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室内空间下疗愈性设计探究

室内空间下疗愈性设计探究

摘要:文中结合实例,对多种影响疗愈因素进行研究,总结出可亲近性、联结自然、正面的分散等疗愈性室内设计的原则,对疗愈性与现代室内融合的设计方法略有启发,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室内空间;疗愈性设计;设计方法

0引言

世界卫生组织公开声明:“健康不只是没有疾病,而是身体、精神、社会安康的完全健康状态”。突如其来的疫情使人们不由自主地产生焦虑﹑怀疑、恐慌等负面情绪,除了患者,未感染的人群也承担着极大的心理负担,紧绷的神经下,人们产生冲突的现象剧增。即使是没有疫情的常态时期,城市高速发展,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方式已成为北漂、上漂们的常态,贩卖焦虑的行为与消费主义的陷阱愈演愈烈,生活能够轻易击溃人们的心理防线。在这样的背景下,能够滋养身心的生活方式逐渐受到追捧,“疗愈”一词走入大众视野,“疗愈经济”应运而生,“疗愈产品”渗透至人的日常生活,居住空间变成疗愈环境已成为许多人共同的渴求,人们对空间的要求从传统模式转变为注重细腻感官体验和情感宣泄的场所,“室内空间”与“疗愈”融合逐渐受到重视。

1疗愈的来由

客观来说,社会的物质生活水平相比从前有了大幅提高,但现实是整个社会幸福感并未显著提升。一方面,网络的发达使我们看到了世界各国的差异,另一方面,这也是社会精神需求与现实生活节奏脱轨的体现,人们渴望越来越美好的生活,但现实却未能得偿所愿。疫情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将负重前行的众生从当局者迷的视角中解脱出来,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疗愈”的词根和“完整”的词根是同一个,“被疗愈”的意思是被加入到整体完整性里去,换言之,当自己与整体之间产生了障碍,就需要进行疗愈。疗愈是一个可以减轻压力、恢复精力、促进整体健康的有益过程,督促人们真实地面对生命,进而回归到幸福的状态,本质上是状态的转换。台湾吴灿中教授认为:疗愈是人以自己的身体机能与心理感受,正向转换来自不同方向的负面因素,使其成为正向力量[1]。这意味着,疗愈包含更多精神元素,治疗是借用外界手段完成阶段性物理修复,是一次性的。疗愈则可使人获得自我修复的长期能力,这个过程对人而言终生受益,促使人们更积极地面对困难,成为自己生命的主宰。

2疗愈环境的演变

“疗愈环境”是指一处可以诱发身体自行疗愈且具有正向转化能力,以提升空间使用者身心健康水平的环境[1]。这种空间能让人产生安静、平和的感受,重拾对美好生活的信心。“疗愈环境”的研究最早发源于医疗场所,人们发现治疗环境对病情恢复有正向作用。1984年,德克萨斯A&M大学Ulrich教授[2]做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实验,对照结果表明,面对有绿色花园的病患明显比只有空白墙面的患者恢复得好。这成为了研究空间环境对疾病复原影响的开端,开启了空间对人身心影响的研究。2013年《疗愈建筑》一书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探讨建筑如何帮助疗愈[1]。自此,疗愈环境从限定场所进入到了更大范围的空间。“疗愈空间”应是城市有疗养性质的增补空间,这个空间是灵活多变的,利用城市闲置或废弃空间进行室内设计改造,小到报刊亭、电话亭、集装箱,大到废弃售楼处、沿街商铺的改造,无论何种规模,都能为每个过路的疲惫心灵提供一个治愈充电站。从心理学角度讲,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包含五个层级,由低到高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前两个阶段一般环境即可满足,后三个层级则需要环境去引导,使人满足更高的精神层次需求。我们应在疗愈空间中对此进行考量,如何让人具有归属感,感受到爱与尊重,甚至使其能够实现自我,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可见,疗愈性室内空间设计的独特出发点使其在心理学与室内设计的共同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

3以舒然系列中舒然养生馆和舒然美学室内设计为案例分析

舒然系列“时间洞穴”和“时光蜕变”打造的静谧空间,“以空间之形,构筑一方净土”,让人们寻求内心的怡然自得。对此系列的案例进行多角度剖析,探究如何使空间更具有疗愈性。

3.1色彩与照明

暖色系使人感到温暖,冷色系则令人更加平和、理智。根据人们情绪低落的不同原因和表现,采用具有针对性的色彩。舒然系列采用针对性的冷暖光营造不同效果,较低色温的暖光吸引过路客进入,放松区蓝紫光的安静感使体验者放空思想,无尽遐想。另外,色彩的明度给人以不同的轻重感,廊道尽头的光虽然纯度较高,但因明度很高而具有一种轻盈感,让人神往,并不会因陌生造成恐惧等负面情绪。研究表明,长期在高照明状态下生活,会引发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疾病,如抑郁症。许多疲惫的人下班回家后只愿打开一盏昏黄的台灯,正因为昏暗的环境能放松自己。实验表明,高光照明和标准照明之间切换的动态照明干预可影响人的情绪、精力、入睡难易程度、即时警觉度[3],而利于体验者放松的环境需要柔和、低照度的光环境。室内的灯光包含直接照明、半直接照明、间接照明、半间接照明。间接照明把90%~100%光射向其他表面,从这些表面再反射至工作面,间接照明只占照射强度的10%;半间接照明则将10%~40%的光反射于工作面,照明装置的亮度和天棚亮度接近,能够软化阴影,改善亮度比。相较于其他类型,疗愈性的空间更推崇间接和半间接照明。此外,漫反射仅提升室内的亮度,也有很好的视觉体验,在营造氛围方面有明显的优势,需要注意的是,增加灯光装置的面积和减小瓦数以控制眩光。在舒然系列中,灯光大多是隐藏式的,随处都是光源被遮蔽的灯光散发出柔和的光线照亮局部空间,即使是裸露在外的灯带或漫射灯光,也是低调的,具有指引或烘托气氛的作用。

