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学龄儿童科普立体书籍研究

学龄儿童科普立体书籍研究

一、学龄儿童科普立体书的概述

科普书籍科学性和知识性强,对专业的概念、学科体系、涉及范畴类别等进行科学系统的阐述,并传播科学知识。不同于大众科普书籍鲜明的专业性与知识性,儿童科普书籍是运用通俗、生动的语言来讲述科学故事,能使儿童真实、准确、严谨、有条理地了解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等。因此,阅读科普书籍是学龄儿童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来源之一。对学龄儿童(指符合普及义务教育入学年龄阶段的儿童,一般指6至12岁)[1]来说,其正处于具体认知阶段,儿童科普类书籍能够使儿童快速了解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因此,学龄儿童也成为了儿童科普类书籍服务的主要对象。传统的儿童科普书籍把科学知识以文字或插图的形式进行二维平面视觉展示,是一种典型的灌输式知识输入方式。学龄儿童的学习方式和成人不一样,他们首先追求的是视觉上的图文并茂,其次经过眼睛看、嘴巴尝、手触摸、耳朵听来进行多种体验的学习。由于儿童年龄小,专注力不够,灌输型的科学知识教授方式缺乏趣味性,很难激发200艺术教育2020.1儿童的阅读兴趣,无法有效地承载学龄儿童科学知识的普及以及教育任务。立体书是利用纸张的材料特征以及书籍在阅读翻阅之中产生的动能,在传统书籍内部产生立体纸艺结构的一种特殊的书籍样式。立体书通过绚丽多彩的精美图案吸引学龄儿童用眼去看、动手操作,让他们通过学习和探究书中各种翻拉等空间结构,深度发掘纸张的可操作空间。同阅读传统的平面纸质书籍相比较,儿童更喜欢通过翻、拉等一系列动作来阅读、玩乐,立体书超越了平面书籍本来的样子,却没有脱离传统书籍的本质,不仅形式比较新颖,其包含的视觉语言也比平面书籍更为形象、生动、有趣。书籍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要通过完善优质的阅读体验过程为阅读提供更清晰、有效和美好的服务,让阅读成为一种艺术。学龄儿童科普立体书籍的设计可通过将科普知识的文字、插图转换为三维立体空间元素融入画面,借助形象生动的三维纸艺造型和多元灵活的互动方式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科普知识以立体书的形式呈现,新颖有趣的直观画面融合了抽象单调的科学知识,更能引导学龄儿童主动阅读,帮助儿童进行更直观的学习,使他们认识和了解相关科学知识,使传统的纸质书籍设计走向立体化、多元化,让儿童真正做到在游戏中启发智慧,于快乐中收获知识。

二、学龄儿童科普立体书结构分类及实例分析

立体书最有趣的部分在于细节的巧思,随着翻页和抽动,静态的纸片通过组合呈现了丰富多彩的形态变化。根据立体纸艺造型结构的差异可把立体结构分为四类:平行折线结构、相交折线结构、拉条控制结构及转轮结构。立体书主要形式演变为以下八种:180度立体书、90度景层、娃娃屋书、旋转木马书、隧道书、剧场书、拉拉书、接地式拼插。现结合乐乐趣出版社在2019年推出的一本关于植物趣味互动科普书《神奇植物立体书》来进行立体结构分析(图1)。《神奇植物立体书》是一本面向7至10岁儿童的科普类立体书,其中精奇巧妙的立体结构设计为小读者呈现了15幅生动的立体场景,深度揭秘了60多种神奇植物。拉条控制结构目前常见的主要有拉条控制反转、控制平行翻页、控制莫尔纹、控制变换图像、控制连接、控制滑动、控制随动、控制摇臂结构等。拉条控制结构的特点是在基础页面上开一个一定长度的槽,然后将有拉条的页面叠放在这一基础页面下方的第一层,学龄儿童通过上下翻动来控制拉条的随动结构变换图像。正如在介绍“植物的力量”——植物通道知识时,利用了拉条控制结构来表现。细致的图画详细标注了植物根部通道的内部构造,把难以理解的科普知识借助拉动结构展示,使学龄儿童能够直观感受植物根部的吸收、制作和传输等过程(图2)。相交折线结构把捕蝇草的生理习性完美呈现,真实生动地向儿童说明了捕蝇草的知识点。通过鸟嘴结构空间纸艺形式用180度对置相交折线来表现。折叠结构是最基本最有效果的一种立体书技法,利用折线和封闭帐篷这两个部分结构结合会产生相对运动,把捕蝇草的内部结构完整展现出来。当左右两页面合起时,捕蝇草也会自动合上,页面展开后,它便又在纸上张开。当页面完全打开时,两个结构就会变成口状合并起来,将它叶子的真实植株形态逼真生动又有趣地还原出来。《神奇植物立体书》利用多重互动结构的巧妙构思与设计,使一株株植物跃然纸上,生动系统地完成对植物科普知识的介绍。转轮结构在本书中没有出现,它是一个能够旋转的纸艺结构、每个转轮结构都拥有一个支点,当转轮转动的时候就会看到页面中出现不同的画面及指示[2]。除了转轮结构,弹立式立体书看起来似乎特别复杂,其实它是由一个个简单的立体结构组合而成的(图3、4、5)。拉条控制结构和转轮结构的优点是有着极强的互动性,移动活动页面即带来动能,打开书页,画面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本三维立体设计书将植物直观地展现在儿童面前,让他们对不同的植物产生完整、全面的认识,进一步扩宽他们的视野。书中每一页都有三维立体弹立式设计,如实地显示出植物的状态,用活泼有趣的方式让学龄儿童在探索及阅读中感受科学知识的魅力。立体化的科学知识,有助于儿童加深记忆,只要动动手就可以翻开大自然,让他们打开图书就可不出家门体验和探索不可思议的植物世界。

