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医学教育论文范文

医学教育论文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医学教育论文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医学教育论文

第1篇:医学教育论文范文

1.2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在高速发展的当下,人们的综合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对医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拥有丰富的临床知识,还必须有责任感。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医生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单位的认可。因此对医学教育有了全新的标准,医学院校必须加强人文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尚的人格、深厚的底蕴和灵活的思维的合格医学生。因此,人文教育在医学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1.3医学自身发展的要求

医学研究是一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相结合的综合研究,研究者必须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探索持续性发展的医学教育,较高的人文素质和崇高的医德是对医学持续发展提出的要求。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触发各种疾病的诱因就越来越多,这就需要医学工作者更加关注人们的习惯和状态,以及生存环境等,从不同角度来分析病因,才能有效提出解决办法。因此,在医学教育中要培养医学生就必须加强人文教育。

2加强医学教育中人文教育的途径

2.1改变观念,优化设置

首先,医学教育者要转变教学理念,让学生认识到医学教育不仅是职业教育,同时还是人性教育,要让学生了解到人文精神是医学教育的源动力,也是从医者的基本素质。只有具备一颗仁爱之心,才能真正了解患者的痛楚,从而更好的医治。其次,医学院校要优化课程,丰富内容,完善人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在教育过程中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

2.2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师资建设

师资队伍和教学水平是医学人文教育顺利开展的关键,医学院校必须建设一支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从事过人文教育研究的临床教师,才能承担医学教育中人文教育的任务。另外,还要为临床教师提供各种人文教育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从而使其在实际教学中能更好的与国际接轨。

2.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人文教育气氛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素质和知识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因素。可以通过举办各类公益活动,提高学生的品位和热情,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吸收人文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另外,开设各种人文系列讲座来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对扩大视野有重要的意义。

3结束语

第2篇:医学教育论文范文

目前,诊断学的发展使其包括了名目繁多的器械诊断(如各种内镜等)、影像诊断以及基因诊断等内容;而且先进的检查技术如分子生物学水平的基因诊断、肿瘤标记物以及螺旋CT、MRI等给临床解决了许多问题诊断。老年医学是医学科学中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主要包括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和流行病学四方面的内容,通过开展诊断学,有利于掌握老年人基本的疾病诊断技能,它通过常见的症状与体征、问诊、体格检查等对于老年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对于拯救老年生命方面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超过1.3亿,超过了人口总数的10%,发展老年医学已经迫在眉睫。发展老年医学,提高广大院校的医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将诊断学更好的应用于老年人疾病中,有利于我国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2诊断学在老年医学教学中的问题

2.1师资力量不足

就当前而言,老年医学专科医师的数量和质量远不能适应学科发展及社会变化的需要。广大医学院校也开设老年医学课程,但与国外相比,我国在这方面严重滞后。这主要是由于临床教师配备是双轨制,医师兼教师,医疗和教学任务都很重,导致出一种老师少,而学生多的现象。一些临床诊断见习课不得不由一些年轻的医师承担,但他们往往缺乏教学经验和见习课带教经验,这样就是诊断学的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当前高校中的也很少有人对教学方法、技能和效果进行评估,这也是造成这一现象未得改观的原因之一。

2.2教学模式守旧

受我国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的医学教育中仍然贯穿着填鸭式、灌输式的模式屡见不鲜。教学中仍然以老师为主,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以教材、课堂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内容枯燥、形式刻板,学生忙于记笔记,下课背笔记,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只是单纯机械的应付考试,课上不注重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学生多是看书,动手能力也差,这种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欠佳。此外,大多数医学院校,现在基本以闭卷考试为主,这使学生更倾向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不重视实践机会。

