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国内旅游市场现状范文

国内旅游市场现状精选(九篇)

国内旅游市场现状

第1篇:国内旅游市场现状范文

关键词:农村旅游市场 旅游业 影响

学术界对我国农村旅游市场的研究较少,内容主要涉及我国农村旅游市场的问题、开发以及对策研究上。徐海军等(2010)基于扩大内需市场对我国农村旅游市场进行了研究并认为,我国农村旅游市场已经成为国内旅游消费的重要力量,近几年来发展非常迅速,并且农村旅游市场的发展潜力非常大。陈琦(2010)研究了我国农村旅游消费市场滞后的原因,即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消费预期不稳定、适合农民旅游的产品少、农村旅游服务网点少、农村旅游设施落后以及缺少对农村的政策优惠。郑阿丽(2011)认为政府和企业应该重视农村居民的旅游状态,为农村居民旅游提供便利及优惠条件。钱宝平(2011)研究了我国农村旅游的开发现状,认为我国农村旅游市场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但是由于农民的生活习惯、收入的不稳定性、文化水平与思想观念以及社会保障压力的限制,农村旅游市场的潜力没有显露出来。彭姣飞(2011)认为应该从旅游产品设计、营销渠道、产品价格、服务等角度来挖掘农村旅游市场的潜力。

基于描述性分析的农村旅游市场的基本情况

(一)从旅游人次看

从图1来看,1994-2007年,我国农村居民国内旅游人次一直保持着平稳的上涨区域,并且总旅游人次高于城镇居民,说明我国农村居民对旅游的需求非常旺盛,农村市场发展潜力非常大。但是从2007年至今,农村居民的国内旅游人次基本呈现不增长状态,而城镇居民呈现高速增长的状态,究其原因:第一,2006年开始我国开始重视乡村旅游,而乡村旅游对城镇居民的吸引大更大,因此,城镇居民旅游人次呈现高速增长的状态;第二,旅游企业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向了城镇居民乡村旅游的开发上,而忽视了农村旅游市场的开发,从而导致农村旅游市场的萎缩。但是从1995-2009年的数据可以看出,农村居民旅游人次一直高于城镇旅游人次,这相对于具有较大的城乡收入差距是矛盾的,这也说明农村旅游市场确实很大,但是开发度不够。

从增长率看(见图2),城乡居民旅游人次增长率呈现此消彼长的趋势,这说明我国农村旅游市场潜力一直存在,现实需求的大小与政府和企业对市场的开发度有关。从图2中可以看出,农村居民旅游人次的增长率呈现不规则变化,没有周期性趋势,但是可以发现,市场增长率不稳定,时跌时降,不会长期上涨或者下降,原因可能有:企业的市场开发策略本身存在不稳定性;人们对旅游的需求本身存在不稳定性,并且彼此消费需求具有相互影响的作用,从而导致市场的不稳定。从图2可以看出,我国农村出游人次没有像农村居民旅游消费那样骤升骤降的现象,所以农村旅游消费市场确实可以被激发,但是由于农村旅游市场开发一直停留在原来已经开发的市场上,对市场的扩展度有限,从而导致农村居民旅游人次增长缓慢。

(二)从旅游总消费看

从城乡居民旅游消费情况看(见图3),我国农村居民的旅游消费呈现稳步增长的发展势头,但是增长速度不及城镇居民,特别是在2007年之后,说明旅游的消费与政府和企业对市场的开发程度具有很强的关系。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呈现稳步增长,但是发展速度非常慢,这与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不稳定性、保守的消费观相关。

从增长率看(见图4),城乡居民的消费增长率呈现同增同降的趋势,这种趋势说明消费的一致性。这种趋势存在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趋势相同,导致其消费趋势相同;第二,旅游产品的价格及开发程度相同,导致消费呈现一致性。从图4中可以看出,农村居民消费的增长率非常不稳定,上升下降的趋势非常明显,但是从1996-2012年的图像可以看出,农村居民消费呈现以4年为一周期的周期变化。从1996-1999年的增长率可以看出,农村居民的消费弹性比城镇居民的消费弹性更大,更容易受到外部刺激,在某种程度上说,农村居民的消费市场比城镇居民消费市场更大,并且是可以被开发出来的。

(三)从人均消费看

从人均消费情况看(见图5),城乡居民的人均消费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但是农村居民的增长幅度大,并且呈现不规则性。稳步上涨可能是由于城乡居民的收入稳步上涨。2010-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上涨较快,可能是因为农村居民精神文明的提高导致人们对消费观念的变化。消费观念对消费存在重要影响,我国农村居民思想一直比较保守,而消费的保守也是其中一方面,因此我国农村居民一直认为旅游消费是奢侈品,不应该过度消费,所以一直以来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不高,但这种观念在不断变化,从1994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消费差距为7.55倍到2012年的1.86倍,说明我国农村居民对旅游的消费观念变化很大,对旅游的消费越来越偏好。

从增长率看(见图6),城乡居民国内人均旅游消费呈现较长一段时间的低增长状态,增长率低于收入增长率,而农村表现更为明显,并且农村波动幅度更大,可能是农村收入以及企业对农村市场营销决策的不稳定造成。但是1995-1999年以及2008-2011年农村人均消费增长率可以看出,农村的消费能力以及消费市场是可以被刺激出来,长期处于低迷的农村人均消费主要是因为政府及企业对农村市场开发的力度不够,没有相关的设施来促进农村居民的消费,或者没有进行相关的措施来刺激农村居民的消费。并且从增长率的波动性可以看出,农村旅游市场对外部刺激的反应更强,也说明农村旅游市场其实相对城镇旅游市场更容易刺激,农村居民内心对旅游业非常偏好。

基于计量模型的农村旅游市场对旅游业的影响

本文计量分析采用各自的增长率。由于潜力旅游市场无法估计,当前只研究已经开发并实现的农村旅游市场对当前旅游业的影响,因此数据都为已经发生并且产生经济效益的数据。

计量变量包括:农村居民国内旅游总人次增长率(NR)、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总人次增长率(CR)和国内旅游总人次增长率(GR);农村居民国内旅游总花费增长率(NH)、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总花费增长率(CH)和国内旅游总花费增长率(GH);农村居民国内旅游人均花费增长率(NRJ)、城镇居民国内旅游人均花费增长率(CRJ)和国内旅游人均花费增长率(GRJ)。

首先对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发现所有序列不存在单位根现象,因此直接对其进行最小二乘法估计,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从GRJ与NRJ、CRJ的最小二乘估计结果显示,农村居民旅游人均消费对我国国内的整体性旅游人均消费的影响度为0.2258,而城镇的影响度为0.5220,农村旅游市场影响较小,城镇是农村影响的2.31倍。从GH与NH、CH的最小二乘估计结果显示,农村居民旅游总消费对我国国内的整体性旅游总消费的影响度为0.2183,而城镇的影响度为0.7364,农村旅游市场影响较小,城镇是农村影响的3.73倍。从GR与NR、CR的最小二乘估计结果显示,农村居民旅游总人次对我国国内的整体性旅游总人次的影响度为0.4850,而城镇的影响度为0.5586,农村旅游市场影响较小,城镇是农村影响的1.15倍。

结论

第一,我国农村居民旅游人次对国内旅游人次影响较大,说明我国农村居民的出行率比较高,农村旅游的需求比较高。第二,我国农村居民旅游的消费明显不足,对旅游业影响力非常有限。但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农村居民的旅游消费在一段时间内其实非常旺盛,这说明农民对旅游的消费不是保守,而是外在因素的影响,可能是由于没有适合其消费的旅游产品。第三,出行人次与消费需求可以反映出,我国农村旅游市场其实非常旺盛,并且这种需求不是隐藏在内心没有被农民自己知晓,而是已经展示出来,只是没有实现。没有实现的现实需求主要是因为开发不够,即政府和企业没有创造出旅游的条件和适宜农村居民的旅游产品。

参考文献:

1.徐海军,黄震方,侯兵.基于扩大内需的中国农村居民旅游市场开发研究[J].旅游学刊,2010(3)

2.陈琦.我国农村旅游消费市场滞后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农业经济,2011(10)

3.郑阿丽,薛建红.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农村旅游市场开发[J].顶山学院学报,2011(5)

