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国内债务危机范文

国内债务危机精选(九篇)

国内债务危机

第1篇:国内债务危机范文

【关键词】欧债危机 希腊

一、欧债危机背景介绍

欧洲债务危机是源于欧洲国家由于债务问题导致的信用危机。继美国2007年爆发次贷危机后,欧洲各国为提振经济避免衰退纷纷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大举借债。这使得那些原先就债台高筑的欧洲国家雪上加霜,债务负担积重难返,最终导致了债务危机。

欧洲债务危机的第一阶段是冰岛危机。2008年10月冰岛三大银行资不抵债,陷入困境,被冰岛政府接管,银行债务上升为债务。紧接着是第二阶段,东欧国家债务危机。2009年初,国际评级机构穆迪调低了乌克兰的评级,从而触发了中东欧国家的债务问题。第三阶段便是希腊债务危机。由希腊债务危机为起点,债务危机愈演愈烈,逐步蔓延至西班牙,比利时和意大利,欧债危机全面爆发。

二、希腊债务危机爆发原因

(一)内部经济发展滞缓是希腊债务危机的根本原因

希腊爆发债务危机根本上是因为其缺乏内在经济发展的动力。希腊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旅游业和传统制造业。因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希腊的旅游业受到重创。而传统制造业受到世界科技浪潮的影响,无法像高新技术产业那样获得巨额利润,持续地推动希腊经济的发展。经济增长滞缓使得希腊的财政收入日益减少,偿债能力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希腊政府的财政支出处于较慢的增长水平,债务危机也是有可能产生的。

(二)2007年的金融危机的希腊债务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

2007年金融危机在美国爆发并迅速蔓延至世界,欧洲许多国家为了缓冲金融危机对本国经济的影响,纷纷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加大政府支出,甚至盲目借钱举债扩大财政赤字。盲目举债导致希腊债务和GDP比例严重失衡。在危机爆发时,希腊债务占GDP比例将近160%,远远超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所规定的安全指标。失衡的债务和GDP比例加大了债务危机爆发的可能性。

欧洲发达国家一直以高福利著称,虽然希腊的福利性支出占GDP的比重在欧盟平均水平之下,但也远远高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希腊在经济不景气,国内失业率迅速上升导致的失业保障支出增加,没有足够的国家财政支持的情况下仍旧保持高福利,进一步加重了财政负担,长此以往,一旦情况恶化,危机必然爆发。

(三)欧元区的体制和机制缺陷是希腊债务危机加剧的重要原因

欧元区的国家为了实现统一货币和资本的自由流动,放弃了独立的货币政策。欧洲央行自成立以来,以德国为首,把控制通货膨胀作为首要目标,即将通胀率控制在2%以下,因此,货币政策的弹性较小。而且由于欧盟成员国的经济发展程度差异较大,例如德国经济发展稳健,不需要刺激的经济政策,而欧元区的一些弱小的国家,需要通过扩张性的政策才能支持国内的经济增长,这使得欧央行难以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满足所有成员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当欧元区的国家遇到经济问题时就无法采用相应的货币政策,只得将目光转向财政政策。例如希腊在2003年到2007年时出现经常项目下的赤字,却不能用货币贬值的方式增加本国出口抑制进口来改善这一状况。又如希腊也不能通过货币的贬值来缩小债务规模,缓解债务危机。于是,政府只好进一步扩大财政赤字刺激经济,加大了债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更糟糕的是当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效果相反时,政府更加难以达到所预定的经济目标。由于欧元区没有一个超越的政治实体对发生债务危机的国家进行债务担保,所以当违约事情发生时,救助便难以到达。

三、欧盟和欧洲央行的应对措施及反思

欧盟在2012年7月份开始将ESM(欧洲稳定机制)作为新项目的主要融资工具,通过对欧元区国家事实金融救助保持稳定。同时,欧盟各成员国还对希腊进行了特殊的救助,如,将希腊的贷款利息降低150个基点。这些措施有望将希腊的债务占GDP的水平在2020年前控制在117%至120.5%的水平之间。

欧洲央行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首先是在公开市场上操作,买进国债和私人债券,扩大货币供应量,缓解债务危机。其次是对希腊政府不考虑其债务评级状况,对其已发行和新发行的债务工具都给予接受。还有是通过长期再融资操作向欧洲银行发放贷款,其中最大一笔贷款由希腊、爱尔兰、意大利和西班牙银行获得。

从欧盟和欧洲央行的解决措施来看,主要侧重点在于解决希腊的偿付危机或是流动性危机。这些措施只能从表面上或是暂时性地解决债务危机,并不能从根本上阻断债务危机延后发生或再次发生。就希腊本国而言,要解决债务危机,根本上是要推动经济的发展,并且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政府购买或增加投资补贴的方式刺激经济,但支出和发债应适可而止,量力而行,将债务规模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其次,政府可以鼓励希腊人们改变消费和储蓄习惯,增加储蓄减少消费,这样有利于减少赤字,平衡贸易逆差。再次,适当地减少福利性支出,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如果没有足够的收入保障,还要维持高福利,那就只能通过不切实际的借债获得,而这样是及其不理性的。最后是进行经济结构转型,改善出口品行业,增加利润,减少贸易逆差。就欧元区而言,首先应该加强对成员国的监管,严格执行如严格限制债务,严格债务比例的原则,以期减小发生债务危机的可能性。对于欧元区面临的由于不可能三角引起的不能通过货币贬值来减轻债务负担的问题应建立相应的机制体制来缓解其矛盾。最后,欧洲央行应从这次危机中汲取教训,建立起危机应对机制,以期能够对危机发出预警并能在危机发生后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化解。同时进行金融体系创新,保证经济平稳运行。

当然,引发希腊债务危机的原因除了上述提到的经济发展滞缓,07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和欧元区机制体制问题外,还有很多。而解决希腊债务危机的方法也不仅仅局限于上述所陈述的。至于希腊未来的走势,不仅要考虑其宏观的货币和财政政策,还应关注其政治和文化因素,才能更合理地预测欧债危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本松.论当前欧债危机发生额原因及启示[J].唯实·经济探讨,2012年5月.

第2篇:国内债务危机范文

关键词:希腊债务危机、债务、解决路径

自金融危机之后,一系列债务危机接二连三的爆发。2009年年底希腊政府宣布当年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将超过12%,随即全球三大信用评级机构均下调了希腊评级。

债务是指一国以自己的为担保向外(不管是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是向世界银行,还是向其他国家)借来的债务。如果债务比重大幅度增加,可能面临无法偿还未来的风险,这就是债务危机。现在很多西方发达国家为了发展经济借入大量外债,当经济出现波动时,一些国家可能面临无法按时偿还未来债务的风险。

一、希腊债务危机的根源剖析

1.货币掉期交易为债务危机埋下伏笔

根据《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欧洲经济货币同盟成员国必须符合两个关键标准:1)预算赤字不能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2)负债率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然而2001年刚刚加入欧盟区的希腊距这两项标准相差甚远。为了顺利加入欧元区,希腊求助于美国投资银行高盛。高盛为希腊设计出一套“货币掉期交易”方式,以虚构的汇率实际借给希腊10亿欧元,从而为希腊政府掩饰了一笔高达10亿欧元的公共债务,使希腊在账面上符合了欧元区成员国的标准。

这构成了此次希腊债务危机的直接原因,为希腊在2010年的违约风险埋下了伏笔。随着这笔债务到期,而希腊政府财政上又面临超比例的赤字,此时就进一步增大了希腊政府偿还公共债务的压力,增大了希腊政府的违约风险,造成其无法及时偿还的困境。而且不够资格的国家勉强加入了欧元区,从欧元区统一的货币政策中获得了大量的经济利益,但却没有履行自己所应尽的义务,结果不仅给欧元区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而且给本国的财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2. 希腊脆弱的经济结构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必然会发生债务危机

如果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没有发生,或许这笔货币掉期交易永远不会被人们知晓。随着金融危机向全球蔓延,希腊本国的经济受到了严重冲击,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从3%上升到12%。金融危机来袭后,作为其支柱产业的旅游业更是受到了重创。旅游业收入占希腊全国GDP的15%,加之公共部门支出占GDP的40%,因此造成希腊政府财政收入锐减,这才造成其财政赤字一路飙升的原因。

这主要归结于希腊国内的经济状况存在着结构性弊端:过度依赖旅游业、没有较高的经济实力却实施高福利制度、市场竞争力疲软、加之腐败问题等等,让希腊财政入不敷出,唯有靠对外举债才能维持运转。债务的不断增加,经济的持续疲软无力,让希腊不堪重负,当债务增加到一定临界点,必然会出现债务危机。特别是美国的次债危机传导到希腊之后,更是让希腊经济雪上加霜,让希腊的债务临界点提前到来。财政收入的减少造成了希腊无法按时偿还2010年即将到期的530亿欧元外债,这是造成希腊债务危机的根本原因。

二、希腊可行的道路

解决希腊债务危机的途径有两方面:短期中国外举债、国内实施紧缩政策,长期中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经济。在短期中,在欧元区的框架下,主体思路是以债还债。在成本和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可以发国债,先在欧洲市场举债,如果筹集不到足够的资金再到北美市场或者亚洲市场发债。如果成本和风险过高或者发国债仍旧不能满足偿还债务的资金量,那么可以求助于欧元区及其各个国家和世界货币基金组织(IMF),以低于市场的优惠利率向它们借款。对于希腊来说,无论是欧洲货币经济同盟(欧元区)、还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均不会任由希腊破产,短期的拯救是必然,只是方式可能不尽相同。国家和公司不一样,债权不会超越。如果希腊选择退出欧元区,那么情况将大不一样了,可以通过货币贬值、与债权人谈判等方式来缓解债务危机,不过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在国内方面,由于希腊是欧元区的成员之一,要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因此只能调整本国的财政政策;外债当头,势必要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缩减政府开支,加大税收力度。在长期中,希腊在未来三年中还有将近3000亿欧元的公共债务要偿还,要想顺利按时还债,关键还要看其国内改革的力度、经济结构的调整状况和国内经济发展的状况。

