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医学智慧教育范文

医学智慧教育全文(5篇)

医学智慧教育

第1篇:医学智慧教育范文

【关键词】智慧医学;智能医学工程;临床医学;医学教育;应用;展望

近年来,智能医学工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2018年天津大学开设了第一个智能医学工程系,至此,智慧医学走进了校园,在校园中展现出不一样的效率和卓越的效果。智慧医学是一门医科、理科、工科高度结合,互相交叉的学科[1],其在智能药物研发、医疗机器人、智能诊疗、智能影像识别、智能健康数据管理等领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同时智慧医学在临床医学教育方面也发挥了其特有的优势和作用。智慧医学既可以帮助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更加直观地学习临床知识,也能在实验实践教育中提高实验效率和实践教学的效果[3]。此次研究通过对智慧医学在临床医学教育中的探索与应用实践分析,为今后智慧医学在临床医学教育的广泛应用提供进一步的理论支撑与依据。

1智慧医学的发展历程

1.1智慧医学概念

智慧医学是一种在新时代信息高速发展下催生的有关智慧城市和智能互联网的智能化数据化系统。智慧医学将医科、理科、工科、高度结合,融合互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成为一个包括诊断、治疗、护理的综合性数据化平台,其通过各部门互通合作达到以人为中心更方便快捷的服务。智慧医学包括影像技术、智能算法和统计技术等多个方面。智慧医学能参与包括诊断、治疗、预防和药物研发等多个阶段,为医药行业与技术工业的融合打开了新思路。

1.2智慧医学在国内外的发展

自20世纪末系统医学的逐步确立,医学受第3次工业革命影响,开始向智慧医学发展,在1999年于德国出现了首个系统生物科学与工程网,此后智慧医学体系走入微观时代。2010年后逐渐出现了可穿戴医疗设备,康复问题得到改善,在2017年出现全球首个医师机器人,2018年机器人正式走进实验室,开启智能诊疗应用于整个医疗过程的智能时代。智能医学工程是智慧医学的重要内容和技术支撑,也是近年来我国重点发展的项目之一。智能医学工程作为一门医科、理科、工科高度融合的高新技术专业,包括了智能药物研发、医疗机器人、智能诊疗、智能影像识别、智能健康数据管理等[4]。2017年南开大学获批新本科专业智能医学工程,同年天津医科大学挂牌,开办首个新本科智能型专业。这两个专业面向国家巨大的医科人才缺口,对标“健康中国2030”计划,为我国新型医疗行业发展打开新局面。临床和患者是智慧医学工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智能医学工程专业的出现打通了从实验室到手术台的道路,为国家培养更多同时具备医理工3方面知识的优秀复合型医学人才[5]。我国的临床医学教育自21世纪开始使用多种智慧医学设备包括多媒体或3D技术,包括课件或裸眼3D呈现人体状态,都是智慧医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表现[6]。通过在临床医学教育中运用智能医学技术,医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学习临床知识,使人体学习受限于各种生物标本和人体标本数量的现状略有缓解,且可反复地观看学习,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并给予更加有效的巩固复习,提高了临床医学毕业生的质量,并略有减缓学生压力。同时,新近设立的智能医学工程专业加速了智慧医学走进临床医学教育课堂,医学生能在高等教育阶段可以更多更好地接触到应用于临床的智慧医学。