2.3实践机会少,基本功不扎实

反复实践是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理论知识的重要环节。现在已经有些学生注意到学校中安排的体检手法训练太少,应少讲理论课,多实践,多看病人,分析病例。但随着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特别是老年人本身身体素质较差,不愿意配合临床实践教学,使得教学工作变得更为艰难。加之学生见习课中的理论内容太多,没有真正达到床边教学的目的,学生实践少,教学效果必然会打折扣。此外,一些医学生认为可以利用当前先进的辅助检查设备可以很容易的做出疾病的诊断,没有必要再反复注重练习手法,导致基本功不扎实。

3改善教学的措施

3.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首先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应该在明确教学目的,认真钻研教材和熟悉大纲要求的基础上,认真准备教案。检体诊断课形式多样,以小课形式的体检技能训练课和实践形式的症状、体征见习课为主。以老带新,互教互学的教学模式,规范操作程序和检查方法。建立诊断学师资库,选择熟悉各科诊断方法,知识面广,基本功扎实,诊断学操作规范的教学师资队伍。

3.2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目前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正在为医学教学方法注入新的生机。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式与信息载体多样性的特点,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尤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现给学生一些典型的老年疾病病例,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这种授课形式是学生印象深刻,记得牢固。

第3篇:医学教育论文范文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提供了弥合医学学科间、医学科学与人文科学间的裂痕,改革医学教育的理论依据,建立以人为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融会贯通,人文科学和医学交叉的开放式医学教育体系。医学教育是促进整合医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医学院校教育阶段开展整合教学,是对医学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课题,必须围绕整合医学的核心理念,深化医学教育改革,积极探索整合医学教育模式。

2.整合学习的理论基础与时代背景

通过课程整合,实现了教学计划的整合,但学生学习模式是整合的还是非整合,要靠学生自己构建。学生能否构建整合学习模式是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从这个意义上讲,计划和实施整合课程,不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帮助学生形成整合学习的能力才是开展整合课程教学的目的所在。

2.1整合学习的理论基础

赫尔巴特提出统觉的概念:当新的刺激发生作用时,表象就通过感官进入意识阈中;若其具有足够强度能唤起意识阈下已有的相似观念的活动,那么,由此获得的力量就将驱逐此前在意识中占统治地位的观念,成为意识的中心,新的感觉表象与现有的观念结合,形成统觉团。由此看来,统觉具有整合的作用。他认为,要获得新观念,只有新观念和头脑中已存在的其他观念比较后才会获得,这种通过联系旧观念而获得新观念的过程称为统觉过程。实现统觉有3个环节:感官的刺激、新旧观念的分析和联合、统觉团的形成。他的课程理论是建立在其心理学基础之上的,赫尔巴特学派提出了其课程理论的三原则:历史原则、集中原则、相关原则。认为如果各门知识是孤立互不关联的,那这种知识会导致学习受阻;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美国认知心理学家雷格汉和诺曼从认知心理学研究出发,提出“情景特异性”概念认为:在相识的环境下更容易学习知识,孤立的获取信息无助于有效记忆,必须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主动地接收新的信息与之前学习过的信息联系起来,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强调综合。新的教育观念的产生,为整合学习奠定了教育学的基础,新的教育观提出了如下观点: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学习过程是探究式的;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学生通过自身经验构建意义;为理解而教学,学习与实践运用相结合;鼓励合作学习,学习和社会相联系;即时评价与反馈为学生学习的工具;知识是混沌的、非线性的、开放的;重视生活与工作的技能,知识和技能的实际运用包含于课程评价中;课程内容的组织打破学科的界限等。

