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中生物教学学习理论初探

高中生物教学学习理论初探

一、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发挥学生学习新知的主体性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特定情境而变化的,知识的运用不是单纯性的复制,而是在特定情境下,对原有知识进行的再创造;对于同种知识,学习者会有不同的理解,这是因为真正对知识的理解是由学习者基于自身原有的知识与经验建立起来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显然,在生物课堂上的教学中,教师不能把自己所理解的知识强加地灌输给学生,要让学生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为基础,去对新知识进行理解、分析、检验,教师在生物教学中积极做好引导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建构,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例如:在讲述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能量代谢过程中的关键化合物ATP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先由学生之前学到的知识进行导课,之前通过细胞分子组成的教学,学生已经知道淀粉和糖元是细胞的储备能源物质,由此可以向学生提问:“细胞内有直接能源物质吗?”此外,描述ATP在细胞内的特征,讲述ATP在细胞内呈现游离态、含量低且不稳定,再向同学发问:“ATP这样不稳定,它会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吗?”这时,教师而不能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要让学生主动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对答案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对ATP是生命能源进行猜测、理解、验证,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探究能力、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这样对ATP相关知识认识会更加深刻.

二、发挥教师在生物教学中积极引导者的角色

建构主义认为,教师是学生自己建构,自己学习的帮助者,是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灌输者与强行者.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发挥鼓励、诊断、指导和反馈的角色,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建构、意义建构.例如:在讲述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这一章节时,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的实验,如果学生在实验教学中观察不到细胞,教师并不要直接帮助学生调试显微镜,而是根据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与原理,以及使用低倍物镜观察积累的经验,让学生交流、讨论使用高倍物镜的方法、步骤,通过讨论交流取得一致答案后再进行显微镜的操作.如果再出现问题学生还是观察不到细胞,教师可以提出显微镜使用常出现的问题与找不到细胞的原因,教师在教学中不是包办一切,而是起到引导者与辅助者的作用,具体的操作让学生亲身去体验,这样才能更好地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提倡情境性教学构建生物课堂的教学设计

生物课堂的教学设计离不开情境性教学的模式,情境性教学是提供学生学习的情景,比较适合生物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主要有真实情境的创设与问题情境的创设.所谓真实情境的创设,可以理解为努力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习者到现实生活场景中去亲临学习,让学生亲临现场,在工厂、田间、野外等真实的场景中学习,使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地联系起来,把书本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问题情境的设计,通过设置问题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产生矛盾,通过“同化—顺应”这种学习认知的基本过程不断建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继续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例如:在讲授“遗传规律”时候,以创设问题情境进行导课引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导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可以讲述为什么父母是双眼皮,可是生下来的孩子却是单眼皮,以及故事式的问题情境,例如:讲述生物学上家喻户晓的一则有趣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英国一位大作家,名叫萧伯纳,作品十分优秀,但是外貌丑陋,有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士十分的欣赏他,对他有爱意,于是,这位女士就给他写了一封情书,信中写到:“你是这么聪明,我又是这般美貌,倘若我与你结婚,生下的孩子既有你的聪慧,同时又具有我的美貌,岂不是很好吗?”萧伯纳幽默的回信说:“也可能生下的孩子,具有你的智慧和我的容貌,那岂不是糟了吗?”学生对这种说法开始讨论不断,学生就会对这产生极大的兴趣,就会想多了解遗传方面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

四、总结

总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与生物教学有着密切联系.在生物教学中灵活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利于生物教学的有效开展和学生学习生物知识.因此,应该重视生物教学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渗透.

作者:王琳琳 单位:喀什师范学院教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