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的科学数据素养教育比较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的科学数据素养教育比较

【摘要】在综述了科学数据素养内涵基础上,从教育对象与目标、教学课程、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方面对国内外14所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素养教育现状进行对比分析,总结问题与不足。并参考借鉴国外相关经验,提出以需求驱动,确定教学对象与目标;充分认识到科学数据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注重课程内容的层次递进性和合理性;教学方式多样化,重视选择的普适性、有效性;教育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遵循科学数据的规律性等策略,以期提升国内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素养教育的水平。

【关键词】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管理;科学数据素养;用户教育

大数据的到来,以及E-Science的快速发展,科学数据管理已成为新兴的研究领域,科学数据素养也正在被图书馆界广泛关注。高校图书馆不但是数据收集、整理的集散地,也是科学数据素养教育的主要阵地[1],究其原因是高校图书馆属于教辅部门,往往善于跨部门协作,馆员具备有效管理科学数据的技能,科学数据资源丰富等优势,快捷方便地为用户提供知识辅助和支持。科学数据是指人们在社会科技活动中按照不同需求而系统分析、加工生成的多个学科领域如调查、实验、观测、计算、仿真、研究等数据产品和相关信息[2],或依托其它方式获取的反映客观世界本质、特征、变化规律等的原始基本数据[3]。科学数据素养,又称科研数据素养、数据素养、数据信息素养等。卡尔森(Carlson,2011)[4]认为科学数据素养是用户具备了解数据格式、转换;发现、收集、组织、综合处理和再利用数据;数据标准规范、伦理、安全等能力。普拉多(Prado,2013)[5]认为科学数据素养是指用户能够获取、解释、评价、管理、伦理等方面上使用数据。张艳梅(2015)[6]认为科学数据素养是数据行为主体符合社会伦理和道德伦理,对数据进行辩证,科学、正确的认识、操作和管理。孟祥保等(2014)[7]认为科学数据素养包含科学数据意识、管理知识、管理技能三个层次。张群等(2016)[8]认为科学数据素养是指科研人员在科学数据的生产、管理和利用过程中的能力及应遵守的道德与规范。国内外学者对科学数据素养的定义认识不尽相同,共同点均强调对数据的管理与应用。我们也认为,科学数据素养是用户在科学数据意识、技能、实践和探索创新等过程中的具有收集、处理、分析数据的能力。

1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素养教育现状调查

本文采用网络调研与文献调研方法,调查对象为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明尼苏达大学、爱丁堡大学、剑桥大学、南安普顿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昆士兰大学、阿尔伯塔大学、维多利亚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14所图书馆。调研内容为图书馆名称、教育对象与目标、教学课程、教学方式、主要教育内容等。调研截止时间为2018年2月5日。

2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素养教育现状比较分析

2.1教学对象与目标

科学数据教育与培训的目标群体庞大、广泛,涉及不同类型的用户群体,如研究人员、学生、科研爱好者、一般公民、企业、社会团体、学校等,而高校图书馆教学对象针对性较强,包括师生用户(本科生、研究生、科研人员)与馆员。本文研究的教学对象是本科生、研究生、科研人员。本科生处于积累知识的阶段,熟悉与了解科学数据基本知识;研究生已跨越知识学习的初级阶段,具备探索学习与研究能力,培养科学数据管理技能;研究人员是从事科研实践的工作人员,具有厚重的专业知识与扎实的科研能力,依托科学数据,获取科研成果,需要掌握科学数据分析、处理、存储、组织、共享、政策、规范、伦理等复杂的数据管理。可见,不同的教学对象呈现出各异科学数据素养教育的内容,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哈佛大学、爱丁堡大学、南安普顿大学、昆士兰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为不同学科领域的用户;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阿尔伯塔大学、维多利亚大学为研究人员;明尼苏达大学为研究生。同样,不同的教学对象差异,教学目标也不尽相同。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制定各自的教学目标。科学数据素养教育的宗旨在于帮助教学对象掌握相关科学数据管理知识和技能,实现明确的教学目标。阿尔伯塔大学帮助研究人员满足机构和科研资助者的数据管理要求,在科学数据整个数据生命周期(数据收集、分析、发表、利用)中提供支持。维多利亚大学帮助研究人员有效地管理科研数据。