2.2整合思维与创新教育

整合思维是加拿大多罗特曼管理学院院长罗杰•马丁教授提出来的创新性思想。他认为,领导者制胜的关键在于整合思维,即头脑中同时处理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并从中得出汇集两方优势的解决方案的能力。整合思维是指面对相互冲突甚至对立的模式时不是简单地进行选择,而是能够建设性的思考,创造性地解决它们之间的冲突,形成一个既包含已有模式的某些成分但又优于已有模式的新模式。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医学整合,即还器官为患者.还症状为疾病,从检验到临床,从药师到医师.身心并重、医护并重、中西医并重、防治并重。医学与人文学科、医学各学科之间本身具有内在联系,在制订课程教学计划时,不单纯是将相关知识按照经验主义进行编排,而是在整合思维的引导下,充分思考酝酿,融入人文科学,设计出最佳的课程解决方案。整合思维是医学创新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一个能够适应医学发展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必备的思维方式。创新教育的实质是更加注重人的主体精神,更加注重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创新教育是为了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未来国际竞争的需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基础上提出来的。创新教育的理念主要是指通过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学生的主体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潜能的唤醒和满足学生主体充分发展的教育。整合学习建立在整合思维的基础之上,整合亦是医学创新思维的重要形式,通过整合学习培养学生的整合思维,符合创新教育的要求。

2.3整合思维与整合学习

医学科学发展正发生方向性转折,采用微观与宏观并举的思路、以学科交叉整合为手段,从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个体乃至群体来研究生命现象及疾病发生、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将是今后基础生命科学与临床医学研究发展的主流与方向。医学教育工作者在教育领域,一方面把握好整合学习的促进因素,不断促进学生进行整合学习;另一方面,在思维方式的培养上,有计划地开展整合思维的培养和训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这种能力可称之为整合学习能力。整合思维的训练对交叉学科和跨学科的工作以及复合型医学人才的培养有促进作用,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才能适应医学发展的主流及方向。

3.整合学习的促进因素

3.1教学组织

建立健全教学组织机构及有关制度是开展整合教学的前提,换言之,就是做好教学组织的顶层设计。成立统筹学校和医院的课程委员会及各课程教学团队,明确整合目标、原则和一般步骤。课程委员会负责组织审核各课程教学团队的课程计划。整合能否有效实施,课程委员会的决策权和各课程教学团队的执行力至关重要。

3.2课程计划

赫尔巴特的统觉理论对整合课程实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整合课程计划要以赫尔巴特的理论为基础,根据其集中性和相关性原则设置课程计划。课程计划由各课程教学团队遵循课程委员会制定的整合目标、原则和一般步骤,结合本校医学教育工作实际,并借鉴国内外医学院校整合方案,具体讨论整合的方式、内容的选择与编排、教学手段与方法、评价方式等。课程团队的负责人应由临床教师担任,并享有课程委员会授予的一定决策权力,这符合以结果为基础的教学需要,整合目的也在于最终让学生学会如何解决或减轻患者痛苦。

3.3整合课程

整合课程是整合医学教育的重要实现形式。医学教育工作者通过专门的手段或通过特定的内容,有目的的构建教学计划,组织和促进围绕主题或问题的跨学科教学。在医学教育中有两种课程整合的主要方法:横向整合法和纵向整合法。一些医学院校在课程整合时,将两种方法穿插使用,采用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方法将课程整合为人体结构与功能、临床医学导论、诊断学总论、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等。在内容设计上,打破基础-临床的常规,首先开展床旁教学,让学生接触真实患者,将各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直观展现给学生,从一开始就让学生带着问题和无限的遐想来学习,并在学习基础和临床知识学习的同时,开展临床技能模拟教学;最终回归到床旁教学。

3.4教学手段和方法

以问题或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为整合学习提供了坚实基础。问题和病例一般都是通过综合或复杂性的表观展现,患者之所以得病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的积极性,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整合学习的过程。在老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学习分析问题或病例,整合结果,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质疑、批判精神亦可得到锻炼。

3.5教学评价

第4篇:医学教育论文范文

随着虚拟学习社区的发展,学习资源的种类及数量急剧增加。学习者面对众多繁杂的信息和资源,如何选择自己需要的资源和获得对自己的知识建构有价值的学习资源成为社区研究者和学习者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研究实现医学教育虚拟学习社区信息资源的个性化服务显得尤为必要。医学教育虚拟学习社区的个性化服务可以提高虚拟学习社区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利用虚拟学习社区获取新知识。医学教育虚拟学习社区的个性化服务包含个性化学习平台和个性化学习资源两方面。