1.希腊在欧元区体系内解决债务危机的途径

在欧元区统一的货币政策体系下,既无法让货币贬值,也不能调低利率或多印钞票以刺激借贷,只能依靠向外借钱来筹集资金、以债还债。在欧元区框架内,举债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市场行为,利率由市场来决定,即希腊政府在各个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上公开发行国债,借入大量不同期限的资金以偿还到期债务;另一种是以协定利率和附加条件的方式向欧洲货币经济同盟(欧元区)和IMF借款来偿还到期债务。两种方式对于解决债务危机问题都很有效,但是适用于具体情况时利弊不同。

(1)在各市场上发国债会增大希腊未来的违约风险

2009年年底,希腊债务高达2800亿欧元。紧迫的是,希腊政府要在5月中旬前筹到110亿欧元,2010年要筹到530亿欧元才能顺利摆脱债务危机。

如果可以通过在各个市场上发外债来度过债务危机,那么这条路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此债务国家需要考虑的是:发国债的成本和风险是否能够承受,即评估能否通过合理的市场利率借到所需的资金。当债务额度和比例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时,意味着信用风险和还债能力还处于正常可控水平,通常可以以合理的市场利率借到足够的资金来弥补债务。但是,当债务额和比例超过了一定的限度时,还想在市场上借到足够的资金,这时的利率将会出奇的高,信用风险将会急剧增大,还债能力会显著下降。此时还想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上筹资,就变得相当困难了,而且越往前走会越困难,因为以高利率借来的钱以后还是要还的,这进一步增大了未来的违约风险,正所谓资本向来是“救急不救穷”的。对于希腊来说,其预算赤字远远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高达12%,而且根据测算在未来的几年里将会更高,这种债务比例还想通过市场方式解决债务危机,简直是太自不量力了,其结果是进一步增大了未来的违约风险。

(2)向欧元区和IMF借款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无论是求助于欧元区还是求助于IMF,都可以获得低于市场利率的信用贷款。当希腊已经无法依靠自身的力量和市场行为准时还债,或者希腊的债务危机给欧盟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严重不利的影响,此时求助于欧元区和IMF似乎变成了解决债务危机的唯一选择。

关于求助于欧元区。首先欧元区各国可能自身都难保,很难拿出大笔资金来救助希腊;其次欧元区各国政府就救助计划和救助策略上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再次欧元区各国人民认为没有理由为希腊付出代价。因此只有当希腊债务危机伤害了其他国家的利益、甚至整个欧元区的利益时,大家才会愿意出资帮助希腊度过难关。此时,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因此才有了7500亿的欧元救助计划,不是为了救希腊,而是为了救欧元。但是欧元区的资金也是各个国家出资共同构成的,这实际上已经给各个国家带来了财政的压力。如果大部分国家都出现财政危机的话,那么后果将是欧元的瓦解。所以如果救助希腊对于欧元区各国来说没有任何压力的话,那么这是解决希腊债务危机最好的方式,而且这是欧元区内部利用危机优化监管权限和机制、并进一步加快欧元区一体化建设的决好机会。如果救助希腊对于欧元区各国来说有较大的压力,那么希腊可以同时求助于IMF。否则会给欧元带来更大的压力,很可能会进一步加快欧元的瓦解。

求助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是全球最大的资本救援机构,它拥有雄厚的资金和优惠的利率。当欧元区各国的能力无法负担时,这是唯一的最好的选择。不过IMF会提出相当多的条件包括对希腊的经济政策的监管等一系列的要求。如果早一点向欧元区和IMF借款,市场情形会比走到绝路上再向外求助要好得多。

2.退出欧元区独自解决债务危机对于希腊和欧元区是弊大于利的

从图一中可以看出,欧元区内大部分国家债务比例都超过了60%的红线标准,从图二中可以看出几乎所有国家赤字占比都超过了3%的红线标准,如果希腊退出了欧元区,那么接下来还会有其他国家发生债务危机的。所以无论是希腊还是欧元区的各个国家,都极其不愿意看到这一结果的发生。如果希腊真的借不到足够的资金,而又无法做到欧元区所要求的货币政策,那么退出欧元区便成为无可奈何之举,可以算是一个下下策了。如果希腊退出欧元区,那基本上离欧元崩溃已经不远了。

对于希腊来说,退出欧元区以后的投资环境、信用等级等经济发展的各方面都会受到不利的影响。如果希腊现在就退出欧元区,将导致希腊违约和债务重组,因为希腊将被迫用不断贬值的本国货币来偿还以强势欧元计价的债务。那么希腊的债券将无法避免地大幅下挫,并大大推高收益率。在本国货币贬值及不与债权人协调而导致债券自然违约的情况下,债券持有人将遭遇巨额损失。希腊债务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将取决于其货币的贬值幅度、债券合约的条款及全球市场的整体状况。在希腊退出欧元区的情况下,债权人可以进行自愿债务重组。这一点IMF有详细的两种方案CAC和SDRM。

3.希腊国内相配合的财政政策

希腊的债务余额从2009年的占GDP 124.9%到2011年将上升到占GDP 135%的水平。2009年年底,希腊债务总额为2800亿欧元。为了控制财政赤字占GDP比例的不断上升,能够及时还债,希腊一方面应该严格控制财政赤字,另一方面应该大力发展经济提高GDP。

(1)精简政府开支以控制财政赤字

为了能够解决债务危机、准时还债,希腊政府只能过起节衣缩食的日子。减少政府开支的方式有很多种,最明显的是减少政府采购和政府投资,降低公务员工资,其次还包括延长工作年限、减少退休金的发放等。但是这些措施会引起国内民众的不满和各种各样的全国性罢工,会阻碍希腊政府的经济计划,甚至会使经济陷于瘫痪状态。因此,稳定压倒一切,在稳定的基础上控制财政赤字才是最可取的办法。

(2)增加税收

增加税收是增加财政收入中很重要的一方面,既可以提高税率也可以修改税制、增加税种。然而,这需要经议会投票通过才能生效,因此需要的时间较长、成本较高、效率较低。与此同时,金融危机后受到重创的希腊经济迫切需要恢复,此时增加税收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因此,为了增加财政收入而增加税收与发展经济从而增加财政收入似乎成了一对矛盾体,这是短期效应与长期效应的矛盾之处。因此增加税收这一做法实属下策。

(3)货币政策方面

希腊加入欧元区,这给它带来了大量的资本流入和廉价的贷款,从而给希腊造成了一定的通货膨胀。当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评级时,部分的赛跑行为――银行挤兑、抛售货币和撤回跨境银行间信用便开始发生,这不仅给希腊国内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通过紧缩压力,而且也给其经济恢复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使得借贷和投资变得更加困难。由于受制于欧元区的规定,希腊无法通过本币贬值或降息等货币政策手段来刺激本国经济,也不能在必要时通过通货膨胀的方式度过债务危机。

(4)国内政策的总结

国内方面实行紧缩型财政政策,毫无疑问会遇到较大的阻力,会遭到社会各界的反对和大量的罢工。金融危机后,尽管复苏基调向好,但是依然需要依赖经济刺激政策来维系经济增长和稳定就业。因此这些刺激扩张政策,导致了财政赤字的过度膨胀,致使债务负担大幅增加,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希腊政府至此陷入两难的局面:如果持续扩大财政支出,债务问题则将更加严重,不可避免的影响了经济体的信用和融资;相反,减少相关支出,刚刚确立的经济增长趋势很可能无以为继。如此一来,在“保增长”、“保就业”与“削赤字”、“按时还债”之间取得平衡,显得困难重重。

无论是否在欧元区,无论找谁融资,通过发行新债务来解决旧债务,效果只能是减缓危机而不能消除危机。希腊得到新贷款的主要用途就是偿还旧贷款,虽然燃眉之急的债务危机暂时解决了,但是债务并没有减轻,而且,IMF给希腊的救助贷款利息为5%,这会使希腊的利息负担进一步加重。因此,希腊国内的紧缩型财政政策在短期内可以作为配合国外借债使用的辅助手段,要想在未来几年中不发生债务违约,从长期来看还是以国内的经济发展为第一要务。

三、解决债务危机长期要以发展国内经济为中心

多年来,不少西方发达国家一直以借外债来发展本国经济,希腊也不例外。在希腊的经济结构中:第一产业总产出占GDP的3.4%,对解决劳动力就业的贡献率为12.4%,由于自然资源和可耕种土地的短缺,希腊在农产品上无法自给自足。第二产业工业部门总产出占GDP的20.8%,对解决劳动力就业的贡献率为22.4%,由于希腊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因此海边的雅典作为他的工业中心,既有其连接性又有交通的便利性,主要包括:采矿、石油、食品和烟草的加工、冶金工业、纺织品和化学制品。其第三产业,和欧洲的其它国家一样,是服务业,占GDP的75.8%,对解决劳动力就业的贡献率为65.1%,比如:零售业摊贩、旅馆业、酒店业、公共管理和电信业等,其中旅游业收入占到了希腊全国GDP的15%。

金融危机中,希腊原本过度依赖的旅游业受到重创,金融危机过后,旅游业仍旧没有迅速恢复起来。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一方面,要重建旅游业的产业竞争力,大力推广希腊在旅游业、酒店业、餐饮业的优势特征;另一方面,要启动产业结构的改革,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加大教育医疗等的投入,使国内经济持续复苏、财政收支保持平衡,这样经济结构性调整才能顺利进行,长期中才能彻底解决债务危机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钟伟、覃东海:“国际债重组:博弈视角的分析”,江苏经济科学,2005年第3期

[2] 臧海蓉:“从冰岛金融危机谈国家破产”,经济学研究,2009.10

[3] 贺力平:“债重组机制国际讨论的新进展”,世界经济,2004年第3期,69-72

[4] 明金维:“希腊危机 更大挑战在后面”,经济参考报,2010年04月14日

第3篇:国内债务危机范文

关键词:欧债危机;地方债务风险;治理启示

中图分类号:F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5-0167-02

一、欧洲债务危机的起因

欧债危机为欧洲部分国家所面临的主权债务危机,是金融危机的延续及深化。它已不是欧洲发达国家的专属危机,发展中国家爆发主权债务危机的可能性也在不断增大。

(一)国际视角

1.次贷危机的影响。次贷危机的发生令发达国家的财政支出增加,直接导致了欧债危机。一是因为欧洲部分发达本身经济体资产负债情况不容乐观,负债比重较大。二是金融危机之后,各国纷纷效仿,普遍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以扩大政府支出为主的宽松财政政策,加大了欧洲的财政赤字。三是由于欧洲主要国家的金融体系发生变化,将部分银行国有化,直接导致国家的债务负担加重,严重超过警戒。