2智慧医学在临床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2.1智慧医学对临床医学教育的促进作用

现今,我国的临床医学教育在教育资源方面较为丰富,但是,医学生在医学理论的学习过程中,很难提前得到情景化的实践,而智慧医学恰恰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在临床医学教育中应用智慧医学可以显著地提高教学效率和直观程度。例如,借助智慧医学技术还可以让学生们看到更加直观立体的人体结构、组织、器官等,从而加深印象,这样学生们的记忆不再是扁平化的,而是更加生动、逼真。同时智慧医学还克服了教材时效性不强的弊端,可以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更具时效性的国际标准展示给医学生,以减少医学生在医院规范化培养阶段需要重新学习和更新的内容,为深度学习留下更多的空间和时间。智慧医学可以纠正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的偏差思维与习惯。例如,在临床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使用VR让学生提前观察预演实验中的重点,以提高实操过程中的标准程度,同时还能实现实验复盘以观察实操过程中的不足[7]。另外,智慧医学在临床上的使用不局限于帮助观察,在诊断和预判以及临床试验的过程中都有十分重要的贡献。利用智慧医学中的智能诊断系统,1张需要医护人员花20分钟判断的X光片只需要半分钟就能得到准确的诊断。智慧医学还可以做到实时吸收知识并给予反馈,从案例中吸取经验,从而不断改善完成既定目标的性能。另外,智慧医学技术也能在研究类学习的过程中为医学生提供很好的假设预想,以及完成一定预测任务,为研究方向提供参考意见。同时,大数据技术的加入使临床教育的范围得以扩大[8],收集调查结果和撰写报告会相对简化,省去一些较为繁琐的简单操作,节省时间。

2.2智慧医学在临床医学教育中的局限性

智慧医学对临床医学教育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着明显的收束条件。智慧医学在伦理方面的一些问题对医学生的医学人文思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9]。例如智慧医学给出的结果出现问题,那么问题的责任将追究于使用者还是程序编写者?这个问题使得智慧医学系统对许多实验的预测结果对实验者的参考作用降低,并没有达到智慧医学与临床医学教育融合预期结果。另外,感知智能和认知智能的存在和不完全发展可能导致一些医学生过度地依赖智慧医学系统,并产生由于医学智能本身不足而造成的问题。智慧医学在临床教育的应用还可能会导致医学生在学习基础医学理论的时候产生懈怠感,从而在缺乏智慧医学系统条件的时候更加茫然,从而导致其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将智慧医学应用于临床医学教育时,需要探求智慧医学和临床医学教育之间的联系和影响,他们之间的互相促进和收束条件都是需要研究和讨论的,在课程中应用智慧医学,应更加注重收束作用和促进作用的平衡,使智慧医学中临床医学教育中达到的效果最大化。

3智慧医学在临床医学教育中应用展望

3.1“健康中国2030”对临床医学教育的要求

“健康中国2030”计划纲要指出中国要建成以人民为本的显著提升健康水平计划,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10]。中国需要更多的医生资源,医学生需要更快的成长与发展以适应国家需要。同时,医学生需要培养更高的人本医疗意识,将目标从治病移至治未病,更多的重视患者个人的实际情况,开展个性化的诊疗。这一要求需要高质量的临床医学教育,需要各医学院更高效地培养出更优质的人才,所以临床医学教育需要通过与智慧医学结合达到升级和满足这一要求。将智慧医学应用与临床医学教育可以使医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出机械设备和智能诊断与真人医生的区别,从而加强对人本医疗意识的培养,同时临床医学教育与智慧医学的融合又能更加高效地培养出健康中国所需的人才,为更好地实现“健康中国2030”计划提供更坚实的人才基础[11]。同时高等医学院校应加设人文医学类教育课程,帮助医学生实现以患者为出发点的临床实践,智能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更好地与临床医学教育融合,互相促进,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更有效地向“健康中国2030”计划的目标迈进。

3.2“互联网+”下智慧医学与临床医学教育

“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智慧教育给智慧医学在临床医学教育中实践带来了机遇和发展。由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医学生的视野被不断拓宽,发展学生主观能动性显得尤为重要,学生自由创新的环境更适合智慧医学的融入。智慧医学包含的智能健康数据管理能为学生自主创新研究提供更快捷的数据库建立和数据处理。智慧医学在临床医学教育中的应用的一大特点是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融入临床实际场景,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营造临床实际情景更为简单、方便和真实,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场景模拟实践,更好地复盘总结,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12]。“互联网+”时代线上课堂教学资源丰富,如云班课app可以为班级学生提供线上学习平台,学生线上自由讨论,也方便了解同学们的学习进度以调节自身学习节奏,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学习生活规律。“互联网+”为智慧医学提供了实时性更好的平台,让学生在使用智慧医学平台做一些实验研究假设的同时可以快速了解到最新的相关资料以便准备开展相应的实验。智慧医学平台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可以帮助前沿的研究成果以最快的速度展现在医学生面前。

