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国内戏曲图像研究分析

国内戏曲图像研究分析

摘要:作为打通图像(造型艺术)与表演(戏剧艺术)之间的跨媒介史学研究,戏曲图像研究作为二者之间的桥梁,是戏曲史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戏曲图像研究是一个涉及多学科、跨媒介叙事研究的新兴热门课题,对文学、哲学、历史乃至艺术学科的发展方面都具有重大价值,以“乐、图、文”三位一体的中国艺术史研究思想为切入点,探讨图像(造型艺术)与表演(戏剧艺术)之间的互文关系,通过梳理国内当前戏曲图像的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范式,以期能够对戏曲史学研究的多元化、系统化有所裨益。

关键词:戏曲图像;图像证史;图像与表演

一、国内图像文化传统

图像学(Iconology)研究是西方艺术史研究中的重要分支,1912年从瓦尔堡(AbyWarburg,1866-1929)首次提出的德语词“ikonologisch”转译而来,之后潘诺夫斯基(ErwinPanofsky,1892-1968)进一步发展了瓦尔堡的理论,提出了其著名的图像学研究三段论,创立了西方现代图像学。西方图像学强调对作品题材、象征含义与文化意义的研究[1]。随着图像学的学科内涵与外延的扩展,图像学的理论与方法已被引入多个领域进行跨学科研究。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德国著名音乐图像学家维尔纳•巴赫曼访华并将音乐图像学引入国内,其后西方图像学的相关书籍开始陆续被翻译引进国内,图像学逐渐在国内学界引发广泛讨论,开拓了中国艺术史学研究的新视野。其实在我国关于图像的研究亦是历史悠久,图像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发轫于文字诞生之前的“以图记事”,图像即具有表情达意的实用功能,如洞穴岩画;随后在保留原始图像形态的基础上创造的“象形文字”也延续了图像的文化传统;在逐渐由图像向文字过渡的时代,图文长期并存,如伏羲融“河图”“洛书”制八卦图,开创“图谱图像学”与“书籍文献学”,《周易•系辞》中亦阐释过语词与图像互相补充的和谐共生关系;及至宋代多元综合的“金石学”,其可以说是中国造型艺术与表演艺术综合研究的肇始。中国图像文化传统一脉相承传承至今,这也是在我国开展图像学研究的史学根基。李荣有教授在对我国历史悠久的图像研究传统与西方现代意义上的图像学进行综合分析与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将传统与现代接轨,提出了“乐、图、文”三位一体的中国艺术史学研究思想,这其中的“乐”并非现代单纯意义上的音乐,而是中华传统艺术中的“乐舞文化”。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探讨中国戏剧的起源时,提出了“戏曲,以歌舞演故事”的概念。他认为祭祀鬼神的巫觋就是表演歌舞的人,即“巫之事神,必用歌舞”,进而追溯戏曲的源头,提出了“后世戏剧自巫、优二者出”的观点。基于此,“乐、图、文”三位一体的史学研究思想亦不妨作为中国戏曲图像研究的切入点。

二、戏曲图像的研究角度

沿着2012年中国南京“图像与表演”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多位专家学者的思考路径并研究探讨,图像(造型艺术)与表演(戏剧艺术)之间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图像与表演各自的文化独立性;图像与表演之间的关系研究;图像与表演融合的历史路径与未来研究方向。打通图像与表演之间的跨媒介史学研究,戏曲图像研究作为二者之间的桥梁,是戏曲史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通过梳理国内当前戏曲图像的几种研究角度,明晰戏曲图像的现有研究内容,以期能够对未来戏曲史学研究的多元化、系统化有所裨益。戏曲图像具有超越语言文本的具象性和可感知性,可作为戏曲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和直接证据。从戏曲图像的研究类型来看,目前学界的研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即考古文物中的戏曲图像,包括戏台、壁画、雕刻等;戏曲文本,包括历代戏曲作品刊本的插图、民国以来的戏曲画报刊物等;戏曲相关的民间艺术产物,包括年画、版画、工艺品中的戏曲图像等。

(一)考古文物中的戏曲图像研究考古文物中的戏曲图像研究以墓葬考古发现中的戏曲图像为代表,主要以考古文物为依据,包括墓葬砖雕、墓葬壁画、画像石等。以夏天的论文《试析金代墓葬中的戏曲图像》为例,论文首先对考古发现的戏曲图像遗存作汇总概述,归纳出墓葬的基本特点;进而对墓葬戏曲图像进行梳理,对图像进行分类解读,概括出金代墓葬戏曲图像的特征;分析戏曲图像的礼仪性和功能性,从而对金代的丧葬观念和戏曲发展情况进行整体把握[2]。成文光在论文《焦作宋元墓葬装饰中的戏曲图像探讨》开篇同样先对该区域宋元时期的墓葬文物遗存进行汇总梳理,进一步分析该地区宋元墓葬中戏曲图像的表现内容和装饰意涵,探讨这些图像背后所体现的丧葬仪式性和娱乐性,了解宋元时期该地区的社会文化信息[3]。谷莉在研究宋辽金时期乐舞、杂剧时,亦充分借用了墓葬考古发现中戏曲图像和装饰纹样的资料[4]。此类戏曲图像研究也有助于了解不同时代的丧葬风俗、时人对待死亡的态度以及当时社会文化的发展态势。需要注意的是,在对考古文物进行梳理解读时,要将其放置于历史“原境”中去考察,以文物作品为本体和研究的逻辑起点,做相关的文献考证,最后再回归到文物本体背后所揭示的戏曲图像史学变迁。