2.三大评级机构的助推。面对欧债危机,希腊债务空洞的曝光,世界上最著名且影响力最大的三大评级机构——惠誉、标普、穆迪降低了希腊长期主权的信誉评级,加大了次贷危机的蔓延,成为了欧债危机的导火索。之后,标普和穆迪又相继将意大利的信用评级调整为负,与此同时,葡萄牙和西班牙也遭遇此種风险。因此,多个国家的信用评级被下调,使得这些国家借债利息陡增、借债难度明显加大,欧债危机深入发展并不断恶化。

(二)国内视角

1.历史根源。自希腊在2001年成为欧元区,希腊通过与高盛等国际投资银行签订一系列金融衍生品条约,以努力满足《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对债务的要求。该种投资方式试图降低财政赤字,隐瞒真实赤字情况,为之后的信誉危机埋下了祸根。

2.制度设计缺陷。制度设计缺陷主要源于欧元区政策、经济结构间存在的较大矛盾。一是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矛盾。欧元区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与此同时,实行的财政政策却较为分散。两者无法完全协调统一,使得政策之下的经济运营也缺乏协调性,这必将导致一国、甚至多国经济受到恶性影响。二是由于统一的货币政策与欧元区经济结构相矛盾。欧元区各国之间经济实力差距较大,话语权集中在少数发达国家,经济影响受力具有不对称性。法国、德国一类的发达国家,对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享有更大的话语权,根据本国的经济形势制定更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经济政策。继而使得部分国家的利益被忽视,受到危机冲击时难以招架,恢复能力较差。

二、中国目前国债和地方债情况

(一)我国国债情况

我国主权债务规模不大。一方面,我国于1981年恢复国债的发行。2016年末我国国债余额限额为12.59万亿元,占GDP比重不到20%,低于国际债务标准。另一方面,我国财政收入逐年节节攀升,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并远高于GDP增速。因此整体看来,我国在较长的时间内不存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二)我国地方债的情况

欧债危机使得我国对债务问题逐渐重视。我国地方债务问题主要存在以下特点:一是数量规模上,2016年1月数据显示,全国大部分省份的债务率处于安全水平,但依然有贵州、辽宁、云南、内蒙古等地的债务率已超过红线。二是地方债务区域不平衡性十分明显。从政府层级角度,地(市)、县级的债务规模大,相比看来,省级、乡级规模较小。从地域角度,东、中、西部面临的地方债务危机不均衡,东部较为发达,财政收入较多,举债也由于发展机会较多而更加容易,但中部、尤其是我国的西部地区则恰好相反。三是地方债务的债务偿还期较为集中,调查结果显示,偿还期在2016年前的债务高达61.87%,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还款压力较大。

三、欧债危机与中国地方债务比较

(一)欧债危机与地方债相似之处

同为债务危机问题,欧债危机与我国债务危机主要存在救助结构、收支不够透明、还款责任不清等三大相似之处。一是救助结构问题。对于欧元区诸国而言,一旦成员国遇到债务危机,央行将伸出援手。而对于我国而言,地方债务一旦发生较大问题,中央政府将伸手相救,导致地方向外界大量借债。二是财政收支不透明。欧洲多个国家常常有意向外界隐瞒真实的政府收支情况,以稳定民心。我国的地方财政亦是如此。三是还款责任不明确。欧元区政府大量举债,无法如期偿还的债务往往推到下一届政府,使得债务堆积。我国的债务情况较为相似,由此地方财政风险与日剧增。

(二)欧债危机与地方债不同之处

虽然两者有诸多相似之处,但依然在两方面存在较大区别。一是债务性质不同。欧元区各个国家主要向国外其他国家借债,债务性质属于“外债”,政府处于被动地位。一旦危机发生,国际性银行对借债加以管制或国际信用评级系统对一国信誉评级进行更改,政府财政状况将受到极大影响。而我国地方债务属于“内债”,中央政府将对地方政府予以较多的政策支持,地方政府不存在信用危机问题。二是债务投向不同。欧洲国家借债的原因主要为保证居民福利状态,以此稳定政权。与欧洲国家相比,我国地方政府借债主要是为了地方基础设施建设。

四、欧债危机对中国地方债治理的启示

(一)高度重视地方债务问题

在处理我国债务问题的态度上,应该积极重视,不能由于“内债”过多依赖中央政府而一味举债。面对我国的地方债务问题,我们应从欧债危机中吸取教训,深度分析我国自身的债务情况,防范于未然。我国的地方债务问题有其存在的历史原因,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的同时存在许多问题。我国应该对地方债务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控制,帮助各地方政府及时并妥善处理好地方债务问题,防范、解决债务问题,使得债务风险降到最低。总之,我国地方债务问题应引起高度关注,并积极采取预防性措施进行动态跟踪研究。

(二)潜在债务危机不容忽视

虽然我国的财政赤字与债务负担率尚在警戒线之内,但如果考虑我国地方政府、国有银行的坏账损失问题,部分私下投融资平台的支付缺口、房地产借贷风险、民间借贷等因素,我国的潜在债务危机不容忽视。面对欧债危机所带来的类似“多米诺效应”,我国应该继续深入挖掘地方政府的潜在借债问题,并及时解决,防范化解我国可能面临的债务危机。在货币政策上,我国与欧元区国家一样,都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因此欧元区债务危机的化解方式对我国债务风险的化解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此基础上,我国应该进一步改革财权与事权制度,健全地方财政监管机制等,避免因为地方债务问题引起我国经济体系发生动荡。

(三)积极探索适合我国的福利制度模式

一向以高福利为傲的欧洲国家遭遇债务危机,使得众多国家纷纷减少甚至取消对民众的原有福利。与此种做法相比,我国应该更加理性地看待福利制度问题,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制定出适合我国经济发展,对人民生活有切实作用的福利制度。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日渐突出,2016年已经完全放开二胎政策。老龄化问题应该使得养老金制度进一步改革,使得我国债务风险防患于未然。如果只是单纯效仿欧洲国家的福利政策并不可取,我国应该在充分借鉴各个国家先进福利制度的基础之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勇于探索具有我国特色的福利制度,以满足人民需求为导向,根据我国的经济实力,走我国福利制度的专业化、法制化道路。

(四)平衡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与事权

第4篇:国内债务危机范文

欧洲债务危机的根源

与以往债务危机不同的是,希腊债务危机并不是一个局部的危机,而是危及整个欧元区的危机,其危机根源并不局限于局部的金融市场的投机攻击,而是根植于全球经济运行体系,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而成为未来全球经济复苏的障碍。

居高不下的财政赤字2009年希腊的预算赤字占GDP比重超过12%,是年初的4倍,其债务余额为2800亿欧元,占其GDP的124%以上。而《马斯赫特里特条约》规定各国的财政赤字和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分别不得超过3%和60%。“笨猪五国”(pigs)的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西班牙,其2009年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分别为9.4%、14.3%、5.3%、11.2%,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分别为84.6%、82.9%、116.7%、66.3%。整个欧洲只有保加利亚和卢森堡保持在3%的警戒线以下。居高不下的财政赤字和外债水平,在GDP增速放缓的时候,引发债务危机的可能性会突然增加。

金融市场投机攻击从亚洲金融危机到美国次贷危机,再到希腊债务危机,所有的这些金融危机都与金融市场的投机攻击有一定的联系。早在希腊2001年加入欧盟前,高盛就通过一系列的货币互换与信用违约掉期协议(CDS),使得希腊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从实际的5.2%在账面上降低到欧盟《马斯赫特里特条约》所规定的3%。但另一方面,高盛却又在债务即将到期的时候,通过一系列的炒作,使欧元兑换美元的汇率大跌,从而使得希腊等国归还美元债务的成本大幅度上升。此外,高盛还通过一系列的债权证券化手段帮助希腊获取资金,通过这些操作,希腊在名义上减少了大约23.67亿欧元的外债。随着全球经济的高度虚拟化,全球热钱增多,这些钱开始是进入私人部门,但接着就是进入政府部门,从而导致各国政府的债务不断增加。

深层次的问题欧洲债务危机表面上看是与巨额财政赤字,与金融投机行为有关,而实际上则是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这些问题从经济管理到经济制度,从经济制度到政治制度,都预示着未来全球经济复苏存在着巨大的困难。

一是政策根源。巨额的财政赤字是与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干预政策密不可分的。美国次贷危机之后,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刺激与政府财政赤字相互推动,导致政府公共债务规模不断攀升。政府刺激经济的结果是:政府支出上升、社会保障支出上升、税收收入下降,最终导致通胀与赤字并存,宏观经济运行存在巨大风险,从而给金融投机攻击提供了机会。

在凯恩斯赤字政策背景下,通过赤字财政、发行外债、希腊基础设施建设和消费信贷,希腊经济在2003年―2007年呈现快速增长的局面,但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加深,消费需求大幅度下降,政府不得不通过进一步的赤字政策推动投资和消费,从而使债务问题越积越深。大多数发生危机的国家都是在经济泡沫时候过于乐观而借了过多的债。这些国家为什么会借这么多的债?因为他们越来越相信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问题是可以通过凯恩斯有效需求刺激方式克服的。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刺激手段,其本质乃是只针对总量平抑周期波动,而不能从结构上化解经济内在的矛盾,政府开支不仅不能够克服经济体系内在的问题,反而会走上一个自我循环的不归路,直至最终导致经济危机。

