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师范生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趋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师范生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趋势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师范生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趋势

摘要: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是师范专业认证标准下价值理念的合理诉求。构建师范类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认证政策理念相一致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当前的师范生课堂教学存在课程理论性较强、教学评价不够完善等诸多问题。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应遵循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加强小学教育专业课堂教学知识与技能并行,教学内容与方法传统与现代融合、教学评价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改革探究。

关键词: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小学教育专业;课堂教学;改革

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是师范专业认证标准下价值理念的合理诉求,其中“学生中心”呼唤师范生课堂教学改革的“生本性”,“产出导向”呼唤师范生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性”,“持续改进”呼唤师范生课堂教学改革的“生成性”。[1]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逐渐从知识的唯一认知目标,发展到关注开发智力、培养思维能力,直至在批判反思基础上提升了对价值、情感重要性的认识。师范生的课堂教学培养范式经历了移植、融合、反思的艰难发展历程后,逐渐完成回归到人的发展的价值取向,为基础教育的发展培养具有较为丰富的理论知识小学教育专业教师的同时,确保职前教师的技能素养与情感认同的完备。

一、师范专业认证标准下师范生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追求

教育部在2017年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2],强化师范教育的专业性,引导师范专业回归初心,对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活动撬动内涵变革,带来方向性和内在性的深层变化。教师教育改革日渐走向深水区,破除当前课堂教学的痼疾,需要从外部调控、行政施策走向专业引导、综合治理。师范类专业认证作为国家级认证标准,经过充分的专项研究与广泛调研对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新的质量提升要求。教师教育类课程是师范专业必备的条件性课程,对师范生课堂教学改革应秉承师范类专业认证理念,遵循师范生成长规律与需要,重在凸显“生本性”,从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上双向、动态搭建师范生理论与实践的需求平台,周期性的组织课程和教学的持续改进,以优化师范类人才培养质量为主轴配置教育资源,实现课程体系之间的顺承,满足师范生职前与职后的从教需要,不断加深与加固学生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掌握。

(一)回归学生主体价值取向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这种需要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3]学生中心是师范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之一,该理念的内在含义包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中心[4],要求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力图突破“唯知识论”的工具理性论,确立教师教育类课程由学科中心转向学生中心的内涵及理念转变,在课程教学的改革实践中竭力改变教师一人言、满堂灌这种僵化、沉闷、缺乏活力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成效,在教学中适时、正确地重视学生主体角色,借助现代化教学工具进行个人发言、小组讨论、集体辩论等多种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活动方式,让学生平等的参与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师范教育的人文价值理念的切实落实。

(二)突破单一学科建设禁锢

师范类专业认证以毕业要求为准绳,综合评价培养质量,以推动教师教育综合改革为突破口和着力点,从源头上培养有活力、合要求、更全面的基础教育阶段的卓越教师。在理性、宽容、多元的教学改革环境中竭力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提供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教学技能的指导,并在进一步的学科建设中回到学科本质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模块重组,在强调学生知识基础性的同时,结合学生学习水平,建构当前师范教育课程教学与一线小学教学科目之间的层次衔接与经验的联系,加强学科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优化更新。

(三)丰富课堂教学与评价形式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强”是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指导思想。师范类专业认证对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推动课堂教学的师范性、全面性发展。对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的质量标准,结合基础教育各学科教学要求,加强实践能力、反思能力引导的深度和力度,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具有主动学习、更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为人师的基本素养和基本能力。这一改革趋势不仅需要重新构建学科之间的逻辑体系,也需要对实际课堂教学与评价体系进行配套升级。基于“真实课堂、真实实践基础上通过合作与交往促进学生个性差异发展”这一基本思路,形成多主体、全方位的实践式的教学策略,在参与、合作、体验、探究中展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方式,促进课堂教学中“过程性+总结性”相结合的动态评价方式的深刻变化,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能力锻炼并行、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评价护航体系。

二、师范专业认证标准下师范生课堂教学改革的现实阻碍

(一)课堂教学内容过于强调理论,与认证标准要求不符

在师范专业认证标准的引导下,师范专业密切反映社会需求,按照反向设计、正面施工的逻辑,密切关注课程目标的设置与课程内容的选择,直至提升师范生“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和“学会发展”等方面的能力,从内容与形式上兼顾理论与实践双重需要,全力提升课堂实效,为学生顺利走上小学教师岗位打下良好基础。但是传统的师范教育课程基于学科思维、知识本位,以学科知识传授为中心,局限于让学生自己记住和理解学科教材的知识点,习惯于使学生定式化、碎片化的掌握教育理论目标,目的在于达成课程目标,完成教学任务。[5]在知识本位价值取向的影响下,课堂教学的目标设置过于片面,意在使学生掌握一套系统的、完整的理论知识,只关注到学生职前阶段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积累,缺乏实践类的课程目标以及相对应的实践环节设计,未关注到师范类教育缺乏实践体验、对一线教学脱离实践隔空喊话的弊端。

