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外国舞蹈史》课程美育价值

《外国舞蹈史》课程美育价值

【摘要】《外国舞蹈史》作为一门舞蹈理论课程,是舞蹈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和相关评价体系的影响,美育很多时候在舞蹈基础理论教育体系中成为旁观者。因此必须转变观念,发挥审美教育的功能,更好的提升教学质量,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舞蹈史论之美。

【关键词】《外国舞蹈史》,美育,价值研究

一、《外国舞蹈史》课程渗透美育教育的重要性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是黑格尔美学的中心思想。这个定义强调了美是理性和感性的统一,也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而舞蹈的本质也正是内容与形式二者完美的统一,通过肢体动作的不断变化创造了美感,是一门情感表现艺术。在舞蹈基础理论教育中,关于审美的部分涉及到学生对于舞蹈美的认识深度和对于舞蹈艺术的掌握程度。在课程中对外国舞蹈类型及舞美风格加以研究,在授课过程中贯彻以“美”带论的总体原则,结合实际课堂需求和舞蹈史论发展进行研究,对课程具备的高雅之美(芭蕾艺术)、自由之美(现代舞艺术)、多元之美(外国其他风格舞蹈艺术)加以研究,为学生提供了审美体验的平台。在欣赏美的同时结合自身实践,将美感收获与美育实践二者有效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学生表现美、欣赏美、感受美、创作美的综合能力。《外国舞蹈史》课程渗透美育教育不仅仅要结合舞蹈史论发展状况进行研究,更需要结合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外国舞蹈史》课堂教学渗透美育教育的教育新模式

(一)激发学生审美创造力

美育教育属于美学研究的范围,也是美学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外国舞蹈史》课程在授课过程中由理论概念、作品鉴赏与舞蹈实践三大部分组成,核心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审美鉴赏力,从而激发学生是审美创造力。让学生了解外国舞蹈的同时加入相关舞蹈的文化,如民族活动、神话故事,让学生通过视频资料感受外国舞蹈艺术之美。加以提升学生的感知明锐度,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都有明显作用。美育的终极目标“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并从而丰富人的审美情趣,发展人的审美理想和美的创造力,使人最终能自觉乃至自然地按照美的规律,来改造客观世界和重塑主观世界,使每个人都以努力成为全面发展的自由的人为目标。”因此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力才是《外国舞蹈史》课程美育的核心,审美创作力的实现也正是建立在审美感受力与审美鉴赏力的基础之上,三者唯有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实现舞蹈美育。

(二)创建民主平等的课堂管理机制

舞蹈美育的原则是以人为关怀为起点,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关注到学生需要的,满足学生的需求进行教育。让学生感受到上课不再是一种学习过程,而是一种美的享受。教师在教学过程需要身体力行的传递舞蹈理论知识与技术技巧,更需要以渊博学识与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工作直接决定了舞蹈教育的成败,因此教师不仅要备好课还需要做到语言美、形象美、板书美等。

(三)立体全方位模式教学

舞蹈是一切艺术之母,要想通过舞蹈教育来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仅单一方面的训练是不能满足的。《外国舞蹈史》授课过程中不仅仅要让学生了解掌握外国舞蹈的历史与文化,还要让学生多方位的从视觉、感觉与动觉去感受外国舞蹈的魅力所在。视觉即作品欣赏。在讲授该时期舞蹈作品的历史背景、人物与故事情节之时通过多媒体将该作品以视频的形式欣赏,让学生从视觉角度充分享受感官上的盛宴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发表自己的观后感,进行“百家争鸣”式的讨论。感觉即心得体会。撰写心得体会主要是训练学生独立思考及表达的能力,这是也是欣赏作品后的思考与总结。动觉即舞蹈实践。舞蹈美育最重要的还是要通过解放身体充分发挥舞蹈艺术的美育功能。舞蹈是身体的艺术,也是通过肢体来传情达意的,因此唯有解放身体才能全面发挥舞蹈美育的功能。

(四)广泛涉及多元文化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多元化的相互交融,舞蹈的传播与交流已不局限于地区,舞蹈教育更是应当尊重并承认世界各国地区的不同文化群体。在讲授《外国舞蹈史》课程内容时也应秉承文化学的角度来学习舞蹈、赏析舞蹈,例如在讲授芭蕾舞时,介绍同时期的作品可借鉴中外的经典芭蕾舞作品进行分析与总结,通过对比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芭蕾舞之美。

(五)引入高雅艺术进校园

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课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促进学生陶冶情操,培养健全的人格。因此高校要大力支持并落实校园文化建设,使舞蹈艺术贯穿于课堂内外,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除了校园演出活动外,学校应大力引进一些高雅、经典的艺术演出或讲座走进校园,例如经典古典芭蕾舞作品《天鹅湖》或国内外一流的现代舞团,让学生零距离地去感受外国舞蹈艺术的魅力,相信舞蹈美育的功能也会逐步显现。

三、关于《外国舞蹈史》课程美育教材建设的构想

目前关于大学生舞蹈美育出版的教材数量较少,适用性不强。因此当前舞蹈教材建设首要关注的是舞蹈美育中“育”的问题,舞蹈教材传递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与技能,更是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外国舞蹈史》课程选用的参考教材是欧建平教授的《外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朱立仁教授的《西方芭蕾史纲》与刘青弋教授的《现代舞史纲》。这几本教材出版时间较近,印刷版次较多,系统性强,使用率较高,对舞蹈美育基本实现其内涵与功能。《外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通过“来龙去脉”“逻辑定义”等传递文化理论知识,“舞蹈个案”以作品鉴赏的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但“舞蹈个案”的直观体验性较弱,教材中基本是以文字与图片的形式对舞蹈作品进行介绍,教师在课下备课收集相关作品影视资料难度较大,多涉及到外国舞蹈版权问题很难将最新的外国舞蹈视频呈现在课堂上,因此许多舞蹈美育的教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难以发挥最大的价值。教材中对于艺术创作实践部分也是难以满足美育课程的要求。舞蹈艺术的媒介是人的肢体动作,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外国舞蹈史》美育课程必须落实到学生的身体力行中去。舞蹈美育教材发展至今已取得了较多成就,但与其他艺术相比舞蹈美育体系建设起步较晚,未来充满机遇也要迎接挑战。这是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更是舞蹈学科发展的有力保障。舞蹈美育教材的建设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最重要的是作为教师的我们不断的建设与发展。

四、结语

《外国舞蹈史》课程美育,不仅改变的是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去关注“人”的教育、“人”的生存与发展。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应当摒弃原有的观念,构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站在一个新的角度去重新认识舞蹈。舞蹈是美育教育中的重要表现形式,优美的舞蹈艺术形象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情感意境体验,深层次领悟舞蹈艺术形象的核心思想,形成美的艺术感知力,全面提升学生感受美、鉴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通过《外国舞蹈史》课程美育研究,探寻舞蹈美育的核心价值,将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从而推动舞蹈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作者:王亚炬 单位:山西工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