3.2造型和材质

传统的直线墙给人理智、刻板的印象,与之相对的是棱角不分明的圆拱形空间,平静、包容、空间感相对温和[4]。在舒然养生馆中,室内的大空间分隔利用了波浪式墙体,让身处其中的个体获得柔软的感受,流线形元素成为了空间记忆点,设计整体度、体验度较高,人作为流动因子与空间流线相呼应。材质会带来视觉和触觉的双重体验。天然材质使人们联想到森林里的参天古木,感受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佛性,这是自然与人类从远古时期就有的链接。波浪墙采用的是火山岩等生态环保材料,孔隙大而降噪隔音,亦可调节湿度。前厅的岩石保留了不规整切面,在现代化设计中融入了原汁原味的自然特色,又有一种先锋的艺术性,提高了环境的品味。

3.3洞穴式空间

舒然养生馆的主题是时光洞穴,人类的文明最早从穴居开始的,史前人类的居住从地下演变至半地下,后来才走入地上。现今一座座摩天大楼拔地而起,不断向天穹延伸,人类也渐渐忘记了自己的根。摩天大楼不仅耗资巨大,也带来一种危险感。洞穴朴实地扎根大地,自古就给人一种回到母体的安全感,给疗愈者一种踏实、安心的感觉[5-6]。

4室内环境疗愈性设计研究

4.1疗愈方法引进与文化适应

随着疗愈理念传播,多种疗愈手段兴起。1991年西方发起的艺术关怀活动将艺术品置于医院,衍生了艺术元素对患者起到疗愈作用。现今ASMR是新兴的一种艺术治疗形式,又叫自发性觉经络反应(Autonomoussensorymeridianresponse),通过视、听、触等感官刺激,运用轻柔、平缓的触发器,使人产生愉悦的电流感。表演者实则掌握了催眠师的行为,利用图像引导、渐进式放松、引导式冥想等方式帮助人们催眠,ASMR比起药物能够将对人的伤害程度降到最低,这样的艺术治疗得到了医生的青睐。另外,ASMR有利于改善抑郁,缓解慢性疼痛,将其用于护理中可减轻病人精神负担。无论何种疗愈手法,都应该在“人—物—环境”的系统中以人为中心。值得注意的是,现代的许多疗愈手段大部分来自于西方国家,而东西方传统文化的巨大差异可能导致外来的疗愈手段不适应东方社会的情况。西方人眼中对药物或酒精上瘾是司空见惯的,而东方人则把这种行为看作是秘密,不愿意与甚至亲人分享。西方的疗愈可以是医生上门进行看护,而东方人为了不被人知晓,宁愿到某个隐秘的固定场所进行疗愈,且不愿对疗愈师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这是文化的巨大差异,我们在本土进行疗愈空间设计时,需要根植民族文化,尊重传统价值观,不能只照搬西方的理论,尽力迎合患者的要求,避免产生二次精神伤害,达到真正的疗愈目的[7]。

4.2设计原则

“疗愈环境”追求身体、心理与精神三方面的痊愈,注重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及生理帮助。疗愈场所设在室内能够尊重个体、呵护内心、满足私密性。综上,疗愈性室内设计应有以下设计原则[8-9]:(1)整体性:为整体设计,使人身心和谐,感到安宁。(2)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师应把控实际和心理尺度,保证私密性,使人有安全感、被尊重。(3)五觉的感受:人类活动以五感为基础,包括:视、听、嗅、味、触觉感受,用五感来进行环境建构,让使用者的体验更加深刻。(4)可亲近性、可理解性:室内设施应兼顾外观及功能,和谐适宜,促进人与环境的互动。不熟悉的环境令人感到紧张,应标示清晰,阅读简单易懂。体验者能够克服心理障碍,舒缓不安情绪,产生归属感及环境认同感。(5)柔和性:造型边缘柔和,灯光柔和不刺眼。注意照射角度,尤其是不同环境下光线的应用。(6)正面的分散:从心理学角度,简单艺术摆饰及优美的音乐等正面分散能够减轻压力。(7)联结自然:生态循环是生命永续能量,疗愈的意义则是让人们感受生命生生不息的能量。(8)拥有弹性选择空间:提供休憩、喘息之地,使人们有宣泄不良情绪的区域。让使用者依自我感受引发自我修复能力。

5结语

随着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疗愈性室内设计可以有效缓解精神压力,促进社会和谐。研究疗愈性室内设计,通过刺激五感,链接自然,提高可亲近性等手段,能够将居所化为桥梁,连接人的身体与灵魂,实现自身从低频能量到高频能量的转换,这对室内空间与人的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薛童心 单位:东北林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