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外国文学史课程研讨式教学浅谈

外国文学史课程研讨式教学浅谈

内容摘要:研讨式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外国文学史课程的教学中,采用研讨式教学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文本阅读与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和审美能力,论文在对研讨式教学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指出了外国文学史课程研讨式教学中教师引导、任务布置、学生对相关专题的研究、分组讨论以及教师点评与总结等五个密不可分的环节,并分析了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外国文学史研讨式教学探究

一.研讨式教学及其特点分析

1.什么是研讨式教学?

“研”就是研究,“讨”就是讨论,“研讨法”,顾名思义,就是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讨论的方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讨论法在中国自古以来就存在,春秋时期的大教育界、思想家孔子经常以讨论的方式来教学,但是这是一种即兴的问答式教学,并不能视为严格意义上的研讨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的基础应该是研究,是教师针对学习的某一专题、甚至某一问题,要求学生在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对其进行分析,有所体会与研究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看法与观点,然后在此基础上展开讨论,形成正确的认识。此种意义上的研讨式教学法,一般认为源于德国的大学,随后成为西方各级各类学校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在中国,一般认为湖南师范大学的郭汉民等人最先将研讨式教学方式运用到教学当中。

2.研讨式教学法的特点

研讨式教学法最突出的特征是强调学生的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相对于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法,研讨式教学法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的主要是教学组织与教学引导的作用,突出的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要求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获取并掌握新的知识。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枯燥无味的被动接受学习的状态,让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索中激发学习的兴趣,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效果。

二.外国文学史课程研讨式教学的思路

1.研讨式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时间安排

从外国文学史课程来看,外国文学史这部分内容的讲述适合采用讲授法,而外国文学作品选的内容则可以采用研讨式教学法来学习。对于作品的解读,每一个人因为不同的人生阅历、文化背景、知识结构等方面形成对作品不同的接受屏幕与期待视野,对作品做出的解读也会有所不同,甚至形成针锋相对的观点。这就为我们对外国文学作品的研讨提供了可能性。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作品选的内容都采用研讨式教学法。我们应该既要考虑外国文学史课程的学习效果,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精力与时间的合理分配。以我们学校外国文学史课程的开设来说,第五学期外国文学史课程56课时,教学内容是从上古时期的文学至十九世纪初期的浪漫主义文学。一般而言,文学史的讲授要20至24课时,作家作品的专题授课大概30至36课时。所以比较合理的安排是选取两个作家的两部作品作为学习的内容,每次研讨2课时。研讨式教学的对象应该既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同时又是有话题的作品。那些比较晦涩深奥的作品,如但丁的《神曲》,歌德的《浮士德》等,有着比较深厚的宗教文化色彩和象征意象,并不适合作为学生研讨的内容。在时间安排上,应该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来做准备,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每次研讨会准备的时间以4周为宜。

2.研讨式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

研讨式教学法是师生充分互动、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模式。在一次完整的授课中,学生不再是一个消极的看客,而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只有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当中,落实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它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而达到锻炼学生的文本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思维能力及文学鉴赏力等。借鉴其它高校一些老师在研讨式教学中的经验,结合外国文学史课程的特点,及自己多年授课的体会,个人认为,在外国文学史课程的研讨式教学,大致上可以分为五个紧密相连的环节。一是教师的引导式教学。具体到外国文学史课程来说,就是在学生进入角色之前,教师对需要研讨的作品的一些相关知识进行介绍,包括作者的基本情况,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文化背景,作者的创作概况及创作特点。比如对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进行研讨式教学时,教师首先应该讲述莎士比亚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评价,关于其著作权的争议(莎士比亚问题),其创作概况及各时期的特点,以及莎士比亚戏剧及悲剧的特点等内容,使学生对莎士比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二是安排教学任务、学生分组选好论题。教学内容应该尽量选择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就文学课程而言,所选的作品应该是人物形象丰富生动、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且在创作艺术上有着独特之处的作品。教师应该在分析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目的提出一些具体的选题。如《哈姆雷特》的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分析哈姆雷特的形象,既然“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你是如何看待哈姆雷特这一形象的?除了哈姆雷特形象,学生也可以分析作品中的其他人物形象,此外,作品的思想内涵、艺术特色的探讨等等。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论题,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三是学生阅读作品,收集相关资料,并在文本阅读与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进行论文的写作。在这一个环节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如何查阅资料、熟悉与消化相关资料、结合作品分析形成自己的论点,并在此基础上撰写提纲与论文。对于本科生来说,专业资料的查阅途径学生并不太熟悉,教师应该提醒学生要利用读秀、中国知网等学术性比较强的网络资源查找资料,在资料的熟悉、提纲及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跟进,检查并督促学生完成各个环节。同时应该对学生反复强调要具有原创意识,否则就像有的学生所反馈的那样,一个学期八、九门课程,每门课程要求写一篇三千字左右的小论文,为了完成任务,只有东抄一段、西抄一段。这一环节虽然主要是学生自己在动手动脑,但教师如果没有很好的督促,很可能流于形式,达不到预订的目的。四是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师生点评。分组讨论仍然是以学生为主体,根据班级人数及论题的情况来展开分组讨论。这一环节可以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小组讨论。每个小组以圆桌的形式对自己所研究的专题进行讨论,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发表自己的观点,并相互评分,然后由小组长将所有观点进行汇总,形成书面报告。第二步是全班讨论,由小组长汇总各小组讨论的基本情况及学生们在研究中所形成的基本观点,然后由部分学生阐述自己论文的观点。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该对学生的陈述进行评价,如学生在分析时论点与支撑的论据是否一致,对文本的分析是否有误,在材料的选取中是否以偏概全、甚至论点本身是否成立等等方面。这一环节中教师应该准备充分,才能比较中肯地评价学生五是教师总结并补充相关知识点。教师应该就学生的讨论做全面的总结。一般而言,为了肯定学生的付出,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这一环节我们大多数是从正面肯定这次研讨课所取得的成果,但同时我们更应该指出所存在的问题。此外,一些学生没有注意到的问题或者相关的知识点,教师也应该加以补充。综上所述,研讨式教学法虽然在国内还没有普及,但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而言,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外国文学史的教学当中,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学感悟能力、文学思维能力、文学鉴赏力,也有利于文学类课程对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宋银桂,许峰.研讨式教学的人本理念[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06).

[2]袁盛财.基于文本细读的外国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文学教育(上),2015(05).

[3]鹿守富.浅议研讨式教学法[J].焦作大学学报,1999(01).

[4]田管凤.研讨式教学法的应用探索[J].大学教育,2013(02).

[5]斯琴.研讨式教学法在文学理论课中的应用[J].语文学刊,2009(17).

作者:袁盛财 单位:邵阳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