4.钱宝平,赵万书.我国农村旅游市场的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7)

第2篇:国内旅游市场现状范文

关键词:三亚;散客市场;市场开发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5.010

1 绪论

进入21世纪,我国旅游业得到了飞速稳定的发展,各类旅游形式也应运而生。随着旅游者消费需求的不断改变,传统的旅游形式已经不在能够满足旅游者的需求,而自助式旅游形式则逐渐的步入人们的眼帘,这使国内的散客旅游市场不断地壮大。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旅游业更是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国内的旅游市场也日益成熟。与此同时,散客旅游市场占国内总旅游市场的比重越来越大,国内旅游消费者中散客所占的数量越来越多,在一些旅游发达的地区,散客在游客数量中占有绝大多数的比重,可见散客旅游市场已经逐渐成为国内旅游市场的一支生力军。

在国际旅游岛建设大背景下,三亚市近几年的旅游发展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2015年三亚市接待过夜游客1495.7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6%;其中,接待国内过夜游客1459.91万人次,增长11.1%;接待入境游客35.82万人次,下降7.8%;全年旅游总收入302.31亿元,与2014年相比增长12.1%,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91.85亿元,增长13.1%;旅游饭店平均开房率为64.5%,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作为中国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之一的三亚,其散客旅游市场的开发也是必不可少的。三亚现阶段的散客旅游市场的发展势头强劲,有着比起其他同类旅游城市更长远、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正当三亚市对当地散客旅游市场开发的如火如荼的同时,其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日趋严重,如旅游市场混乱、同类旅游产品竞争激烈、基础设施薄弱和旅游信息咨询系统不完善等诸多问题。

2 三亚散客旅游市场开发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市场开发现状

2015年,海南省团体客与散客比例约为2∶8,参照此比例可得出:2015年,三亚全年共接待散客982.72万人次,占总接待人数比例为80%;共接待团体客245.68万人次,占总接待人数比例为20%。据市旅游委统计,今年上半年三亚市旅游饭店接待过夜国内游客人天次的增幅大为提高;旅游总收入增幅高于游客接待量增幅1个百分点左右。数据显示,国内游市场人均停留时间延长,度假游客增多,消费水平提高,休闲度假旅游市场份额明显提高。

随着《旅游法》颁布实施及“国八条”,散客成为上半年出游三亚的主力军,散客与团队比例进一步扩大,约为6.5∶3.5。以春节黄金周抽样调查为例,家庭游占64%,并多选择自驾车出行。自驾车游客主要来自陕、黑、吉、辽、粤、贵、桂、川、渝等省区市,“海南人游三亚”在第一季度也十分抢眼,许多本岛居民纷纷和家人一起来三亚享受碧海蓝天。其次旅游滨海娱乐、海鲜美食和雨林是游客自主消费主要内容。三亚散客旅游市场不断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旅游市场主体,未来发展和开发潜力巨大。

2.2 存在问题分析

2.2.1 散客旅游供给不足,旅游者选择少

散客旅游供给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方面,三亚市的散客旅游市场仍处于发育期,其产品形态、市场形态和结构形态均不够成熟,且三亚从事旅游商品设计开发的人很少有系统地受过旅游专业教育的,其中大多是半路出家。

另一方面,由于三亚市的旅游业发展的越来越迅速,促进城市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如同类旅游产品竞争激烈,导致针对散客旅游市场的旅游产品开发参差不齐;城区旅游景观的开发不足,品种相对较为单一,旅游者选择少;旅游景观缺乏,对旅游资源的挖掘还不足;现有的旅游产品并没有很好地结合,旅游产品的结构相对较为单一,缺乏深度及可参与性等。

2.2.2 基础设施落后,配套接待设施不健全

散客旅游活动的开展,非常依赖旅游目的地的市政交通服务。三亚市的基础设施条件薄弱,旺季和淡季的游客数量相差较大,这加剧了市政交通体系在旅游旺季的负担,造成旅游交通服务质量下降。在旅游旺季时,由于各个景区缺乏便利的公共交通,或是旅游目的地的城市交通发生拥挤的状况,导致交通、住宿、娱乐、景区建设等配套接待设施没有与网络进行“相符描述”的接轨,使散客难以预定到交通、住宿,使散客到三亚后对于现状产生失落感。

2.2.3 旅游市场现状混乱,政府重视度不高

我国有着一大批散客游拥护者以及潜在散客游旅游者,三亚是他们的目的地之一,但三亚市政府对散客旅游市场的重视度不高,使得三亚的散客旅游市场的现状比较混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三亚政府对于散客游的关注和投入力度不及普通跟团旅游,而且对于自助游的优惠政策少之又少,散客游游客体会不到优惠,导致散客游的国民亲切度不够,游客因为散客游得不到政府关注而缺乏信心,阻碍了散客游的发展。其次,三亚市在旅游旺季时部分旅游经营者哄抬物价、欺客宰客,致使旅游者的权益受到威胁,如2012年的“三亚宰客事件”。最后,旅游执法机构及有关部门的日常监管力度不够,旅游投诉机制不够完善,主要表现为政府没有很好的对旅游市场进行宏观调控。

2.2.4 景区信息更新不及时,网上预订体系不完善

现如今,大多数旅游网站只是景点的介绍、旅游线路和产品的推广,有些游客重视的旅游信息在各大旅游网站都没有公布,甚至有些网站还存在错误信息,给游客的选择和出行带来很大的影响。同时,三亚市具有互动功能的网络较少,一系列配套的预定系统也不成熟,仍在开发之中。一些旅游景区也没有自己的官方网站或APP,如三亚鹿回头公园、南田温泉、亚龙湾海底世界等,这不仅给游客的选择和出行带来不小的影响,也不利于景区自身的宣传。

3 完善三亚散客旅游市场的对策

目前,三亚在接待散客时,存在服务质量不够,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以及旅游市场营销力度不够等问题,未来针对这些问题,三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3.1 完善旅游接待服务体系,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目前,三亚的服务接待服务和基础设施主要是围绕团体客,而专门针对散客的接待服务体系还没有构建。散客旅游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较多,这就要求导游人员的服务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要强,能够为旅游者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例如从政府角度,未来三亚散客构成比较将越来越高,游客主体是散客,三亚市政府应该从住宿,交通,咨询等方面构建散客服务体系。完善三亚市基础交通设施,以便于自驾游出行;建设更多的主题丰富和服务优质的住宿设施,提升住宿服务质量;建设更多的更完善的游客集散中心,为散客提高更加便捷快速及时的信息服务等接待服务。

3.2 丰富旅游产品内容,提升旅游产品品质

第一,丰富旅游产品内容。滨海娱乐、海鲜美食和雨林是三亚散客游客希望消费的主要内容。未来三亚在滨海娱乐产品质量和档次方面需要提升,丰富海鲜美食品质,合理化其价格。开发更多的以热带雨林探索拓展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和户外探险项目。三亚的旅游吸引物主要在“热带”、“海洋”、“美食”等几个方面。未来继续加强和建设体验型和度假型旅游产品,为高端的旅游者提高高端定制化的旅游产品。

第二,提升旅游产品品质。针对三亚国际游客不断下降,国内游客主要集中在珠三角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等发达地区,未来三亚可重点以这些经济发达地区的高端客源市场为主。未来三亚可在保持观光旅游产品为主体的同时,加大对高端定制化旅游产品开发的力度。在满足大众旅游者对观光旅游产品需求的同时,逐渐为高端旅游者定制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高端旅游产品,使得三亚真正成为国际化,高端化的旅游城市和胜地。

3.3 培育旅游品牌,拓展旅游市场宣传渠道

当前国内外旅游市场竞争激烈,游客对旅游景区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提高旅游市场竞争力,必须提高旅游服务品质,一方面要以高标准打造旅游景区各类服务设施,另一方面要提高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水平,进而提升三亚旅游品牌价值,吸引更多游客来三亚。以高质量的接待服务和独具特色的产品服务塑造三亚旅游品牌,从而形成旅游品牌效应,吸引更多的回头客。

