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金融数据挖掘与分析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金融数据挖掘与分析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本文以河北金融学院为例,探索了多学科交叉融合进行金融数据挖掘与分析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根据人才需求和岗位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时展背景,确定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瞄准行业前沿,建设校内外跨专业实践创新平台,探索形成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新工科;多学科融合;金融数据挖掘与分析

一、建设背景

2017年2月,复旦大学等30余所高校召开了关于综合性高校工程教育发展的战略研讨会,共同探讨了新工科的内涵特征、新工科建设与发展的路径选择,最终达成了“复旦共识”。之后,教育部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希望各地高校开展新工科的研究实践活动,从而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推进新工科的建设与发展。“新工科”的概念迅速在高等教育领域热了起来,一场关于“新工科”的讨论在全国高校展开,“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随之正式启动实施。河北金融学院前身是1952年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创办的保定银行学校,历经河北银行学校、保定金融高等专科学校等发展阶段,2007年升本后,更名为“河北金融学院”,是华北、西北地区唯一一所具有鲜明金融特色的中央与地方共建院校,学校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两大学科为主体,文、法、理、工为支撑,坚持走“大金融”、“大开放”、“大实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道路。作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学校历史短,其工程教育基础是比较薄弱的,和许多老牌高校相比存在很大差距。随着我国金融业信息化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快速推进,对金融科技的多学科交叉人才的需求非常强烈。学校及时抓住新工科发展的新机遇和挑战,深刻学习领会“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确立学校要培养大批具有较强金融行业背景知识、工程实践能力、胜任行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主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战略实施。探索适合京津冀协同发展、能够很好服务雄安新区建设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金融科技人才的工程教育新模式,成为当务之急。

二、建设举措

根据2015年本科专业备案与审批结果,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列入教育部备案的新工科专业中。作为理科衍生的新工科专业,在新工科发展背景下,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河北金融学院作为金融特色鲜明的财经类院校,在专业建设上突破传统范式,一直注重理工结合,工文渗透,确立“IT+金融”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对于传统理工科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进行了升级改造,结合大数据时代特点,突出了“金融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的专业特色,构建多元化、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面向经济金融、信息产业、教育科技等领域,培养大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的数据工程师和数据分析师等应用型人才。

1、根据人才需求和岗位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

通过人才需求调研得知,在大数据时代大数据产业已经逐步从概念走向落地,绝大部分的企业都在使用大数据,但大数据高端软件类人才供应远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数据分析师已成当下中国互联网行业需求最旺盛的六类人才职位之一。而金融机构的IT人才需求则是在懂得IT技术的基础上,还要有金融和管理专业的背景知识,对金融IT交叉型复合人才的需求十分强烈。根据人才需求和岗位要求,以OBE(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理念反向设计决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修养与专业素养,健全的人格和较高的情商,掌握信息科学和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熟悉经济、金融的基本知识,掌握主流大数据分析技术,具备较强的程序设计能力,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技术,借用计算机工具创造性地解决经济金融、信息产业、教育科技等领域的实际问题,能够终身学习和自我优化,具有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和良好发展潜质的应用型人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数学与计算机信息管理学科交叉、理工结合式的专业。本专业结合学校办学特色、专业特点和时代背景,确定专业发展方向。坚持“理工固本,金融铸魂”的发展理念,围绕学校“大金融”、“大开放”、“大实践”的特色,侧重“金融大数据分析与挖掘”专业方向,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学生掌握信息科学、金融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技术,借用计算机工具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毕业后除了继续深造外,还可以在经济、金融、计算机软件、互联网、电子商务、计算机服务(数据服务)等相关行业岗位从事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数据库应用、软件开发、信息支持与决策等相关工作。

2、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时展背景,确定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数学类专业,课程设置时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时展背景,除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核心课程外,还加入了相应的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在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中加入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最新前沿技术课程,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这样既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在新工科建设思想的指导下,基于时代和未来卓越工程人才核心素养和能力的要求,注重前沿知识和学科交叉知识体系建设,注重实践创新性课程体系建设,注重工程教育和通识课程体系建设。河北金融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计算方法与实现、数学模型实训、西方经济学、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科学计算语言、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算法分析与设计、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数据挖掘原理与应用、大数据并行计算技术、机器学习实战等。开设的跨学科课程有金融数据挖掘案例分析、金融计算、金融信息系统开发、金融大数据分析、R语言与数据挖掘、经济大数据分析跨专业综合实训等,构建多元化、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培养数据挖掘工程师与数据分析师。

3、瞄准行业前沿,建设校内外跨专业实践创新平台,探索形成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河北金融学院以新工科建设的四大理念为引领,十分注重实践教学,在“对接产业行业”上下功夫,构建“专业与工程相互支撑、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创新与创业双创融合”的校内外跨专业实践创新平台。学校建有部级及省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4个;部级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专业实验室28个。这些实验中心都按照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结合学校“金融+X”、“X+金融”的育人观念,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着力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现校企的无缝对接,形成企业、基地和学校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除了在实验中心开设基础实验外,还单独在第6和7学期开设经济数学模型实训和大数据分析实训,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开设第二课堂,通过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大学生创业大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蓝桥杯软件设计大赛、大数据创新应用大赛等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安排学生专业实习,到实训基地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企业“顶岗实习”、见习调研,四个月时间的企事业单位的毕业实习,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拓展能力。按照新工科建设提出的地方高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要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目标要求,学校把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作为根本使命,探索“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全面素质教育”的产教融合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共建课程,共建专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与多家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企业、IT公司等企事业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如在学校建设了中国银行“未来银行”旗舰店,将产业行业引入校园;与诺森软件、北京根网科技、中科软、文思海辉等IT公司签订实习实训基地协议,实现学生的专业实习与毕业实习。这些都是校企双方开展的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合作,实现了校企资源的有机结合和优化配置,为学生见习实践、教师挂职锻炼提供了很好的物质条件,实践探索了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路径。

三、结语

新工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实践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作为数学与计算机的交叉学科,正好契合了新工科的“理工结合”、“工文”交叉的内涵。我们在对其进行改造升级过程中,以应对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分析技术的变化,塑造未来数据工程师为建设理念,课程设置上继承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宽厚的数学基础,创新引入了一些前沿课程,交叉融合金融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知识,以工程实践为背景,充分发挥数学类课程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围绕“金融数据挖掘与分析”的专业方向,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卓越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1]“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天大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

[2]肖强华,宁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

[3]“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

[4]聂存云,陈晓玲,曹建新等.关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的一点探讨[J].大学数学,2016.

[5]徐军.新工科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创新实践[J].福建电脑,2018.10.

作者:张宇敬 安英博  秦响应 单位:河北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