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20世纪世界经济的创新和调整

20世纪世界经济的创新和调整

1.误认为苏联核心领导人在列宁逝世后才开始反对新经济政策

列宁逝世后,新经济政策被废止。很多学生据此误认为,苏联核心领导人在列宁逝世后才开始反对新经济政策。其实,斯大林、托洛茨基、加米涅夫、季诺维耶夫这些核心领导人,在列宁在世时就反对新经济政策。斯大林认为,长期执行新经济政策“会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托洛茨基认为:“我们实行新经济政策,目的是在其基础上战胜它。”加米涅夫认为:“新经济政策是向小资产阶级农民的自发势力妥协,小资产阶级是大资产阶级的萌芽。”季诺维耶夫则将新经济政策解释为“有条件的新经济政策”。他们的看法在列宁逝世后1924年5月举行的苏共“十三大”上,成为了主流观点。

2.误认为胡佛政府面对经济危机不作为,一直奉行自由放任主义

受教材叙述的影响,不少学生误认为胡佛政府面对经济危机不作为,一直奉行自由放任主义。这种认识是不符合史实的。在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胡佛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干预经济的措施,如1929年6月,通过《农产品销售法》,根据该法,1929—1933年,新建的联邦农业局把主要农产品的生产者联合起来,组成全国性合作社,并建立公司,以便通过大规模市场活动,来稳定农产品价格。1932年,胡佛政府成立了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提供贷款,并允许复兴金融公司向各州发放贷款,进行救济。胡佛还签署了《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由此可见,胡佛政府在应对危机方面,并不是不作为,并不是一直奉行自由放任主义。而是采取了小规模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它与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区别在于,胡佛不主张政府过多干预,罗斯福则主动地进行干预和调控,实行了大规模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远比胡佛的干预措施要突出。

3.误认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政策源于罗斯福新政

在教材关于“罗斯福新政”的描述中,讲述了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和以工代赈,很多学生据此误认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政策源于罗斯福新政。事实并非如此。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政策是在济贫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1601年,英国颁布了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济贫法》。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以征收济贫税、建立济贫院、实行教区安置为主旨的整套济贫制度。郑秉文认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形成于一百多年前的德国;如果继续上溯的话……英国《济贫法》被认为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和福利国家的雏形。”郭义贵认为:“作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法治的发祥地,英国的社会立法亦走在世界前列,其渊源可以一直追溯到英国中世纪的《济贫法》。英国的社会立法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其间虽出现过反复甚至倒退,但最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逐渐趋于成熟和稳定,为英国“福利国家”的建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为其他国家在社会立法方面提供了一个效仿的样板”。综上所述,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政策源于英国1601年颁布的《济贫法》。

4.误认为垄断的出现和政府干预的实施,西方的资本主义就不再是自由主义

众所周知,自由主义一直是西方的主流意识形态。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自身的调整改革,还是法西斯主义及共产主义的威胁与挑战,都没能动摇自由主义在西方的主导地位。学者钱满素指出:“只要还保留私有财产、市场经济、个人自由和民选政府这些基本要素,就仍然是自由主义。如果这些都变了,才能说自由主义衰亡了。”通常我们把资本主义划分为自由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必须指出,这样分期只是为了标识阶段特征,不代表私人垄断和国家垄断时期就不“自由”了。不过,自由主义的内涵确实发生了显著变化。在自由放任时代,人们持一种消极的国家观念,认为国家管得越少越好。而从19世纪末开始,形成了积极的国家观念,人们希望国家承担更大责任,发挥更大作用,通过政府干预来保障自由。这样,资本主义国家就逐渐从“守夜人”转变为“福利国家”,而自由主义则从赞同放任自流的古典形态发展为主张积极干预的“新自由主义”。

5.误认为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

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是对外开放而非改革开放。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把对外开放作为长期的基本国策。”1997年十五大报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中提出:“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基本国策,就是立国、治国之策当中最基本的政策。我国的基本国策,就是中央制定的对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决定性影响的重大谋划和政策。依据基本国策的概念并结合史实,改革开放不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

作者:杨富丁 单位: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