2.2教学课程

根据教学对象与目标的差异性,教学课程设置有所区别。本科生主要是通识教育,介绍与了解科学数据管理基础知识,树立科学数据意识;研究生与研究人员主要是科学数据系列课程教学,掌握科学数据管理技能,熟悉数据类型与格式,发现、搜索、遴选、分析、处理、储存、数据、共享、出版、利用所需的数据,并针对某一学科领域数据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学习和训练。素养通识教育内容积极地推介科学数据管理平台,例如哈佛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分别介绍Dataverse。部分系列课程由美国自然科学基金、美国博物馆与图书馆服务协会(InstituteofMuseumandLbiraryService,IMLS)、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NLM)等的资助,例如明尼苏达大学由IMLS资助,针对研究生设计的免费在线课程,2011年NLM资助的“数据信息素养培训”项目。爱丁堡大学提供的科学数据管理系列课程,明尼苏达大学为数据管理课程(2013年秋季),剑桥大学为科学数据管理培训课程。

2.3教学形式

科学数据素养教学形式多种多样,除课程教学外还有科学数据管理导航、讲座、研讨会、在线课程等。2.3.1科学数据管理导航高校图书馆通过“内容管理和知识共享系统———LibGuides”提供科学数据管理资源导航服务,涵盖了数据管理的内涵、方法、工具、可利用资源等基础数据服务。LibGuides是科学数据素养教育的一种教学形式,其优势在于访问速度快、页面分类合理等;劣势为若干栏目文字内容未能处理。麻省理工大学设置DataManagementGuide服务,提供科学数据管理导航服务。北京大学图书馆通过LibGuides建立科学数据管理资源导航,开展基础数据服务。2.3.2讲座讲座是一种短期培训形式,多表现为专题讲座。哈佛大学、昆士兰大学不定期举办关于科学数据素养的有关讲座,帮助用户养成良好的科学数据管理意识,熟悉与掌握科学数据管理的有效方式。麻省理工大学采用专题讲座,有针对性地为用户介绍、演示相应的科学数据管理工具、数据技能,并鼓励用户开展探索式学习,加深彼此印象。复旦大学通过讲座形式开展科学数据素养培养和科学数据管理知识普及。北京大学以讲座形式介绍数据素养与统计数据资源。武汉大学从2014年开始,每年下半年举办90分钟专题讲座,内容包含科学数据存储与共享、教你玩转统计数据库等。2.3.3研讨会自2007年始,明尼苏达大学专门设置科学数据管理专题网站,开设“科学家和工程学家的数据管理入门”研讨会。维多利亚大学每月不定期举办数据管理研讨会。阿尔伯塔大学举办2016年科研数据管理周活动。2.3.4在线课堂在线课堂是模拟真实课堂的教学环境,教师与用户实现互动,简单易用的授课工具支持PPT、视频、语音、文字等。例如剑桥大学在线教学培训。爱丁堡大学图书馆为在线课堂,以在线课件、视频、讲义以及练习、测验等形式。武汉大学黄如花教授在国家教育部主办的爱课程网旗下的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开设《信息检索》课程。

2.4教学内容

国外高校图书馆比较重视科学数据素养教育,专门开设针对不同教学对象的课程,开展基于生命周期的科学数据专业教育,培养用户的科学数据素养。教师由学科教师与馆员共同组成。教学主要内容包括数据科学和数据管理基础、聚合式的数据管理、科学数据管理的通识性问题、科学数据管理实践。例如哈佛大学、昆士兰大学教学内容为科学数据管理方法与工具、数据技能,其中昆士兰大学开展有针对性地数据管理计划设计培训、eSpace应用辅导等。爱丁堡大学分别系统讲授研究数据基础、文件命名和保存、元数据等内容。明尼苏达大学通过研讨会,鼓励用户讨论、实践操作,依照科学数据管理课程中的困惑,个性化地设计面向不同服务对象的数据管理课程。麻省理工学院通过组建专门的团队,从课程开发、资源提供、科研支持、技术工具、专业设施等开展创新服务[9]。阿尔伯塔大学讲授数据管理课程包括数据管理规划、存储与获取、寻找可重复使用的科研数据、通过Dataverse共享数据、数据引用。由此可见,国外高校图书馆已经构成完整的科学数据素养教育服务体系。国内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素养教育较弱,但也逐渐意识到科学数据管理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等主要体现在对数据统计数据库、分析软件等科学数据素养教育实践的培训。国内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素养教育大多依托于信息素养教育,在教育的针对性、能力培养的专指性、教学内容丰富程度等方面还与国外存在着一定的差距[10]。