4结语

第2篇:医学智慧教育范文

关键词:新时代;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医学生作为医生的“后备军”主力,是医疗服务人员的主要来源。医学院校加强对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关乎学生自身的品格素质、道德水准、医疗技能水平的提升,也关乎整个国家的医疗健康建设水平。党的之后,“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学生教育”成为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时代课题。在此探索过程中,我们思考现阶段医学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模式与方法,进一步改进对于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措施,强化医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逐步找寻出新时代下创新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佳方法。

一、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现状

众所周知,大学阶段是一个人建立独立人格和价值观体系的重要阶段。医学生作为未来我国医辽卫生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其在大学阶段核心价值观的养成至关重要。当代医学生有其独特的生存环境特点,有其独特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以及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反映到他们的价值观上,就有独特表现。基于文献检索及问卷调查发现,当代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主流是健康向上的,大多数医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意义及践行有着自己积极的理解,但由于网络时代思想多元化的冲击、家庭与学校教育的脱节等原因,个别医学生在社会核心价值观认知上仍然有偏差,在自觉践行方面仍然缺乏动力。总体来看,主流健康向上,支流差强人意,一部分医学生没有形成系统科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二、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

党的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的变化,反映的是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阶段的提高(我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医学生作为未来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向前发展的主力军,具有切实回应和解决医患矛盾、满足人民对健康的更高需求的责任。医学院校通过创新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够深化医德教育成果,有助于医学生在未来处理医患关系时合理把握医患关系中的矛盾所在,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外化为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具体行为。目前,高等医学教育中越来越重视对医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但鉴于某些历史及现实原因,在切实提高教育效果方面仍存在一些薄弱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部分医学生自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解重视不足。医学生的成长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主要时期,这期间他们所接触的拜金主义、崇尚个性等不良价值观和文化,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这些不良观念弱化了医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知、学习及践行的渴求。更有甚者,个别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表现淡漠,忽视了自己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任,遗失了自身应有的救死扶伤的高尚使命。第二,教育工作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缺少灵活性。现阶段医学院校对于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主要是由人文社科类的专职教师和辅导员负责。院校专职教师及辅导员的人文素养虽然普遍较高,但仍存在不足: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缺少理论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机结合;老旧的授课方式导致课堂教学缺乏活力;教师缺乏与学生的交流与讨论,无法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等,都使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时代要求有差距。作为辅导员,虽然平时与学生接触的机会较多,但与学生交流的方式不当等行为导致学生不愿与辅导员及时沟通,以至于辅导员不能对学生出现的不良思想观念、错误价值观取向进行及时引导。第三,部分医学院校对于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不健全。医学院校普遍侧重于医学生专业性的培养,而在马克思主义教学等公共基础学科上精力投入不足或不够重视,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未能贯彻落实到医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中,没有构建成完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体系。如课程设置仍有偏倚,缺乏先进性;学校文化渗透性不足,未能紧跟时代潮流;宣传普及度差,未能与新媒体有效融合进行教育宣传等。缺乏系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引导、教育教化及实践落实,使医学生们对周遭事物正确与否的认知存在不确定性,在价值观方面产生诸多迷茫、困惑和疑问。在这样背景下,医学院校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应与时代及时接轨。同时,行业化的精英教育模式也要求医学生在具备专业的临床操作技能外,还应该能够更好地关心患者。医学生誓词中强调“关注人类健康与生命,除他人之病痛”,包含着对生命的人文关怀,所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才能符合时代要求。纵观整个时展的潮流,从党的十八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到强调医学生精英教育、规范化培训的新模式,都在要求医学院校对医学生的人文教育也要创新,紧跟时代步伐,顺应新时期高等医学教育现状。