针对三亚国际游客不断下降,国内游客主要集中在珠三角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等发达地区,未来三亚可重点以这些经济发达地区的高端客源市场为主。未来三亚要加大旅游宣传力度,拓展旅游市场营销渠道。游客了解三亚的主要渠道是亲友推荐、旅游网站、电视广告和旅行社推荐。在某种程度上讲,政府和旅游企业的资金来源、业务范围和市场目标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政府侧重形象宣传,企业侧重产品推广,政府注重长远目标,企业注重短期收益。因此三亚市政府和旅游企业应加大合作力度。更紧密地开展联合营销。

3.4 建立健全的散客旅游服务体系

培育健全的散客旅游服务体系包括健全的旅游管理政策规范、优化的旅游基础设施、完善的相关服务设施、高效的网络预定系统,这需要旅游管理部门及相关组织统一配合、领导。构建工作主要是通过各有关部门的齐心协力和相互配合来增强体系的协调性。

政府和旅游企业在建立散客服务体系过程中,首先,政府要成为散客有求必应的咨询窗口,热情提供各种旅游信息,推荐灵活多样的服务项目。散客出游动机复杂多样,在心理需求方面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个性化,要求得到量身定制的旅游产品,且其本身就是产品设计者。其次,旅行社应努力设计多种旅游产品供游客选择,可以采取零星委托式、自选式、组合式、定制式等多种模式,由散客按其所需自由组合。最后,政府应逐步设置“散客服务中心”,及时记录散客咨询信息,追踪散客动态,做好信息反馈,给予散客高质量、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邱云美.欠发达区发展散客旅游SWOT分析及对策[J].丽水学院学报,2007,(12):6-11.

[2]孙文学,宋宁.散客旅游营销策略初探[J].中国商贸,2010,(4):129-130.

[3]刘怡琦.浅析散客旅游市场概况及对策[J].产业经济,2012,(11):269-270.

第3篇:国内旅游市场现状范文

[关键词] 市场导向 空间定位 阳信

一、引言

旅游市场定位是旅游企业为了使自己的产品在市场和目标消费者心目中占据独特的深受欢迎的地位而作出的各种决策和进行的各种活动。近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将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加剧了旅游市场竞争,这就要求旅游经营者必须认真分析旅游市场现状,对旅游客源市场进行准确的空间定位。

2000年以来,有关旅游市场空间定位的文献开始增多,研究的内容、方法和尺度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但概观该类研究,多以地域临近原则为基础,以辐射半径作为市场划分的主要依据,强调距离的重要影响作用。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收入水平的提高,距离对观光类游客的限制越来越小,市场作用越来越明显。在上述的宏观背景下,本文试图探讨基于市场导向原则的旅游产业空间定位。

二、旅游市场现状分析

阳信县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洲平原开发的中心地带,地处山东半岛和京津两大经济地区的连接地带,总面积793平方公里,人口43万。生态农业发达,鸭梨和香椿种植规模大,是中外文明的鸭梨之乡和中国香椿生产基地。

1.游客区域构成

根据旅游点游客调查及主要饭店访查,阳信客源市场以省内为主,占60%~70%;其次是京津唐城市群及浙江、江苏、广东等发达省市,多以批发阳信鸭梨、洽购牛羊皮生意为主要目的;海外游客主要来自韩国、日本等,多与阳信县三资企业相联系,但比例小。

2.客源市场现状

(1)近距离客源市场。主要包括滨州市辖县,以观光为主要目的,占省内游客量的50%,但停留时间短,多一日或半日游,且在阳信基本无消费,因此对阳信旅游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很小。

(2)中等距离客源市场。主要包括山东半岛城市群及京津塘地区,观光类游客较多,且主要集中在梨花会期间,停留时间较长,一般为1天~2天,对于旅游消费较小的阳信来说,所起的作用较大。

(3)远距离客源市场。主要包括韩国、日本等海外市场,该类游客数量少,但消费水平高,是阳信海外旅游市场开拓的重要依托,对阳信旅游形象宣传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客源市场空间定位

空间定位。由以上分析看出,阳信县周边近距离客源市场规模大,但经济效益不高;中、远距离客源市场规模小,但经济效益高。因此,阳信应突破地域界限,以市场为指导进行空间定位。国内市场应以京津唐和山东半岛城市群作为主攻市场;当旅游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以长三角地区作为主攻市场,通过启动长三角老年度假和鸭梨修学旅游市场,辐射带动全国中高端客源市场。其国内及海外市场空间定位如下:

1.国内客源市场

包括两个层次。(1)一级客源市场包括京津唐及山东半岛城市群。该区域经济发展层次高,城市旅游发达。阳信县区位优越,为山东省通往京津唐最近的地区之一,以生态农业为主的乡村旅游特色突出,与该区域旅游景观形成鲜明的差异。随着京青奥运高速公路的全线贯通,阳信可以成为京津塘及半岛城市群中等以上收入者的重要目的地。(2)二级客源市场包括长三角老年旅游市场。目前,上海、南京、杭州、宁波等城市已相继进入老年型社会,老年旅游市场潜力无限。老年人有一定的积蓄,没有经济负担,且闲暇时间充裕,由于年龄原因,向往到环境优美、空气质量好的旅游目的地度假。阳信县工业化程度低,空气质量好,凭借优美的自然风景、日渐完善的交通服务设施,通过宣传营销,可以成为长三角老年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2.海外客源市场

海外客源市场包括两个层面。(1)一级客源市场。包括韩国、日本。原因是地域上临近,且山东与韩国、日本等近邻国家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彼此间经济联系密切。(2)二级客源市场。包括北亚和东北亚。对蒙古和俄罗斯东部地区游客来讲,以特色农产品、地毯、古典家具等为代表的购物和度假旅游,显具经济意义。

四、几点结论

阳信县正处于旅游业发展起步阶段,以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为主,根据观光旅游的特征,阳信县客源市场空间定位为:以国内游为主,海外市场为重要依托。近期以京津唐和山东半岛城市群作为主攻市场,中远期以长三角地区作为主攻市场。阳信县应开发观光娱乐类旅游产品,并加强旅游宣传与促销,提高其旅游地位,以实现旅游业快速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徐德宽 王 平:现代旅游市场营销学[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8.87,97~981

[2]董丽萍:南海市旅游市场定位研究.热带地理,2000.4

第4篇:国内旅游市场现状范文

关键词:当雄草原;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为了进一步了解目前当雄草原的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度,我们通过对当雄草原旅游国内客源市场特征做出有针对性的统计与分析,以及对当雄草原旅游资源现状做出调查、整理与分析,通过这两项工作,更有针对性地为当雄草原旅游产品创新设计做好铺垫,从而为当雄草原旅游资源开发提供更加合理的建议。

一、当雄草原旅游国内客源市场特征

(一)地域特征分析

根据图1当雄草原国内客源分布状况分析显示,当雄草原的国内客源主要集中于西南地区(川渝云贵藏)(27%)和华东地区(沪苏浙皖鲁赣闽台)(26%),其次为东北地区(黑吉辽)(12%)和华中地区(豫鄂湘)(12%),而对于西北地区(陕甘宁青新蒙)(8%)和华南地区(粤桂琼港澳)(6%)而言,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我们将其定位为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和三级市场,以及市场为西南地区和华东地区和华南地区的客源市场;二级市场为东北地区和华中地区的客源市场;三级市场为西北地区和华南地区的客源市场。对于一级市场,宜采取维持巩固的策略,尽量保持其现有的客源;对于二级市场,宜通过宣传效应带动其营销;对于三级市场,宜通过开发出丰富多彩的创新性旅游产品以吸引客源。

(二)行为特征分析

1、旅游目的

根据表1当雄草原旅游国内游客出游目的构成状况分析显示,大部分游客来当雄草原旅游的目的为观光游览,占总人数的73.2%,其次来拉萨当雄草原旅游的目的为休闲度假,占总人数的11%,其余的旅游目的占总人数的比例不大。因此,我们开发的旅游产品应当以观光游览和休闲度假为主,以便满足游客的需求。

2、旅游资源偏好

根据图2当雄草原旅游国内游客旅游资源偏好构成状况分析显示,大部分游客入当雄草原旅游是对当雄生态草原的民俗民情最感兴趣,占总数的32%,其次是节庆活动,占总数的26%,第三是对雪山、湖泊和草原风光感兴趣,占总数的21%,而对当雄草原的藏族餐饮、宗教文化、旅游购物、文物古迹和其他旅游资源的感兴趣程度不大。所以我们要开发的旅游产品应该以节庆活动为主,在节庆活动中应突出民俗民情和雪山、湖泊和草原风光等内容。

