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糖尿病足疗效分析

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糖尿病足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对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96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研究,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换药次数、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平均换药次数更少,平均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糖尿病足患者实施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可以缩短患者创口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减少换药次数,疗效更为确切。

【关键词】糖尿病足;负压封闭引流术;疗效

引言

糖尿病足是较为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患者足部在各种因素作用下产生神经性病变,足部出现感染、坏疽等表现,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部分严重的糖尿病足患者甚至因截肢致残,给患者心理与生理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糖尿病足感染、溃疡是临床棘手问题,得益于负压引流技术在创面治疗中的广泛应用,将其应用于糖尿病足患者溃疡治疗中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96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96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研究,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48例。本研究已经我院伦理会批准,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均出现足部溃疡,排除依从性差、认知功能障碍、妊娠期与哺乳期女性。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龄在43~78岁,平均年龄为(58.3±1.1)岁;病程为1~12年,平均病程为(3.5±1.3)年;wagner2级15例、3级23例,4级1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1例;患者年龄在41~78岁,平均年龄为(59.1±1.4)岁;病程为1~12年,平均病程为(3.8±1.2)年;wagner2级17例、3级22例,4级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较小(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即常规抗感染、降血糖药物、剪除坏死组织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对溃疡部位进行消毒、清洗与剪除后,参考患者场面大小检出合适大小的负压封闭引流泡沫材料[1]。之后,根据患者溃疡情况将修剪好的泡沫材料填充或覆盖在溃疡处,之后使用贴膜进行密封,连接负压吸引装置。负压值设置为120mmHg,引流一至两周后撤去引流装置,再次清洗创面。

1.3评价标准

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换药次数、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患者创面基本愈合,未见创面渗液视为显效;治疗后,患者创面缩小,可见新生肉芽组织思维有效;尚未达到以上标准的视为无效[2]。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1.0软件包处理96例患者资料。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以(平均值±标准差)、(例数)表示,采用组间比较与卡方值检验。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换药、愈合情况比较

观察组平均换药次数更少,平均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表2所示。

3讨论

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严重程度可导致截肢,不愈合的“小”截肢往往先于大截肢,对患者的功能和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给患者家庭以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负压封闭引流术已经在国内发展多年,与传统引流术相比,负压封闭引流术操作难度低,可以即时有效清除创面,可以及时引流溃疡处的脓液以及坏死脱落组织,降低感染可能性、有效缓解水肿。除此之外,负压封闭引流术对表皮生长因子释放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有利于肉芽组织生长、靠拢性结合,促进创面皮肤组织愈合。另有文献报道,负压封闭引流术由于密闭性良好、引流力度较大,故而起效时间较快[3]。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平均换药次数更少,平均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糖尿病足患者实施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可以缩短患者创口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减少换药次数,疗效更为确切。

参考文献

[1]王明磊,王鹏飞.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可行性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5):183-184.

[2]齐书静.持续负压封闭引流对糖尿病足病人神经传导及氧化应激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44(02):52-56.

[3]梁健,刘立华,陈瑜,等.负压封闭引流和传统修复方法促进糖尿病足慢性溃疡愈合的比较[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13):175-177.

作者:苗淑芹 单位:乐陵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