三、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路径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医学院校加强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索适合医学生实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新路径,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具有推进作用。第一,将思政课堂与医德教育相结合,加强医学人文素质培养。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阵地,医学院校的思政课堂应该尽可能吸引医学生关注课堂内容,了解相关政策,潜移默化地筑牢医学生的理想和信念。在思政课堂上,教师应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身边实例,进而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样才能为课堂增添活力,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目的,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除了开设思政课,医学院校还应多样化开设相关课程,如医学伦理学、医学沟通学、人文医学、医护礼仪等医学人文素质课程。教师在授课的同时,要有机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不同于以往的创新课堂。同时,中国儒医文化中的“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大医精诚”“医乃仁术”等思想,对于培养医学生爱国爱民、精勤敬业、恪守诚信、济世救人的医学人文素养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第二,重视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理论授课的基础上,医学院校要将实践活动融入教学课堂。以新乡医学院为例,新乡医学院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中,辅以外出实践、话剧展演等形式,给予学生不一样的课堂体验。医学院校还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师生座谈会、宣讲会,设立宣传橱窗、展板等形式向医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组织一系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团日活动提升教学效果。医学院校通过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形式的有机结合,使医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时代寓意,引导医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校园文化活动参与、校园社区文化建设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感性认识上升到自觉践行上来。第三,顺应时代潮流,结合新媒体创新教育方法。在互联网时代,医学院校可通过举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相契合的网络知识竞赛、网络文化建设月、专题校园网页设计制作比赛、网络知识竞赛等活动,促进校园管理网站创新和信息网络建设,使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除此之外,医学院校要充分发挥网上舆论引导的积极作用,有效利用网络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在医学生经常关注的网站、贴吧、微信、官方微博、论坛等网络平台,最大程度达到创新的目的。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医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代表性群体,在以学习专业医疗知识与提升综合能力为前提的情况下,更应该时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记心中,时刻肩负起新时代青年人的使命与责任。

参考文献:

[1]赵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融入[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5,(2).

[2]于海燕,许晓晴,于淼,等.人本主义视阈下医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反思与优化[J].医学与社会.2014,(8).

[3]高大红,门薇,陈莹.新时代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与践行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17,(12).

[4]蒋雪梅,盛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加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11).

[5]张姝,祁广.中华传统文化视角下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J].药学教育.2017,(2).

第3篇:医学智慧教育范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医学类院校;入学教育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域下,引导学生爱国爱校是培养学生学业生涯的归属感,职业生涯的认同感,从医精神的自豪感的基础,是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精神感知条件,对于医学类院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学类院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必要性

(一)开启职业生涯的价值本位认知

医学类院校在职业教育方面具有区别于其他专业的本质特征,学生专业研究的严谨性,致力于祖国医学事业的奉献精神,从事临床工作的职业操守,均为最根本的价值本位认知[1]。新生在入学阶段,对于我国医学事业的了解仅为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微观视角,而真正能够支持学生关注自身成长,乃至最终成为优秀医护人员的本质驱动力在于对医学领域的深刻认知。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引导学生正确认知医学事业理念、文化、从业精神等诸多方面的价值引导载体,学生只有建立了对医学事业的主体认知,才能在自身未来的学习生涯中注入源源不断的原始动力。因此,基于学生职业生涯认同感的本质需求,在新生教育中有必要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价值引导,培养学生审视医学从业者的全新价值维度视角。

(二)注入共创和谐社会的文化理念

医学专业的学习是相对枯燥的,临床实践研究的苛刻程度是学生入学之初难以想象的。学生在入学教育中对于从医精神的实质内涵必然了解不足,甚至无法从职业角度考量自身未来所需要承担的责任。那么,入学教育的本质,实际上是给予学生一味良药,奠定其医学专业严谨素质的基础。和谐社会的远景是全体人民的期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为祖国医疗事业献身的文化理念是医学类院校的办学宗旨,更是培养医疗事业后备力量的根本诉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让学生重新审视和衡量自身的从业价值,重新考量自身能否坚持不懈地为医学事业奉献终身,是入学教育必须突出体现的本质内容。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入医学类院校的新生入学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摒弃价值理念的误区,重塑医学文化理念。

(三)引导从医道德行为规范的共识

学生在入学之前皆为医疗事业的服务对象,而在入学之后需要将学生培养为医疗事业的服务主体。多数学生在思想上并未深刻认知这样的角色转化,也并未将从医道德规范完全注入自身的思想价值体系之中。新生入学教育实质上也是引导学生重新认知自身角色的变化,形成从医疗需求到医疗服务提供者的主观意识。这种服务意识是所有医护人员必备的职业修养。在医学院校的长期学习生涯中,能否建立极高的从医道德水平,取决于学生在职业生涯起点的主观认知。这一起点便是入学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便是客观描述爱国、敬业、公正、法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是引导学生重新定位自身价值体现方式的重要支撑。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学类院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必要性更加体现在从医道德行为规范层面,是学生达成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启程。

