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赏识教育在班主任中的运用

赏识教育在班主任中的运用

摘要: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关注学生自我人格心理的健康成长,这就需要教育者用欣赏的教育方式去发现、唤醒、激励受教育者的潜能。面对身心还在发展的小学生群体,教育者更应该运用赏识教育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事半功倍。

关键词:赏识教育小学教育工作教育心理学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赏识”源自生命成长的规律,源于教育者对孩子的爱,从而形成一种本能,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教育者都能以赞赏的眼光观察和对待被教育者,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树立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缘起———班级学生现状

从三年级开始接手的这个班级,从领导口中有听说这个班级之前学习底子不错,笔者经过调查和了解,发现他们大多在家庭文化氛围上有别于其他孩子,父母忙于生计,很少关注到他们的心理成长,甚至还几个孩子是留守儿童。有的遇到问题常常使用无效或者粗暴的教育方式,并没有形成积极向上的引导,使得家校之间没能形成良好沟通,使得孩子的成长陷入凝滞。

2意义———赏识教育的含义及作用

2.1赏识教育的含义

赏识教育,即依据儿童心理发展原则,以人性为基础,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相互激发与激励的状态下实施的一种教育手段,它遵循生命成长规律,以心待心,需要教师真心和耐心来接纳学生,尤其对那些品行上有所缺失的孩子,温柔引导,帮助他们实现与他人健康良好的互动,从而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从而学会做人。

2.2赏识教育的作用

教学实践证明,赏识教育的作用作为教师对学生行为的一种积极肯定的信息反馈,是肯定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手段,是促进学生掌握技能和发展能力的有效方法,其积极作用是十分明显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赏识教育在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潜力、人尽其才;赏识教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赏识教育能给学生提供成败的信息,有利于学习检查自己的进步情况;赏识教育会引起学生之间的竞争,有利于创造一种“比、学、赶、帮”的学习条件。

3实践———赏识教育如何在教学中落实

以人为本,了解、理解和尊重以及欣赏学生才能在班级里营造更好的学习气氛,而“赏识教育”就是这种发现式教育手段。“赏识”基于平等的基础,学生与学生之间不对比不歧视,教师不受固有观念影响,形成和谐平等的对话关系。

3.1以人为本,理解、尊重和欣赏学生

教育是为了培养精神、身体以及品德都能为国家服务的青年,所以我们必须提倡个人的全面协调发展,但同时我们必须尊重孩子们的个性,满足他们发展的心理需要。小罗是班里年龄最大的,个头也高,脑袋瓜灵活聪明,但是在班里却是个所有同班孩子害怕不敢惹的“大哥”。在和其家长聊天后,通过仔细观察,发现这孩子脾气虽然暴,有点傲,但是如果他认可的事情他会很认真,用自己的一套方法做好它。于是,我将班里体育委员的职位给了它,做的好的时候我会对他适当赞赏,并且他一旦出现“大哥范儿”,有欺负其他同学的行为,我会立即妥善制止,对他不能以暴制暴,而是要以德服人。慢慢地,在我的循循善诱下,他既发挥了他的长处,和其他孩子们相处也越来越融洽,性格也越来越明朗大方了。所以,一个好习惯,一种好品格的形成,绝对少不了教师赏识的发现,再加以正面积极向上的引导,才能在班里形成好的班风。

3.2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在班级教育管理上,好的班风仅靠班主任是不够的,必须要协同合作,调动起所有人的积极性才行。上完一个单元的语文课后,我跟学生聊起了“同学情”这个话题,我让他们准备好上台谈一谈同学之间珍贵的友情。起初他们都很忸怩,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腼腆地笑着。在我把自己亲眼见到的班里同学情讲给他们听之后,同学们便开始行动起来,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甜蜜地回忆着孩子们亲密的瞬间。或许,改变就是从那天开始的。班里孩子们的凝聚力越来越强,每天充满着欢声笑语,还时不时地会有他们之间的好消息来告诉我。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作为人格形成和起步的小学教育阶段,教师作为培养人,开发人的潜力的主体,它要求我们着眼于学生的潜力开发,抓住学生发展过程的闪光点,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肯定他们的自我意识,通过激励赏识的言行,为学生的自我发展开拓出一片开阔的空间。当然目前我对于赏识教育的研究和实践都不够充分,还需要我在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继续积累与实践。因此,我也期待有更新更有效的关于赏识教育的实验研究和理论丰富我们的教育理念,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培养出更多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连榕.现代学习心理辅导[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

[2]苏霍姆林斯基,蔡汀译.怎样培养真正的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5.

[3]崔华芳.做最成功的父母[M].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4]沈雪芳.用学生喜爱的方式来组织教学[M].小学语文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

作者:吴秀兰 单位:浙江省义乌市华溪小学

相关热门标签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