二、当雄草原旅游资源现状及分析

(一)当雄草原旅游资源等级评价

当雄草原不仅旅游资源种类繁多,而且旅游资源等级较高,五级的自然旅游资源拥有2处,分别为纳木措自然保护区和羊八井地热田,人文旅游资源拥有2处,分别为藏族歌舞和藏戏。四级的旅游资源有5处,三级的旅游资源有五处,具体分级如下表2所示。

(二)雄草原旅游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

我们将从生态适宜性、游客的高原适应性、资源开发难易度等因素对当雄草原旅游资源的开发适宜性进行评价。

海拔因素:当雄草原周边波动不大,呈东低西高南低北高分布。所以在该海拔高度内,当雄县的旅游资源适宜开发大众的旅游产品。

旅游容量因素:由于当雄草原的生态环境脆弱,导致该地区旅游容量小,同时,大量游客的到来,难免会对宗教旅游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为了加强宗教旅游资源的保护,应对当雄草原宗教旅游资源进行低强度开发。

交通因素:当雄草原三级及以上的旅游资源大多数距离交通干线30km范围以内,所以当雄草原三级及以上的旅游资源的可进入性较强,均较适宜开发。

人口因素:在对拉萨地区人口密度的调查中发现,当雄草原的人口密度小于50人/km2的地区,较不适宜开发旅游资源,但已开发的三级及以上的旅游资源数量较多,可以直接利用。

水域因素:据《2015年自治区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在2015年,拉萨地区主要江河、湖泊水质状况保持良好,达到国家规定相应水域的环境质量标准。纳木措湖泊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Ⅰ类标准。所以当雄草原的纳木错均较适合开发。

环境质量因素:拉萨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整体保持良好。按照空气质量指数(AQI)统计,拉萨地区城镇空气质量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优良率分别为:拉萨地区为95.73%,所以当雄草原的旅游资源适宜开发。

游客的高原适应性因素:内地游客刚到高原时,每个人都会感到不同程度的气短、胸闷、呼吸困难等缺氧症状,但这并不说明游客不适应高原,如果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并懂得正确地保护自己,那么在休息2~4天后,一般都可使上述症状好转或消失,所以当雄草原较为适宜开发旅游产品。

资源开发难易度因素:由于当雄县三级及以上的冬季旅游资源数量较多,品质较高,所以旅游资源丰富,这为当雄县旅游线路的设计与开发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但是要适应当雄县旅游客源市场分析数据所得出的结论进行未来几年拉萨当雄草原旅游主题的确定和具有吸引力的特色线路的设计与开发具有一定的难度。

(三)当雄草原旅游资源总体评价

1、拉萨当雄草原温泉度假旅游资源丰富

当雄县地处地热资源密集带上,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因此,当雄县温泉星罗棋布,十分丰富,这里拥有世界最大的地热资源――羊八井,让游客能够享受到当雄温泉的独特魅力。

第5篇:国内旅游市场现状范文

关键词:城市旅游 旅游竞争力 发展战略

 哈尔滨市旅游业作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而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城市所起到的作用也日益明显,自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是我国旅游业所面临主要形势。在我国,旅游业即将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全方位地参与到国际竞争中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旅游市场之间的竞争手段及方式也在逐步提升。随着竞争环境的不断加剧,当前哈尔滨旅游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提升哈尔滨旅游业自身的竞争优势,获得可持续快速发展。

1 城市旅游竞争力。

1.1 城市竞争力。城市竞争力是在社会、经济结构、价值观念、制度政策、文化等多个因素综合作用下创造和维持的,是近几年在国外兴起的城市管理新课题,是城市为其自身发展在区域内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以市场为导向,以整合为目标,城市竞争力本质是建立高度区域一体化的全球资源配置机制,从而提升整个城市对市场的预见能力、战略决策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

1.2 旅游竞争力。旅游竞争力的本质是旅游产业的竞争力。1980 年,世界经济论坛建立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为旅游竞争力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指导。国内的学者将其研究主要放在国际旅游竞争力的研究基础上,从区域旅游竞争力、国际旅游竞争力、旅游产品竞争力和城市旅游竞争力等不同的空间角度和尺度对旅游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影响因素、提升策略、评价方法等方面。国外学者则普遍认为:旅游竞争力是旅游目的地创造、整合能维持目的地资源可持续使用的增值产品,保持相对于竞争者的市场地位的能力。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还包括目的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旅游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包括国内旅游需求、旅游生产要素状况、旅游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旅游相关及辅助产业状况、机遇和政府等六个因素。

1.3 城市旅游竞争力。城市旅游竞争力是指某个城市利用各种机遇、自身的旅游资源优势,组织旅游企业和旅游部门,在营造旅游环境、创新旅游管理、开拓旅游市场、开发旅游资源等方面与其它城市对比,形成比较优势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城市旅游竞争力具有持续性、长远性、独特性、不断满足旅游经济和市场发展的要求,充分体现经济和市场价值,并为区域旅游经济带来发展能力。城市旅游竞争力作为城市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旅游竞争力在每个城市的反映。

2 哈尔滨市城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哈尔滨市南枕长白山脉,北衔小兴安岭,横跨松花江两岸,位于东北亚中心位置,是通往黑河、绥芬河等沿边开放城市乃至俄罗斯的必经之路。哈尔滨市,黑龙江省的省会,位于东北亚中心位置,全市总面积 53000 多平方公里,是黑龙江的政治、经济、科技、交通和文化中心,其中市区面积七千平方公里,市区人口 460 余万人,总人口 970 多万人。

哈尔滨市辖 8 个区、10 个县(市),是我国省辖市中面积最大的城市。又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天短冬天长,有“冰城夏都”之称,是理想的旅游和避暑的胜地。哈尔滨市处于亚太经济发展区腹地,是沟通太平洋、东北亚和欧洲的交通枢纽,这里有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内河港口和国际航空港。

第6篇:国内旅游市场现状范文

【关键词】吐鲁番;特色旅游商品;开发研究

一、国内外旅游商品开发的现状

1.国外旅游商品开发的现状。据有关资料显示,世界旅游消费结构中,旅游购物的比重在不断增加。在旅游业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旅游购物收入一般占旅游业总收入的40%以上,如新加坡占到59.6%,美国占到54.7%,法国占到52.1%,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占到49.6%。即使在旅游业发展中国家,旅游购物收入的比重一般也在20%以上。纵观世界各国旅游业现状,旅游商品的开发经营一直占有较大比重,其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经验。

2.国内旅游商品开发的现状。目前,国内部分旅游商品的设计明显落后于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旅游购物市场上的商品几十年来大都一个模样,这一格局之所以长期未能改变,一方面是因为优质的旅游商品研发成本相对较高,市场前景又难以预料;另一方面,新商品一上市,很快被模仿复制,市场秩序混乱,导致不少厂家对新商品的研发热情不高,使不少好的创意最终难以成为商品而无缘市场。

二、新疆旅游商品开发的现状

1.新疆旅游商品开发的概况。新疆的旅游商品市场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针对周边国家的边境旅游购物市场,客源以独联体、巴基斯坦等国家为主,其产品以纺织品、服装、鞋帽及小百货为主;另一类是针对一般旅游者而言的商品市场,客源分布范围广,既有欧美的国际客源,又有国内各省区的客源,其产品以土特产、地方特色纪念品、手工艺品为主。

2.新疆旅游业不重视旅游商品的开发。新疆旅游市场重视旅游商品的开发是在旅游业相关设施建立以后才开始的。旅游从业人员对旅游商品不够重视,在推销和销售过程中只是把旅游商品当作一般的商品销售,没有体现旅游商品的特殊价值。新疆旅游商品开发水平及市场化程度与内地相比差距很大,旅游商品的经济带动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新疆旅游商品市场化开发中出现了市场占有率低、效益低等问题。