二、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医学类院校新生入学教育形式

(一)教师主讲与学长辅导相结合

面对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医学类院校学生在入学阶段会产生诸多心理困惑,尤其在专业学习方面,学生对于中医五行专业术语、医疗科技前沿技术等理解上还存在诸多困惑。因此,不仅需要辅导员教师的关怀和引导,更加需要专业教师的细致讲解。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积极践行则需要在校学长的辅助性支持。将我国最新的时政新闻,以及医学领域的发展成果作为教学资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完整的体验路径。然后由辅导员、教师讲解,使其深入学生思想价值观念,产生对祖国医学事业的高度认同感[2]。由学生干部起表率作用,带领学生积极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本载体,使学生将其快速融入日常学习生活,为日后学习奠定思想基础与专业认知基础。

(二)学校教育和家庭鼓励相互支持

在入学之后,学生产生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实属正常现象,但是需要学生在不耽误专业学习的前提下树立严谨的学习态度。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也不是学校教育单方面可以完成的,还需要家庭教育的辅助。此时,学生家长不能仅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还要关注学生的思想状态。因此,为了培养学生从医职业精神,还要得到学生家长的支持,进而以家庭教育为辅助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可以将关于我国医学事业发展的前沿信息作为描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实内容,以学生家长和学校教师的共同解读,引导学生客观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部表现和内部动机,使学生建立更为完整的集体价值观念,从而树立从医职业道德[3]。

(三)全面引导与重点解析相互扶持

入学之初,学生必须明确医学专业的五年学习规划,这是学生建立长远学习动力的必要基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入新生入学教育,需要把控教育引导的实际作用,需要辅助学生建立专业学习方向的主要目标。通过设定全面的学习方向及专业职业生涯规划,加强落实科学的发展轨迹,使学生构建从主观认知到积极实践的原始动力,完善专业发展的最终规划。而爱国、爱校教育则是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条件,需要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与医学事业发展密切联系。引导学生了解医疗事业对于民族振兴的本质作用,教师可以将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作为价值引导内涵,培养学生从宏观角度认知自身学习目标的重要性。

(四)短期教育同长期开展相互促进

医学类院校的新生教育往往仅有一周,最多延长至一个月。但是从思想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目标来看,学生的思想价值构建并非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采取短期教育和长期教育并行的方式,使学生的主观思维意识转化。在情系母校教育恩泽的基础上,以磨炼意志品行为基础的学习动力才是对母校的最好回馈,才是回馈于社会的积极践行。学校可以适当延长新生入学教育的时间比例,通过组织大会与多种形式相互协作的方式,为学生创建感知效益生活的体验维度,同时为学生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从医道德进行引导,使学生正视自身的职业价值。

三、结语

在新生开学阶段,医学类院校对于学生的思想价值引导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内核,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趋势和自身的价值体现。由于医学类院校教育目标和教学模式区别于其他专业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从医精神是更为重要的教育方向。因此,学校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进行审视,重新定义医学类院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呈现方式和教育方法,以转化学生的主观思维意识,使其重新认知自身的学习目标,并树立远大的从医理想,为我国医疗事业奉献终身。

参考文献:

[1]王雪.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途径初探:北京大学医学部培育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做法[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29(6):956-958.

[2]冯睿.医学院校非医学新生入学适应教育调查与思考:以安徽医科大学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6,30(2):63-67.

