在寻找实验动物的替代品,以此开展医学生的教育教学[3-5]。

2实验动物替代品的一些建议

关于实验动物的替代,早在1959年英国科学家WilliamRussell和RexBurch提出了3R原则:替代(replacement)、减少(reduction)和优化(refinement)[6]。虽然该原则主要是针对科学实验的动物替代,但是也反映对所有实验动物使用的3R原则。国外很多学者在早年均发表了对教育教学中对动物使用的看法,其中DANC.ENGLISH呼吁医学的教育者应该时刻质疑医学教育中是否有充足的理由使用实验动物[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医学领域科技发展,目前已有很多医学材料可以替代外科实验动物。

2.1模拟人、模拟道具替代实验动物

如前文所述,外科动物实验课程包含了一系列外科相关操作,如术前准备、消毒铺巾、外科洗手、戴手套等,该操作的完成完全可以使用一般的模拟人或道具即可[7],且模拟人的仿真效果较实验动物要好。对于外科技能方面,仿真皮肤、仿真肠管、仿真器官均可用于学生的外科技能(如切开缝合、打结、止血、肠切除、肠吻合等)训练,而且可以保证每位学生具有动手操作的机会,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外科技能及学习主动性,而且也可以达到较好的教学及培训效果[8]。

2.2离体动物内脏替代实验动物

另外一套替代的方案是院校的管理员与动物屠宰场联系,在学生的动物实验课上准备充足的动物内脏(如猪、羊等)替代实验动物,进行外科技能的培训。家畜内脏,尤其是肠管,质地及结构比较接近人体内脏的结构,被国内诸多医学院校纳入到教学大纲,进行外科技能培训之用。近几年我院在对“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学生进行培训时,用到了离体动物内脏,仿真程度高,培训效果较好。

2.3标准动物实验录像、人体手术录像替代实验动物手术示教

对于动物的手术示教,国外也有很多学校提出了反对,因此这部分在国外也很少开展。活体动物的手术示教存在很多弊端,比如只有周围一部分人能够看到实况,很多学生还是在实验室的大屏幕上看实时转播。鉴于此,可以将该部分替换为直接使用标准的动物实验录像播放,甚至是直接使用人体手术录像进行教学,进一步拉近学生与外科的距离,并且手术录像可以将目前的外科前沿内容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及时的跟上外科的发展速度。

2.4全息虚拟外科手术系统替代实验动物

全息虚拟患者及外科手术技术,是目前最适合医学生教育的一种模式,笔者一直认为医学教育应当是精英教育,全息虚拟病人及外科手术系统,可以让学生进入到超级仿真的环境中,是最贴近临床的实践操作,而且可以反复训练[9-10]。该系统的研发和技术成熟,的确可以用来取代实验动物,提高外科教学的实用性,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11]。我国在外科动物实验课程的教育教学方面,有学者提出一些建议,但仅限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12-15]。长期以来,我们的医学高等院校不断的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是如何让医学教育教学更加贴近临床实战,值得我们不断思考。英国的医学教育体系中,会针对临床实用技术进行相关的技能培训,如左手单手打结法,腹腔镜手术切口的缝合技术等,他们没有实验动物的教学,其外科实验课程学习的内容均是临床中需要用到的技能,使用的是人造仿真替代品,这一方面值得我们医学院校借鉴,也值得我们的医学教育者及管理者思考,如何对外科实验课程进行进一步改革,如何取代实验动物,如何使教学内容指向更加实用的外科技能。也相信人类科技的发展和聪明智慧不仅仅能提高广大医学院校教学质量,还会为动物带来更多的关爱。

参考文献

[2]包玲,陆文竞,王峰伟.医学生在外科手术学实验课程中的心理困境与应对[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17):6-9.

[7]李连兴,张析哲,冯雷.模拟人教学法在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27):5321-5322.

[8]王乃琪,严艳,李靖年,等.医学模拟技术在医学生临床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8,8(6):7-11.

[10]常实,廖胜辉,罗雄,等.虚拟阑尾切除手术仿真教学系统研发[J].中国数字医学,2016,11(9):71-73.

[11]蒋宇婷.医学院校教学改革中的虚拟仿真技术分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5):56-57.

[12]臧全金,闫堃,马震川,等.提高外科动物手术学教学质量的方法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21):15-16.

[13]郑科,谭金祥.关于实验动物外科教学方法的探讨[J].继续医学教育,2018,32(1):68-69.

[14]郭晨明,毕晓娟,耿贝贝,等.加强动物实验改革对外科临床操作技能教学的效果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8,32(4):19-21.