(二)教学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与认证标准衔接错位

师范专业认证的意义不仅在于对师范专业设置门槛,更重要的是通过具有鲜明师范特色的认证标准,提升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以满足所需。师范生课堂教学评价应在教育理念、教学技能与一线教学实际之间建立持续衔接,对标一线小学教师的实际需要,与周期性认证相配合,形成对教师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常态、动态监测。当前课程教学中教师独霸讲台、唱独角戏的现象依然比较普遍,学生在教学环节、评价环节依然是待价而评的对象,学生参与进课堂教学,成为教学与评价中具有主体地位的基本理念没有彻底落地,评价时的主要方式仍沿用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评价时的主体以教师为主,这样单一的评价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过于机械的评价方式妨碍了学生对现代教育体系多元化的认识,也难以让学生在主体参与和实践体验中展示出真实的自己。

三、师范专业认证标准下师范生课堂教学改革的优化趋势

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一种常态监测和周期性认证制度,为师范院校的培养体系提供健全的内部质量监控评价与改进机制标准。[6]课堂教学改革紧密切合师范类专业认证基本理念,在保留课堂的理论特色的基础上,加强课程的实践性,从内容和方式上做好理论与实践的联结,内容上始终保持本学科与学科类课程与教学论以及一线课堂教学之间的内部关联与知识更新。形式上积极加深与学生为本的现代化教学工具以及多元化评价方式的融合,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中着力逐步纠正“传统至上”的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竭力落实认证标准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并行,学生教学能力更加全面

对标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对学生质量的要求,全面做好当前教学现状调研工作。对照《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关于学生质量的明确规定,对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调研,倾听师范生的发展诉求,同时广泛调研实习单位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了解课程与教学知识在一线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反思当前师范生课堂教学的不足,以期能够在后续的改革中能够挖掘提升空间,反向设计,从教学过程和保障体系两个角度双管齐下对课堂教学进行动态改革,为师范生的发展提供教学保障。《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要求课程内容要体现小学教育的专业性,在体现基础性、科学性、实践性的基础上增加教学技能的知识。在体现师范教育学科和育人的教学学术的同时,不断贯彻实施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密切关注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强弱联系,落实教学单位与师范生的实际需求,在重视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教学技能课程的设置,改变高校教育抽象学术至上的错误认知,形成知识与技能并重的培养范式,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技能,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传统与现代融合,教学内容和方法与时俱进

《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要求课程内容在具体教学落实过程中“广泛吸收学科前沿知识,引入课程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优秀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并能够结合师范生学习状况及时更新、完善课程内容,形成促进师范生主体发展的多样性、特色化的课程文化。”因此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需要对标认证标准中对课堂与教学的要求,在前期了解师范生教学跟踪一线教学的适切程度的调研基础上,筛查与更新课堂教学案例资源与材料,结合学生实际、教育理念、思政理念、认证标准,对课堂教学中脱离学生实际需求、违背最新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改革进程的教学资源与教学材料进行筛选和批判,在改革过程中一起深入一线课堂、了解前沿思想,整合小学一线教学资源,利用时事热点和优秀的教师个例,更新与丰富课堂教学案例库,助力师范生教育情怀和师德师风的养成,以期能够在后续的改革中依据一线教学要求倒推进行反向设计,注重课堂知识的更新与连贯。同时,教学过程的改革应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和实践体验,采用“传统课堂+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理论课授课过程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采取案例教学、探究教学等教学方法,不断尝试新的智慧教学工具,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参与性、体验性,弥补传统课堂中教师主讲,学生被动参与的弊端,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与实践体验,让学生在多样化的互动式课堂中提升对自我的认知。

(三)过程与结果并重,教学评价类型更加多元

对标小学教学专业认证标准中对质量保障的要求,评估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适切性。《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要求积极改革,优化评价体系,建立质量保障目标清晰,任务明确,机构健全,责任到人,能够有效支持毕业要求达成的评价体系。为此,对当前的评价体系从评价主体、评价方式等角度进行全方面评估,广泛征求各利益相关方的意见与建议,以期能够把更多的课堂话语权与参与权还给学生,在教学评价方面全力配合课堂改革需求,落实认证标准要求,保量提质的完成对毕业要求达成的有效支持。

作者:郭静 单位:南昌师范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