3国内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素养教育的发展策略

3.1以需求驱动,确定教学对象与目标

开展用户需求调研工作是确定教学对象与目标的前提条件。研究用户,首先进行用户需求分析,辨别用户需求的类型;其次根据不同学科领域用户需求,合理确定教学对象;最后按照不同的教学对象制定各异的教学目标。国外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素养教育非常重视前期的用户需求调研,由于用户的广泛性、复杂性,决定了这种需求和调查的对象任务繁重,范围涉及面广。由于不同学科的知识构成、科研情景、科研内容等存在差异,造成用户科学数据需求不尽相同。哈佛大学馆员与教师合作共建数据交互社区(LibraryInteroperabilityInitiative,LII)项目,通过建立数据资源社区的方式,研究用户需求,促使用户快捷、准确地从图书馆拥有的科学数据海量资源中获取所需知识点、知识单元[11]。相比较而言,国内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素养教育较弱,仅发现以武汉大学开设《信息检索》MOOC课程,区分不同专业的学生,图书情报档案等专业的学生具有较高的数据素养;理学学科学生具有较高的数据分析、建模等方面的数据素养[12]。因此,国内高校图书馆转变思想观念,开拓进取,力争把科学数据素养教育与日常开展的信息素养教育同等看待,开展用户需求调研工作,认真分析用户需求信息,辨析用户需求类别、层次和主客观性,因地制宜,有针对地进行不同学科领域用户的科学数据教育培训。同时,高校图书馆根据科学数据素养教学对象与目标,合理安排授课时间和教学内容。

3.2充分认识到科学数据素养的重要性,注重课程内容的层次递进性

现阶段,国内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素养教育的专业课程很少,多是举办讲座,普及科学数据管理基础知识。国外教学课程已成体系,具体由图书馆实施,课程内容丰富,拥有馆藏资源、特色的数据机构库,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户开设系列教学课程。国内高校图书馆可以借鉴国外教学课程成功经验,如明尼苏达大学数据管理课程,争取外部资金资助,跨学校、部门合作,优化整合不同类型的科学数据资源,优势互补,制定科学数据管理政策,设计多所院校通用的教材,为用户提供免费的在线课程。教学课程由科学数据管理的资源导航、数据素养通识教育、学科数据素养专业教育三个层次构成,具有明显的层次递进性特征。课程内容设计上注重三个层次从浅到深入依次递进关系,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开展一系列的科学数据意识、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与实践训练。同时,高校图书馆注意把科学数据素养融入到信息素养教育中,成为信息素养教育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嵌入到教学课程,提升用户科学数据素养能力。

3.3教学方式多样化,重视选择的普适性、有效性

国外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素养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如现场课程、在线课堂、讲座、专题研讨会、实践活动、夏令营等。在线课堂表现为MOOC公开课,用户根据自己的时间,自由安排学习时间与进度。现场课程表现为集中授课,用户与馆员面对面互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根据用户不同的专业特征、需求内容,决定了所采取的教学方式。例如剑桥大学的RDMTrain项目面向考古学和社会人类学研究生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式,考古学课程采用课堂授课方式(4×2,4次课,每次2小时),课程内容突出科学数据管理流程的最佳时间;社会人类学课程采用专题研讨会方式,课程内容注重收集、管理、处理、分析数据的统计素养能力的培训,开展为期一天的研究会集中学习和讨论[13]。科学数据素养教育方式的多样化,增大了用户选择空间[14]。因此,重视用户选择的普适性、有效性显得非常必要,有利于教育培训效果的最大化。此外,国外高校图书馆利用科学数据管理共享服务平台开展用户培训。例如哈佛大学图书馆借助数据管理资源与数据管理平台开展科学数据素养教育。这一点也值得国内高校图书馆参考与借鉴。针对国外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素养教育的经验梳理,国内高校图书馆可以借鉴并辨析这些教学方式的应用情景和长短优劣[15],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灵活使用,多种形式兼收并蓄,找到自己最适合的方式,最终达成科学数据素养教育教学的预期效果。