第5篇:医学实用技术范文

一、学术出版的坚守和方向

浙科社历来十分重视学术出版工作,充分认识到学术出版的基石地位,坚持走专业立社、学术强社之路。在各个历史阶段,出版业的改革发展使我们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各不相同,在坚守的同时,要能够平衡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关系、出版社全局规划与部门特色建设的关系、部门专业特色建设与编辑个人职业规划的关系,及时调整运营和激励机制,明确重点突破领域,完善配套政策,解决突出问题,营造有利于学术出版的良好环境。做好学术出版方向的选择还需要结合出版社自身特点进行发展与创新。作为一家地方科技社,在一级学科分类里做到大而全,缺乏与之相匹配的各类资源,因此,在二级学科分类中深耕几个细分领域是浙科社人的共识。在组织机构设置上按学科分类为主,在特色建设上则更多地考量专业前沿性、发展趋势、作者影响力、内容资源优势、编辑专业能力和兴趣等因素。通过几代出版人不断筛选、调整、积淀,浙科社逐步在医学整形美容、农业资源与环境、应用数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出版了一批能够体现国内外先进水平和重大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代表本学科研究前沿领域、反映国内外科学技术最新研究成果,对我国科技、经济发展水平产生重大影响的精品力作。经过40年的沉淀,有近50个项目被列入国家重点图书出版物出版规划;23个项目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在五届国家出版政府奖评选中,有3种图书获正式奖,6种图书获提名奖;2种图书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5种图书获得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在全国出版社排名中名列前茅。

二、学术出版的探索与实践

浙科社在围绕国家重大工程、重大课题,体现国家意志、国家水平学术出版领域积极探索,出版了一批高精尖学术专著。出版了《钱江二桥》《秦山核电站》《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及北京谱仪》“智能自动化丛书”《杭州湾跨海大桥技术创新与应用》《中国探月工程》等。这些项目是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或重点工程,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有广泛的影响力,综合展示了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前沿科技研究水平,这些学术专著的出版,既是出版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科技创新的重要职能体现,也是出版社提升品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智能自动化丛书”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正式奖,《杭州湾跨海大桥技术创新与应用》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正式奖。浙科社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分析学科发展趋势,按学术专著和实用技术两个维度来创建特色板块和重点产品线。整形美容专业图书出版从最初的一个产品,发展为一条产品线,到现在的一个产品集群,走出了一条专业图书品牌创建和发展之路,有效地形成了学术出版的市场闭环。自20世纪90年代《整形外科学》出版后,新技术、新方法、新器材不断被引入,整形美容外科的专业热度快速提高,医学编辑部团队经过充分的专业和市场调研后认为,这是一个大有可为的新兴专业,随即着手组织国内近百位著名专家学者编撰《整形外科学》。该书出版后成了全国整形美容医生的案头必备书,也是整形美容医生晋级考试和医疗事故鉴定的重要参考书,被新加坡教授誉为“东方整形外科的旗舰”。其后,又陆续出版了汇聚国内相关专科的学术带头人和国外顶级整形美容专家编撰的《整形美容外科学全书》(第一辑,10卷)、《整形美容外科学全书》(第二辑,12卷),被评价为“是国内甚至整个亚洲最为权威和全面的整形美容外科学著作”,反映了国内外该领域的成熟理念和创新性成果。该项目还与施普林格出版社达成了出版合作,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中国的医学整形创新成果,数字资源一年售卖量就超过了2万份。为了进一步夯实这一品牌,引进了爱思唯尔出版公司的《整形外科实践指南》,并完成了《中国整形外科学》的编著出版。与此同时,面对飞速发展、亟待规范的整形美容市场,浙科社第一时间策划出版了旨在为医美产业的发展提供权威、专业指导,以介绍国内外著名专家临床经验为主的整形美容实用技术类著作,包括《色斑的治疗》《注射美容整形技术》《鼻整形手术精品集萃》《眼睑美容与重建外科》《线雕与咨询》《现代毛发移植技术》等数十个品种。这个特色板块的建设历史有20年,奠定了浙科社在整形美容专业图书的学术品牌地位,也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策划出版了一批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学术专著。浙科社围绕农业资源环境领域积极调研,出版社农业编辑部经过“十二五”“十三五”近10年有选择、有规划、有策略地沉淀、深耕,形成了专业资源优势,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浙江省地貌结构为“七山一水二分田”,地质资源丰富,因此,立足浙江,开发反映浙江农业特色的技术普及类图书选题一直是农业编辑部的工作重点。随着学术著作出版政策持续向好,出于品牌建设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农业编辑部对重点选题的资源开发逐渐跳出浙江,向更多国家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寻求合作。编辑们重点关注国家农业科技发展规划和科技战略,积极走访科研单位,逐渐将目标锁定在农业资源与环境领域这一细分领域。“十二五”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科技部、农业部在该领域都设立了多项重大课题。在资深编辑的带动下,编辑部成功开发了几个重点选题,包括“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2015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图集》(4卷)。通过这些项目运作,积累了一批农业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领域的高端作者。经过“十二五”这5年的积累,农业资源与环境板块重点图书开发逐渐成为农业编辑部细分领域的产品线方向。“十三五”时期是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加快推进期,团队继续在这个领域沉淀、耕耘,深挖掘选题资源,开发了“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土壤剖面数据集》(25卷)等16个国家出版基金项目,项目总金额超过2000万元。策划了一批学术水平高、出版质量一流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工程学方面的中英文学术专著。在出版社学科领域资深名编辑领衔下,依托中科院院士团队,在应用数学和材料科学领域受到了学界的认可,我们的编辑也逐步走入了核心科研人员的“朋友圈”。在做好出版为科技研究提供支撑的本职工作同时,浙科社也获得了很多国家级出版奖项。其中,《偏微分方程的保结构算法》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正式奖,《哈密尔顿系统的辛几何算法》获第一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自旋波与铁磁链方程》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怪波及其数学理论》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正式奖,《光纤材料技术》《半导体材料技术》《红外材料与探测技术》分获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