二是结构矛盾。欧洲债务危机与美国次贷危机有着一些共性的问题。从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到2000年IT泡沫破裂,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到这一次的欧洲债务危机,表面上看是金融市场的投机所致,而实际上,乃是全球经济体系和经济制度存在根本性的不可化解的矛盾,这种内在的矛盾乃是危机爆发的基础条件。就希腊债务危机而言,由于在欧元框架内,希腊的经济发展水平较差,必然导致其债务水平不断上升,并最容易受到金融投机攻击。

三是政治问题。导致希腊债务危机的深层次原因,还包括一些政治问题。严重的政治腐败一方面导致贿赂成风、偷税漏税严重,从而导致税源损失;另一方面,公务员队伍过于庞大、借助公共工程的寻租行为增多,从而导致无效率的政府开支过大。希腊人享受退休前收入96%的退休金,公务员的未婚或离婚女儿,可以在父母死后继续领取他们的退休金。政府缺乏公信力,也是希腊债务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个缺乏公信力的政府,其任何政策都难以培育市场信心。此外,作为欧盟成员国,一个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向集团内其它国家的看齐,进一步加重了政府开支,而这些政府开支并没有相应的税收支撑。

最严重的政治问题在于国家企业化运作,基金存在“去政策化”的现象。为什么会有赤字?名义上都是为了刺激经济增长,但实际上存在政府“经济人”现象。美国的一些赤字更多的是与就业有关,就业与选举有关,而在其它一些发展中国家则可能是与工程有关,工程与腐败有关。很多中国学者在讨论国际金融危机的时候会提出“抄底”的概念,美国房地产市场崩溃了,他们就主张去美国抄底房地产,美国国债价格下跌时,他们就主张抄底美国国债,现在欧洲出现债务危机的时候,又有“学界权威”和“专家”主张抄底欧洲债券。由此可见,国家基金不完全是用来稳定宏观经济运行和促进经济发展,而是堕落到从事商业投机的地步,更何况,这些“专家”的预测几乎都是失灵的。

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

新的金融危机因为希腊发行的国债,要么是欧元区各大银行承购,要么就是得到这些银行或保险公司的担保,希腊的主要债权人是法国和德国,分别有500亿欧元和300亿欧元,葡萄牙的主要债权人是西班牙和法国,分别有600亿欧元、300亿欧元。如果欧洲债务危机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将会导致欧洲各大银行出现多米诺骨牌现象,一大批欧元区银行面临倒闭威胁,欧洲中央银行更是难逃灾难。实际上,危机爆发后,欧洲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不断攀升,已经出现信贷紧缩的现象。西班牙政府已经宣布接管一家小型储蓄银行,西班牙对外银行可能无力偿还10亿美元的债务,外国银行正收紧对西班牙等欧元国家金融机构的贷款。当然,单纯的金融危机是能够很快克服的,“笨猪五国”的债务总共8000多亿欧元,其中,希腊和葡萄牙分别为1060亿欧元和440亿欧元,7500亿欧元的欧洲稳定计划足以应付。

欧元区危机欧洲债务危机导致欧元汇率大幅度下跌,从2009年12月25日至2010年1月底,欧元兑美元贬值8.4%,2010年2月欧元对美元汇率在10天之内下跌10%,从1.45∶1左右迅速贬到1.2∶1,而美元指数从70多上冲到90以上。欧元汇率的大幅度下降,一方面有利于欧元区内的出口大国,但另一方面导致了整个欧元区的政治危机。除了欧元汇率大幅度下跌之外,“国家破产”正在考验欧元区域货币一体化。作为获得欧盟救助的条件,希腊承诺降低财政赤字,削减开支,将降低公务员的薪金、冻结社保等福利,2010年5月5日希腊发生了大规模的罢工运动,抗议政府采取紧缩措施。如何协调统一的货币政策与统一的财政政策和社会发展政策成为欧元区今后的一大难题和任务。

全球经济复苏面临挑战IMF的一项研究发现:从1972 年至2000年,债务违约后,其借贷成本在第一年平均上升4%,第二年有所好转,第三年基本恢复违约前水平。在一个依赖于凯恩斯经济刺激政策的经济社会里,这将会导致经济复苏困难。IMF的研究还发现,债务违约期间,企业外部信用平均减少40%。实际上欧盟与IMF的援助方案本身就要求希腊持续四年以每年10%的速度削减经常性的财政支出(除去国债利率的财政支出),私人投资者愿意以5%的利率购买希腊国债。据统计,债务违约国家在债务重组过程中,GDP平均增长速度要比其它国家平均低1.2%。

历史经验也表明,20纪80年代新兴市场债务危机波及到整个发展中国家,即使那些没有债务违约的国家也深受其害。欧洲债务危机背景下,全球各国推出的削减赤字计划,为全球经济复苏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有人担心,2010年全球经济可能因欧洲债务危机而“二次探底”。由于全球各国的赤字和公债水平都已经创下或接近历史新高,未来全球经济的复苏难度将会大大增加。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欧洲债务危机使得中国资产面临缩水的危险,随着债务危机的发展,外汇储备投资不是在好资产与坏资产之间进行选择,更多是在坏资产与更坏的资产之间进行选择。

中国和欧洲的经济联系多于金融联系,因此,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的主要影响是出口需求,但是,发生债务危机和具有潜在债务危机的“笨猪五国”占中国出口市场的比重并不大。当然,当欧洲债务危机波及整个欧洲的时候,欧洲作为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其出口需求冲击还是巨大的。同时,随着中国开放型经济的战略性转型,内需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源泉,如果转型成功,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不会太大。因此,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未来全球债务风险

截至2010年2月,全球各国负债总额突破36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总量的60%左右,预计2011年将超过40万亿美元。美国整体债务近80万亿美元,超过GDP的550%,包括联邦债务、地方债务和政府支持企业(GSE)债务,占GDP的比例为140%,居民债务占GDP的比例为100%,公司债务占GDP的比例为320%。所以,欧洲债务危机绝不仅是欧洲的危机,而是全球的危机。

全球债务风险还体现在基于债务的信用违约掉期(CDS)这类非现金的衍生品交易上,美国市场上的CSD规模大约有15.5万亿美元。大量的CDS风险发生在2012年。一旦大量债务到期,全球性的“迪拜债务危机”就可能上演,2010年2月4日三大评级机构警告,如果美国到2013-2015年赤字不减少,美国的信用可能会被下调。

未来全球经济复苏的障碍就是债务:居民债务导致消费需求不足;企业债务导致投资需求乏力;政府债务导致公共需求下降,同时,企业和居民税收负担加重。随着金融创新和政府干预之间的恶性循环,全球金融系统性风险不断加剧,风险从银行到政府;从希腊到欧盟;从富人到穷人;从穷人到人类;从现在到未来,终将导致全球经济面临巨大的危险。解决债务危机最根本的办法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全球经济高度虚拟化的环境下,金融市场投机过度而实体经济创新不足,社会再生产循环体系出现梗阻是必然的结果。

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虽然是一个财政盈余的国家,但是,潜在的债务威胁也是不可忽视的。中金公司研究报告预计,2009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不含票据)约为7.2万亿元,预计2011年底达到约10万亿元。10万亿元的地方政府负债约占中国2009年GDP的三分之一。这些地方政府债务所使用的手段类似于西方投资银行的“创造性会计手法”,虽然在名义上不构成政府债务,但在实际上已经构成了严重的政府债务负担。同时,中国的公务员开支、未来的民生工程、国防建设,以及日益逼近的人口老龄化都将形成刚性支出,如果没有根本性的结构性改变,未来中国的债务负担将会持续加重。

当前全球经济与政治体系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美国次贷危机之后,国际经济摩擦加剧,地缘政治格局发生巨大变化,而国际游资最热衷于抓住这些不稳定因素,趁机制造更大的动荡,以便从中渔利。在开放条件下,中国也必将成为国际热钱的攻击对象,中国应致力于构建更加完善、稳健的经济运行体系,坚决克服市场中过多的投机行为,防止经济泡沫,以及不恰当的地方政府行为产生不稳定的后果。

第5篇:国内债务危机范文

本文分析了当前主要发达国家政府债务的层级结构、债权人结构、期限结构和货币发行结构。研究发现当前欧洲国家主权债务危机之所以较美国和日本严重与其政府债务结构不合理有很大的关系,欧洲国家的政府债务普遍存在地方政府债务比例高、国外投资者持有比例高、短期债务占比高、以外币发行的政府债务占比高等情况。不合理的政府债务结构强化了欧洲国家的政府债务风险。

 

一、引言

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迅速演变成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为应对危机,刺激经济发展,各国中央银行和财政部门纷纷采用了大规模刺激经济的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在确保经济迅速恢复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各国的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水平,也因此埋下了政府债务危机的隐患。2009年底,由于希腊隐瞒财政赤字问题的公开,引发了投资者对希腊政府偿债能力和财政可持续性的担忧,希腊爆发主权债务危机,迅速传染并导致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政府债券收益率也大幅度攀升,至此,欧洲全面爆发政府债务危机,引发了投资者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在欧洲政府债务危机全面爆发的背景下,2011年8月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关于联邦政府债务上限的争论几近将美国联邦政府逼到了违约的地步;虽然债务上限问题最终得以解决,但是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债务国其债务问题也时刻为市场关注。与此同时,日本的中央政府债务也在不断攀升,其债务余额占GDP的比例在2011年底超过了200%,成为发达国家中政府债务率最高的国家。

 

事实上,虽然金融危机的爆发快速提高了各国的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水平,但是在金融危机之前,主要发达国家的政府债务水平已经非常之高,如2007年美国、日本、意大利、法国、德国的政府债务率分别为64.4%、167.0%、103.1%、64.2%、65.2%,均超过了欧盟设定的60%的警戒水平。只是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各国政府债务率的迅速上升以及部分国家经济的衰退,使得市场对各国政府债务的风险预期发生了变化。而市场对各国政府债务的风险预期差异很大,如美国和日本的政府债务率远高于欧洲国家的平均水平,且日本的经济在过去二十年中一直表现不佳;但是市场对于欧洲政府债务的风险预期却远高于日本和美国,这其中的原因固然与欧洲统一货币的不稳定性有关,而各国政府债务结构自身的特点可能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政府债务结构主要包括层级结构、债权人结构、期限结构和货币发行结构。从下面的分析可以知道,欧洲国家的政府债务结构与美国、日本相比,存在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地方政府债务比例偏高,如果将欧洲或者欧元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各成员国作为地方政府来看,则地方政府债务比例太高,且没有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各国债务水平;二是国外持有本国政府债务比例偏高,欧洲国家国外持有本国政府债务的比例多在50%甚至更高,相比之下,美国只有30%左右,日本则仅在5%左右;三是短期政府债务所占比例偏高,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的国家,如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的短期政府债务均高于日本和美国。由此可见,欧洲国家尤其是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的国家其自身政府债务的结构就具有很多容易引发危机的因素;四是部分欧盟国家但非欧元区国家存在大量以欧元发行的政府债务,一旦这些国家经济形式发生变化,势必将对欧元以及欧元区国家造成不利影响。