3.4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遵循科学数据的规律性

国内高校图书馆借鉴国外经验,重视科学数据素养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案例分析相结合,培养用户科学数据意识,并落实到案例分析中,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科学数据素养教育内容由数据意识与态度教育、数据技能教育、数据应用教育三部分构成,并具有显著的生命周期性的特征,即数据生产、数据组织、数据存储、数据出版与数据利用阶段,每个具体阶段内容取决于不同教学对象的需求、图书馆承担能力状况[16],依照不同教学对象的需求,实施相应的教学方式。例如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爱丁堡大学等利用科学数据生命周期,开展科学数据素养教育。需要指出的是科学数据意识自始至终贯彻于整个科学数据生命周期,统领着科学数据素养教育的全过程。具体流程:科学数据生产阶段,主要指导用户撰写科学数据管理计划、指南、培训用户查询、获取、生产科学数据能力;组织阶段,教会用户准确使用元数据描述、科学数据捕获、遴选、分析等;存储阶段,培训用户熟练掌握科学数据备份方法、获取推荐数据存储位置;利用阶段,介绍科学数据标引与共享、科学数据检索导航、数据出版模式和数据引用方式[17]。科学数据素养教育课程内容划分为短期教学课程与学历专业教育课程两种形式。短期教学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撰写科学数据管理计划、科学数据组织、保存、监管、元数据管理、数据共享等[18];学历专业教育课程主要包括科学数据分析、科学数据监护、数据挖掘、科学数据开发与共享等[19]。高校图书馆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发挥馆员的专业特长,规范科学数据组织,提高科学数据的关联度[20]。那么,高校图书馆应是科学数据素养教育的主导力量和实施主体。但是高校图书馆依靠自身力量难以完全胜任这项任务,需要多方参与协作,如学校政策、资金、人才的支持,院系配合,强化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遵循科学数据的生命周期性规律,把握合理的周期和节奏,通过常规培训保持其持续性[21],同时,平衡相关各方主体利益和权责,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制定相应的教学课程、教学方式、教学培训内容等,完善科学数据素养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4结语

随着E-Science不断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科学数据素养教育愈发受到重视。许多国家出台相应政策以推进科学数据素养教育,形成了较为成熟、完整、配套的教学体系,如系列课程、在线课堂、讲座、研讨会、科学数据管理周活动、科学夏令营等相互补充,教学内容充实,如科学数据管理计划、科学数据存储、组织、共享等、参考咨询、科学数据保护与道德、实践案例等可供用户灵活选择,注重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遵循基于生命周期的科学数据规律。然而当前国内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素养教育仍主要停留在以讲座形式简单介绍科学数据基础知识层面,系统课程与实践案例分析较少。因此,本文从14所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素养教育对比,发现问题,提出策略,以期为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素养教育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注释

[1]胡卉,吴鸣,陈秀娟.加拿大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模式[J].图书情报工作,2016(8):53-58.

[2]黄鼎成,郭增艳.科学数据共享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23.

[3]完颜邓邓,高峰.英美澳科学数据存储与共享平台建设现状调查及启示[J].图书馆建设,2016(3):29-34.

[4]JacobCarlson,MichaelFosmire,ChrisMiller.MeganSappNelson.Determiningdatainformationliteracyneeds:astudyofstudentsandresearchfaculty[J].Portal-LibrariesandtheAcademy,2011(2):629-657.

[5]JavierCalzadaPrado,MiguelngelMarzal.IncorporatingDataLiteracyintoInformationLiteracyPrograms:CoreCompetenciesandContents[J].Libri,2013(2):123-134.

[6]张艳梅.用户数据素养教育视角下的图书馆科学数据管理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5(4):109,139-141.

[7]孟祥保,李爱国.国外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素养教育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3):11-16.

[8]张群,刘玉敏.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素养教育体系模型构建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1):96-102.

[9]刘勋.高校图书馆开展嵌入式数据素养教育探究[J].图书与情报,2016(3):86-89.

[10]邓李君.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策略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6(4):43-51.

[11]宋钧玉.基于“互联网+”的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服务平台探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7(8):50-55.

[12]黄如花,王春迎.面向学科的数据素养现状及需求调查———以《信息检索》MOOC学生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6(6):9-105.

[13]DataTrainprojectwebsite[EB/OL].[2018-02-06].

[14]王翠萍,李佳潞.国外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现状与启示———以五所高校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10):31-36.

[15]王维佳,曹树金,廖昀赟.大学图书馆开展数据素养教育的方法与策略[J].图书馆,2017(1):89-95,103.

[16]王远智.嵌入数字人文过程的图书馆科研数据服务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7(6):84-89.

[17]尹春晓.高校科学数据管理嵌入式服务模式探索[J].情报资料工作,2017(2):77-82.

[18]张宁,袁勤俭.面向数据科学的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J].现代情报,2017(8):16,106-110.

[19]韩金凤.加拿大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调研及启示[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7(1):38-46.

[20]孟祥保,钱鹏.数据生命周期视角下人文社会科学数据特征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7(1):76-88.

[21]张文亮,刘敬仪.我国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体系框架初探[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7(4):80-84.

作者:张新红 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