第4篇:医学智慧教育范文

[关键词]新形势;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和充分体现。大学生也需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要求和意义等有明确的认知,才可以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在实践中需要进行全面的保障机制建设,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资源,探索创新性教学方法,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引导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弘扬和传播。

一、高职院校加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坚定自身理想信念高校既要对学生们进行专业知识的教学,同时也是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近些年西方国家一些不适合中国国情的思想、学说的涌入,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也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一些大学生在道德品质以及价值取向方面有些混乱,缺乏正确、坚定的理想信仰,这些变化引起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们的高度重视。对于当代大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帮助的学生们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自身明辨是非的能力,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能够用健康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二)有利于进行中国精神的弘扬当代中国精神由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共同构成,是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撑和动力。对于大学生们来说,他们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也是践行中国精神的主要力量,弘扬中国精神是当代大学生们的责任和使命。因此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者来说,也需要激发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良好的自信心,为国家富裕民族振兴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三)有利于进行主流意识的强化我国目前虽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段,但是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正在不断地提升,在新形势下,人们在各个领域的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都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产生一定的变化。复杂多变的环境会导致一些人的价值观出现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制约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因此,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也需要对当代大学生,祖国的未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强化主流意识。

二、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复杂多样的价值观和社会风气的影响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一些大学生在接受信息的时候会受到不良信息以及多样化价值观的冲击和影响,这些内容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并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同时,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三观,老师针对这些现象也需要进行实际问题的讨论,并对学生们进行正确的引导,不断地提升大学生们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践行。

(二)传统文化的缺失影响学生们的认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内容需要我们引导大学生自觉传承发扬。在具体实践中,对于我国传统文化中优秀部分,也可以进行一定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对学生们进行相关的教学,才可以帮助学生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真正做到内化于心而外化于行。

(三)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高校在实际工作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单纯当成一种任务,一定程度上缺少相关实质性的教学内容和措施。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大多是运用宣讲的方式,并没有和思想政治课程一样进行系统性的规划教学,一些学校虽然通过教学的方式以及集中的课程对学生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但是却缺少一定的实践活动,显然,这些都不利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培育成效。

三、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策略

(一)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的大学生只有自身亲自实践,才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真正的认同。首先需要大学生树立自觉主动地学习意识。对于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让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切身的感受,并认同是正确的理论,必须遵守以及捍卫的价值观;其次要树立践行的意识,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帮助大学生通过对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对自己的一些行为进行有效的矫正,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并督促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在自身的社会实践中自觉体现,不断地树立自我践行的意识。最后,大学生需要树立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这也需要高校教师加强引导,不断鼓励学生通过多元化的渠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

(二)建立完善保障机制建设,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直观教学高校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时候,需要教师进行系统、重点教育引导,同样也需要建立并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系统,依靠制度化的建设来保障对学生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真正落到实处。首先,需要发挥学校领导的带头意识以及自身的核心作用。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时候,需要将其融入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宣传部、校团委等相关部门进行联合,开展例如学校、系部党政领导上思政第一课的形式,形成系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制度体系,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施,形成高校师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合力。其次,要重视思政师资团队建设。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校师资队伍中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的重要团队,教师的价值观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这就需要高校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及辅导员团队的建设,定期对他们进行相关内容的教育和培训,进一步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以及自身的使命,自觉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模式和方式的改革创新,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的思想性和理论性,打造专业知识以及自身综合素质都过硬的思政课师资团队。最后,学校要确保从人力、物力、制度等多方面增加对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的支持,发挥多方协作的作用,从学校层面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从而运用更加全面有力的制度保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不断地提升其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不断提高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知识的认知、认同,坚定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不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该根据时代的变化,并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教学资源整合,比如将时政信息和课本知识理论进行有效的结合,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进行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学习,真正达到入脑入心,自觉身体力行的教学效果。同时,这对于教师来说,也是对于自身专业知识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和考验。从教材体系到课题体系的转化是思政课教学的基本要求,老师在进行相关知识资料的整理以及补充的过程中,需要对课本中相对枯燥难懂的知识进行适当的转化,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将课本知识、观点转化为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以及自觉的行为习惯,增强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以及自身的使命感。因此,必须通过教学模式及方式方法的创新,不断激发学生们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以及对于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有更好的理解。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对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的灵活应用,善于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进行创新性教学,将传统教学方法与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有效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时效性。