 

研究这些国家政府债务的现状和结构,对于我们理解债务危机并最终化解危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第二部分分析了目前主要发达国家政府债务结构的现状及其对债务风险的影响;第三部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对处理政府债务问题的启示。

 

二、主要发达国家政府债务结构情况及其对债务风险的影响

(一)政府债务的层级结构

欧洲各国中央政府债务一般占据全部政府债务的大部分,与此相比,日本和美国同样如此。但是如果我们将欧盟或者欧元区都作为一个整体来看而将各成员国看作地方政府的话,则意味着欧洲的政府债务基本上全部是地方政府债务,同时由于欧盟委员会和欧洲央行等对各成员国的制约作用很有限,目前仅有的《稳定与增长公约》也早已被各国突破,并且短期内很难建立起对各成员国政府债务的有效监管制度。相比之下,2009年美国的州和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总量为2.68万亿美元①,约为美国GDP的19%,这一比例相对较低,并且美国联邦政府并不为州和地方政府提供隐性担保,因为在美国历史上曾经是允许州和地方政府破产的,因此市场预期美国的州和地方政府债务不会波及到联邦政府,这是美国州和地方政府债务不会影响中央政府债务的主要原因。日本虽然是单一制国家,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债务具有隐性担保的作用,但由于日本建立了相对较为完善的地方政府举债和偿债管理制度,且日本地方政府债务的数量并不大,如2007年日本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总量约为74万亿日元,约占当年GDP的14%,因此,市场对日本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相对也并不担心。相比之下,部分欧洲国家,尤其是地方自主权较大的联邦制国家,以西班牙为例,2012年西班牙的政府债务主要是由于各地方政府的财政危机向中央政府寻求救助而造成的。

 

(二)政府债务的国外债权人结构

从国外债权人持有债务所占比例来看,欧洲国家的比例普遍较高,多数国家都在50%以上,并且欧洲国家的政府债务多为欧洲其他国家的银行持有。于是导致了一旦某国的政府债务发生危机,势必将导致其他国家的一系列银行危机,银行危机可能导致进一步的金融和经济危机,这是欧洲政府债务危机相对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即欧洲国家之间的政府债券交叉持有,一个国家发生危机将对整个欧洲都产生巨大的影响。相比之下,美国和日本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日本的政府债务多为国内机构和居民所持有,国外债权人所持日本政府债券占比仅约5%左右,政府债务问题对外的影响面很小。美国的政府债务大约三分之一为美国养老基金等政府账户持有,三分之一为国外持有,且国外债权人中多为中国、日本和石油输出国组织政府所持有,相对比较稳定,另三分之一为国内机构和居民持有,其缓冲的余地也相对较大,另外由于美元是全球最主要的储备货币,且美国国债的流动性最好,因此美国政府债券的国外债权人对美国政府债券的风险预期很低。

第6篇:国内债务危机范文

关键词:债务危机 财政赤字 公共债务

近期,美国的债务问题尤为引人注目。2011年4月18日,标准普尔将美国信用的前景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1年4月11日的《世界经济展望》中警告称,美国的债务问题可能削弱全球金融体系稳定性。美国财政部称,到2011年5月16日,美国已经达到法定的14.29万亿美元债务上限。若国会在8月2日之前不提高举债上限,美国可能出现债务违约。美国债务危机似乎到了一触即发的时刻。美国是否真的会爆发债务危机,美国债务问题的前景究竟如何,我们还需要进行仔细的梳理。

一、美国公共债务现状概览

经济危机爆发后,为了使美国经济尽快地从危机中恢复,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刺激计划,导致美国政府公共债务快速攀升。根据美国财政部数据,2009财年美国财政赤字1.42万亿美元,为gdp的9.9%;国债余额超过12万亿美元,为gdp的84%。2010财年美国财政赤字达到1.29万亿美元,占gdp的8.9%,国债余额超过13.4万亿美元,占gdp的92%。2011财年美国财政赤字预计将达1.65万亿美元,债务总额早在5月16日就已经达到14.29万亿美元上限。图1显示从2000年开始,美国国债的gdp占比不断攀升,至今已经突破二战以来的最高点,且仍有加速上涨之势。

与此同时,投资者对于美国政府债务违约的担忧也在升温。在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美国信用违约掉期合同的价格近期在不断攀升。图2是美国政府债的一年、五年、十年期cds的交易价格曲线。2011年5月以来,美国一年、五年和十年期的cds价格均呈快速上升趋势,特别是一年期cds,价格已经翻了一番。

二、美国债务问题前景分析

尽管美国已经触及债务“天花板”,美国国会至今尚未就提高债务上限问题达成一致,但目前美国发生债务违约的可能性较小。其原因可从经济和政治角度分别加以考虑:

(一)经济原因

1、美国拥有健全的财政、货币政策体系

目前,学者们对于欧洲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大家普遍认为欧盟统一的货币政策和成员国各自为政的财政政策之间的矛盾是爆发欧债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然而,美国拥有健全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体系,在应对危机中,财政和货币政策可以相互配合,发挥更好的效果。为应对危机造成的经济下滑,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措施,包括减免个人所得税、提高固定资产投资企业的所得税优惠扣除标准以及提高新能源、节能减排、交通等方面的税收优惠等措施。同时增加公共支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设备完善以及新能源技术研发、失业补贴等。为配合上述财政政策,美联储实行了一系列扩张性货币政策,其中包括降低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及贴现率等低利率政策和为市场直接注入流动性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债务规模接近上限的情况下,美联储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方面通过购买美国国债提高债券价格,降低收益率,另一方面利用通货膨胀减轻美国政府的债务负担,可谓“一石二鸟”。

2、美国的债务结构风险并不突出

如果从债务绝对规模角度看来, 美国无疑是全球第一。但是如果我们考察相对债务规模,即政府净债务占gdp的比重(称为净债务率),会发现美国的债务并不比其他国家更突出。日本的净债务比率远远超过美国, 但日本并未发生危机, 甚至日本公债一直被认为是稳健的。在债务危机爆发前,爱尔兰净债务率为20%;希腊为110%,然而这两个国家却都爆发了债务危机。可见净债务率并不能成为一国是否爆发债务危机的决定性因素, 政府对债务品种和期限的合理安排以及融资能力更为重要。

而在外资占总债务的比重方面, 美国也并非如想象的那么糟糕。 目前, 美国未到期国债中,由国内机构和个人持有的占比高达58.5%,海外私人投资者持有的占比为7.5%,海外官方持有的占比为36%,这一占比远低于多数新兴市场国家。

3、美元仍然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

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在积极推进外汇储备多元化,降低美元计价资产的比例。但到目前为止,美元依然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其核心地位并未改变。美国政府发行的美元通过不平衡的贸易结构流到海外市场,世界各国特别是新兴经济体持有大量美元,需要有一个投资场所。且这类投资者并不追求投资回报率而是更看重投资的安全性。放眼全球,美国的国债市场是它们最好的选择,既有足够的容纳量、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这客观上创造了对美国国债的强劲需求,为弥补巨额美国债务提供了资金支持。这也是美国巨额债务可以维持的重要理由之一。

(二)政治原因

目前对债务问题的讨论除了经济方面的考虑之外,政治因素也占很大比重。美国2012大选临近,民主、共和两党都想利用债务问题为各自增加砝码。这也使得美国国会迟迟无法就提高债务上限问题达成一致。然而,美国国会两党谁也不想背上触发“债务危机”的黑锅,只是想透过彼此的施压与博弈赢得更多的政治得分而已,并且处于保证和维护美国国家安全利益考虑,相信两党会在提高美国政府的举债上限问题上达成一致。

虽然美国爆发债务危机的可能性很小,但美国的债务问题却不容忽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美国的债务问题,就必须增收节支以削减财政赤字。从目前看,美国政府在财政增收和节支方面都难有很大作为。对于增加收入,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增税。目前美国经济尚未完全恢复元气,失业率居高不下,在此时增税对经济恢复无疑是雪上加霜。至于节约开支,造成美国财政赤字的两大主因是庞大的社保开支和军费开支。社保开支涉及广大选民切身利益,被美国政治人物认为是不可触碰的“红线”。美国2012年大选即将临近,奥巴马政府绝不会在这个时候收缩社保开支。同时,未来20年内,战后“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一代人即将退休,政府用于医疗保险、社会保障的资金将急剧膨胀。而美国军费开支则历来受到利益集团和政治寡头的保护,短期内大幅削减几无可能。

结 语

尽管全球经济正在逐步从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中恢复,但美国债务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并导致经济重回衰退。我们应密切关注其动向,未雨绸缪,做好准备以应对可能发生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刘东亮.美国会陷入债务危机吗? [j]中国外汇,2011,(2):48-49

第7篇:国内债务危机范文

被拯救还是破产,关键看年初上台的齐普拉斯政府提交的希腊新改革方案,能否与国际债权人的立场靠近。当地时间7月11日,齐普拉斯政府提交的经济改革方案在议会获得通过。这份提案对债权人做出明显让步,承诺通过养老金改革、行政管理改革和增税等行动,换取第三次金融救助以免于破产。至此,希腊债务危机保留了一线解决的希望。一个GDP只有2400亿美元的经济体的债务困局,何以左右了整个欧洲的经济前景和一体化进程?何以成了世界经济的风险源?对中国又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A危机的缘起