1.1个性化学习平台

个性化学习平台不是一个简单的BBS或Blog或CMS的程序,也不是这些程序整合后的整体,而是在教育技术理论指导下,可以满足自主学习、在线辅助学习等多种教学设计模式的生态化开放式互动平台。基础医学教学资源网便是这样一个平台。构建之初,基础医学教学资源网就在虚拟学习社区相关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医学教学的特点,制定了“开放式教学平台”的“大教学”特色。所谓“大教学”是指该平台不局限于某个学校、某个教师或某门课程,而是要整合基础医学的国内外各高校和各科研机构的所有优势教学力量和学习资源开展“大”广度和“大”深度的教学。这种“大”有其无可比拟的优势,但也可能会因同一知识点的学习资源和授课教师的“多”而让初来社区的学习者感到茫然,支持学习资源个性化服务的个性化学习平台是一个潜在的需求。个性化学习平台可以支持学习者在平台中分类定制个性化信息,从而实现界面自适应。在医学教育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目的,在某一特定的个性化知识服务系统中对信息资源的表现形式、类型等进行分类设定,即个性化信息分类定制。学习者通过虚拟学习社区个性化的分类定制服务功能,可以实现界面“个性化”,如完成对不同信息资源的自由定制、设计自己喜欢的登录界面和选择服务等的操作,拥有不同的操作权限等。个性化学习平台可以支持学习者在平台中实现学习资源来源的个性化定制,从而实现学习资源的自适应呈现。如初次注册并登陆社区的学习者可以根据社区其他学习者对局部解剖学学习资源的访问热度排行或自己的喜好对学习资源进行个性化定制。这种定制非常灵活,学习者可以跟随某一位教师对局部解剖学进行系统化的学习,也可以按章节分别选取最受欢迎的教学资源进行最优化学习,还可以针对局部解剖学中的某部分知识点在众多高校和部门的优质学习资源中博采众长。每种类型学习资源的分类连接可以帮助学习者随时查找需要的其他资源。在用户的个人中心页面里,系统充分考虑到了每个学习者对知识的个性化需求,并且在社区的交流互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等方面也充分体现了个性化服务。

1.2个性化学习资源

个性化学习资源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学习资源的个性化自适应呈现,其主要思想是结合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学习风格、爱好等,利用情景感知功能,把学习者可能感兴趣的、符合学习者学习习惯与认知特点的、能够满足学习者需求的信息资源自适应地呈现给学习者;另一方面是可以根据不同终端设备分辨率的大小自动匹配最优化的学习资源。这种自适应又称设备无关性。为了更好地实现本社区学习资源对各种用户终端设备以及同种类型终端设备不同分辨率的自适应呈现,基础医学教学资源网推出了基于统一数据库的同步APP应用程序。在桌面端操作系统可以通过WEB服务端进行资源呈现,在移动端操作系统可以通过APP应用对学习资源进行自适应呈现,两者优势互补。APP应用中局部解剖学信息资源的自适应呈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学习资源的个性化定制后APP应用端的自适应呈现学习者不管是通过桌面端还是移动端应用在个人中心中进行了学习资源的个性化定制,APP应用都可以通过统一的数据库读取出用户的个性化设置参数,然后根据用户的设置需求分别自适应呈现相应的用户信息资源。

1.2.2不同终端系统的自适应呈现目前主流的移动终端操作系统有Android(安卓)、IOS、WindowsMobile等。基础医学教学资源网采用分别开发相应系统的APP应用的方法实现信息资源的个性化呈现。我们选取局部解剖学在安卓版的APP应用中进行资源自适应的研究。

1.2.3网络模式的自适应APP在运行的时候会自动检测当前的网络环境。如果用户在移动设备上开启了多种数据传输方式,如2G/3G、WIFI等,则APP会根据先WIFI再3G最后2G的连接顺序进行联网;如果处在非WIFI模式下,学习者点击了APP应用中的教学视频等占用流量较大的学习资源,APP会提示警告信息。