(四)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以及社会实践的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学校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和培育,需要体现在校园的方方面面,这就需要学校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共同引导学生进行全面、健康的发展,为学生们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及生活环境,有效的遏制或减少社会不良信息对于学生们产生的消极影响,从而帮助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信息化时代,新媒体广泛的运用、体现在大学生群体的生活当中,新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沟通和交流方式,也使得价值观的传递越来越多元化。尤其是一小部分学生受到网络一些非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对自身的思想意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因此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也需要进行新媒体平台的把握,将新媒体平台成为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重要武器和阵地。例如,辅导员可以借助班级的微信群、QQ群等新媒体平台进行一定的交流和互动,还可以带领学生们对学习强国APP等相关软件的使用,优质微信公众号内容的推送,宣传身边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将这些主题鲜明、表达生动的内容对学生们进行推送,不断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通过这些生动的、多样化的方式方法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不断地增强教育的吸引力。除了对学生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内容的宣传以外,也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社会实践,从实践中加强大学生们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可缺少的内容,相对于课堂上知识的讲解,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更加直观的、生动具体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呈现给大学生。老师们也可以通过组织和引导学生们对国内外时政进行一定的观察和讨论,进行一些志愿者活动的参与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参观学习等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们在实践的过程中更加了解世情、国情,更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加深大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在进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既能够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运用相对应的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更能够切实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总结当代的大学生由于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容易受到不良价值观的影响,因此对于高校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与此同时,对于学校和思政课教师来说,既要注重相关制度的建设,也应该不断地进行专业化知识的学习和改进,不断地丰富教学方法以及相关知识理论的创新,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使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真信、真懂,并自觉地在学习生活中身体力行。

参考文献:

[1]董亭亭.“立德树人”导向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分析[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3):42-43.

[2]苏丹宁.新时代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以“西安体育学院易班平台”为例[J].长江丛刊,2020(3):193-194.

[3]孔令杰,孙倩.高校思政教学中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J].商情,2020(13):204,177.

[4]符浩,汪斌.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路径研究[J].智库时代,2020(14):80-81.

[5]韩冰雪.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路径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20,36(1):11-12.

第5篇:医学智慧教育范文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小学教育;家庭教育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12组共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高度涵盖了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精华以及新中国建设以来形成的具有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精神的核心价值观。这些内容不仅体现整个国家的目标和追求,更是对于整个社会设定了明确的目标和奋斗方向,就个人而言,核心价值观也成为我们学习生活工作的指引及标准,成为公民个人的行为规范。而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价值观、人生观尚未完全形成,外界的宣传和教育对其影响很大,对他们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进行素质教育,培养他们刻苦奋斗、诚信友善的品质,将来为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而贡献力量。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教育的现状及成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党的十八大提出以来,在全党全社会也形成了一大波学习热潮,印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宣传牌也较为常见。但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教育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第一,通过对小学生的询问和谈话中,笔者了解到,大部分小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能完全说出24字具体内容的也不在少数,基本不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小学生几乎很好。同时,小学生对个人层面的了解要远大于对于国家和社会层面的了解,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年龄小理解能力较差,另一方面也和小学生本身的受教育水平和教育内容相关。伴随着社会现实结构的变迁以及科技发展程度的不同,小学生对于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也在变化。现阶段的小学教育中强调素质教育,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的缺陷,将价值观融入教育中去,尝试使学生更加理解其真正内涵。但是由于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小学生对于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程度仅限于个人层面,对于国家和社会层面的内容大部分是难以理解的,需要学校和家长以更加具体和现实的事例加以解释。第二,对于学校而言,当前的小学教育应以养成良好习惯、树立正确价值观为目标,对于学科知识及学习方法的教育都应结合核心价值观进行。小学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在小学生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地位极其重要,小学价值观教育活动的开展对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帮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小学生心里扎根。但由于教育体制以及升学压力等因素的制约,目前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教育的进度十分缓慢,现实中也存在许多问题。首先,当前阶段仍有不少学校忽略小学教育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价值观教育等同于思想品德课程教育或者其他硬性要求,也存在一些教师对于学校的价值观教育要求不能严格遵循,存在认识偏差,在实际教学中忽视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其次,关于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等方面,目前大多数学校和教师仍然较为传统,将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作为课程内容和知识生硬地植入教学内容中去,未能丰富教学方式及拓展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地将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以小学生能接受的方式教授出来。教学实践中类似的问题的还有许多,比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力方面,目前仍然存在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教育的问题,对于具体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作用方面仍处于未知,这类问题本文不再赘述,仅以前文所述问题进行初步分析,以期找出解决对策,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教育的具体路径。通过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笔者认为以上现状的可能原因包括小学生价值观存在不良倾向、复杂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家庭因素等综合作用导致的,需要严肃对待。