希腊债务危机并非骤然爆发。过去的6年,希腊债务危机都是世界经济复苏进程的伴生物,其间经历了发作―平息―再发作的反复过程。2009年10月,当时的希腊新政府宣布,前任政府的统计数据有误,2009年政府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预计将分别达到12.7%和113%,远超欧盟规定的3%和60%的上限。随后,国际三大评级公司相继下调希腊信用评级,希腊债务危机爆发。

希腊债务危机揭开了欧洲债务问题的盖子,正处在金融危机恐慌中的市场突然发现,除希腊外,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国,都有严重的债务问题,这五国被称为“PIIGS”五国。经过7个月观察,欧洲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得出结论,希腊债务危机无法靠希腊自己解决。2010年5月,欧元区启动希腊救助机制,和IMF共同为希腊提供3年1100亿欧元贷款,这是对希腊进行的第一轮经济援助。欧盟同时决定,联手IMF设立资金规模达7500亿欧元的欧洲稳定机制。

为得到援助,希腊宣布实施大规模财政紧缩计划。然而,第一轮援助和希腊的财政紧缩,未能改善希腊的经济情况。而且,生活水平、社会保障水平下降导致希腊出现政府更迭和社会动荡,债务危机就此成为政治性危机,危机进一步升级。到2012年3月,在德国总理默克尔等欧洲一体化支持者的推动下,欧元区财长会议正式批准1300亿欧元的第二轮救助方案。此后,希腊危机似乎一度缓解。2013年,希腊财政略有盈余,2014年重返国际资本市场,股市也一度飙升。

然而,进入今年以来,希腊债务危机再次显现。希腊激进党1月在大选中胜出,主张结束紧缩措施、对严苛的救助协议进行重新谈判,在赢得国内民众多数支持的同时,也导致新政府与国际债权人之间的矛盾激化。希腊违约和全民公投,将各种矛盾同时推到前台。

表面看,希腊债务危机是2009年统计数据造假点燃的,实际上却有更深层的原因。希腊2001年加入欧元区后,受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约束,即预算赤字不能超过GDP的3%、负债率不能高于GDP的60%。而希腊与这两个标准相差甚远。为此,希腊求助著名投行高盛。高盛为希腊设计了一套“货币掉期交易”方法,帮希腊政府隐藏了一笔高达上百亿美元的欠债。由于这笔债务需要10到15年归还,因此只具有长期风险。事实上,不止希腊,这种“金融创新”被广泛用于欧洲国家。就此来看,以希腊为爆发源的欧洲债务危机,和以美国为爆发源的金融危机,具有同源性,都反映了国际金融市场的结构性弊端。

B 辐射到他国

希腊债务危机发生在一个中等经济体,按道理没有美国金融危机那样的辐射性,但欧洲一体化体系提供了希腊债务危机扩大的条件。更严重的是,希腊债务危机不仅会引发财政危机、货币危机,还可能引发跨区域的政治危机。

首先,希腊是欧元区成员,一旦债务危机走向退欧,将意味着欧元信用贬值。希腊危机爆发以来,欧元对美元及非美十几种主要货币大幅贬值。据国际投行评估,如果希腊危机走向最不好的结果,欧元对美元的汇率有可能降至0.95比1。欧元失去信用不仅意味着退出与美元争夺国际货币“铸币税”特权的较量,还可能导致欧元资产被大量转移和抛售,从而让整个欧元区陷入困境。已经援助给希腊的2400亿欧元也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无法偿还。

其次,欧债危机并非只发生在希腊,意大利等欧洲中心国家,同样面临债务问题。假如希腊退欧,就为其他国家提供了这样的可能:既可以暂时“赖账”,又可以保住国内的支持率。一旦债务问题严重的国家群起效仿,欧元区就可能走向坍塌。而欧元区的坍塌,意味着二战后启动的欧洲一体化进程的终止。

第三,历史证明,每一次深度经济危机都会导致社会思潮反转。二战后的多数时期,欧洲基本延续的是一条中性道路,而希腊的经济和政治动荡,使激进政治力量抬头。这种由中间偏向激进的潮流,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蔓延到其他深受经济低迷困扰的国家。一旦形成这样的趋势,欧洲政治风向就可能发生转变。

第四,动摇国际金融市场和欧盟的原则底线。按照欧盟的规定,成员国负债率不得超过年GDP的60%,这一底线希腊早已突破。按照IMF的规定,成员违约则立即停止发放贷款,并于两年内评估是否将其逐出IMF,希腊也突破了这一底线。尽管希腊是对IMF违约的第一个发达经济体,但在欧盟内部,违反欧盟规定已是大面积现象,多数发达成员的债务水平已突破GDP60%。这既挑战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易规则,也挑战了欧盟法律体系。如果希腊退欧,只能表明,IMF和欧盟没有纠错能力。

正因为对希腊债务危机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有充分评估,所以国际债权人仍不遗余力地推动与希腊的谈判。其目的不仅是、甚至主要不是为了挽救希腊经济,而是为了控制希腊债务危机的负面效应。

C 能否过难关

希腊债务危机中的相关各方不时有惊人言行出现,让希腊危机在6月30日之后显示出失控的趋势。但实际上,许多言行都是用来博弈的筹码。齐普拉斯政府应该清楚,除有条件满足国际债权人的要求、获取新的援助资金外,希腊别无选择。这一点,国际债权人同样清楚。各方博弈的标的,从一开始就不是希腊该不该退欧,而是希腊最新的改革方案。

对于齐普拉斯政府来说,无论激烈言词还是发起公投,目的都是尽可能让债权人降低援助条件,同意希腊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推动养老改革,选择合适的领域增税以增加还款能力。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使债权人同意减免30%的债务,按照希腊已获得的援助,这涉及大约700亿欧元。对国际债权人来说,迫使希腊通过改革延长劳动时间,增加财政收入,同时保证欧元汇率稳定,避免危机扩散,是核心目的,这一点默克尔表达得十分清楚。在希腊的具体改革细节上,并非没有弹性,这也为双方在12日达成妥协提供了基础。

在齐普拉斯政府基本按照债权人的意愿提出新改革方案后,焦点已有所转移。鉴于此前齐普拉斯政府对改革一直“述而不作”,因此欧盟的领导人们可能更在意希腊能否实施改革,而未必会将重点放在改革方案细节的调整上。事实上,法国总统奥朗德7月10日已表示,希腊政府提交的旨在解决债务问题的新协议草案是“严肃可信的”,这显示出欧洲主要国家将希腊留在欧元区的决心。

当然,即使7月12日的欧盟领导人会议皆大欢喜,希腊债务危机的反复发作和解决的高成本,也一次次凸显了欧洲一体化进程存在制度性问题。从欧盟到欧元区的制度设计,都过于偏重一体化进程带来的经济和安全红利,而对出现危机时如何应对缺乏考量。因此,虽然希腊这次有可能渡过难关,并获得第三轮援助,但根据前两轮经济援助的情况看,最乐观的情况是保证两年内不发生大的危机。双方达成的妥协未能触及危机发生的根源,因此,希腊债务危机今后仍有再次发作的可能。

D对中国影响

到目前为止,希腊债务危机引发的“蝴蝶效应”基本是在欧洲内部显现,但并不是说与中国毫无关联。

一方面,虽然规模不大,但中国在希腊有一定投资,其中最大的投资是比雷埃夫斯港两个码头的运营权。如果希腊危机深度爆发,中国企业可能面临投资损失和被违约的双重风险。此外,通过IMF渠道,中国也参与对希腊的经济援助,希腊违约将导致中国援助资金面临无法收回的风险。

另一方面,如果希腊危机蔓延,导致欧元信用流失,中国可能面临更大的外部环境恶化的风险。欧盟是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对中国出口至关重要。在中国投资边际效应递减、产业结构调整尚未完成、消费增长缓慢的现实情境中,保持出口稳定仍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希腊危机如果扩大导致欧元不稳定,欧盟的市场需求势必出现下降,从而让中国面临出口市场萎缩和汇率风险的双重挑战。

除了经济影响,希腊债务危机对中国还不无警示意义。其一,对于债务问题可能引发的系统性危机需要保持高度警惕。中国也局部存在较为严重的地方债务问题。不同的是,希腊是以国家信用为担保的对外欠债,中国则是对内欠债,而且国家信用足以保证债务问题不致失控。尽管如此,希腊危机也提醒我们,金融体系建立健全严密的风控体系、对地方债务及时跟踪监管是涉及宏观经济健康发展的大问题。

其二,希腊债务危机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必须把风险控制放到突出位置。“一带一路”、互联互通、亚投行等战略的推进,除了强调互利共赢的前景,也需要在风险控制方面作出缜密设计。

同时也要看到,希腊债务危机固然给中国带来了直接或间接的负面影响,但客观上也改善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环境。出于对中国资本的需要,近来英国等国放宽中国资本的准入条件,积极与中国开展货币互换,加入亚投行为代表的国际金融体系建设,等等,表明中国与欧洲的战略合作关系正在升级。

第8篇:国内债务危机范文

关键词:欧债危机 行政管理 启示

1.欧债危机的历史背景及产生原因

首先,从根源上来讲,欧债危机的爆发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多种矛盾长期积累的后果。欧债危机本质上讲是财政危机。美债危机是金融市场出现动荡,投资低迷,消费者信心不足,失业率居高不下,联邦政府为了提振市场信心而实施的提高债务上限,大开印钞机,从而突破债务上限,带来全球资本市场、大宗商品市场和经济增长预期大幅波动。这个危机的基本形成过程是“市场政府”的传导机制。与美债危机不同的是,欧债危机的危机源是债务,国家的信用出现危机,从而波及银行等市场主体,包括全球资本市场、大宗商品市场和经济增长预期,经济风险传播到市场主体,这个危机的基本形成过程是“政府市场”的传导机制。再次,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的观念不同。这似乎显示了在风险面前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两种观念力量的不同,西方的“泰坦尼克精神”不再出现。