(二)人物信仰的戏曲图像研究以陈杉的论文《戏曲中的吕洞宾图像研究》为例,通过文献资料与戏曲图像的互证,对戏曲中的吕洞宾形象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剧种剧目中的演化进行分析梳理。陈杉首先对吕洞宾的戏曲题材内容进行类型化区分,再对每个题材剧目进行考证分析。如他将吕洞宾戏曲剧目分为度脱剧、贺寿剧、除魔剧、爱情剧四类,在此基础上对该类题材进行文献搜集和相关图像整理,结合当时社会文化生活等多领域的历史背景分析,在横向和纵向的历史坐标下进行文本与图像的互证批驳,从而梳理出一条戏曲中吕洞宾形象的演化路径[5]。

(三)经典戏曲文本的图像研究以陈小青的硕士论文《〈西厢记〉图像演变研究》为例,通过对经典戏曲《西厢记》的插图刊本、民间艺术、戏曲表演资料乃至近现代的影视改编等图像演变的历史轨迹及其图文关系的梳理,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西厢记》图像资料。这种历时性的系统化梳理,同时也揭示了不同时代背景下社会、经济、娱乐文化的生活图景,为历史、文学、美术等多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具象可感的佐证资料。在此类研究中,明清戏曲刊本插图的发展应当引起重视,明清时期小说、传奇的繁荣发展,市民坊间对戏曲表演的需求增长,伴随着明清出版业的大发展,金陵等江浙一带的书坊开始大量发行戏曲、小说刊本。这些刊本插图对该时期的戏曲发展研究具有重大价值,相关研究成果有:王克祥《明代戏曲插图本的叙事系统》、张婕《明代小说、戏曲插本的叙事功能》、赵林平《明清戏曲出版中的插图术语及其演变》、聂晶《明刊本虎轩本〈琵琶记〉插图叙事研究》、蒋炜《晚明戏曲演出活动对戏曲刊本的影响考论—以金陵戏曲演出为中心的考察》等。另外民国时期的戏曲画报也值得关注,其中包含了大量珍贵的戏曲文献、戏曲图像资料,对研究民国时期的戏曲发展、社会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相关的研究成果有:单永军《〈立言画刊〉与民国京津地区的戏曲传播》、陈均《〈国剧画报〉与“宫廷戏曲”研究》等。

(四)手工艺品中的戏曲图像研究作为装饰艺术形式的戏曲图像广泛存在于瓷器、建筑物雕刻、版画、年画等相关手工艺中。这类艺术产物大都借用了经典的戏曲元素,尤以戏曲人物故事为主。以牟晓林的论文《瓷绘〈西厢记〉戏曲故事图像研究》为例,一方面瓷器上的戏曲元素丰富了瓷绘素材,另一方面瓷器的买卖也作为媒介载体有助于戏曲的广泛传播[6]。孟凡翠的《毫州花戏楼木雕中戏曲舞蹈图像研究及价值——以“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为例》就是以清朝顺治年间的花戏楼上的木雕为研究对象,该木雕以戏曲故事为主,论文选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故事,着重分析了木雕中人物造型的戏曲舞蹈形象,揭示了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该作者的另一篇论文《毫州花戏楼砖雕中戏曲舞蹈文化解读》则从花戏楼砖雕上的戏曲图像来进行研究[7]。此类型的戏曲图像研究往往还需掌握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技术的发展背景知识,同时也涉及到不同表现媒介的图像转译和图像生产的适应性、传播性等问题。

三、结语

以上四种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范式在具体的戏曲图像研究中互有交叉,普遍综合运用了田野调查、文献资料等方法。一般来说,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首先要进行戏曲图像遗存的汇总概述,其次是戏曲图像的定性研究,这也是戏曲图像研究最基础、最重要的一步。其原因在于很多戏曲图像文物是只有图画而无其他说明的图像资料,想要准确运用这些图像资料就要先确定图像的内容、年代等信息,进行图像定性。戏曲图像定性主要依靠“以图证图”的类型学方法和“以文证图”的文献分析法[8]。另外,在戏曲图像的研究过程中,图文关系和图文叙事一直是颇受关注的研究重点,而东南大学的龙迪勇教授、南京大学的赵宪章教授等人对这方面的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有助于我们在此基础上进行戏曲文本和戏曲图像的深入研究。作为戏曲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戏曲图像具有文献资料不可比拟的具象性与直观感知性,是戏曲史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相较于音乐图像学的研究,戏曲图像研究还有待更系统、更深入地发展,在未来或许有必要成立专门独立的“戏曲图像学”分支学科来培养相关的研究人才,加强戏曲图像研究的专业性和系统性。

参考文献:

[1]陈平.西方美术史学史[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177.

[2]夏天.试析金代墓葬中的戏曲图像[J].南方文物,2016(3):2972-306.

[3]成文光.焦作宋元墓葬装饰中的戏曲图像探讨[J].美术研究,2017(4):106-109.

[4]谷莉.宋辽金时期乐舞、杂剧的几种图像[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2(4):132-139.

[5]陈杉.戏曲中的吕洞宾图像研究[J].四川戏剧,2014(4):110-114.

[6]牟晓林.瓷绘《西厢记》戏曲故事图像研究[J],美术观察,2018(3):118-123.

[7]孟凡翠.毫州花戏楼砖雕中戏曲舞蹈文化解读[J].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8(4):126-127.

[8]范春义.戏剧图像的价值及判定方法[J].文艺研究,2017(1):82-91.

作者:李欣 单位: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