1.2.4相同类型不同分辨率的终端设备上信息资源的自适应安卓系统的终端设备会有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之分,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又有尺寸和屏幕大小的不同。APP应用目前提供了主流的4.3寸、5寸、9.7寸等屏幕分辨率的视频和图片、动画等的自适应。

2结语

第5篇:医学教育论文范文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颁布已8年,但国家和医院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一是临床药学人才严重缺乏,在医院药学人才中兼备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的人才少之又少,大多数药师工作路线都是围绕药房、药品转换两点一线,且由于与医护人员的专业差距,二者之间难以沟通协调,加之药学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临床方面的医学知识不足,致使临床药学尚不能发挥其效用。二是临床药学工作尚未得到医院重视,多数医疗机构领导的“重医轻药”观念,导致临床药学工作在院内的重视度不高,加上临床药师尚未正规编制,各项责任义务不明确,且临床药师长期局限于采购、供应、调剂检验药品等方面,在院内并没有得到广大医护人员的认可,这些因素都使临床药学在医院难以重视。三是临床药学尚未形成广泛的市场,由于临床药学在医疗机构重视程度不高,用药者对合理用药的了解及运用的迫切性不足,加之卫生部门相关政策尚无明确规定,致使临床药学很难在广泛的市场上立足。四是临床药学法律法规不健全,尽管2002年卫生部颁布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虽然此规定有一定权威性,但其内容不明确,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操作,加之临床药师只能在《药品管理法》、《执业医师法》中的法规许可范围内工作,无处方权及修改处方权,导致临床药学的实施难以践行。五是临床药学培训制度居于形式,尽管有些医学院开设临床药学专业,但由于某些医疗机构尚未开设临床药学实践,导致临床药学专业学生难以在医院实习,实践价值不高;同时尽管某些医院对临床药学进行开设,但也因为卫生部对临床药学尚未明确规定,药师责任和义务界定模糊,导致药学培训居于形式。

2开展临床药学,提高用药水平的举措

2.1药师参与医师查房,参与药物治疗

药师要深入临床一线,通过查房了解患者病情;同时参与药物治疗,发挥药学专业知识给予医师合理用药建议,以弥补医护人员对药物性质特点的不全面了解;还可以参与给药方案,提供用药咨询服务,对患者进行合理用药指导。

2.2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促进安全合理用药

安全用药是保证合理用药的基本前提,对药品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是保障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因此,通过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的收集整理,并反馈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就能及时避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2.3加强治疗药物监测,给予给药方案

对治疗指数窄、毒性反应强的药物,不能用临床指标进行评价,如地高辛;特殊情况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如婴儿。在这些条件下,以技术对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及评价,根据患者情况,给予给药方案并提出指导意见。

2.4建立药品安全警示制度,提高用药安全

开展临床药学医疗机构可以建立药品安全警示制度,药师根据整理出来的药品安全信息,了解院内临床用药安全情况,查找不足与隐患,并及时向上级通报,以防微杜渐。

2.5加强药学科研研究,提升药学服务水平

临床药学机构可以在培训药师的基础上,把药学科研纳入议程,坚持临床服务临床的原则,提倡药师与临床医护进行密切联系,并互助开展药学科研,以共同提高服务水平。

2.6加强临床药师专业培训,保障临床合理安全用药

药师要时刻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培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并积极参与查房,设计给药方案,与医护人员进行协调、沟通、交流,掌握患者病情资料,给予患者对药物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药性等方面的指导,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最大限度保障临床用药合理、安全。

2.7加强制度建设,保障临床药学工作顺利开展

国家卫生部及医院应根据“促进临床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合理”为指导内容,规范临床药师工作行为。建立譬如“合理用药评价制度”、“药师查房工作制度”、“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药品安全警示制度”等等,逐步在医疗机构建立健全各项有利于临床药学开展的制度体系,以规范药师行为,明确药师责任和义务,保障临床药学工作顺利开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