其次,保持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坚持将解决本国问题置于制定货币政策的中心环节。从表面上看,中国的货币政策具有完全的独立性。但其实不然,在国际经济形势波动剧烈时期,国内的货币政策往往容易被国外的政策动向所左右。最典型的就是2008年年底出台的经济刺激计划中,过多考虑国外经济危机的程度和对本国经济的冲击,致使过于庞大的刺激计划至今后遗症难消。不仅如此,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还应该尽量减少行政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干预,尽快实现利率的市场化,使货币政策工具的效应能够得到正常和充分的发挥。

最后,解决思路不一样。短期内,美债可以通过简单的方式解决,即提高债务上限、开动印钞机。由于不能像美联储那样充当最终贷款人的角色,欧洲央行无法采取开动印钞机的方式解决债务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央行只能通过不断地采取举新债还旧债的机制减少一些成员国的流动性风险,而核心国家也因央行持续的财政支付转移而蒙受损失。首先,应高度重视政府债务问题,必须未雨绸缪,将风险遏制在萌芽状态。目前,中国的债务规模相对来说并不太大,国债余额总量约为10万亿元左右,占GDP的比重不足25%,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60%的安全标准。

2.欧债危机的现状分析

首先,美债发生在一个国家之内,欧债发生在一个区域经济联合体内。作为联邦财政体制的国家,美国不仅有统一的金融联盟,还有稳定的政治基础,以及统一的财政联盟。而欧元区缺乏赖以依存的财政联盟,更勿论统一的政治基础,这就注定了决策成本较高但决策效率可能较低,不利于在危机中采取合作的拯救行动。

其次,从形成原因和传导机制看,二者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从危机形成的内在逻辑看,无论是美债还是欧债,基本都有一个基本规律,即“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社会危机政治危机”的演变过程,但二者又有细微差别。美债危机的根本原因既有国际货币体系的因素,也有美国长期财政赤字的因素;而长期的高福利制度和财政软约束是欧元区债务危机的根本原因。因此,欧债危机本质上是财政危机。美债危机是金融市场出现动荡,投资低迷,消费者信心不足,失业率居高不下,联邦政府为了提振市场信心而实施的提高债务上限,大开印钞机,从而突破债务上限,带来全球资本市场、大宗商品市场和经济增长预期大幅波动。这个危机的基本形成过程是“市场政府”的传导机制。与美债危机不同,欧债危机的危机源是债务,国家的信用出现危机,从而波及银行等市场主体,包括全球资本市场、大宗商品市场和经济增长预期,经济风险传播到市场主体,这个危机的基本形成过程是“政府市场”的传导机制。

最后,解决思路不一样。短期内,美债可以通过简单的方式解决,即提高债务上限、开动印钞机。由于不能像美联储那样充当最终贷款人的角色,欧洲央行无法采取开动印钞机的方式解决债务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央行只能通过不断地举借新债来偿还旧债的机制减少一些成员国的流动性风险,而核心国家也因央行持续的财政支付转移而蒙受损失。希腊和意大利总理相继辞职,欧元区不断上演政客“辞职救国”。壮士断腕的英雄义举令人钦佩,却也显示出诸多无聊。欧元区是否会出现政权更迭救市的多米诺骨牌,还要拭目以待。

3.欧债危机对中国行政管理的启示

近期,中国应防范外部风险对国内经济带来的冲击,尤其是系统性风险。在短期内,应采取积极心态应对欧债危机,宏观调控应坚持“保增长、促稳定”的基调。中长期,应科学合理地处理公债发行和外汇储备问题。

3.1近期积极参与制定欧债危机的应对策略,宏观调控应稳步有序

欧债危机警醒我们,独善其身的危机应对思路绝对不可取,应该争取主动,积极参与制定多边救助机制,更应该在危机中处乱不惊。因此,首先必须正视和妥善处理以下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关于是否应大幅进入欧洲市场的问题。目前最为紧迫的是,必须思考变欧债之“危”为“机”,积极参与多边谈判,掌握制定规则的主动权。如果预期欧债危机得到解决,我国可以制定抄底战略,甚至大举进入欧洲市场,进行大规模并购;如果预期出现欧洲“失去的十年”,对外经济战略结构调整的重点应该放在新兴经济体上;如果出现全球范围内的系统性风险,外汇资产缩水不可避免,应做好其他的替代应对方案。二是关于中国近期宏观调控走向的问题。按照欧债危机的基本走势,中国应该坚持宏观调控的基本走向不变。过多收缩会造成硬着陆,应该通过逐步微调实现整体经济平稳回落,这也是顺应经济周期由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的自然回落,是稳增长的必然要求。因此,财政政策应做到更加稳健有效,货币政策应渐近宽松,并且不断增强政策之间的协调性。再次,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同时,注意避免走福利国家的老路。目前中国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提前到来的老龄化浪潮,再加上各项劳动法律法规的完备,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保障水平有了迅速的提高。与此相适应,财政收入中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快速增加,据统计,早在2006年,我国财政支出中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就首次超过10%,而且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从世界范围看,保障水平和标准大多只能涨不能跌,否则容易引发社会动荡。所以社会保障的改革应秉承循序渐进的策略,注重扩大保障的覆盖面,努力消除保障水平和标准的不公平现象。

3.2重点发行国家公债,防范地方债务风险

首先,应高度重视政府债务问题,必须未雨绸缪,将风险遏制在萌芽状态。

其次,保持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坚持将解决本国问题置于制定货币政策的中心环节。从表面上看,中国的货币政策具有完全的独立性。但其实不然,在国际经济形势波动剧烈时期,国内的货币政策往往容易被国外的政策动向所左右。

最典型的就是2008年年底出台的经济刺激计划中,过多考虑国外经济危机的程度和对本国经济的冲击,致使过于庞大的刺激计划至今后遗症难消。不仅如此,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还应该尽量减少行政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干预,尽快实现利率的市场化,使货币政策工具的效应能够得到正常和充分的发挥。

再次,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同时,注意避免走福利国家的老路。目前中国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提前到来的老龄化浪潮,再加上各项劳动法律法规的完备,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保障水平有了迅速的提高。与此相适应,财政收入中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快速增加,据统计,早在2006年,我国财政支出中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就首次超过10%,而且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从世界范围看,保障水平和标准大多只能涨不能跌,否则容易引发社会动荡。所以社会保障的改革应秉承循序渐进的策略,注重扩大保障的覆盖面,努力消除保障水平和标准的不公平现象。

3.3合理盘活外汇储备,藏汇于民

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掘推动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经济发展是解决包括债务危机在内的各种经济问题的最佳良方。欧洲各国以及美日等国目前的债务危机,究其根源还在于增长乏力甚至停滞不前。中国经济已经保持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寻找未来的发展动力和增长点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犹如悬在中国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巨额外汇储备一直备受各界关注。首先面临的是欧元贬值的风险;从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和人民币国家化趋势来看,这一方案无疑是可供选择的。而从更长的时期看,我们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中长期问题。

第一,减少外汇储备和实现外汇储备保值增值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欧债仍然在发酵,美国经济也没有出现根本好转。但是,要实现外汇资产保值增值,除了购买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债券外,我们的选择余地很小。由于对海外投资环境的不适应,我国投资商的海外生存能力差,我国外汇储备不断攀升的根本原因是长期的出口驱动型经济,这种经济结构亟待调整。如果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仍然是以投资和出口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外汇储备的增加则不可逆。

第二,关于合理处理存量和增量的问题。一般的观点认为应该调整增量,从而带动存量调整。很显然,以增量带动存量调整的阻力、风险和成本较小,是一种权益之计。如果进行整体调整战略,外汇资产保值增值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令人很难作出决策。

第三,关于合理优化外汇资产结构的问题。外国国债在我国政府的海外资产中占有很大比重,现阶段主要是购买美欧等发达经济体的国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占比较小。

参考文献:

1.王姚瑶:从奥地利学派视角解读经济危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02期

第9篇:国内债务危机范文

关键词:迪拜;希腊;债务;警示

中图分类号:831.6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0.06.001文章编号:1672-3309(2010)06-0054-03

债务是指一国以自己的为担保,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世界银行或其他国家借来的债务。最近,继世界金融危机而发生的迪拜和希腊债务危机不仅在短期内冲击全球经济,而且给全球经济的长期发展以很多警示。

一、迪拜债务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

迪拜是组成阿拉伯联邦国家的7个酋长国之一,国土面积仅次于酋长国阿布扎比,而迪拜世界公司是迪拜政府的三大投资公司之一,是各类重大项目的主导者,负责在全球进行投资,其各类资产总额约为990亿美元,分布于全球约100个城市,业务主要涉及交通物流、船坞海运、城市开发、投资及金融服务等四大领域及各领域下的诸多细分行业市场。

迪拜债务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金融危机冲击下房地产泡沫破灭,价格大幅度下降,资金链条断裂,实体经济无力支撑等多重因素。迪拜透支了大量的债务来投资房地产。迪拜的基金90%靠借贷来融资收购项目。迪拜政府采取以自己国家为担保的形式,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以及其他国家及财富基金、银行借款。过去5年,迪拜推进了3000亿美元的建设项目,并吸引了大量海外资金来搞建设。迪拜世界投资到全球地产中,吸纳了大量英国和美国商业地产。在地产等方面的大量投资将迪拜世界的债务推高到590亿美元,迪拜当局及其控股公司累积的债务更高升至800亿美元。然而,因为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2009年4月,迪拜一些建筑项目因为银行撤资相继搁浅。金融危机的阴影下,投资者信心动摇,外国资本流出,迪拜房地产价格一路下跌,资金链断裂。受巨额债务困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当局于2009年11月25日宣布,其投资实体迪拜世界公司将重组,公司所欠近600亿美元债务将至少延期6个月偿还。此举令投资者对迪拜的信用和未来偿债能力产生严重疑虑和担忧,进而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的恐慌和动荡,多国股汇市相继暴跌。迪拜举动牵动了外国债权人的神经。被深套其中的迪拜世界的债权人,不少都是欧资机构,包括汇丰控股、巴克莱、莱斯以及苏格兰皇家银行等。苏格兰皇家银行向迪拜世界提供的贷款约有10亿美元,而巴克莱在迪拜世界的风险敞口约为2亿美元。巴克莱银行和苏格兰皇家银行11月26日均下跌超过了8%。