三、吐鲁番旅游商品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1.吐鲁番旅游商品开发的现状。吐鲁番地区旅游商品市场已初具规模。截至目前,吐鲁番地区共有旅游商品生产经营企业及集体作坊近30家,所涉及的旅游商品包括工艺品类、土特产品类、民族纺织品类、手工艺品类、文化艺术作品类、日用品类等多个类别,有上百个品种。

2.吐鲁番旅游商品的不足。长期以来,由于一些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或集体作坊存在认识上的错误,一味追求低成本高回报,导致所生产产品品质低,吸引力差,对旅游购物市场造成了伤害。市场意识落后、缺乏开拓能力,是制约吐鲁番旅游商品市场开发的重要因素。吐鲁番的旅游商品的开发过程,多则几个月,少则几天就能完成,这样随意、不慎重的设计开发过程开发出来的旅游商品,往往存在着种种缺陷,商品往往缺乏特色与内涵,容易被模仿,很难树立品牌,产品的生命周期较短。游客往往说吐鲁番不是他们想象中的那样,除了购买葡萄干别的商品基本和内地的旅游商品没什么区别。

四、吐鲁番地区的特色旅游商品开发对策与建议

1.吐鲁番地区的特色旅游商品开发对策。吐鲁番有着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和丰富的物产资源,拥有开发旅游特色商品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得天独厚的物资优势。如果能高度重视旅游商品并进行试销对路的开发,旅游特色商品在吐鲁番旅游经济中一定能成为一个亮点。(1)吐鲁番旅游商品开发要突出体现地方特色。特色是旅游商品的灵魂,是旅游商品的生命力所在。如果旅游商品没有特色,就不可能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也就不会有经济效益。实践证明越是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就越会受到旅游者的格外青睐。因此,吐鲁番旅游特色商品开发决不能拾人牙慧。要立足本地资源开发、设计、加工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富有独特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这样才能吸引游客。(2)以市场为导向推进吐鲁番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旅游特色商品是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特殊商品,市场导向性很强。因此,吐鲁番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也要瞄准市场需求,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大众性特点,开发一些大众性特色旅游商品,尽可能满足每一位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同时要针对不同消费习惯和不同消费能力的消费者,注重旅游特色商品的多元性和系列性。因为旅游特色商品的消费对象表面看是单一的旅游者群体,但是旅游者却几乎包含了社会各个阶层和各年龄段的人。因此,旅游特色商品开发应该适应旅游者组成的多层次性。在坚持大众性的同时,注重多元性和系列性,使旅游者能从各自的需要、爱好、能力出发,拥有更大的选择空间,争取旅游特色商品市场的最大占有。另外,旅游特色商品还具有礼品性、工艺性、纪念性及便携性等特性。吐鲁番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还必须结合旅游商品的这些特点,注重材质、追求品位、提高工艺、改进包装、以市场为导向,开发设计出试销对路的特色旅游商品,最大限度满足游客对旅游商品的需求。(3)加大吐鲁番特色旅游商品的宣传力度。常言道:“酒香也怕巷子深”。旅游商品的内在质量再好也需要进行宣传和促销。只有通过加大对旅游商品的宣传力度,赢得人们对旅游商品的注意和了解,才能最终激发人们的购买兴趣。在对吐鲁番特色旅游商品的宣传方面,还应高度重视导游的作用。在旅游活动中,导游是对旅游者影响力最大的人,导游具有丰富的旅游商品知识,就能在带领旅游者欣赏美丽景色,感受文化熏陶的同时,有效地宣传吐鲁番的特色旅游商品。(4)加大政府对吐鲁番特色旅游商品开发的扶持力度。吐鲁番旅游商品作为吐鲁番旅游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样离不开政府的积极扶持。首先,各级政府应该从工商、税收、价格、贷款等方面对吐鲁番特色旅游商品发展给予一定的优惠和扶持,尤其是对已经逐渐被旅游者认可和接受的名牌特色旅游商品。更应该加大扶持力度。其次,政府要为吐鲁番特色旅游商品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2.吐鲁番地区的特色旅游商品开发具体建议。在吐鲁番发展特色旅游商品中最主要注重引入时尚文化。为了更好地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求,在旅游商品的开发过程中,还必须注重时尚文化的融入。时尚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名人时尚、名牌产品时尚、重大活动时尚等。要在创新中不断凸显科技文化。现代旅游商品应与时俱进,利用现代科技在材料、加工、设计等方面不断地进行创新,提高科技含量,凸显旅游商品的科技文化,以更好地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吐鲁番地区居住的主要是维吾尔族。结合维吾尔族的生活习惯、饮食特点、居住风格,给出了吐鲁番特色旅游商品开发的具体建议。

(1)维吾尔族的特色食品。民以食为天,饮食在维吾尔族的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生理需要,而且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地域饮食文化。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维吾尔族的甜点。维吾尔族的特色食品各种点心,例如囊、包尔沙克、馓子等。这些食品要用安全的绿色包装袋包装,保证质量。在销售的时候将民俗加进去。例如馕,我们可以介绍维吾尔族在新婚的时候用馕占着盐吃表示,夫妻同甘共苦。可以介绍馓子,这些馓子不同于内地的馓子。维吾尔族家里做的馓子是加了牛奶和鸡蛋而且口感比较的酥不像内地的比较脆。(2)维吾尔族的特色服装。维吾尔族服饰文化与维吾尔族其他传统文化一样,悠久而璀璨,独具魅力。维吾尔族的传统服饰不仅折射出维吾尔族传统文化和习俗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揭示出维吾尔族对服饰文化的审美情趣。维吾尔族的服装用质地较好的艾德莱斯绸,主要有红、绿、蓝、黄等多色,也有各色相间的。在制作的时候不光是单一的传统服饰长袍,而要加入一些与社会接轨的时尚流行。我们可以将长袍改为短装,便于人们穿着。这样就不会将这些衣服买回去只是当做挂饰,抱怨没有实用性了。(3)维吾尔族住房。维族的传统民居以土坯建筑为主,多为带有地下室的单层或双层拱式平顶,住宅一般分前后院,后院是饲养牲畜和积肥的场地,前院为生活起居的主要空间,院中引进渠水,栽植葡萄和杏等果木,葡萄架既可蔽日纳凉,又可为市场提供丰盛的鲜葡萄和葡萄干,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院内有用土块砌成的拱式小梯通至屋顶,梯下可存物,空间很紧凑。新疆民居的房屋结构虽以土坯墙为主,但随着不同地区的气候不同,在构造上还是有若干差别的。例如,北疆的昌吉、伊犁地区,降雨量较多,民居土坯墙就多用砖石做基础和勒脚,天山南麓的焉耆地下水位高,人们就采用填高地面地基的做法,并在基础与墙身结合处铺一层苇箔做防潮层,以防土坯墙受到水的侵蚀。吐鲁番地区几乎终年无雨,墙体就全用土坯砌筑,用不着砖石基础和勒脚了。很多游客对维吾尔族的住房感兴趣。由于吐鲁番的气候干燥、土质的粘性较大。可以用手工将这些土做成浓缩版的房屋。因为吐鲁番的房屋不同与内地,它最主要的是以土质为主而且在平房的上方还会有用于晾制葡萄的晾房。体现了新疆的高台民居,所以游客带回去很有纪念意义。

这些都是具体化的措施,可以在吐鲁番家访的时候加入。吐鲁番特色旅游商品重点放在以吐鲁番葡萄为原料的精深工业品加工、以吐鲁番民俗文化和历史典故为背景的各类工艺品、日用品加工以及以吐鲁番农耕等文化为主的各类文化艺术作品。

参 考 文 献

[1]唐建宁.我国旅游商品发展现状与开发研究[J].财贸研究

[2]钟志平.论我国旅游商品开发创新的难点和对策[J].湖南商学院

[3]甄翌.新疆旅游商品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商业研究

[4]肇博.论用文化增加旅游商品的附加值[J]

[5]肖星.中西部贫困地区旅游扶贫开发探索[J].开发研究.2006

[6]楚义芳.旅游的空间经济分析[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

[7]世界旅游手册[M].湖南地图出版社,2009

[8]吴广孝等.旅游商品开发实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9]马晓京.旅游商品的开发对策[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2007

[10]贺友桂.西部旅游开发与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11]俞金国,王丽华.国内外旅游购物研究进展[J].人文地理.2007(1)