三、学龄儿童科普立体书的价值意义

纸张柔软和可折叠的特性构成的纸艺空间结构使科普知识立体化,这些立体设计可以让儿童全面生动地观察和学习书中的知识。立体互动的设计能激发儿童探索的热情,让其积极地去发现隐蔽的小知识,快乐地融入学习之中。科普类立体书将科学知识进行充分普及,既具有书籍作为信息载体传播科学知识的教育功能,还兼具了玩具的互动属性。书中立体形象能充分调动儿童的感言,让儿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用心去感受、用手去触摸。因此,科普类立体书在儿童寓教于学、寓教于乐中在具有重要意义,这主要体现为它的教育性、互动性、启发性、趣味性以及艺术性。(一)寓教于乐中的教育性。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科普书籍更是书籍分类细化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儿童科普类立体书是集视觉、触觉为一体的童书,将平面图文信息与三维立体空间设计结合,用三维立体的形式补充和解释儿童难以理解的科学知识。科普类立体书故事性情节少,前后页面没有较强的联系,句子较短,且书中分解式、剖面式的图画有助于小读者理解内在内容,能帮助儿童更直观地学习、更生动地理解书中知识,开发智力,增强小读者的理解力、观察力。(二)感官体验中的互动性。互动性的知识体验和获取是人类信息交流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巨大进步,互动让人们真正地参与到知识获取的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立体书版面设计、立体纸艺造型结构与多种可动式机关设计,对儿童不仅有视觉刺激,也丰富了其他的感官刺激。通过旋转、展开、关闭、延伸等设计,在手指之间的翻拉转拆等动作,让儿童在猜猜、翻翻中寻找答案,训练儿童的手部动作,提升他们的动手认知的能力。真实的触觉训练体验,自动弹跳式视觉立体效果,这种有趣的互动较之纸质书籍,其过程性更强,加深了知识获取的印象。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听觉、视觉、触觉、知觉能力可以得到全方位的刺激和提高,使学龄儿童全面认识事物。(三)思维创造中的启发性。儿童阶段是人类获取知识的起步阶段,也是思维养成的重要阶段;儿童在这个时期接触什么样的知识、感受哪种信息来源方式,都对日后的学习、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科普类立体书突破了平面书籍的限制,三维立体可动式机关结构能够在阅读过程中让学龄儿童清楚地感受到空间位置,通过每一次翻看寻找新的机关位置,帮助儿童建立三维空间感,激发儿童多元化思维。儿童通过动手翻阅、动脑思考,启发潜在创造力[3]。(四)探索阅读中的趣味性。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枯燥的知识教授往往很难见成效。因此,趣味性的融入成为儿童类书籍,尤其是儿童类科普书的闪光点。立体科普类的图书将科普知识以文字配图结合弹立类、转轮类、拉条类多种可动式的结构,真实、准确、严谨、有条理地以3D形式呈现知识点,激发学龄儿童的阅读兴趣,同时刺激了他们探索知识的欲望[4]。这种学习方式符合儿童爱玩耍的天性,把无形的知识融入有趣的体验中,有利于儿童在阅读时调动多种感官进行探索和想象。立体书能为儿童打开探索世界的大门,每每翻阅,乐趣无限。(五)书籍设计中的艺术性。加强美育教育是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学发展中的重要课题,立体书中的艺术性通过纸张的特性和设计完美地体现出来。在阅读过程中,小读者通过直接接触书中的各种立体纸艺结构来获得更多美感经验。立体童书无论是在文字插图排版、立体折纸造型结构,还是在印刷材料和工艺上都更加注重美感和趣味性,以天然的纸张和精巧的技法使书籍版面设计更加具有吸引力,通过裁切、划刻、折叠和弹起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立体纸艺作品,增强了纸艺的视觉效果。读者通过形状、颜色、空间等直观的因素感受书中包含的美妙,提高了对美的多样感知力。纸张有界,创意无限,立体书逐渐成为当代艺术的一种,并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

立体书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儿童的言行、思想产生影响[5]。学龄儿童在阅读立体书的过程中,不再像阅读传统书籍那样枯燥地学习知识,而是通过书中可互动的结构,在颠覆、旋转中多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学习科学知识。将立体书和儿童玩具进行结合,能将趣味性激发到极致。科普立体书让小读者通过读、看、记的方式,充实大脑、激发无限想象力;还能开拓艺术视野,润物细无声地传递知识,获得高效、趣味的阅读体验。总的看来,科普立体书已在儿童阅读、审美和智力开发等方面发挥出其他早教方式不可替代的启蒙作用,对儿童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寓教于乐、寓学于趣、以乐促学、导之以行,是儿童科普类立体书籍的时代使命。

参考文献:

[1]郭娜.卢梭的自然教育对我国学龄儿童个性发展教育的启示[J].品牌,2015(3).

[2]欧阳予婧.立体书籍结构设计[J].设计,2017(2).

[3]文闻.立体书设计与儿童创造力之关系探析[J].包装工程,2012(14).

[4]吕楚玉.书籍的游戏——儿童立体书设计[J].设计,2012(10).

[5]秦雯.浅谈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创造力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7(8).

作者:刘梦梦 李湘媛 单位: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