二、希腊债务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

2009年10月初,希腊政府宣布,2009年政府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GDP的比例预计将分别达到12.7%和113%,这远远超过了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和60%的上限。鉴于希腊政府财政状况显著恶化,全球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惠誉、标准普尔和穆迪相继调低希腊信用评级,希腊债务危机正式拉开序幕。

随着信用评级被降低,希腊政府的借贷成本大幅提高。从目前的情况看,希腊政府必须在2010年紧急筹措540亿欧元资金,否则将面临破产“威胁”。除希腊外,目前处于欧洲债务负担重灾区的葡萄牙、爱尔兰和西班牙等国的财政状况也引起投资者关注,意大利、比利时等国的信用也受到投资者广泛猜疑。受此影响,从2010年1月下旬开始,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再度出现动荡,其中纽约股市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近来一度跌破万点大关。许多分析人士担心,欧洲债务危机愈演愈烈,不仅将影响欧元区经济,甚至会对世界经济复苏前景造成冲击。

欧洲债务危机爆发有深层次的原因。首先,一些欧元区国家财政纪律执行不严,特别是在金融危机蔓延时放松财政监控,导致债务飞速增加。其次,从根本上讲,希腊等欧元区国家经济存在结构性弊端,竞争力下降、政府财政入不敷出、深陷债务泥淖是迟早的事情。再次,从市场角度看,投资者的非理性投机炒作也是助推欧洲债务危机不断升级的重要原因。虽然从目前情况看,希腊政府最终破产的几率微乎其微,但投资者仍借机炒作,使希腊政府的融资成本不断提高。

三、迪拜和希腊债务危机的对比

迪拜危机是资金链断裂,暂时无法偿还贷款,而希腊危机是信用级别降低,筹措资金困难。两者都是金融危机之后相继出现的债务危机。为了避免债务危机影响的扩大,援助方提供的资金数额都非常大。迪拜的邻国阿布扎比起初持旁观之态,但最终还是决定为迪拜世界这个迪拜最大的国有企业集团提供资金,避免其违约。在改变了先前的态度之后,阿布扎比已支付100亿美元的首期资金,帮助迪拜世界度过2010年4月前的这段时间。与此同时,就像阿联酋将支持迪拜世界及其准风险一样,欧盟和欧洲央行(ECB)也有可能为雅典提供支持。希腊各银行已向欧洲央行提供了大约420亿欧元的担保品,以获得用于支持国内信贷的廉价贷款。这相当于希腊GDP的17%。而迪拜从阿布扎比也收到了大约250亿英镑的资金支持,相当于迪拜GDP的1/3左右。

当然,两者也有很大区别。向迪拜提供的支持,是为了帮助改善一家过度扩张的准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向希腊提供的支持,则是为了帮助改善一国内部的信贷状况。但在这两个国家,可能导致上述救急资金被收回的条款都不明确。在希腊,欧洲央行可能会修改其要求担保品必须符合一定债务评级的规定。而在迪拜,阿布扎比可能提出的要求并没有被公开。两者都留出了酌情决定的余地。在阿布扎比新近注入迪拜的100亿美元中,有41亿美元将用于偿还棕榈岛集团(Nakheel)的伊斯兰债券。其余大部分资金将付给迪拜世界的贸易债权人和承包商。这为迪拜争取了时间,但前提是债权人同意重组。如果重组失败,新破产法将随之启动。

四、迪拜和希腊债务危机对经济的影响

相对于对全球金融市场和经济的影响,迪拜和希腊危机对其本身的影响较大,短期内将对两地的经济带来重创。迪拜危机是由于迪拜世界集团过度借贷造成的资产负债错配,导致短期现金流问题。此次债务危机将会使严重依赖高额贷款一味大力发展房地产业的迪拜经济遭受很大波动,同时也给其今后的发展以警示,势必会使其在今后的经济结构选择上做出某种程度的调整。希腊危机是希腊国内的债务危机,是政府非审慎财政政策的结果。希腊最近10余年来的财政状况一直不好,引起了市场对其中长期公共财政的担忧,经济可持续增长受到质疑。这次爆发的债务危机迫使希腊今后高度重视自己的财政状况。

短期内,迪拜和希腊的债务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和经济有一定影响,但影响有限。首先,迪拜的债务总量有限,除中东的债权国外,所欠欧洲银行的总债务规模为400亿左右。应该说,这一规模的负债影响十分有限。希腊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的GDP占比略高于美国,但仍然大大低于日本。其次,不同于金融衍生品的复杂债务链条,迪拜和希腊债务的债务链较短,杠杆作用小,其债务影响的深度不大。第三,金融危机之后,全球主要经济体仍然继续坚持宽松的货币政策,而且受益于金融市场反弹和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增长,全球经济已经实现了缓慢复苏,迪拜和希腊危机引发连锁反应的几率小。

从长期来看,迪拜和希腊的债务危机主要通过影响人们的信心和心理预期来影响经济的发展。他们给投资者的一个警示是,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新兴市场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敞口风险。而之前这一领域曾一度成为投资者规避美元贬值和国际金融海啸风险的重要领域,这一观念的改变可能影响全球市场资金的流向,其直接影响是资金流出新兴市场领域,回流传统的金融大国,而全球汇率体系也将受此影响出现阶段性反应。汇率的变动将牵一发而动全身,资金流向导致汇率体系波动的连锁反应,无疑也将传导到大宗商品市场。

五、迪拜和希腊债务危机带来的启示

受全球金融危机深化的冲击,迪拜和希腊危机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从内生角度出发,迪拜和希腊的问题却有其必然性。希腊信用危机主要在于其政府长期非审慎的宏观政策和对外部资金的依赖性,迪拜危机则主要来自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结构问题。从两个经济体问题的根源看,政府在其中是难择其咎的。从国家投资、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以及产业结构发展方面等都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是慎重选择经济发展模式和平稳推进经济结构转型,以防经济结构内部失衡。中国应根据自身发展阶段要求、自身要素禀赋和内外条件制约,扬长避短,制定相应的发展模式,而不能一味追求高速增长。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基础,脱离实际的大规模投资将隐藏巨大风险。迪拜和希腊都是开放的小型经济体,人均GDP水平较高,但是国家总体的经济实力并不强。为了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并拉动经济快速发展,迪拜和希腊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希腊主要投资于旅游业及其相关的房地产,迪拜则大量投资于高端房地产、金融和旅游。而这些国家层面的投资政策是非审慎的,其投资规模都超过了自身能力,最后其负债水平不断提高,迪拜是以国有企业负债的形式出现,而希腊是政府大规模负债。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直接导致国际旅游业的萎缩和金融行业的重组,房地产等资产价格大幅下挫,最后导致迪拜、希腊等的地产、旅游和金融行业的调整,进而引发债务或信用危机。虚拟经济过度发展,实体经济出现一定程度空心化。以迪拜为例,迪拜通过发展房地产、金融等产业,极大地促进经济增长,并逐渐形成了被小型开放经济体视为标杆的“迪拜模式”。一般地说,迪拜模式被认为是,依托房地产、金融、高档旅游等高速发展的行业,依靠高杠杆操作,寻求过快的经济增长。该模式实际上是以虚拟经济拉动实体经济增长的模式,使得虚拟经济脱离了实体经济的现实需求,经济虚拟化或资本化。迪拜的经济结构存在很大问题,其经济简单集中在房地产建设方面,甚至大量借助外来资金开发房地产,短期内或许能拉动经济增长,但从长期来看风险极大。在我国,房地产行业也已经成为经济重要支柱,房地产行业大量资金来源于银行体系,开发商从银行贷款、买房者从银行贷款,风险也不小。中国经济应尽快调整经济结构,摆脱过度依赖房地产业的现状。

二是注重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平衡,严防房地产泡沫。如果房地产行业是满足投资或投机需求,那一定程度上就成为一个资产市场和虚拟经济,虚拟经济严重脱离实体经济的实际需求,成为了泡沫经济,隐藏巨大的金融风险。为了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虚拟经济应该尽可能地向实体经济回归。迪拜危机的本质是经济发展过度依赖于房地产市场的非理性繁荣,房地产超过其它任何行业,成为推动其经济稳定的重要原因。

三是避免超偿付能力地依赖外资。据报道,2006年迪拜的国内生产总值为460亿美元,而迪拜的负债就达到了800亿美元,其中,迪拜基金迪拜世界的负债总额达到476.16亿美元,也就是说,仅迪拜世界目前的公开债务是迪拜2006年GDP的1.03倍。迪拜经济本身所依赖的房地产业和旅游业,本来就根基不稳,藏有巨大隐患,而为了发展这两个产业,迪拜所借贷的外资又远远超出了自己的偿还能力,因此,泡沫的引爆只是迟早的事情。由于希腊政府“低估”了财政赤字水平,加上举办奥运会的赤字,希腊政府的财政状况进一步恶化。在希腊的产业结构中,旅游、航运、文化和农业等是重要的支柱产业,尤其是旅游业占比约为20%。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旅游市场大幅萎缩,尤其是欧美国家到希腊旅游的业务大量减少,这直接冲击了希腊的旅游业和相关产业。希腊经济进一步陷入低迷,财政状况继续恶化。在这方面,中国一直比较谨慎,量入为出的祖训一向是中国的行为准则,目前中国所借的外债一直都在可控的范围。但是,近几年来,国际热钱流入比较明显,在迪拜债务危机影响之下,中国应该做好应对热钱大规模流出的准备。

参考文献:

[1] 蔡贵利.环球 望:希腊债务危机将使欧盟成“杯具”吗?[EB/DL].人民网-国际频道,2010-3-09.

[2] 韩洁、安蓓、姜锐.迪拜债务危机不改全球复苏势头[J].经济参政报,2009-12-08.

[3] 李德林.迪拜危机是高盛与奥巴马的国际阴谋[EB/DL].金融界网,2009-12-08.

[4] 汪平.希腊债务危机始末[N].新京报.2010-2-12.

[5] 吴智钢.中国应从迪拜危机吸取什么教训[J].福建论坛,2009,(12).

[6] 张 .希腊债务危机引发社会动荡[EB/DL].财新网,2010-02-25.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