2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教育的对策思考

阻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教育的因素除了前述的小学生自身、社会环境、家庭教育以外还有很多,比如学校机制不健全、个别教师认识不全面等,以下笔者希望能够通过分析成因,进而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意见。

2.1加强校园文化宣传

校园生活占据了小学生日常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学校的氛围对于培育小学生团结、友善等美德,树立诚实信用的价值观具有重大的作用。通过校园文化宣传,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小学生的言行,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阵地的宣传作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宣传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紧紧围绕核心价值观这一主题设计宣传具体内容与形式。比如可以按月进行主题活动设计,分别举办书画月、读书月等文化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诸要素融入进去,使学生在文化活动中接受核心价值观的熏陶。可以设计更多更加灵活的方式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通过自身参与到文化活动中去,一方面可以加强宣传效果,使学生们更加清楚地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另一方面也使小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增强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2.2将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

课堂教学仍然是小学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也是小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形成最初的世界观、价值观的主阵地。课堂是教育教学的重要阵地,学生的课前准备、课堂上的发言、提问以及课后作业写作等都是培育人品行的重要过程[1]。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要素融入到小学课堂上,可以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增强小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具体要素的认识,同时也能够将价值观的培养融入到课堂上,增加小学生的重视程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丰富的文化理论知识,还需要强化学生的思想品质与意志能力。而核心价值观中诸如诚信、友善等个人层面的价值观为小学生树立了明确的行为规范,课堂中对于这些道德品质的强调是树立小学生正确价值观所必需的。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使学生充分地吸收和理解教学内容,通过非应试性的方式将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将核心价值观中诸如平等、公正、法治等抽象的具体内涵以鲜活生动的例子展示出来,在具体的案例中传播核心价值观。

2.3强化教师引导带头作用

除了父母以外,对小学生言行影响最大的就是学校里的老师。在小学生眼中,老师是他们学习的对象,在言行举止等许多细节上都会存在模仿的心理。因此,小学教育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带头作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在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学校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使小学教师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以核心价值观具体内涵作为行为规范。教师不仅仅作为传授知识的教书匠,更应该具有“传道”的使命感,自觉成为学生价值观塑造过程中引路者。价值观教育应当从小抓起,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一旦在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走偏,影响的将是其一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师的引导带头作用,对于小学教育尤其是核心价值观的树立有着重大意义。

2.4开展多样化的主题教育活动

传统的应试性的小学教育方式已经不再满足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很难承担起德育的使命。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应当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避免古板固化的宣传模式,应当增强趣味性和实践性,加深小学生对于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学校可以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结合传统节日,开展富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活动内容应当与小学生的具体生活相贴近,切忌宏观空洞、虚幻不实的价值观宣传,应当将其内涵予以细化,融入到具体活动中。同时教育活动的内容应当强化其可行性,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设计不同活动的主题,普及和落实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学生的道德素质以及价值判断能力,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

2.5加强家长与学校的互动

作为从事小学班主任教学多年的教师,笔者认为,小学教育应当尤为注重学校同家长之间的互动联系。因为小学生价值观尚未形成,难以准确分辨善恶,其生活轨迹也较为简单,除了校园生活就是家庭生活。加强家长同学校的联系沟通,可以准确全面了解到小学生的生活状态以及心理变化。在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活动中,可以将家长作为学校的帮手,使其参与到校园文化宣传实践活动中来。由学校和家长共同进行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对于小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家长和老师的许多言行将影响其一生。而使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加深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认同,将会促进社会学习和树立核心价值观的热潮。孩子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家长应与学校一同携手,从小处做起,为每个孩子的成长树立标杆,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何兴权.如何在小学教育中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吉林教育,2015(7):14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