第7篇:国内旅游市场现状范文

一、研学旅游的概念与特点

(一)研学旅游的概念

目前关于研学旅游的概念,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界定。王定华(2014),关于研学旅行的定义: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赵锐等(2015)关于研学旅游的定义,研学旅游主要是指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获取知识、体验生活的校外集体活动。笔者结合上述观点,总结出研学旅游的定义是学校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在课堂上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利用某一区域的特色资源,有目的、有计划的以集体出游、集体住宿的旅行方式离开常住地,在与平常不同的校园生活中开阔视野,丰富知识的一种综合性校外体验活动,并通过这种体验拉近旅游主体与自然、文化的距离感,以此来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旅游活动。

(二)研学旅游的特点

1、研学旅游是一种体验式教育,属于教育的范畴。

虽然说这种教育的宗旨可能是隐含的,但它是研学旅游的灵魂所在。教育的特点决定着研学旅行具有公益性,因此,各研学旅游机构不能以营利为其主要目标,必须以育人为宗旨。

研学旅游与一般旅游不同, 它是一种教育方式,有明确的目的性。其最终目的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而对于一般旅游而言,他们不具备教育活动的功能和意义;从行程安排上说,研学旅游是学习和游玩并重,即使是去最普通的景点参观,研学旅游在参观考察的过程中也是带着问题旅游的。因此,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就需要将这种体验式教育贯穿在研学旅行的全过程。

2、从国内外发展历史以及现状来看

研学旅游不只是单纯的校外活动,而是具有团体性、公益性、体验性和休闲型、娱乐性,并逐渐成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补充形式,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内蒙古研学旅游的发展现状及优势

(一)国内研学旅游发展现状

我国研学旅游发展起步较晚,对其内涵认识还不够深刻,重旅游而轻教育;出境研学游的线路大多都集中在留学热门国家,国内研学旅游产品开发力度不够;研学旅游产品参差不齐,产品单一;旅行社及相关机构良莠不齐。

目前我国旅游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正在从初级阶段逐步发展,从无序到有序,培养了研学旅游品牌。2016年,国家旅游局下发《关于公布首批“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和“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的通知。全国各省市就制定了一些关于研学旅游的相关政策。四川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生日常教育。根据山东省《济宁市研学旅行基地评选标准管理办法》,预计今年山东省将会为10家基地、旅行社命名并授牌;开发孔子周游列国、水泊梁山108将等一批研学旅游产品。同时,利用曲阜、邹城等自驾游营地,举办济宁市首届研学旅游节,借此时机将会对北京、上海等重点客源市场开展专题研学旅游营销。

(二)内蒙古研学旅游发展现状

内蒙古的有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值得挖掘,但是目前关于研学旅游发展还没有出台相关的政策,鉴于我区旅游业相对于其他省市发展缓慢,内蒙古需要借鉴其他省市的一些好的经验来逐渐发展属于自己独特的研学旅游品牌。2015年内蒙古旅游局组织并开发了中俄蒙"万里茶道"青少年夏令营旅游产品,还有三级品牌线路藏传佛教研学游。2016年,国家旅游局公布的首批20家“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名单中,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地质公园位列其中。研学旅游作为一种新的素质教育手段,符合我国教育和旅游发展的新趋势,并逐渐推广和发展。

(三)内蒙古发展研学旅游的资源优势

内蒙古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有被称为六大奇观的草原旅游美景:草原、湖泊、沙漠、古迹、森林、民俗;体现内蒙草原文化的十大文化符号-草原、蒙古包、敖包、马头琴、蒙古马、红山玉龙、那达慕、成吉思汗、草原英雄小姐妹等。以这些文化为背景,充分利用“金三角”四季游、红山文化游、科尔沁文化游、“两个文明”(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体验游,“三都”游、蒙医康体游、鲜卑溯源、匈奴探秘等文化资源,来发展内蒙古的研学旅游品牌。

其中,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世界地质公园凭借着独特的地质遗迹类型,成为我区发展研学旅游的典型。在所有的地质遗迹类型中,白音敖包自然保护区的沙地云杉林是世界上非常独特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同时也是至今为止世界上仅存的一片沙地云杉林。因此,有“生物基因库”、“生物活化石”之称,是进行研学旅游发展的首选基地。

三、内蒙古发展研学旅游的具体措施

(一)开发产品种类

目前,国家对发展研学旅游政策的支持力度很大,研学旅游发展形势一片大好。内蒙古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特色资源来开发研学旅游产品,自治区、旅游企业及相关部门要适应时代、市场的需求,开发丰富多彩的研学旅游产品。要善于创新、突破和完善旅游产品的设计,征询广大消费者的建议,这才是发展研学旅游的关键环节。因此,在这里我们结合内蒙古旅游业的现状及资源特点,设计出适合开发的六种研学旅游产品:生态旅游产品、工业旅游产品、红色文化旅游产品、人文历史文化旅游产品、乡村扶贫旅游产品、现代城市旅游产品等。

(二)扩大研学旅游市场主体

除了学校,内蒙古还应该鼓励更多主体参与到研学旅游的活动中,尤其是要充分发挥群众团体、旅游组织、社会公益组织等机构的积极性,利用他们自己的优势来举办丰富多样、特色鲜明的研学旅游活动,努力形成功能完备、优势互补的研学旅游教育体系,让研学旅游真正实现学习与游玩二者之间兼得。此外,我们还可以延伸旅游产品,可以举办企业家研学游,老年人研学游的旅游活动。

(三)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管制

内蒙古研学旅游市场潜力很大,但由于我区相关政策体制、市场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我们需要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来克服这一难题。在政策方面,制定适合青少年学生个性、安全而有效的制度。首先政府应该以法律的形式将研学旅游纳入学校教育体系机制中,并把它确定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应该成立一个研学旅游管理机构,组织相关的专业人士,定期组织调查统计,为社会各个行业的人士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网站在线服务,以便更好地管理。在学校、市场以及政府间充当媒介作用。

(四)创建内蒙古研学旅游品牌

研学旅游品牌的创建,将有利于旅游与研学二者高度整合,使我区旅游业的发展模式更加多元化。我区适合开发研学旅游目的地的地区要进一步挖掘研学旅游资源,打造适合自己特点的主题品牌,加强与学校的密切合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和安全保障,以此来提高研学旅游的综合吸引力以及品牌认知度,将研学旅游发展为经济创新的增长点。

四、内蒙古研学旅游发展趋势预测

(一)市场主体将不断扩大

就内蒙古目前的发展状况来讲,研学旅游的市场主体大多是是青少年学生,少部分以学术交流、专业研究、提升个人修养为目的的上班族或自由自由者等。出游的形式也不只是学校组织团体出游,亲子游、大学生背包客以及企业家研学游、老年人研学游等方式也更受推崇,未来我区研学旅游市场会随着旅游市场主体的不断扩大而发生改变。

(二)研学旅游的内容会更丰富

研学旅游,指的是在游玩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它是文化旅游的一种新形式,具有公益性、体验性、教育性、娱乐性、休闲型,与我国传统旅游业相比,研学旅游对目的地的文化内涵会更加重视,是一种满足自我精神需求的一种高层次旅游,其最大特点就是不受节日以及季节的影响。因为内蒙古的旅游淡旺季特别明显,对于此研学旅游可以适当填补这一空缺,我们应开发适合四季出游的文化旅游产品。

(三)研学旅游将成为旅游业的发展重点

我区研学旅游市场主要为三种:入境、国际和国内。入境市场是了解并学习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国际研学旅游市场是与本国关系不错的城市或有学术交流的院校,联合举办各种形式的研学旅游活动;国内目前大多是以夏令营或冬季营等形式到国内名校、名城参观。还有就是到一些休闲农业园区体验一下农事。未来,以了解乡情、县情、国情为主要形式的国内研学旅游将会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点。

(四)未来研学旅游产品多样化

随着政府、企业、社会团体三方的密切相互合作,市场的会更加完善,产品也会更多样化,以学习特殊专业知识为主的研学旅行频频出现,并逐渐走向了主题化,比如以动漫、影视、体育、科技、文学、历史、生物、探秘等为特色的研学旅行。这将成为以后的发展趋势。

五、结语

第8篇:国内旅游市场现状范文

关键词:海南;旅游法规体系;市场规范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到今天,旅游业已经成为很多省市的支柱产业。为了保障旅游者的合法权益,维护旅游市场的正常秩序,使旅游业在法制轨道上良性发展,我国也在不断加强对旅游行业的立法工作。自1985年来来,中国已公布的旅游市场法规、条例、标准等已经不下40余个。中国各省市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也都逐渐颁布了一些区域性的旅游法规。这些地方性的旅游法规和国家层面制定的法规一起,共同构成了中国的旅游法规体系。但是与旅游业发展的速度相比,中国的旅游法治建设仍十分滞后。海南省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大省,非常有必要尽快建立起一套健全完善的旅游法规体系。

一.海南省旅游法规体系的构成

目前中国的旅游法规体系主要包括旅游行政法规、旅游部门规章、地方性旅游法规、地方性旅游规章四类。前面两类法规和规章属于国家层面的对于中国旅游业的总体性规范文件,主要目的是为中国旅游业的正常发展建立有序的行业环境。后面两类法规和规章则属于各省市地方为了扶持和规范本地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而在国家相关法规和规范指导下制定的规范文件。由于我国旅游立法起步相对较晚,目前国家层面的旅游法规体系并不健全,不够完善,使得各省市十分有必要根据各地旅游业发展的现实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地方性旅游法规和规章。

另外,在此四类旅游法规之外,还有大量涉及一般民事与商事法律关系的法律法规,如《民法通则》、《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险法》、《民用航空法》、《文物保护法》、《公司法》等,以及一些国际上的旅游条约或公约,在各自层面上对都旅游行业的某些环节做了一定的法律规定和引导,是对中国旅游法规体系的补充和支持。

对于海南省来说,其旅游法规体系的现状是:第一类:旅游行政法规,主要是由国务院依据法定程序和条件制定的关于国家旅游行政管理活动方面的规范性文件。目前我国在国家层面上的旅游行政法规仍然很不健全,作为旅游行业根本大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酝酿了这么多年,仍然没有正式出台。只颁布了几项对旅游行业十分重要的专项法规,如《旅行社管理条例》等。这也造成了国内各省市,包括海南省在建立旅游法规体系时候的先天不足。

第二类:旅游部门规章,是由国家旅游局依据法定程序和条件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有时也可与其他部门共同制定。目前,按照类别可以划分为六大类。包括旅行社经营管理方面、导游人员管理方面、旅游饭店业方面、旅游争议与投诉方面、旅游资源保护方面、旅游安全方面等。此类规章、标准数量相对较多,基本涉及到了旅游行业的主要方面,是中国各省市在发展地方旅游业的过程中主要依据的一类法规条例。

第三类:地方旅游法规,是指由省一级(省、自治区、直辖市)或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城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符合本地区旅游业发展情况的综合性旅游法规。1995年,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出台了全国第一部旅游行业的地方性法规——《海南省旅游管理条例》。2001年经过修订后,正式定名为《海南省旅游条例》。这标志着海南省在全国率先全面开放旅游市场,可以算得上是我国首部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地方性旅游法规。

第四类:地方性规章,是指由省一级(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较大的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的人民政府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制定的办法、规定等。海南省在这方面也比较重视,先后于1998年公布了《海南省红树林保护规定》之后;2006年公布了《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旅游市场监督管理长效机制的若干规定》;2010年通过了《外国人免签证来琼旅游团服务和管理办法》,2011年集中出台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条例》、《海南经济特区旅行社管理规定》、《海南经济特区导游人员管理规定》、《海南经济特区旅游景区景点管理规定》和《海南经济特区旅游价格管理规定》等5部旅游法规;2012年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又通过了《海南经济特区旅馆业管理规定》、《海南经济特区旅游客运管理若干规定》两项涉及旅游住、行等关键环节的旅游法规。

二.海南省旅游法规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

中国目前的旅游法制体系仍处在健全发展阶段,通过检索各省市的旅游局官网和相关资料所公布出的地方性旅游法规和地方旅游规章,可以发现至2008年,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基本都制定了本省的旅游立法。不仅如此,南京、成都、杭州、西安、苏州等较大的旅游城市也陆续出台了本城市的旅游管理条例。但同时,各省市区对于起到支持作用的地方性规章的立法工作普遍投入较少,能够查询到的各省市已公布旅游部门规章数量很少;而像海南省这样制定了10部以上旅游部门规章的,已是极少数。

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海南省的地方性旅游管理法规在数量和质量上,在国内已是居于前列。从目前已经颁布的海南省的地方性旅游规章来看,主要集中在旅行社、导游、景区景点、旅游价格、住宿业、外国游客和旅游运输方面,覆盖了旅游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中的五项(餐饮业除外)。

整体而言,目前海南旅游法规体系的建设仍大大滞后于海南旅游业发展的现状;除了《海南省旅游条例》外的主要旅游法规,几乎都是在2010年之后颁布的。同时,从旅游市场的规范化情况看,海南省还没有积极主动地运用好经济特区的优势,做好地方性旅游立法建设。近些年几乎每逢春节都会出现有关海南旅游的负面报道,也从侧面反映出海南旅游法制环境的不健全。

海南旅游法规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如下。

(一)国家层面的旅游上位法的不健全

我国旅游行业基本法的长期缺位是目前对旅游者权益保护不力、旅游资源不能合理规划开发的主要原因。实际上国家旅游局早在1982年就曾组织专家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但数易其稿、几经波折,至今也未能将旅游业的行业基本法正式公布。这使得各级旅游局在管理职能上缺乏全面性及权威性。而且由于旅游业本身是一项综合产业,涉及到多个行业,而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主管部门,旅游局不能替代其他部门的管理职能,导致了交叉重复的管理混乱局面。旅游基本法的迟迟不能出台,也直接导致了地方旅游立法没有上位法的支持,在法理上缺乏立法依据,因而不能更好地对旅游者起到保护作用,也不能有效规划及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

(二)海南旅游基本法规的缺陷

针对中国旅游业行业立法的现状及海南旅游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海南省虽然在国内较早颁布了《海南省旅游条例》(后文代以《条例》)。但该《条例》作为综合规范海南旅游业各种关系的地方旅游基本法规,尚有许多不足。首先,该《条例》对海南旅游业中政府监督管理部门的权责界定不够明确。条例第五十七条规定:“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管理和旅游服务质量的检查、监督。”但未在全文中明确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具体包括了哪些部门。在该《条例》中“有关部门”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一共出现了21次之多。作为地方性旅游法规,条文本身就应该详细、具体,否则就会影响法规的具体实施和操作。其次该《条例》对旅游消费者权利的保护不足,该条例在第五章,分四条,只用了六百余字对旅游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作了界定,但条目过于简单,对于消费者的权利救济,涉及得也较少。第三前瞻性不足。该条例虽然于2001年修订过,但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加大,海南省旅游业的环境和规模已经远非昔日可比。加上2010年海南正式开始实施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国家战略,海南旅游业将直接参与国际旅游市场的激烈竞争,国际旅游经营者抢滩国内旅游业会给国内旅游业经营者包括海南旅游经营者造成较大压力。这些都新情况要求海南在旅游立法上做出更加及时的回应。

(三)对游客权利及旅游市场秩序方面的立法不足

海南目前仍没有针对国内国外游客在琼旅游权利保护的专门性规章,虽然颁布了一些有关旅游价格的地方性旅游规章,为海南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但对于规范旅游市场竞争秩序的立法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首先,海南旅游服务价格规范不到位。尽管《海南经济特区旅游价格管理规定》等法规都有旅游服务价格规范,但实施效果并不明显,海南旅游服务市场的价格秩序仍较混乱。旅行社低价恶性竞争,“零团费”、“负团费”现象时有出现;不同等级景点门票价格级差不规范,景点价格制定没有统一标准;每逢旺季期间海南酒店价位就会暴涨。海南旅游服务市场价格管理失控的现状说明海南旅游市场价格立法尚不到位,不足以有效规范市场价格行为。其次,现有规范旅游市场竞争秩序的法规条文可操作性差。由于海南省地方立法中涉及旅游市场秩序的法规较少,需要靠其他部门已公布的其他规章来帮助界定旅游市场中的各类违规行为,不能全面规范旅游市场竞争秩序。

(四)旅游执法力度较弱

经过20多年发展,海南省的旅游执法环境已大为改善,但是在旅游执法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其突出表现为执法力度弱,对旅游经营企业和旅游从业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处罚不及时,或处罚轻微,对民间消费者的投诉案件,处理不及时,结案率低;不能有效地对旅游市场的规范化形成约束机制,使得一些违法违规行为严重泛滥。执法不力,处罚不到位,不仅不能保护旅游企业,反而加重了旅游企业间的恶性竞争,破坏了正常的旅游市场交易秩序。寄希望于每年一次或几次的针对旅游市场的严打行动,是不可能真正有效改善目前的旅游执法现状的。

三.完善海南旅游法规体系的对策

(一)呼吁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旅游上位法的立法工作

海南省可以适当呼吁,国家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基础性旅游法规的立法工作,并积极献言献策,为中国旅游法规体系的健全贡献力量。实际上海南省的旅游业发展迅速,并在国内遥遥领先,所面临的国内外旅游经营者的竞争,所遇到的旅游问题,所需要应对的旅游困境都是突出的,而这正可以为海南以及中国旅游业立法积累大量有价值的经验。

(二)修改和完善海南旅游基本法规

高速发展、市场竞争激烈的海南旅游业,也迫切要求海南省对本省旅游基本法规《海南省旅游条例》中存在的问题继续修改、补充和完善。首先,进一步明确政府管理部门的权责范围,充分发挥政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海南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协调作用。旅游行政部门在旅游业发展和旅游法律关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明确政府部门的权责范围有利于旅游业的规范和健康发展。避免某些政府管理部门争功诿过、推卸责任、争抢权力等问题。其次,要在《条例》中对旅游者的权利救济完善化,对旅游者的权利和义务作进一步清晰的界定,这样也可以为其他地方性旅游规章的建立提供指导。第三,注意旅游基本法规的前瞻性。《条例》作为地方综合性法规,应当具有一定前瞻性,能够预测到海南旅游市场发展在一定时期内对所调节社会关系的影响。尤其是对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过程中,旅游业可能面临的新情况、旅游经营方式可能出现的新变化,做出符合海南旅游业发展要求的前瞻性规定。

(三)进一步对旅游市场规范化作出立法

必须针对现有海南旅游市场规范化方面立法的缺陷,继续推进海南旅游市场秩序立法。应完善海南旅游服务市场价格立法,整治海南旅游服务市场价格秩序。旅游产品价格的公允程度直接关系到海南旅游业对游客的吸引力。目前海南旅游服务市场价格立法的内容分散、不系统,难以发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的合力。应当改变目前旅游法规条文过于零散的弊端,对海南旅游服务市场中的各种社会、经济关系做出严格、清晰的规定,加大对在琼旅游者的保护和权利救济力度,为海南旅游市场的规范化提供可靠法制保障。

(四)严格旅游执法

在健全海南旅游法规体系的进程中,我们不仅要有完备的旅游法规、规章,还应有严格的旅游执法。要下狠决心,花大力气改变海南旅游业现有旅游执法手段少、力度弱的现状,清晰界定各类涉及旅游市场监管的行政管理部门的权责范围,避免在执法中各部门的职责不清和互相推诿。同时,鉴于旅游执法涉及面广、牵涉部门多的情况,可考虑建立旅游市场监管的联动管理体制,形成长期机制,由旅游行政部门牵头,联合工商、公安、价格、环境等部门开展旅游市场的联动规范化治理。不论淡季旺季,都应当迅速妥善地处理旅游者的各类投诉和纠纷,对发生重大旅游投诉及重大旅游违规行为的企业和个人,实行“信誉问责制”,对旅游市场违规行为实行“零容忍”,予以坚决查处,并在媒体上通报违规企业名单。必须加强旅游市场的执法力度,才能有力维护海南的旅游市场秩序,为建设国际旅游岛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宋才发,杨富斌. 旅游法教程[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2] 郑国全.日本旅游法规体系的特征及其对我国旅游立法的启示[J].法治研究,2008,(11).

[3] 韩钧雅.我国地方综合性旅游法规立法体例比较研究[J].旅游学刊,2005,(3)).

[4] 刘劲柳.我国旅游法之路在何方[J].旅游学刊,2006,(1).

[5] 赵利民.我国旅游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经济,2009,(10).

[6] 彭程甸.论湖南旅游经济立法的完善[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8).

[7] 刘云亮 国际旅游岛建设促进条例立法研究[J].行政与法,2011,(6).

[8] 梁文娟,李希昆.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立法问题[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6

[9]海口旅游网.省市政策法规[EB/OL].http:///gov/more.asp?BigID=5&SmallID=18

第9篇:国内旅游市场现状范文

论文关键词:旅游服务贸易;问题;原因

1 制度原因

制度因素是旅游企业进行扩张的主要障碍。例如我国旅行社的所有制结构比较复杂:2004年,国有独资企业占23.61%,股份制企业占67.96%,私人企业占7.87%,其他类型企业占0.44%。除23.61%是国有独资以外,在占67.96%的股份制企业中,有许多旅行社也与各级政府部门有行政隶属关系。这些企业与政府关系密切,而旅行社规模化、集体化必然要求对其业资产进行重组,资产重组则意味着利益的重新调整与再分配,这必然会损害部分政府投资主体的利益,出于地方保护的需要,自然会有各级政府进行行政干预,其结果是阻碍了旅行社规模化、集团化的发展。与此相反,美国旅行社运用资本的杠杆,大力推进旅游企业的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以谋取规模经济所带来的好处。横向一体化主要表现为大型企业的连锁经营和中小企业的联合经营,而纵向一体化主要表现为企业之间的收购与合并。

2 分工体系不合理

我国的旅游企业实行的是水平分工体系,旅行社分为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而饭店分为内资饭店和外资饭店,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有的旅游企业都要从事其业务范围以内的所有环节的经营活动,这种“大而全”、“小而全”的状态,弊端就是:业务范围广,造成经营深度的欠缺,工作重点分散,规模化程度差。同时,由于市场相互覆盖,业务环节重复,行业内部缺乏协调效应,众多的旅游企业忙于在有限的市场上占有领地,其结果就是大企业或大集团缺位,不能形成规模经济,行业集中度低,整个行业呈现小、散、弱的状态。

3 市场机制不完善

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通过市场可以有效的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引导企业按照社会需要组织生产经营,并且可以对商品生产者实行优胜劣汰的选择。因此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的形式。西方旅游发达国家在发展旅游业时,自身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很完善。旅游企业可以根据市场的价格信息,迅速通过传导机制,来确定本企业的生产方向及发展战略;可以通过市场充分竞争,以收购、联合等方式来扩大规模,实现资源的有限配置,使市场更加合理化。而我国旅游市场机制发展不充分,政府对企业的干预比较多,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界限不清,使企业的经营活动不能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状况来确定,导致市场资源配置错位;同时,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导致市场竞争秩序混乱,很多旅游企业热衷于价格战,使用欺诈性手段,来吸引游客。

4 缺乏创新意识

如何优化作业流程降低内部交易成本,如何实现高效的客户和关系管理减少非正常的业务流失,如何进行网络化经营实现企业的规模竞争优势,一般认为,技术创新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支持工具和有力武器。但是我国在这方面与发达国家却存在很大差距。美国运通trs公司在1995年着手开辟网上业务,成为旅行商中使用网上商务手段的领先者。在客户沟通方式上,它率先推出的以电子邮件为基础的支出报告系统和预订系统,并于当年接受了第一个由商发出的预订单。而中国旅游企业总体来说缺乏技术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在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尚处于较低水平。表现在:一是大多数旅行社企业主要将电脑技术用于文字处理和制作报表工作,仅停留在办公自动化的初级阶段,而对信息进行搜集、加工、处理而得到价值、增值和信息共享以及在企业内部实现信息沟通的旅行社较少,这使旅行社在业务处理的快捷、准确、及时等方面处于劣势。二是中国gds系统严重缺位,致使互联网利用不充分,大多数信息处理没有实现网络化,信息处理维持在局部范围。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